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之“优”
午饭时,哥打来电话,说是我的优质课过关了。听到这个消息,心中的石头总算落地了,我不禁长舒了一口气。
这年月,我不是不相信自己的能力,而是不相信优质课是单凭教学能力就能弄到手的。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自97年大专毕业以来,就长期战斗在乡村语文教育的第一线,屈指算来,至今也有15年了。我不敢说自己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已取得了什么成就,但经验还是有那么一点点,那就是多年来,我一直致力于探索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力争把语文课上成语文课,还语文课的真实面目。
然而,一个乡村教师的努力要想得到上级教育部门的认可,并取得所谓的“证书”又谈何容易。说到这里,那段伤心的往事禁不住涌上心头,至今还心有余悸。
那时两年前,区里举行了一次教学能手评选活动,我踌躇满志地报了名。评选是采用现场抽课,然后说课的形式进行的。那次我抽到的是一首古体诗歌,诗歌的名字我忆不起来了。只记得当我第一时间拿到抽取的课题时,眼前一亮,心中暗自窃喜,因为诗歌是我比较喜欢的一种文体。经过20分钟的现场准备后,我信心满满地走上讲台,台下就座的只有我们语文教研室的两位教研员。由于我是一名乡村教师,很少有机会参加这样的公开课活动,开始时我有点紧张,不过还好,时间不长,我心中的那只“小兔子”就安静下来。在说课过程中,我按照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的的大体思路,紧紧抓住“诵读”这一诗歌教学的“牛鼻子”,阐述了我这节课的教学思路及原因,只是时间不够长,大约有七八分钟就结束了。
回来后,我期待着我自以为并不是很精彩的说课能得到评委老师的认可。等啊,等啊,大概两个月后,终于等到了发证的那一天。证件是老校长去城里开会时拿来的,有好几个,我们学校凡那次参加评选活动的都在其列,只是翻来覆去没有我的名字,我失望极了。
后来,一打听才知道,原来评证也是有潜规则的。我本想省些“盐”,没想到却坏了一坛“酱”,得不偿失,悔之晚矣。从此,我发誓,下次评选,一定要记住:功夫不是在讲课,而是在讲课之外。
今年年后,我又报名参加了优质课评选,“吃一堑,长一智。”为了防备万一,确保顺利通过,不再次被“潜”,我必须按“规则”出牌,先“潜”它一回。不料,却没有成功。我忐忑不安地回到家中,心想,也许,所谓的潜规则并不存在吧。在余下的时间里,我努力备课、一遍又一遍地试讲,一遍又一遍地修改教学思路,以至于第一次试讲的思路被完全否定后又重新推倒重来。就这样,我不厌其烦,我们学校的六个班都被我一一试讲了一遍。
去城里一中学讲课那天,下午第一节课,我提前一个小时到达学校。刚来到所抽26班门口,就碰到了该班的班主任,一个中年男人,中等身材。他劈头一句:“你怎么才来,我还以为你放弃了呢,人家都提前来学校试讲了,你也不来。”“我不知道,真的不知道,老师。”我连声答应着,声音不大,像是一个犯了错的学生。“那就算了吧,赶快到教室熟悉熟悉吧。”那老师说话的语气又突然变得和蔼了。
上课了,虽说是借班上课,后面还有教研室的两位教研员听课,但不知怎么,那天我却感觉出奇地从容、镇定,一节课下来,竟赢得了学生两次热烈的掌声。
一次是有感情地朗读文中祁瑞宣老师说的一句话,第一个学生读后,学生没有什么反应。之后,中间的一位女生毛遂自荐,又读了一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全班同学立即报以热烈的掌声。第二次是在课堂的最后一个环节,片段写作练习中。要求学生写三五句话,用上人物描写方法的一种来表现一个人物的性格。剩余的时间已经不多了,还有几分钟就要下课了。我来回巡视了几圈,发现大部分学生正在苦思冥想,还没有写出来。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本想马上抛出第二套方案:把这个问题留做课下作业。稍犹豫了一下,我还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情,目光迅速地从全班80多位学生的脸上掠过,然后是等待,等待……我是多么地渴望有学生能自告奋勇地站起来,将这个作文口头说一下,哪怕只有一个学生,哪怕是只有三言两语也好啊!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就在我即将放弃的时候,教室后面的一个角落里,突然一个又高又胖的男生站了起来。还没等我说话,那学生就已说了起来,声音极洪亮、清晰,语速较快。我惊奇地注视着他,只见他目光平视,并没有看自己写好的作文片段,而是口头作文,现场发挥。我不禁惊之又惊,奇之又奇。他越说越快,越说声音越高,越说越带劲,就像是小时候我在乡下听到的评书一般,说书人在说到故事情节的高潮处也是这样的语气语调。全班同学都侧耳倾听,有的还扭过头来,投去惊慕的目光。突然,声音戛然而止。教室里掌声雷动,经久不息,我也情不自禁地跟着鼓起掌来。后面的两位教研员脸上也笑靥如花。这时,下课铃声骤然响起,我宣布下课。
走出教室,在走廊处,我小声地问一个在我身边的学生:“听懂了吗?”“我都听懂了。”那学生说完就笑着跑开了。
听了学生的这句话,我心里甜滋滋的。“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我想:优质课之“优”,最有发言权的不是教研员,不是老师,而是学生,他们才是优质课真正的评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