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埂上的黄豆
文/赵元波
都到了九月份了,坡地上的黄豆都已经收完了,父亲把它们用稻草把起来挂在了墙上,这些黄豆虽然长在上山坡地上,可是籽粒饱满呢,现在呀,就剩田埂上的黄豆了,只要把田埂上的黄豆一收,就可以收谷子了。
我和父亲走在潮湿田埂上,我发现田里的谷子已经黄了,可田埂上的黄豆呢,长势正旺,叶子还有些绿呢,我弯下腰,这才发现,这田埂上的黄豆是好在了树上,多数都没有结豆荚呢,即使那些结了豆荚的黄豆,也多半是些瘪子,鲜有颗粒饱满的。
坡地上的黄豆和田埂上的黄豆都是父亲从街上买来的,就因为种的地方不同而产生了这么大的差异,原因出在哪儿呢?
父亲是种田的老把式,一看就明白了,他说:黄豆是一种喜欢干旱的农作物,在坡地上生长,它就尽可能地把根扎到深处,让叶子长得少一些,小一些,这样豆荚就很饱满;可是,一旦把它们种在水分多的地方,这些黄豆呀,就能吸收到充足的水分,叶子就多了,叶子就长得大了,就很少结豆荚了,即使结了豆荚,也多半不饱满,是些瘪子呢!
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