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听到去世儿子的心跳声,真相令人泪目:我听过最大的笑话,
国外有位父亲,某天突然收到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一只玩具泰迪熊。
旁边还有一封信:
“我们非常想把这个东西亲手交给你们,但是实际可能比较困难,所以选择快递给你们。”
一年多前,16岁的儿子在一场车祸中意外丧生,老两口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欲绝。
儿子不是走了吗?这封信和这个礼物是怎么回事?
父亲将信将疑,按照信中的指示,将泰迪熊拿到耳边,并捏了它的手掌(开关)。
儿子去世后,父亲捐出了他的遗体和器官。如今,儿子的心脏在另一个年轻人的身体里继续跳动着,新主人把心脏的律动声录了下来,装进这只泰迪熊里。
那一刻,他仿佛重新拥抱了儿子。
还有另一条视频。
同样是国外,2岁的小女孩得了血癌去世。
为了永远记住女儿,妈妈把她生前说的一句“我爱你”录进一只泰迪熊,送给了丈夫。
丈夫喜欢称女儿为肯纳熊,收到录有女儿声音的玩具熊时,忍不住伤心落泪。
说真的,叔现在年纪大了,越来越看不得这种戳人的故事,更不能直视生离死别的残忍。
这两位父亲,一定都曾想象过,儿女平安健康长大的样子,会看着他们娶妻、出嫁,看着他们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也一定暗暗想过,要留出很多很多的时间和爱,好好陪伴孩子的成长。
他们甚至还没能等到儿女长大,就先等来了一场噩耗。
我们总以为还有很多时间留给彼此,却不曾想,很多时候就是这样突然失去了。
我们总以为来日方长,却忘了人生无常,明天和意外,永远不知道哪个会先来。
去年6月,邓超发了一条微博,细细碎碎说了些他和父亲之间的事。
乍一看,以为是邓超在记录他和父亲的日常,可是当看到最后一句话的时候,又觉得心疼。
邓超的爸爸已经去世多年,但在邓超心里,他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
每次想爸爸了,邓超就会拨通那串熟悉的电话号码,哪怕那个号码早已是空号,哪怕电话那头永远也不会传来一声“喂”。
对于父亲,邓超大抵是有遗憾的。
邓超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亲对他是最严厉的。年幼的邓超不理解父亲的“爱之深、责之切”,经常和父亲吵架,甚至离家出走。
后来父亲病重,邓超才懂得亲情的珍贵。
他说:
“我们父子之间,曾经的关系冷若冰霜不可调和。可父亲病后,我终于明白,亲情需要及时珍惜,因为人生无常,有很多遗憾是无法弥补的。”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越长大越能体会,这句话有多么残酷。
年轻时,我们总觉得自己还年轻,父母也还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
于是我们安慰自己,等有时间,等有钱了,一定会陪伴父母,一定带他们出去旅游。
但是事情好像怎么也忙不完,钱好像怎么也赚不够,就在年复一年的推迟中,父母渐渐苍老。
在某一个无常的日子里,他们甚至可能永远缺席了你的后半生。
蔡崇达在《皮囊》里说:
“原谅我,父亲,从你生病开始我就一直忙于在外面兼职赚钱,以为这样就能让你幸福,但当我看到我给你的唯一一张照片被你摸得发白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恰恰剥夺了我所能给你的、最好的东西。”
人总是这样,拥有时不懂得珍惜,失去后才追悔莫及。
这样的遗憾,我们还要怎样重蹈覆辙呢?
有些人,一分别就是一辈子
前几天,首都机场保时捷停车6年的故事刷屏全网,背后故事令人泪目。
在首都机场的停车场里,一辆保时捷和雷克萨斯,已经停了整整6年。
车身早已落满灰尘,挡风玻璃和车标,被经年累月的尘埃覆盖,难以分辨。
粗略地估算,6年的停车费,高达9万。
人们不禁猜测,这两辆豪车为什么一直停在这里不开走?
