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活下来才有希望…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活下来才有希望…

2020-05-27 13:44:48 作者:张思榆 来源:中国讲师网 阅读:载入中…

活下来才有希望…

  活下来才有希望

  这个世界上真正能够实现成功的人总是那么一小部分我们做能做的只是尽量再离成功近一点点,不断的努力靠近,为我们的成功在加大一点点几率方法可以让我们少走弯路走的快一些,但是所谓一蹴而就捷径绝不存在! ——思榆

  三天培训

  现如今的这样一个高速而快节奏时代,我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妄图寻找一种短时间暴富或者一夜见效手段,似乎成功就好像一道简单的加减乘除级别数学题,只要别人告诉你计算公式答案,就立刻可以落地成佛,顿悟成功秘诀,瞬间蜕变,从此一帆风顺,走上人生巅峰

  一般来说对于这样的人我往往只会回复一句话:“加油,你发达了,记得多多提携我哦”然后转身就走!在这类人来成功不过是一个点的转变加上时局运气罢了,所以我们身边常常会听到这样的一句话,说马云马总怎么怎么样?要是我也生活在那个时候,我今天也差不了。身边也有太多的所谓“老师”,连阿里巴巴的大门都没有进去过就大讲特讲马老板的成功之道,偏偏这种方式还蛮吃香的 。连我也不能免俗。三天培训

  马云演讲

  就像上个月,我出去在一个企业交流分享会上做分享,正在讲到我运作的一个失败营销案例,并从客户人群数据总结失败的原因的时候,台下突然有一位企业家举手说,张老师,你看你能不能分析一下马云的阿里巴巴的营销是怎么让世界人接受并占据了如此巨大市场份额的!我愣了一下,然后我想了下才说道:“首先呢,接下来说的只能代表我个人的看法意见,不能代表马总,因为说实话认识马总,马总可能不认识我,我只见过马总真人三四次,还是在一些大会活动上,马总在台上或第一排的嘉宾席,我在不知道多少排的听众席。”三天培训

  张思榆老师

  说完,很多人就笑,那位企业就说,老师我听过很多培训他们都将自己了解阿里巴巴,给我们讲案例,像你这样直接说你认识马云,马云不认识你的我还是第一次见,所有人就笑个不停!

  我接着说:“是的我不知道别人是怎么说的,但是我在台上只能讲实话嘛,如果我在台上都为了顾忌面子胡侃一气,你们还能从我这里得到什么呢?还不是一堆糟粕么?而且我确实会去研究回去学习阿里巴巴的成功经验,但是说实话,我不认为阿里巴巴的经历是可以复制的经历,也不太认为在座的各位现在需要考虑的已经是和阿里巴巴一样问题了,而且我对阿里巴巴的了解始终是一个外人的看法,信息有着太大的滞后性,如果我在这里大谈特谈,大家会听得很开心,但是对大家的帮助估计真的没多大,大家觉得呢?”

  三天培训

  这段话说完了,全场几十号人突然安静下来了,一些老板的脸上露出一副若有所思的表情,我接着说:“像陈总说的,按照我对阿里巴巴的了解,我今天就讲一句马总讲的我很喜欢的话吧。那就是,多听听别人失败的经历,因为成功是无法复制的,成功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经历。恰好台上的我成功不多,失败的经验倒是不少嘛,大家可以听听我失败的经验,免得在同样的地方跌倒嘛!”

  台下的企业家们又有人开始轻声笑起来,整个交流会的氛围也轻松了不少!

  三天培训

  近一段时间,我经常看到有一些令我热血沸腾的广告口号,什么学习之后让你业绩倍增100倍,什么一天学习可以改变一生命运,什么三天企业打包上市规划学习……诸如此类;数不胜数,往往听得我也是感到热血沸腾。但是静下来,用营销的的思维角度去看这不过是一种营销话术手法罢了!

  就是针对那些试图一劳永逸,寻找毫不费力的成功捷径的人的思维痛点所设置的一种营销话术罢了,仔细想想,如果随便听听几天的课,就能轻松化身成功人士,从此走向人生巅峰,您难道不觉得有点怪怪的么?在我看来,中国市场上大部分的公司属于中小型企业,而中小型企业需要的是适合自己现阶段发展所需的管理模式,而不是千篇一律照搬大企业的管理模式。

  中小型公司虽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各种组织架构全有。而且,我发现现在的很多中小企业很容易就犯大企业病,妄图一步到位,这是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

