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长岛》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长岛》经典影评集

2020-05-09 22:18:06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长岛》经典影评集

  《长》是一部由孙晓晨执导,李感 / 王春妹主演的一部短片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长岛》影评(一):压抑

  这人话少,可是疾病真正来临的时候,又有多少人是可以像平时一样的呢!所有的话都化做了沉重沉默来代替,心情都压抑。对于丈夫儿子来说,都是男性,其实性格都是属于不善于表达,但丈夫在车上忍不住哭泣的那一段真的深有体会作为儿子的他最不想看到的就是父母哭泣,亲人逝去。

  谨记子欲养而亲不待,不要留遗憾特别是对父母

  《长岛》影评(二):羁绊中国

  长岛影射中国千千万万家庭缺乏活性。在影片色调色彩方面别出心裁,如影楼草莓

  丈夫和儿子在车内的对话感觉表达出当代大多数父子关系,弱联系对抗

  镜头最后三座孤岛,相互守望打扰绝望。中国式亲情关系纽带至此。

  从我不成熟摄影来看,导演从构图及场景元素布置都很精彩(除了几个元素我看不懂以外)比如儿子和母亲完成的拼图到儿子醒来和床头的图,就像母亲对儿子说:你是我这辈子最大的认真

  《长岛》影评(三):很真的生活方式

  给我最大的感觉是压抑,无论是台词还是对人物刻画都是很轻,太像生活了,找不到情绪突破口所以很难爆发对待一个病人的情绪,也正因为是病人故事中的父亲和儿子总是小心翼翼,甚至看出了父亲和儿子之间的不默契。父亲做饭失败母亲拒绝吃饭,母亲偷看儿子日记和儿子回忆年轻往事,夜里吃冰箱里的饺子无声的哭泣是母亲对生活最狠的反抗,从到照相馆拍照中母亲的沉默,对眉毛背景不满,以及走前偷的草莓,一直到从口袋里拿出草莓的那一刻仿佛看到了女人对生活的反抗和活的强烈渴望,影片最后父亲和儿子找到母亲,看着母亲背影不知所措样子也为今后的日子感到迷茫,长岛或许意味着人的一生漫长孤独无助,就像是一座孤岛。

  《长岛》影评(四):《?》

  湿海洋、旧木船天空和背影,加上一个沉着缓慢的后拉头,好像很有意境

  遗憾的是,我只是【相想表达的东西,并不【知道】它表达了什么。意识流的文章好写,电影却不好拍:用力猛了就生硬,轻了就不知所云,《长岛》亦如此。影片的色彩是先锋,淡化因果逻辑关系,减少台词,用视听画面展现内涵

  那么问题来了。符号象征,符号是否贴切,象征是否准确?表现当代中国的家庭状态和亲情关系,这话真敢说。如此宏大复杂命题,我没从《长岛》里的三口人看出个端倪。既不清楚的背景墙纸切换之间说明了什么,也不晓得身患绝症坐在船头吃草莓的女人想表达什么。得承认,我在开头就承认,镜头设计用心了。但是,画面再美、再有深意,少了精当的表达,就隔着一层窗户纸。就算是最后一个镜头,也没有丝毫震撼。

  意会高于言传,是吗?文字可以直接表达出影像无法直表达的内涵或者定义,比如牛顿第三定律,是吗?

  那你算算,画面到哪儿了。

  我相信《长岛》想诠释的东西。当代人的家庭关系、沟通的困惑、某种亲情的牵绊和压抑,甚至包括成长的痛感。毕竟人生一世,除了亲情,还是亲情。毕竟死亡是最后一次别离。我也相信它隐晦的手法,包含着克制与冷静带来的张力。但这些,都仅是【相信】。它表达出来了吗?表达到位了吗?

  我不知道,只能给一个问号。

  至于,做艺术可不可以就拍想拍的东西,不要表达什么。当然可以,如果你拍给自己的话。

  最后提一下,台词念白为什么这么生硬呢?不是刻意,而是生硬,尤其是在父亲车里那一段,感觉就是在念给观众听。我思考了一下,三点:一、台词的设计有些书面,不够口语化。二、收音和演员表演问题(我只觉得李感演的挺好)。三、个人观感问题,不具有普遍性,换言之,我在扯淡,哈哈哈。

  说真的,刻意还可以理解,生硬就不好接受了。是不是?

  《长岛》影评(五):《长岛》:一道穿透生死和至亲的命题,该怎样作答?

