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爱、经营爱,也是我们都需要做的事
演员郭涛在育儿日记中写到自己打女人,还有说女人要“温良恭俭让”,等等,这些错误观念让人看着非常不适。
我读了一遍这本书。里面提到,他从小在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里长大,父母“男主外、女主内”,父亲对他的教育就是他践行的教育方式:威慑树立规则,但内心其实是爱孩子的。
包括他提到打女人,也是这个逻辑:他说自己唯一一次打女人是为了让她知道底线,明确规则。
他用暴力的方式塑造家人对规则的认识,这是被他的原生家庭影响的结果。
郭涛一方面因为家庭结构,父亲主外、母亲主内,变得很大男子主义,认为女性就要顺从男性、顾内,所以他说女性要“温良恭俭让”,有对女性的要求和偏见。
原生家庭给他的另一个影响就是教育方式,他延续了父亲教育自己的方式,对孩子用“震慑”的方式。
如果我们仔细看他的书,会发现有一个很矛盾的现象:他承认这种方式不好,承认原生家庭给他非常糟糕的影响,但他总在找各种理由为父亲开脱。
其实,这种现象非常常见:我们很难承认父母对自己不够好,不愿意承认他们错了,因为他们爱自己。
所以,我们会美化他们的错误行为,会认为一旦承认父母错了,就是否定他爱自己的心。我们切不开父母行为的对错和爱的关系,不想承认父母的问题,所以会主动把父母的错误行为合理化。
比如郭涛,他书里再三写,“父母给了我太多负能量”、“我身上带着父母遗留的坏脾气、坏习惯、不科学的思想”、“不管我怎么摆脱,它们都在我身上有反应”,等等,都说明他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但他也说,“这种教育方式一定是错的吗,我觉得不是。”这种斯德哥尔摩效应,让他美化亲人对自己教育的错误行为,把它正当化,浸入自己的认知里。
他在书里提到自己被这种教育方式伤害,但他最后却继承了这种教育方式,这才是最可悲的。
归根结底,这件事本质是原生家庭的问题。有必要认真反思一下原生家庭给自己真正的影响,以及采取的教育方式、对伴侣、对爱的理解。重新去找方法,用心理学里科学的方式解决原生家庭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