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里的遇见
(一)两棵树
每次晨跑后,我都习惯于去那座小而幽静的路边公园里踢踢腿,练练简易的瑜伽。每一次热汗淋漓地迈上公园中央那一层层平整的台阶,我都会看见那两棵树——一棵松树,一棵梧桐,在我心里一直把他们看作是夫妻树。它们位于平台的最高处,树下是一个由木片拼成的环形座位,经常有老人坐在这里看景儿,聊天或者发呆。也经常有一个与我熟识的面容白皙、秀雅的老姐边听音乐,便绕着树做太极势,很宁静。
每次走到这两棵树下,我都禁不住停下脚步,仰头凝望,感受它们的气息,聆听枝叶间所传递的话语。梧桐树端庄、葳蕤、枝叶繁茂,自然是女性;旁边的松树峻拔而遒劲,头稍稍伸向梧桐,更像是一位男子。两棵树在空中交互,融汇,像两只手臂轻轻握在一起。为了接纳松树的枝梢,梧桐树伞形的树冠残缺了一角儿,而那一角儿恰好留给了松树。这样,两棵原本独立的树得以在空中枝叶相连,气息相通,形成一面别样的风景。两棵树因为彼此的接纳、礼让与融合成全了对方,也圆满了自己。由此,我想到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与相处,自然也需要这样一份心怀豁达的包容、礼让与共存。生活中很多时候,小小的让步,反而会赢得更多的掌声与尊重!
(二)带虫网的树叶儿
瑜伽仰头时,清晰地瞥见眼睛上方那一树原本葱翠的树叶却布满虫网,内心不免生起一份小小的遗憾,同时也得以照见自心的迷断。
世间那些看似完美的事物,往往因着距离令人心生梦幻。一旦打破距离,看到真相,失望、沮丧便代替了原来的痴迷与艳羡。其实,世间万物原本不尽完美,“完美”只是人们一厢情愿的幻影,真实一直呈现在那里,只是因为我们内心对美的的执着与沉醉重塑了事物的本相。断执迷,破幻象,接受一切事物本来的样子,做一个不自欺亦不受蒙蔽的朴素真人,眼睛和心灵会更清澈吧。
(三)一棵被狂风吹倒的树
暴雨后的清晨,我再一次来到这个小公园。南面向东的小路上,一棵紫槐倒在那里,显然是昨夜的一场暴风雨所致。树根拔起大半,松软的泥土涡起一个坑洼,可见树根扎得不是那么深厚。再看看树冠却枝杈繁茂,伸展得很远,相对于这棵树不太粗壮的树干,显然树冠生长的有点过于茂盛。狂风刮起时,树冠所带动的风力加剧了树的摇摆,使原本扎得不深的根系愈摇愈松,最终完全与泥土脱离,轰然倒地,酿成悲剧!
打量着眼前这棵倒伏的紫槐,从它身上我悟到:做人不可太张扬,处事不可太肆意,该收拢的时候要收拢。一个人立身社会,先要学会往深处扎根,根扎得越深,站得越稳,越能够抵御暴风雨的袭击。同时也要增长主干,把自己的事业做实,做稳,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其他旁逸斜出的欲望要学会克制和自我约束,不能放任自流,任其疯涨,否则,便可能祸及自身。由此可见:自觉、自律对人的成长和生命安全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