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父亲拍女儿赖床视频发家庭群:她是你女儿,不是你的附属品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父亲拍女儿赖床视频发家庭群:她是你女儿,不是你的附属品

2020-04-21 21:18:21 作者:沧海 来源:壹点灵 阅读:载入中…

父亲拍女儿赖床视频发家庭群:她是你女儿,不是你的附属品

  知乎上有一个关注度比较高的话题,叫“如何看待父亲女儿赖床视频到家庭群?”

  问题下方,是一个很简短的视频。

  17岁的女儿,因为在“过于懒惰”,在被父亲看到赖床后,拍了小视频发在家庭群里。

  女儿没有“听话继续在床上躺着,晚上母亲回家后,看到群里的视频和仍然在床上躺着的女儿,对着她劈头盖脸一顿骂,父亲则直接进房间掀开了被子,想让她“听话”。

  结果女孩拿起剪刀企图暴力反抗,一场家庭矛盾最后只能报警解决

  一个“不懂教育”的父亲,和一个因“过度羞耻”而愤怒的女儿,其实常常出现我们身边。

  利用的“羞耻”

  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相似经历,每次放假在家赖床的时候妈妈总是会对问起自己的人说,“我家那个孩子啊,每天不睡到日上三竿不起床。”

  每次听到妈妈这么说,总觉得自己感受到了别人“嗤笑”、“轻蔑”的目光

  明明是“睡懒觉”这件小事,却让我产生害怕被人围观或是嗤笑的“羞耻感”。

  这种强烈的感受,让我们觉得“我不够好”、“不被接纳”、“没有人喜欢”。

  而为了回避这种痛苦感受,我们往往会选择迎合他人的要求

  父母们也会直接利用这种“羞耻”来约束我们的行为

  比如这个视频中的爸爸,他把孩子赖床的视频发到微信群,其实是想告诉女儿“这种行为会被大家批判”,想以此让女儿体验羞耻感,下次不敢再赖床了。

  他把羞耻就成了一种工具,用这种方法控制孩子。

  只是,羞耻并不是总能达到目的

  就像视频中这个17岁的女孩,不仅没有顺从,反而拿起剪刀,暴力反抗父亲。

  这是因为羞耻太过强烈,或是太频繁时,孩子没有办法自行消解这种羞耻感,只能依靠愤怒缓解冲突,躲避羞耻体验。

  更严重的,甚至可能会出现酒精成瘾、药物滥用等行为问题。

  不仅如此,羞耻感还可能被内化为自我羞辱,让我们做出极端行为。

  被“羞耻感”控制的我们

  还记得2019年12月服药自杀的包丽吗?

  2020年4月11日,脑死亡半年时间以后,这个正在花样年华女生还是去世了。

  她就读于最高学府北京大学,有着年轻资本美丽样貌和对未来满心期盼

  本该学业有成事事顺心

  可是,一次又一次被最的人灌输“不是处女就不再珍贵”的观念,从坚持“我最美好东西是我的将来”,到自杀前说出“遇到熠熠闪光,而我只是一块垃圾”。

  在不断的羞耻攻击之下,她不再对未来抱有幻想,甚至因为自己曾抱有这样的想法厌恶憎恨自己。

  在频繁体验羞耻之后,她内化了这种羞耻感,转而开始自我羞辱。

  “不是别人的问题,是我不够好,是我出了问题。”

  当我们开始抱有这样的念时,无论发生何事,我们会首先审视自己,在被批判的时候,首先认为是自己出现问题,最后开始屏蔽任何形式(包括他人和自己)的积极关注

  羞耻感受带来的糟糕影响,让我们对表达自己的真实需求也感到羞愧。

  无论需求是否合理,只要遭到拒绝,我们都只会想:

  “是不是我想多了”、“我太敏感了吧”、“这是我的问题”。

  我们对自己的需求感到羞愧,压抑、否认甚至回避我们的需求,更不会把自己的需求向任何人表达。

  那些有可能满足我们需求的人无法意识到我们的需求,被压抑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培养真正的亲密感的途径也就被切断了。

  需求遭到“羞辱”、亲密关系无法建立、“自我羞辱”到达极致,当我们处于这样的境地,可能也会像包丽一样,选择最决绝的方式,离开这个世界。

  克服我们的羞耻感

  被羞耻控制,是一件常见的事,因为他容易操作且常常可以达到目的,想要克服这种羞耻感,我们可以:

  1 撕掉自己的“羞耻标签”

  倾向于自我羞辱的人,往往是因为总有一个声音在告诉ta“你不好”“你出了问题”,却从没有体验过被人肯定或是接纳,更别谈自我肯定了。

  ta可能需要一个人,可能是心理咨询师或者是信任的人,去给他这种接纳的体验,在ta感到羞耻的时候,告诉ta,“这不怪你”“我懂你的感受”“你不奇怪”。

  有过这种支持的体验之后,ta才可能在没有外人肯定ta的时候,也能做到自我肯定。

  在自己遭遇了一件哪怕对别人来说很小,但对自己来说很严重的事的时候,告诉自己,“这件事真的很伤人”、“这件事真的让我很生气”、“不是我有问题,而是我受到了伤害”。

  2 真诚地表达自己

  当我们真实而和谐地表达我们的需求时,我们会感觉更像我们自己。

  当然,我们周围的人也会更好地理解我们是谁,了解我们需要什么,这个时候,我们的需求被满足的可能性会更高,而需求被满足了,曾经因为没有被满足而产生的羞耻感被消除的可能性自然也就越高。

  就像前文提到的例子,当我们因为被人“质疑”而产生羞耻感时,可以让与你交流的人知道你的真实感受,你对这些质疑是否接受或者认同。

  3 培养对自己的同情心

  人人都会犯错,我们会因为自己犯的错误而感到羞愧或者自责。

  做错事是正常的,不正常的,是我们总是因为犯错而否定自己。

  羞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羞耻控制,再也不知道怎么爱自己。

  当我们犯错时,尝试与自己进行对话,想想,如果你现在是小时候,当你犯了这样的错误的时候,你最想要听到什么样的安慰的话?

  当我们能够进行自我同情的时候,我们就能积极地承认和接受过去遭受的创伤曾经带给我们的伤害,与自己更加诚实的相处,建立更健康的关系。

  - THE END -

  ·壹点灵,关注个人心理成长,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近期热文↓

  抑郁 | 自杀 | 情绪 | 拖延

  害羞 | 逃避 | 恋爱

  婚姻 | 性幻想 | 出轨

  妈妈 | 幽默 | 幸福 | 复原力 | 考验

  推荐阅读

  【 你很好,

  只是你不知道 ?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