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阅读教学,应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阅读教学,应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2020-04-11 19:14:45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阅读教学,应给学生留下些什么

  说起阅读教学可能有不少人认为阅读教学也就是让学生理解文本内容。在此基础上,学生能有效地对付各种五花八门阅读理解题目考试时候考个好成绩,这就是我们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除此之外,好像我们对阅读教学再也没有其他的期许

  其实,这是对我们阅读教学的严重扭曲与异化,也是我们前阅读教学目标的严重错位。我作为一名教师,至今已在语文这块文学百花园耕耘十年有余了。在这十多年的阅读教学中,我一直在苦苦追问:除了理解文本之外,我们的阅读教学,还应给学生留下些什么呢?

  一是留下一个读书好习惯。当今社会,由于电视手机电脑普及人们似乎进入了一个梦幻般的“读图时代”,只要是手指轻轻一点,海量信息可以尽情拥有,好像是读书在人们的生活中变得无关紧要了。殊不知,这些名目繁多电子产品,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同时,也使不少人慢慢患上了“盲读症”。不少学生在学校时迫于老师升学压力,还不得不硬着头皮读读课本。只要是一走出校门,走上社会,就把读书二字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有时我也很纳闷:为什么我们的学生从小就接受读书教育,一直读了近十年,或者是十多年,怎么就没有养成一个良好的读书习惯呢?邓小平痛心地说过“最大的失误是教育。”而我要说:“我们教育最大的失误,就是没有教会学生养成一个终生读书的习惯。”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这几年来,一直致力于“书香校园”“书香社会”的建设。朱教授多次语重心长地说过,一个没有“书香”的学校就不能成为其学校;一个没有“书香”的民族是一个没有希望的民族。因此,“书香校园”建设刻不容缓,而要建设“书香校园”,就要从我们的中小学阅读教学开始,从小就要使学生懂得“书”是“香”的,把那清幽的“书香”植入学生幼小心田,使之随着学生年龄增长,慢慢在学生间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二是留下一个思考头脑。有人说,一个人读书易,思考难。仔细思量这句话,觉得确实很有道理。不是吗,君不见会读书的人很多,甚至是“书拥千卷,学富五车”的人也不在少数,但真正会思考的人却不多。不少人要么“跪着”读书,对书本敬若神灵言听计从,“不敢越雷池半步”;要么“坐着”读书,看似很用功坚持不懈,但却收效甚微,穷其一生也毫无收获。这种人其实就像是一头“老黄牛”,只知道埋头吃草,吃完以后却不知道咀嚼,结果只能是徒劳无功。那么,我们为什么就不能“站着”来读书呢?用自己大脑去咀嚼书页,奉行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我想这样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卡迪尔说:“我思故我在。”这位伟大的西方哲学把思考看成与自己的生命一样重要。其实,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贤孔子就谆谆告诫我们“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千载而下,孔老夫子的这句话大多都能耳熟能详,但真正能做到的又有几人呢?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我们古老的中华民族又怎会如此步履蹒跚、伤痕累累呢?

  三是留下一个和谐的人。教育是人的教育,阅读越是人的阅读。有人说,一个爱读书的人不一定是大善之人,但一定不是一个大恶之人。我想这也许是因为书是柔软的,书的文字点点滴滴,如春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似甘霖,滋润着读书人的心田。因此,读书人的心大多都是温柔的,如一泓春水,微风吹来,碧波荡漾。

  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看不见的田地,故它需要主人辛勤地耕耘,如果缺少了阳光、雨露的锻造,心灵间就会杂草丛生。而阅读则是我们锻造心灵的一个最重要一环,它就像心灵的体操,可以让一个人随着他的心灵而自由地舞蹈。我们在读书的时候,书就成了我们心灵的海洋,书有多大,我们的心灵就有多宽广。在书中,我们与智者对话,学会了宽容,学会了悲悯,学会一个人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偷偷地哭泣。也许只有这时,藏在我们心中的那种“老鼠过街,人人喊打”的貌似勇敢才会悄悄隐退,从而滋生出“爱鼠常留饭,怜蛾不点灯”的博大情怀。

  总之,我们的阅读教学绝不仅仅是为了学会做题,学会考试,而是为了寻找那份心灵的震撼与感动,为了我们的心灵能够自由的呼吸与舞蹈,也为了我们在自己生命行程中过的充实而丰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