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连带伤害》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连带伤害》观后感100字

2020-06-12 22:40:1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连带伤害》观后感100字

  《连带伤害》是一部由S·J·克拉克森执导,凯瑞·穆里根 / 比莉·派佩 / 妮可拉·沃克主演的一部剧情 / 犯罪 / 悬疑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连带伤害》观后感(一):人与体制,治与反治

  英剧果然总是比美剧来的深刻

  通过一个简单谋杀案引发出个人与多个社会体制的矛盾

  个人与司法体制,个人与政治体制,个人与军队体制,个人与宗教体制。让人不得不思考人类建立体制的初衷是让其最大限度为人服务,但是怎么一步步演变到最终成为对人的束缚甚至伤害的?

  究竟是谁之过?人还是体制?也许只有上帝知道

  《连带伤害》观后感(二):连带伤害

  这部剧以一个pizza外卖员的死亡展开,而主角无一例外都是女性负责调查案件警官凶手,目击证人,目击证人的女性伴侣,凶手的寡妇母亲,pizza店女营业员,女营业员的母亲,死者亲属们,还有雇佣杀手的boss的合作人,几乎所有主要角色都是女性,她们是各式各样女人故事中对各个群体的女性角色刻画非常细致同时表现了这个社会对女性的看法。剧情紧凑信息量大,反映了很多社会问题

  《连带伤害》观后感(三):连带伤害

  “我只是习惯性点了个披萨。”

  ”我只是临时决定换他去送披萨。”

  外卖小哥送披萨后遭枪杀,调查引发的蝴蝶效应牵扯出菜鸟女警、死者的难民妹妹皇家炮兵上校杀手、非法亚裔移民和她的同性教会牧师,定披萨女人和国会议员前夫、披萨店女店员毒贩外卖哥,这些人个个敏感且自带话题节奏感内涵足,折射出英国各阶层的社会万象,每个人最终对自己身份都有了新的了断

  《连带伤害》观后感(四):My dear Captain Shaw, why go to war

  Dear Captain Shaw:

  Why go to war, we fight life eveyday.

  要打仗何必上战场人生已经很艰难了。

  你为了取悦父亲去参军,因为战友惨死饱受折磨,被母亲拒之门外,被骗被伤害。The sad part is, you devoted your whole adult life to the something, only to find out " you never be in".

  我们经常吐槽中国庭没有边界私人空间,剧里的母女遥远到像两个陌生人,也同样让人感到压抑

  《连带伤害》观后感(五):不是一座孤岛

  缘起于伦敦南部一位披萨递送员的离奇死亡,影片抽丝剥茧,将罪恶冰山缓缓而残忍呈现在你眼前。

  几乎涉及到了目前英国面临的所有政治经济社会热点恐怖主义、中东问题、难民潮、保守党与工党、国家认同、政治参与、LGBT等等,通过不同人物间关系建构关联不经意间,对英伦的喜与悲有了全景式了解

  且称之为“微型百科全书”吧。其中有反思,有人道关怀,有自黑,有绝望。但是你看到Kip Glaspie微微扬起嘴角,说出“I can do good this time”时,你不仅可以感受到这块土地的绵绵阴雨,还有淡淡阳光

  《连带伤害》观后感(六):体制之痛,女性之殇……(评分是不是给低了)

  “如果你在离开某个机构时内毫无悲苦,就意味着你赢了,如果你感觉悲苦,就是机构赢了~”

  评分只有7点多让我很意外,从剧作上来讲,《连带伤害》是个好剧本,一个职业军人为什么要去杀一个外卖小哥,凶手不重要,凶手为什么杀人更重要,《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娃娃脸女主警官破案还算圆满,有点像看松本清张的社会派推理小说,格局很大,难民问题,宗教仰,国家博弈。有的人可能会觉得这部迷你剧的线索人物过于庞杂,编剧的野心太大,但这不就是社会派推理小说的长项。军队、警局、政党、教会、中情局,生活中没有人能成为孤,或者为了信仰,或者为了荣誉,或者仅仅为了生存,体制都是一种社会结构的常态,底层人物如何取舍,每个人的道德底线都不同~最后的结局有缺憾也很现实~

  《连带伤害》很适合女性观看,虽然不是一部女权主义作品,却几乎都是女性视角,一个怀胎六月还要熬夜破案智斗上司同事军情局的警探,一个为国家贡献了全部青春没有私生活却被上司性侵的女上尉,很冷静很丧也很现实,女性独立没那么梦幻,它在职场上生活中都是血淋淋的博弈,需要审时度势,善用筹码,而结果总是有输有赢~你是否也会选择变得像男性强权者那样无情呢,消灭了你的性别是否也就消灭了你的弱点呢~

  “我不适合这个体制 你注定要智胜体制 那不就是体制存在的意义吗 被人智胜”

