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编说
秋雨带着丝丝寒意,早上一节课跨越操场,穿过桂花树,登上教室的楼梯,在转角处就听见朗读声音还是比较整齐。晨刊里有些散文,属于有感而发,来自真实的生活感悟虽然不是名家大师却也别有一番滋味,于是今晨推荐一篇《找一本好书读》。作者以自己的切身感悟写出读书的妙处。当然还有很多时候读书的感悟。一些手法的运用也是自然而然。
日积月累的背诵是昨日的作业,今晨我主要询问还有哪些不能自己理解的,然后一一根据我平时所指导的“咬文嚼字”方式慢慢理解。在不断追问之中,还有一些孩子不能理解,那么此时就是需要不断通过孩子的思考去进一步理解,基本我不会运用简单解释的方式去告诉孩子,因为教学的本质是创造,还有很多时候只有教师具备了一定高度,那么孩子才能具备相应的高度,学习习惯的培养一定要用润物无声的方式。滋润的方式就是慢慢渗透,所以孩子们现在基本很会用说文解字的方式还有,加一下的方式去理解某些词语或者句子。看见孩子们的成长我们总是需要更多鼓励和激发,其实最不好的方式就是把孩子当做容器简单灌输进去。
教学的课堂永远应该是我们生命跟生命的相遇,必须站在一个成长的角度看待孩子的思考和进步,只有用生命的眼光去看孩子,多一份尊严对待孩子,可能才能获得我们期待的聪明孩子越来越多的现象。孩子有些可能天生聪明,多数孩子需要启迪才能变得聪明,教育的目标应该是让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也就是跟原来比较有所进步。
但是恰如吴非老师说的,作为教师要是一个人比较笨,那么是你个人的不幸,但是因为你没有恰当的方式盲目地干——愚蠢者的苦干(也许是比较负责任的一种表象)而叫一百多个孩子变得愚蠢那么就是应该反思的时候了。可惜,我们做教师的人很多时候确实也是不能真正做到克服自己的愚蠢……
中午到学校比较早,刚拿了一支粉笔准备写字,冬冬敲门来了。我一看,何洪微脸色灰暗。“我要报告一个事情。”
“说吧,什么事情?”
“就是我们不是处黑板报吗,那个王梓萱说,因为她是主编,所以她要求我们干啥就干啥,要是不听她的就不给分配任务了……她还说主编是你决定的。”乖乖,这些孩子一个比强大。稍微有点小权力就开始这样那样的。当然我也可能因为何洪微可能因为自己一直是班长也就无法受得了,略带思量,我说,那么你去跟王梓萱说:“就算主编是个官,也是本着把事情做好的目标,而不是为了炫耀什么主编的权力,还有什么事情比把事情做好更加重要呢,就算一个主编很了不起,那么要是没有搞好黑板报算什么主编呢?”
"晓得了。"说罢离去。孩子们在不断的教育之中我总是提醒孩子们把自己很多思想真实展示,明明我们经常提倡的东西,孩子到了老师不在一边的时候却表现出吉截然不同的一面,他们会崇拜权力,甚至小班长自己也做过以权谋私的事情。
有些时候还不是主动的索贿,而是有些孩子因为班长可能有些权力,他们会主动去贿赂,当然是小小的好处,细微的很多可能我不够清晰,但是我明确知道很多孩子的确就是这样的。因为某种原因拉帮结派,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记得我儿子小学时他班上那个叫杨帆的孩子,学习成绩比较突出,所以很多时候算是一个领头羊,而儿子虽然学习不错,却似乎跟他不是一个级别,于是后来,他终于有机会跟他一起玩的时候,回家都还自豪地说:“我跟杨帆一起玩的。”言语之外似乎身份识别很重要。后来还跟他来回串门,去他家吃饭,然后又回请他来我家,每次只要杨帆来,孩子都格外快活。而后来,杨帆进入初中似乎成绩也不好了,孩子呢再也没有刻意去跟他们玩了。
去班级孩子考试之前,我看了一眼黑板报说:“我们做事情把事情做好是第一重要的。要是什么事情都分出你重要还是我重要,那么很多事情做不好,我是这个班级的班主任,但是我从不因此否定英语课跟数学课的重要。因此否定两位老师的重要性。那么说对吗?黑板报要尽快出好,我们目标就已经达到了。”
“”此刻,王梓萱看着我没有表情,但是我希望也许她明白我讲话的含义,也希望她没有受到同学的误会,至于她到底说了什么其实我压根就不清楚。
一天的时间很快,下班前,拾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几个字,似乎寻到了一种安心的方式,尽可能把时间过得有意义,在专业方面开始不断成长,全面地进步,同时给孩子也是一种引导,因为有孩子进来他们会悄悄看一眼,然后呢就开始把自己的所见告诉别人。
雨中,暮色渐渐至,孩子还没有回家,一个人在家改下午试卷,基础部分真很好,但是就是阅读理解部分关于对于短文中姐姐死去的那种理解,孩子很不到位,一方面孩子小不可能有那样生离死别,另外一方面很多孩子是独生子女,也不能体会有姐姐的情感,当然最重要的是他们阅读没有把文章看做是跟自己建立关联的整体,可能还是由是油水是水的关系,只有水乳交融才能真正了解文章主题和情感,谈起就已经不容易,况且还要读呢。教学永远会在问题之中,永远不是简单的重复和誊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