原来,这两辆车的车主,都是失联航班MH370的乘客。
6年前,他们驾车来到首都机场,在这里停车,随后乘坐飞机出国,再坐马航MH370回国。
原本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行程。
可是他们的生命,却永远留在了那架始终找不到的飞机上。
而他们的亲人,也舍不得将车开回去。
仿佛一直在暗暗祈祷,有一天,它们的主人会自己回来,把车开走,开回家,和家人团聚。
尽管这样的可能微乎其微,但他们也不愿放弃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
人生无常,有些人一分别就是一辈子。
那两位车主的家人,或许怎么也想不到,那天普普通通的一次分别,竟成了永别。
说起马航MH370,还有一件事也让我唏嘘不已。
我有个大学学妹,曾在马来西亚留学。
按照原计划,她原本要搭乘MH370航班回国。
登机那天,也许是阴差阳错,也许是冥冥之中,她没有去值机,而是延迟了回国的时间。
后来在新闻里得知马航失联,她整个人像木头一样呆住了,浑身发冷。
恢复知觉后,她给妈妈打电话,母女俩在电话里痛哭。
那大概是她人生中离死亡最近的一次。
也是最真切地感受到人生无常的一次。
有人在不自觉中登上那趟死亡航班,有人却在不自觉中主动错过。
这就是命运的吊诡之处。
我们永远也不知道,它会给予什么样的“惊喜”和“惊吓”。
席慕蓉说: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继续做的;有很多人你以为明天一定可以再见面的,于是你暂时放下或暂时转过身,可惜有些人就这样,一别经年,再难相见。”
所以有人说,分离就是轻微的死亡。
在我们短暂的一生里,曾有过无数次的分离,每一次离别,我们都互相说着“后会有期”。
可是后来我们才终于明白,有些离开是永远的;分别,就意味着从彼此的生命里死亡。
好好生活,当下的就是最好的
作家莫言曾经讲过一个故事:
多年前,莫言跟一位同学聊天。那时,他太太刚去世不久,他告诉莫言,自己在整理太太的遗物时,偶然发现了一条丝质的围巾,那是他们去纽约旅游时,在一家名牌店买的。
那是一条雅致、漂亮的名牌围巾,高昂的价格标签还挂在上面。他太太一直舍不得用,想等一个特殊的日子才用。
讲到这里,他停住了,好一会儿他才说:
“再也不要把好东西留到特别的日子才用,你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特别的日子。”
后来,每当想起这次谈话时,莫言就会把手边的杂事放下,找一本小说,打开音响,躺在沙发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时间。
莫言说:
“生活应当是我们珍惜的一种经验,而不是要捱过去的日子。”
当代人,总是过得太着急,活得太焦虑。
着急着想要拥有房子、车子、名利、地位,又焦虑年岁增长而自己还一事无成。
担心得不到,担心会失去。
把生活过得拧巴又烦闷。
于是我们一次次推迟本该当下就去做的事,一次次忽略眼前本该享受的生活。
常想约老朋友出来聚一聚,但每次都说“下次吧”“改天吧”;
常想认真跟爸爸妈妈说一次“我爱你”,又觉得这样的话太肉麻;
常想好好地犒劳一下自己,却总是安慰自己“等忙过这一阵子再说”。
等着等着,却发现再也没有机会。
朋友会渐行渐远,父母在慢慢老去;
而30岁的自己,再也没有20岁时一心想去看世界的热情和冲动了。
等得越久,心越麻木。
最后只剩下一身疲惫,满心遗憾。
木心先生在《文学回忆录》中写道:
“奉劝各位,除了灾难、病痛,时时刻刻要快乐,死亡和灾难是不速之客,有时候它的降临,甚至都不会敲敲门。”
世事无常,人生充满了变数,谁也无法预料,明天会以怎样的方式到来。
所以,
别再等来日方长,因为朋友不会停留,趁着大家都在,想聚就聚吧。不要等你再想起约他们时,才发现有些人再也不能赴约了。
别再等来日方长,因为时间不会等你,趁着时光正好,想旅游就去。不要等你想去了,才发现自己已经颤颤巍巍走不动了。
如今最好,别再说来日方长。
点个在看
别再让等待,毁掉我们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