  《连带伤害》观后感(七):连带伤害

  连带伤害的总体设计和电影Crash有相似之处,前者是借谋杀案来介绍和案件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已存在不同的社会现象和人物的生活状态,后者是靠撞车的事件来推动整个情节的发展,把各方都牵涉其中。当初看了Crash之后有一种豁然开朗之感,因为电影是在结尾的时候把一切的线索串联起来,让你明白这些人之间的联系,加上BGM Maybe Tomorrow,有种无法言说之感。而连带伤害的大概案情和来龙去脉其实在第三集的开头就已经可以厘清了。涵盖的热点话题很多,包括移民问题(借偷渡移民牟利,伊拉克移民假扮叙利亚移民从而获得不同待遇,英国不同党派和民众对移民问题的不一致态度),宗教信仰问题,LGBT问题,军队问题,职场问题,英国底层民众生活问题等等。大概都有涉及到,但是涉及的不深,只是展现了这些问题的存在,但是没有一种深入人心的力量。而且对于许多问题似乎也没有交待清楚,(也可能是观众的水平问题),比如越南女孩和神职人员之间的故事,议员和前妻之间的故事,男女警官之间是否也存在过什么问题,导致之间的不信任,以及女警官曾经的经历,幕后大boss的其他背景等等。而且女警官的破案过程也过于水到渠成,偷渡公司四人组的团队组合也不是非常令人信服。

  Mulligan的声音富有磁性,短发显得干练,整个人物状态非常自信和坚决。满脸胡子的John Simm的那句What am I,Sherlock Holmes?觉得幽默)其他人物既是中规中矩。

  《连带伤害》观后感(八):观英剧《抵押》有感

  剧中每个人物都认为自己在做正确的事,大兵走向了死亡,议员与自己和解,牧师选择了民众,军情特工被迫中止了活动,警探完成了救赎。

  大兵:有一颗当兵的心愿,战争已融入她的血液,在体制不断压迫下得不到真正的成就感后选择了自己行动—私下去杀“恐怖分子”以实现个人价值,这也是支撑她活下去的力量。这是她认为对的事,当得知自己被利用实际杀的是良民后随即选择了自杀,事实上她也不在乎被不被利用,她在乎杀的是不是“坏人”,以祭奠逝去的袍泽之情。—选择死亡

  议员:多年来一直是工党的傀儡,小心翼翼的维护自己的议员形象,和前妻的关系,和朋友的关系,和恋人的关系,他是收拾一切烂摊子的人。他以为能改变什么,最终发现什么也改变不了,改变不了与前妻的关系,摆脱不了傀儡的身份,帮不了非法滞留者,推动不了国家对难民的政策改变。他所做的不过是他认为对的事,在一切失败后,他选择了与自己和解,let it be!—与过去决裂

  牧师:(女同性恋)牧师的责任是帮助众人度过难关。经历了劳拉被杀后,在牧师与同性恋的冲突中,她最终与制度妥协,选择了渡众人,这是她认为正确的事。—与制度妥协

  am:军情处的特工,他是权力的行使者。伙同他的伙伴berna伪装成贩卖难民团伙成员,借机识别潜在恐怖分子,保护英国民众,在他看来本国民众生命权高于难民,所以才说出如果能继续执行活动,杀死一千遍伊拉克人也愿意的言论。保护国家安全是他认为重要的事。—被迫接受警探的条件

  警探:怀孕的警探,或许是运动生涯的失败让她对人性与社会有更透彻的理解,再熟谙事物运行规则后,选择了利用规则来做自己认为正确的事—冒险帮助难民取得英国居民身份。而利用的的规则是抵押,即一物换一物,最终她凭借自己的沉着冷静实现了她的“梦想”—帮助三个难民取得英国居民身份,改变了三个人的命运。—创造可能性

  Kip说如果他们没有给我们留有任何余地,我们就得给自己制造一些。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结合当下国情乃至国际局势,我想这部剧可以让我们思考自己可以做些什么或避免做出什么。

  《连带伤害》观后感(九):Everything is connected

  挺心塞的。

  随着Sandrine开枪“砰”的一声,眼泪一下就飙出来了。她出生于一个军人家庭,父亲为国捐躯,哥哥战死沙场,而自己最好的朋友,也在自己面前被炸得四分五裂。回到现代社会的她发现自己并不能融入和平的社会生活,还要面对上级不知廉耻的性骚扰。当母亲的好友Peter提出一个暗杀恐怖分子的机会时,她认为这是一个serve the country的好机会。她做到了,却也因此落人把柄,被变态上级要挟。面对比战场还残酷的现实社会,以及受到战争心理折磨的她决定退出。而当得知她认为自己做的最后一件正确的事也是错误的时候,她终于不堪忍受选择了自杀。我记得她在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医生建议她休息一下,她说她的一生都给了army,她没有自己的生活。However, the career in which she devoted her whole life has failed her, it turns out to be a big lie.

