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地摊”人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地摊”人生

2022-04-11 03:00:38 作者:寒梅 来源:文学 阅读:载入中…

“地摊”人生

  作者:寒梅

  看到近日网上活跃的热词“地摊经济”,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年深日久或生动鲜活的一些画面。

  从小到大,“地摊”是最熟悉的事物,也许它会伴随我渡过平凡的一生吧。

  生长在农村,关于老家最早的记忆就是“地摊”。乡政府门前有一条路,人们沿路摆上各种物资,家居用品、生活物资、生产资料、土特产品、建筑材料等等,一应俱全,应有尽有。那时几乎没有沿街门市和特色小店,所有商品都摆在地上,商户各自圈地为界,政府只收些许管理费,或者根本不收取费用,任凭这种市场自然存在。每逢农历一四七、二五八或三六九是开集日,要买东西,得赶在集日来才能买到。

  那是一九九几年的事。一位知心姐姐莲,没有工作,也没有土地,两个孩子,丈夫是教师,一个人的工资根本不够养活一家人。民以食为天,得挣钱贴补家庭经济啊,于是她骑自行车方园三五十里路赶圈集摆地摊。当时她卖电子表,只把几十块小小的电子表和一些电池装在一个小布口袋里,到集市铺一块布,摆在上面,当街售卖,不用喊也不用怎么宣传,当时从广州进一块电子表成本不到五元,卖二三十,有时卖到五十,一个集也收入不少呢,不显山不露水的,一年的收入比一个公办教师还多,撑起了一个家庭经济的半边天,也让一个女人凭自己的劳动赢得了在家庭中的平等地位。

  当时,我们地区刚上班的大专毕业公办教师工资150元,刚够交足一家4人的农业税,我和同事走在集市上,摆地摊的人说,你们挣这点钱太少了。

  凤,是我高中同班同学,是班上唯一没上大学的一个。

  她是很爱笑的人,白白净净的脸,说话快嘴快舌。凤的父亲过世早,母亲带着三个哥哥,她在家里最小,因为家里穷,她上学时很节俭,经常买不起菜,只吃从家里带来的咸菜。母亲要给三个哥哥娶媳妇,家里根本拿不出钱供她读书,她凭借自己的聪明考上了县里的重要高中,一年比一年渐老的母亲,咬牙借钱供她读高中,哥哥嫂子却并不支持她,看到母亲如此含辛茹苦,她自己思想压力很大,后来也遗憾地与梦寐以求的大学无缘。

  然而,凤是一个天性乐观的人,没能上大学,她并没有气妥,也没有灰心丧气。她选择了农村广阔天地,选择了守在母亲身边,她要凭自己的双手和头脑养活自己和老妈。没有本钱,她就选择成本最低的事做,就近就便摆地摊挣钱。

  凤卖的是鼠药和针头线脑的小东西,最初是骑自行车,后来骑摩托车。这是很不起眼的小生意,却是老百姓家家户户居家必用的,成本很低,也不会过期损坏,是一本万利的买卖。

  辛苦付出就有回报,凤挣了钱,养活了自己和老妈,也遇到了和她一样乐观善良的男人,成了家,虽然挣的是辛苦钱,却也丰衣足食,两口子恩恩爱爱,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

  前两年,网上快手、抖音火爆,凤的小日子更快活了。每天来到集市,摆好货物后,先拿出手机,一边吆喝一边录几段,琳琅满目的各种商品,与邻摊商户说说笑笑,有时高兴了还唱几句,老公幽默逗趣的模仿秀,老妈晚年幸福知足的模样,她把这些生活气息浓厚的种种场面,都发到朋友圈里,看上去开心极了,看的人都会被她这种乐观精神所感染,平凡生活有平凡生活的乐趣,这哪儿有苦啊累啊,钱不少挣,小日子自在潇洒,赛过活神仙了,让我们这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都感叹望尘莫及!

  其实,说起来简单,做起来自然是风里来雨里去,冬天顶着北风,夏天扛着日晒,春天挺着春困,秋天挨着秋乏,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休息。高中毕业后这三十年,凤挺不容易的。农村的嫂子们都挺自私,哥哥们说得不算,老妈一个人年轻守寡,到老了儿子们谁家都不养老妈,还是老闺女守着妈,陪伴着,伺候着。

  凤有一个女儿,东北姑娘嫁到福州去了。为了给女儿带孩子,凤恋恋不舍地告别了养活自己和老妈的地摊,甩了家里的存货,带上多年的积蓄和老妈飞到南方,让老太太也见识享受一下南方的城市生活,如果老妈能习惯南方的生活,凤就打算在南方定居了,也实现了自己迈出垅沟走向城市的人生梦想。

  当年的小地摊,撑起了凤有爱的人生,也撑起了老妈的幸福晚年。凤现在天南地北地飞,成了村里的大能人,活得自在且开心。

  如今县城里虽然有政府下大力气扶持发展的商贸大厅和大型超市,但最具活力的还是露天市场那些来去自由的地摊。每天早市人山人海,人流如潮,这里的商品琳琅满目,应有尽有,清晨二个多小时无比热闹,人们穿梭往来,各取所需,买者消费,摊主创收。

  这个是有目共睹的靠地摊发家致富的典型。在早市路边,有个刘佳无矾油条小店,现在是道南道北对开两个小店,道北地摊热气腾腾,油锅里翻滚的油炸着油条,平底锅上烙着馅饼,柜厨里摆着各种早餐小吃,路边买早餐的人排成一排,道南是早餐小吃店,店里店外总共七八个人忙里忙外一秒不停。最初只在早市路边摆地摊卖油条,因为有特色,炸油条和面不放矾,用的油也都是上好的大豆油,清亮透明不起沫,人们眼看着现炸现卖,油条好吃又放心,价格也不贵,买的人越来越多。

  这几年,刘佳的小摊越做越大,生意越来越红火,现在已经发展到丸子、馅饼、炸枣、炸地瓜、包子、豆浆、八宝粥等十多个品种上,年收入几十万呢。

  钱没少挣,辛苦劳累是自然的,每天凌晨起来和面、煮粥,准备各种食材,四点多摆摊,直到上午十点多史钟,顾客才散尽,开始收拾锅碗瓢盆各种炊具,这一收拾就得半天,一天24小时只有六个小时不工作,也真是把人累得够呛。

  哪有一种工作不辛苦呢?哪有一种收获不需要付出呢?这世上,钱多事少离家近、位高权重责任轻的工作,压根就没有!只有辛勤付出,才能有收获和回报,如今经济低迷,有付出就有回报的工作已经算是不错的了。只有讲良心,讲信誉,诚信经营,生意才能越做越好。

  地摊经济,有着济济苍生最基本的生活,俗不可耐,看上去很不起眼,却十分真实,不仅直抵千盏灯火、万户炊烟,还蕴含着一种情怀、一种思维和一种能力。这里催生了多少人的人生崛起,又使多少人最终抵达遥远的梦想和未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地摊”人生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