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中的两口子
疫情中的两口子
骆驼村的蔡香利两口子开始做生意时,只是一个小卖部,只是卖一些油、盐、酱、醋和香烟、雪花膏之类的小商品。随着村里人生活质量的提高,生意越做越大,现在已是一个商品齐全货物满架的中型超市了。蔡香利天天坐在柜台后边,没有顾客的时候,总是拧着眉毛,脸似苦瓜,像人家欠他几百钱似的。要是有人购物,也就是顾客来了,他的眉毛会比眨眼都快的立刻舒展开来,脸上一团笑,像他欠人家几百钱似的。要是遇上特别难缠的中年妇女,或者眼花耳聋的老妇人,他也不急不躁,买,他高兴,不买,他也高兴。对于傻子和不懂事的小孩,和对待肚子里的小算盘比他打的还要精准的人一样,他也不瞒不骗——算起来他开超市已经有20多个年头了。
他媳妇爱打扮,夏天穿裙子,有时候冬天也穿裙子。她口甜,每逢村里人去购物,便三叔、二大伯、婶婶、伯母地叫。你若买她一件物品,她会随时说出那件物品的许多好处来。如果你有功夫听,她会一直说下去,说得你脑仁里好像有一个小人在跳舞。你会觉得光付她物品钱还不够,直想另外付一笔产品说明费。有时候你去超市办事,并不是去购物,可冲她那份热情,不买些物品出来,感觉对她好像有些亏欠似的。
综上所述,两口子的信誉度在骆驼村还是蛮高的。
疫情期间,全村戒严,可嘴不能戒严,得吃饭啊。吃饭就要购买蔬菜,上级领导就像地下工作者的单线联系那样,建立一条单线蔬菜供应链,也就是菜农、超市、消费者。自然,骆驼村的蔬菜供应点是蔡香利超市。
这时的蔬菜不是平时的蔬菜,平时的蔬菜受市场的调节,价格有竞争者,不是你一家说了算。现在是非常时期,蔡香利两口子唱的是独台戏,蔬菜价格由他们自己定,他们说了算。也不知道是错了哪根筋,可能是关乎生命,冒的风险太大,他们把蔬菜价格定得高而又高,竟有数倍的利息。村里人购买蔬菜,到付钱时吓得直吐舌头,出了超市大门头摇得像货郎鼓,暗暗地想:吃不起啊,真是吃不起,一斤芹菜都卖到五元了!
对于疫情,上级领导的提法是:不造谣,不信谣,相信政府,面对现实。恰恰这时村里出现了传言:说某某村出现了确诊病例,某某村出现了疑似病例,某某村已经死了人。还说不能光听政府的宣传,真感染了病毒,谁来管你?死也有你,活也有你,死无葬身之地。传来传去,村里人最后终于明白了,谣源竟是蔡香利的媳妇。
等到疫情过后,村里又出现了传言:说这回是真正弄清了蔡香利两口子的真面目,这不明明是趁火打劫吗?如果让他们两口子当官,肯定是逮住机会就大捞一把的贪官。
现在蔡香利超市门前是顾客冷落,生意已大不如以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