  生命,就像是一条缓缓流淌的河流,一路曲折蜿蜒,见证春夏秋冬,时有波折涟漪,时会踽踽前行,无论在这条路上发生了什么,终会汇入汪洋大海,完成自己的使命。我们行进至此,不安余生,无止未来,才敢肆无忌惮,然而当你知道生命终有时的那一刻,是否还能如常过活,或者当你知道最亲近的人时日无多,你又该如何面对?一个短片《长岛》,时长不长,却情绪满满,后劲十足,让人发省感叹。

  企鹅影视青梦导演扶持计划,给了新人导演一个最为广阔的平台和机会展示自己的作品,孙晓晨正是其中的一员,而在这个计划中交出的《长岛》这份答卷,沉重亦不失意蕴,27分钟的片长,没有多少台词,镜头画面就像是一位年长的倾诉者,慢慢讲述着这段故事。

  影片以一位母亲被下病危通知为开端,他的丈夫不忍告诉她真相,默默叫回了他在上大学的儿子,希望能让团聚的一家人存在时间更久一些,留住最后这一段美好的回忆。可母亲似乎早已经洞察了真相,她装作没事的样子,继续对着丈夫表达着口头上的不满,嫌弃他做鱼做糊了,嫌弃他米饭没蒸熟,心里抱怨着上天的不公,也在担心着自己走后,剩下的这爷俩该怎么生活。

  母亲跟儿子谈心时手写着日记,用着2018年的本子,书写着2017年11月21日的故事,不知道是在记录当下,还是回忆过去。在她的日记本下垫着的是她儿子当年的读物《哈利波特与密室》,此时的母亲,似乎心里的潜意识在让她在找一所密室,逃离进去,逃避现实。当她把本子翻上的那一刻,像是在向一切告别,向过去的自己告别,也向丈夫和儿子告别。

  命运纵然不公,可总要坦然面对,母亲带着行李,精心梳妆,去影楼拍了最后一张照片后失意离去,最后爷俩在沙滩的独舟旁找到了她,母亲面向着大海,父子面向着母亲,影片在此刻停止。母亲是否是因为台风来袭船只无法航行才没能出岛远走,这个我们不得而知,而生活在一座岛上,陆地的终点并不遥远,他们就站在所谓的陆地和人生的终点线前,用心灵倾诉着一切。

  这是一部意味深长的短片,里边对家庭、故乡和生命都有着人文情怀般的思考。一家三口内心关切,却表面疏远,沟通成为了他们之间最大的隔阂。而长岛所谓立家之地,却也不是心灵慰藉的故乡,丈夫从儿子出生后就没回过延吉老家,儿子在学校中也是不尽如人意,而母亲对于生命的向往,也犹如那褪色的北岛红石,渐渐淡去了。

  我们都在活着,总觉得活着容易,死去难,女作家多丽丝·莱辛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活得似乎永远不会死,我们死得好像从来没活过”,珍惜眼前人,珍惜余生。

  《长岛》影评(六):《长岛》,渗进生命里的离别

  上个世纪,钱钟书曾在家人的陪伴下度过最为动荡的时期,他发愿说,“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但倘若“死别”闯入生活,性情沉默的一家人又该如何面对呢?

  孙晓晨导演的27分钟剧情短片《长岛》给出了一种回答。

  影片的开头,医生告诉父亲,母亲的时日已不多,父亲和儿子希望瞒住母亲,陪伴她度过最后的时光。母亲一目了然,偷偷擦掉眼泪,和往常一样吐槽父亲做菜难吃,其实是在担心没有自己的日子里,他们俩没人照顾。一家人看似普通的日常生活就像海水包围岩石一样笼罩在悲伤中。

  游走在两个大人之间的儿子,一边要配合父亲的“演出”,一遍要倾听妈妈的心声,当妈妈回忆起父亲拍的海边红色的岩石,他知道这场“演出”并没有成功,只是妈妈的不舍,让他万般心疼。

  在海水不断冲洗的梦中,他挣扎着醒来,回到现实中,他是那个还没有想好怎么告别的孩子。

  面对母亲时他虚掩的不舍与心疼,父亲崩溃时他孱弱的坚强,母亲出走后,他焦灼的寻找,刹车时差点栽倒的身影,对于一个刚读大学的男孩来说,这些每个人都会面对的事情不免来的太早,他稚嫩的脸上写满了沉重的暗语。

  但儿子还是一夜之间长大了,就像影片的最后一个镜头,三个人在海边的背影让人看不见表情,像是被定格好的油画。他站在母亲身后守护着,也站在父亲身边陪伴着,在所有颜色都褪去、所有话语都变得苍白的时刻,大海会铭记他们最深情的瞬间。

