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联想与想象——让你的作文飞起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联想与想象——让你的作文飞起来

2020-05-06 09:33:30 作者:晓叶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联想与想象——让你的作文飞起来

  每学生作文我们老师常常反复强调要写真人真事,不能瞎编造。于是,学生在下笔之前,往往是眉头紧锁,苦思冥想,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像放电影似的在自己脑海中一一掠过,然后再挑选一件或几件符合作要求印象比较深刻的如实地写出来。

  殊不知,如此这般,绞尽脑汁写成的作文,却常常形如瘪三,骨瘦如柴面目可憎,使人望而生厌。因此,学生困惑不已:明明是是按照老师传授的作文秘笈实话实说,没有一句瞎话,怎么写出来的作文会是这个样子呢?真是百思不得其解。这样以来,也就大大损伤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

  难道是老师的作文秘笈错了吗?

  把学生作文之脉,我认为不是学生没有写真人真事,而是把事情写的太真了、太实了,使得写出来的作文就像是一只断了翅的鸟儿,只能在地上蹦蹦跳跳,或作平面滑行。那么,如何才能让自己的作文飞起来呢?我想,最有效的一个办法就是在写真人真事的基础融入适当合理的联想与想象

  下面,我想通过我们初中语文课经典文本中的几个例子来加以说明

  一、对话中的联想与想象。

  人物语描写——对话在学生作文中是最常见的,但大部分学生却将人物对话写的如录音机一般,只闻其声,不见其人,缺少必要想象力。我们不妨看看鲁迅先生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对话。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很不高兴,梁上还有怒色了。

  这两句简短的一问一答,在鲁迅先生的笔下形神兼备,彰显出文学大师不凡的文字功力

  如果我们抽去对话中的联想与想象成分,就可以改写为: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回事?……”我问。

  “不知道!”他回答说。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虽然我和先生的对话内容没有变,但由于没有了联想与想象,也就无从写出说话人的动作神情。这样,语言表现力也就大打折扣了。

  二、写景中的联想与想象

  在学生作文中,写景也是一种常见的表现形式可能有人说,写景就是看见什么写什么,还需要想象吗?要知道,我们眼中之景早已不是自然之景,笔下之景也早已不是眼中之景,文字中的景物经过我们过滤加工过的。

  先来一段朱自清先生笔下《春》的写景片段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的像。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的闹着,大小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星星,还眨呀眨的。

  这段写景文字,作者极尽联想与想象之能事,写出了一派春光烂漫的热闹景象。其中,文字的最为精彩之处莫过于作者由眼前的春花想到了秋实,真可谓是神来之笔。

  如若我们把其中的联想与想象文字部分抽去,则文段就变为:

  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有红的、粉的、白的。花里带着甜味。花下有成千上百只蜜蜂,还有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

  文字简练了不少,但文采却黯然失色。

  三、动作中的联想与想象

  一般来说,外部动作是具体可感的,在作文中动作描写似乎与联想与想象无关。然而,生动的动作描写是从来离不开联想与想象的。

  先来看马克吐温先生在《辛劳的蚂蚁》中的一个精彩动作片段。

  它气愤地跳起来,踢去衣服上的尘土,向手上啐一口,恶狠狠地揪住它的捕获物,把它又是往这面猛力地拉,又是往那面使劲地扯。……这时候它拭去脑门子上的汗,揉了揉胳膊和腿,然后,仍像以前那样狂奔疾走,又漫无目标地赶它的路去了。

  以上这段关于蚂蚁的精彩动作描写仅仅依靠仔细观察如实描摹是远远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在观察的基础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才能把两只蚂蚁的动作放大,从而谐趣横生。

  试看,我们从中抽去动作中的想象成分,文字将变成:

  它跳起来,揪住它的捕获物,把它又是往这边拉,又是往那面扯。……然后,仍像以前那样狂奔疾走,又漫无目标地去了。

  这样,没有了联想与想象,刚才那只形神兼备、栩栩如生的小蚂蚁也不见了。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举例比较分析,我们不难发现:作文,不仅仅需要“脚踏实地”——写实,更需要“抬头看天”——想象与联想。因此,我们在作文中要将这两个方面紧密结合起来,像《三国演义》那样,“三分写实,七分虚构”。只有这样,才能使你的作文——这只鸟儿羽毛渐丰,进而插上翅膀,空灵生动起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