  最后的镜头衔接做得很好,一个生命的消逝,接着一个生命的开始。接生护士告诉难民妈妈她的孩子是英国公民的时候,才发现,整个故事中,三条生命的代价换回的就是这么一个“英国公民”的身份。然后通过镜头的多次转向交代每一个人的结局,接到电话的母亲失声痛哭;牧师选择向体制屈服,非法滞留的伴侣被迫离开;地区议员意识到仅凭一己之力是无法达到理想的社会时,抛开前女友们的要挟,选择了自私的快乐;MI5的特工送暴露的同事离开时才意识到自己从未了解过她的生活;身处底层的警察完成了任务,身心俱疲,而人贩子的老板却顺利逃脱。结局并不算好,可这也便是现实生活。现实生活中没有超级英雄拯救世界,也没有皆大欢喜的happy ending,只有残酷的结果和冰冷的未来等待着人们在拼命挣扎后渐渐无力陷入绝望的沼泽。

  整部剧由一个难民的意外死亡而起,却并没有将镜头局限于此。它关注的是整个英国的社会环境:留学生处境艰难;lgbt群体依然收到体制的限制;政客信口雌黄;毒品地下交易泛滥;女性地位依然收到男权体制压迫;战争给士兵带来的创伤……主题选得很好,每条线都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热点,值得深思。

  《连带伤害》观后感(十):千丝万缕下的细水深流

  之前看过再喜欢的剧也从来没有过写剧评的想法,Collateral是第一部。

  开始看的原因是从海报上瞄出了演员穆里根扮演的Daisy的影子,才点进去看的。就这个演员而言,了不起的盖茨比中的Daisy和Kip这个角色的差别很大:前者是不负责任依靠老公爱惜名利而现实冷酷的名媛,后者是一名身为前运动选手的警官。Collateral淡化了Kip的女性特征,尽管演员在拍摄期间一直处于怀孕状态,但是据新闻说导演全程要求女主这个角色不能掉一滴眼泪,这是女性角色要求中非常少见的。

  看完第一集之后就感觉莫名其妙喜欢女主这个角色,最初看她从半夜接到电话接这个案子,到披萨店交涉,与Manager简单的对话,直到第四集结尾说只想回家睡觉,这位女警官在整个过程散发出一种说不出的心安又稳重的感觉。这里让我喜欢的一点是Kip作为一名准妈妈警官,三天三夜不眠不休,也不回家,但是从和丈夫的简单对话中能体会到这个女性角色的独立和她拥有的来自家庭的对其事业的支持,这一点非常打动人。除此之外,每一集剧集都会提到Kip作为一名跳高运动员的一次重大失误。Kip和他人谈论起那次失误的坦然,以及她把那段视频存在手机上的细节,也让我非常欣赏这个角色。

  但是最让人欣慰的是,第三集中,伊拉克移民姐姐决定信任Kip警官,交出证据的场景中的一句台词。这句台词是我喜欢这部剧的关键:Kip说,It comes down to person。全剧中各个男性角色(搭档Nathan,上司,和MI5的Sam)都反对Kip从伊拉克非法移民姐姐那里获得信息的方法:答应她们有合法居住在英国的Visa。首先她没有权利,其次她也没有足够的理由让这对伊拉克姐妹留下来。但是It comes down to person这句话深深打动了我。也许人情往来,信任和承诺不是一个社会应该依赖的运行磨合剂,但是Kip只是在用这种方法追求她所认为的正义。不像反对党的国会议员David公开地在媒体前失控地称自己的国家为nasty little country,Kip则瞒着上司和搭档,并巧妙的借力,不仅获得了伊拉克姐姐的信任,还为自己没有权利做到的承诺去周旋。这是女性角色拥有的以退为进的策略和魅力。相较Nathan坚持说不应该make deal,Kip则坦然接受社会间人与人进行种种交易的体系,且抓住案件的重点。

  同为女性角色的Sandra就没有那么幸运。她遭遇的境况选择有限,但彻底牺牲自己的生活,作为一名女性觉得自己不够完美的想法是她自杀悲剧的导火索。仿佛身为女性就更难处理失去战友的感情,对部队中骚扰她的长官没有作为,对体系的失望以及将所有的希望置于为国家做出的牺牲和杀戮,这些被默许的不平等,和孤注一掷使她受到利用并走向灭亡。Sandra这个角色是刚强的,但她缺少Kip那种柔中带刚的智慧,因此在制度中走投无路。

  虽然这部剧涉及的话题有点繁杂,很多人批评情节处处着墨因此无法深入。可是这种复杂是生活的常态,种种问题的交织才让Kip处理问题的方式显得值得思考。在无力改变社会的时候,更应该顺应规则,并坚持去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这是David所没有做到的,当然潇洒的转头离开也是一种选择。然而在这些社会问题的背景下Kip这个角色的塑造让我觉得这部剧在性别平等上扳回一局。总之我觉得这是一部值得思考的剧集。作为一名现代女性,不论是女神还是女王人设,都不如像Kip这样从容地把性别女从不平等的劣势变为优势更让人钦佩。

  相信有天这部剧会火起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