  短短的一部片子,没有浪费任何一秒钟,故事从头至尾都弥漫着沉重与压抑。多年的夫妻早把年轻时的澎湃心意融进生活的柴米油盐,年少的儿子站在青春起点还尚未适应离别。

  一家人站在海边向远处眺望,各自都有到达不了的彼岸,但就像母亲在海边吃的那颗草莓,即使周围已经褪了色,因为彼此牵挂,迷雾里才有了最温暖的亮光。

  扮演儿子鲁松的李感,出生于1991年,每次参演影视剧,李感都会尝试各种新鲜角色而寻求突破。他硬朗而深沉,有着骑车从海边疾行的少年感,也有着面对亲情与茫然的压抑感。

  把语言融进表演里,这是超越年龄而有的表达,正如李感所说,“按照个人的表演审美,这是我所有已露出的作品里,自己最满意的一部”。他诠释的不仅仅是他自己,而是每一个经历过分别的我们。

  《长岛》是一个关于亲情的命题,如果每个人都会贪婪,那他们的贪婪就是与亲人相守的时间再久一点;如果有人在会一瞬间成长,那个瞬间一定有关告别;如果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岛,那个岛上永远有他们爱的人。

  《长岛》影评(七):《长岛》:中国式家庭“孤岛”般的牵绊

  电影的表达,从不拘泥于叙事而已。很多年后,我会记得那些环环相扣,反转出奇的剧情,也会记得一种静默如深的状态。就像基耶斯洛夫斯基的《蓝》,朱丽叶比诺什与护士的面面相觑,无声的痛哭与静默的蓝色泳池,它不需要逐字逐句地告诉你主角的人生经历了多少痛苦,同样经历过生活的你早已灵犀相通。

  《长岛》,也是如此。

  长岛——地处黄渤海交汇处,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

  《长岛》的英文译名是Island of Solitude(孤岛),这不仅仅是长岛的地理位置,更是典型的中国式家庭的缩影。三座缺少交流的孤岛,在命运的海浪敲击声中,各自固守。这个中国北方的小岛县城,寒冷而疏离。

  尽管电影只有短短的27分钟,台词不过寥寥数语,没有令人拍案叫绝的剧情设置,只不过是再平凡不过的三口之家,再常见不过的家长里短,鱼做糊了,电饭锅忘了按开始键,强颜欢笑的父亲,偷偷抹泪的母亲,和才刚上大学对家庭的重担措手不及的儿子。

  明明是最亲密的三个人,明明都说家才是避风的港湾,但他们,却在自己再熟悉不过的两室一厅里失语,无法向爱人诉说心中的波涛。当悲剧来临时,深入旋涡的你又能说些什么呢?只能像儿子鲁松说的那样:“不知道,你说我该有啥感觉。”

  并未有多少波澜的台词之下,《长岛》用影像和声音做足了叙事。每一处收音都暗藏玄机,在压抑到近乎无声的家庭里,总能听到不远不近与寒风翻滚的海浪。每一处构图都精巧如画,比如在大量幽暗的冷色调镜头里,有一盆鲜红夺目的草莓。

  想要为家人留下自己最后影像的母亲,按捺不住偷了一颗影楼的草莓藏在包中。她坐在海边,拿出草莓低头品尝,这是她对于生命的向往。

  就快要撑不下去的父亲,是一栋颤颤巍巍的梁,在深夜的街头奔跑,这是他面对生死离别时,对生命的坚守。

  儿子的床头,有一副梵高《盛开的杏树》的拼图。这幅画没有梵高以往作品的热烈辉煌,反而是罕见的东方色彩。1890年,梵高创作《盛开的杏树》时,在给弟弟的信中这样写道:“上次的那副油画盛开的杏树,恐怕是我最出色、付出了最多耐心的作品了。我用了平静且更加坚定的笔触去描绘。”

  第二天从母亲年轻时的梦境中醒来的儿子,不再是那个站在甲板不知如何与母亲沟通的儿子,不再是站在车站想要逃避一切的儿子,他一夜长大,就像这幅画,平静而坚定。

  三座孤岛,就这样在生命尽头的海浪声中相互依存。母亲默默地回忆丈夫的付出,父亲默默地在车里放声哭泣,儿子默默地选择陪伴。这就是中国式家庭,他们可能永远学不会最亲昵的表达,但却互相依存,互相牵绊。

  饰演儿子鲁松的演员李感,出生于1991年。从前他给我的印象是电视剧《天意》中的少年气和喜剧天分。但这一次,年纪轻轻的他,在《长岛》中贡献了丝毫不亚于另外两位中年演员的表演。就连李感自己也说:“这是我所有已露出的作品里,自己最满意的一部。”

  《长岛》是“2017企鹅影视青梦导演扶持计划”的15个扶持项目之一,电影在经历了严格筛选后选脱颖而出。导演兼编剧孙晓晨,是一名刚刚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研究生的青年导演。从孙晓晨到李感,90后的新生力量,是日渐式微的中国文艺电影的那盆草莓,新鲜而灿烂。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