  三天培训

  说到这里,大家或许会感到沮丧。既然拿不出成功的秘诀,大到企业发展经验,小到管理模式模仿,都不能使用“拿来主义”为己所用,那么那些标榜着能让大家走向成功的培训还有什么意义呢?尤其是在一些热门IP的推动下,“概念化成功学说”一朝飞入千万家,便不断扩散发酵,似乎只要有一个键盘,便能摇身一变,从抠着脚丫剔着牙窝在1平方充斥着泡面酒精气味中的屌丝变为西装革领坐拥几百平米写字楼的大咖。

  于是,成功学火了,红了,红到发紫,紫到发黑。能有多黑呢,随便打开一个浏览器,搜索“成功学”三个字,绝对看不到一个正面评价。各位看官,你笑着跟黑成功学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成功学为什么会突然大红,又突然大黑呢?依我看,大红是因为人们迫切地渴望成功,大黑是因为太多一夜暴富的梦被现实搅碎。成功学黑,正是我们中小企业举步维艰的症结所在,也是当下社会人心浮躁的体现,更是我此时想泼给大家的一盆凉水,脱胎换骨绝非一朝一夕之事。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高德大道如此,成功亦如此。我们“心向往之”并不该觉难为情,追寻成功之道,也不该是什么招黑羞耻之事。应该羞耻的是我们的迫切只根植于我们的脑海中,仿佛无根的浮萍,风浪过后便不见了踪迹,而没有根植于行动力中,蓬勃的生长开来,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事实上,从某种角度而言,成功学的理论原本并无害,事实上不但无害反而在某种程度上确实有道理。但在市场转变如此迅速的今天,单纯依靠敢打敢拼,不去思考问题的根本所在,不去剖析自身现状的横冲直撞终究只会撞得头破血流。毕竟光喝“汤”是吃不饱的,只有从自身出发,借鉴的同时去思考去改变,去摸索,才有可能走出一条坎坷的成功之路来。

  三天培训

  学习自然是重要的,只有不断学习,才不会被淘汰;但迷于听大师一言改变命运终身就有些着相了。在我看来,中小微企业,在不断学习拓宽自己眼界能力与知识、圈子的过程中,更为重要的是要做到“学、思、变、用、改”;根据自身的现状去努力,去解决问题才对。从开始学习,在跳出学习,开始思考;从中提炼出符合自身现状的有用的东西,规避与自身不服的大而空的套路;然后开始不断的实践经过我们提炼变更出来的东西,并不断地修正,才是正道。毕竟大部分的成功往往根本无法复制,我们只能够做到的不过是尽力规避失败。中国中小微企业80%都熬不过三年,但是我们如果能够规避失败,熬过同行业的其他人,却亦不失为一条成功之路。切忌妄图一步登天,却反而把自己的家底给折腾空了;毕竟资源不同、人脉不同、实力不同、行业不同、各方面都不一样的两家公司,怎么可能说是一瞬间就通过几天的改变变得一样成功呢?

  这个世界上没有任何东西会是一成不变的,尤其在营销与商业上更是如此多变,客户群体在不断发生变化;公司产品在不断革新;大环境在不断发生改变;科技在不断进步革新;公司的地位更是绝对不会是一成不变的;如果你硬要我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会是永恒不变的,那我想也就只有不断变化这一事实本身了!所以你硬要我告诉你,一条必定成功的路应该怎么走,我的答案是我也不知道,我只知道如何去运作可以让我们的公司活下来,让我们有更大的几率去规避失败,毕竟活下来才有希望……

  不是么…

  小榆说

  企业的基本本质实际上还是在于客户群体(市场),也就是人,而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三个人就是员工—客户—老板。

  而在现如今,仅2018年就有近1.5亿的00后群体在中国成年,他们会迅速的形成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这一群体必将是日后最广大的客户群体。而这些00后;90后;在18~50岁年龄范围的群体占据的比重将会越来越重,而18岁~50岁的人群往往会是客户群体中做决定的年龄层面,是一家公司的中坚力量更会是未来的企业家们中的一大部分。

  所以每一个在现时做企业或是有商业行为来往的人,都有必要先去了解这些00后、90后的价值观念、生活观念、娱乐观念以及最重要的消费观念!

  想要作为一家成功的公司生存下去;你需要吸引打动不仅仅是需要你产品客户群体,更重要的是你能否同时打动为这一客户群体做决定或严重影响这一客户做决定的群体人群以及与你行业有任何可能性相关的人群。

  只有把握住这些00后、90后所中意的行业,才有可能事半功倍,成功不易,挫折前行;真正成功的企业在这个市场上万不存一,规避失败,有时候就是最大的成功!

  毕竟,只有活下来,才有希望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活下来才有希望…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