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对待感情上,男生女生真的有差异吗?
无论是以往还是现下的社会中,“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这种看法都甚是普遍。
知乎上情感大V指点江山时,很多人都会提到:女人对待爱情跟男人是不同的,女人是感性动物,男人是理性动物,“直男”是天性,等等此类知识点,然后根据男女之间的“差异”讲出许多情感招数。
他们往往认为:男人是种被性支配的动物,并且都不太愿意把时间花在谈感情上,他们面对爱情总是下意识地开启功利主义的大脑;而女性则是由情绪支配,女性对待爱情更多地是要求满足情绪价值。
那么,这样的观点,真的是对的吗?
小A,生理性别女,性别认同女,性取向为双性,也就是喜欢过男生也喜欢过女生。
她有过几个男朋友,也有过几个女朋友。她的神奇之处在于,她面对不同的恋人,会表现出不同的情感模式,而这跟对象的性别居然无关。
Z是一个从小就被父母宠着的女孩儿,成长过程顺利,没经历过什么太大挫折。
可是,在她小的时候曾有一段被父母忽视的经历,原因复杂,因此她更像是一个痴迷型依恋者。
A非常欣赏优秀的Z。对Z非常好。当然,这是刚在一起不久的时候。
不知怎么,随着时间越来越久,A的热情也越来越淡。Z却越来越依赖A,并且表现出很强的忧虑被弃。
在这段关系中,A就像是一个“直男”。
她会照顾Z的生活和心情,关心她迁就她。但A会把更多的精力和重心放在游戏以及跟朋友一起的娱乐上,这些与Z无关的事情占据了A生活的绝大部分。
A并不愿意把时间更多地花费在与Z的恋爱上。她对待这段感情非常理性,游刃有余,真实地做到了像“直男”一样爱自己。
Z会常常想要和A见面,可A开始犯懒,觉得自己很忙,开始回避见面。但实际上,A说的“忙”、“太累了想放松”,只是想打游戏而已。
经常会表现出恐惧型依恋的A,与Z在一起时更像是一个安全型,甚至越来越偏向疏离型。A觉得自己做自己的事就很好,Z却渴望见面、接触,渴望更多的相处。
我也觉得,当时的A实在太像个“渣男”了。
而类似的A的感情经历,不止发生在跟女朋友的关系中,也发生在和男朋友的关系中。
比如A的小奶狗男友S。S比A小两岁,与A的恋爱是初恋。在A之前,S基本上没有接触过什么女孩。
A和S一开始也亲昵、甜蜜,但时间久了之后,A开始犯同样的毛病,像个“渣男”一样开始回避。找了个借口和S分手之后,A不但没有伤心难过,反倒觉得轻松至极。
很多人看到这儿会以为,A可能就是这样的人吧,对同一个人的感情持续不长久。
但事实是,A也有过对一个人持续好几年无法放下的经历。并且,在一些其他的恋爱中(有跟女生的,也有跟男生的),A就像是Z的角色,热情而痴迷,感情久久没有淡化,在对方偶尔的忽视和冷漠中十分受伤。
A曾经持续喜欢初恋喜欢过7年,从小时候到大学。也念念不忘某任女友念了三四年。
而与他们的分开,就绝不是因为A“太冷漠”、“太渣男”,而是A在感情里太认真、太忧虑,对方又无法满足她的情感需求。
A在思考这些经历之后,说:“好像,对于那些我很快失去热情的人,我跟他们最开始在一起时就不是那么纯粹。或者是欣赏他们的优秀特质,或者是想要通过这段感情疗愈上一段情伤。似乎从一开始,就没有那么心动。在这些感情中,我内心更加功利,更加看重自己。”
对实用性和功利性的理性,从来不是专属于男性的。
“我很忙”、“我想自己放松一下”、“我想自己冷静冷静”也不是专属于男性的。像是小A这样的人,面对男朋友、女朋友时都可以有不同的两种状态。
事实上,在今天的社会,很多女性都脱离出了“恋爱脑”的标签。有事业第一感情第二的女性,有大把大把疏离型依恋的女性,也有对恋爱根本不认真对待的女性。
一般人对男女两性的认识都存在刻板印象,把两性在兴趣、风格和能力上的差别过度夸大了。比如,认为男性比女性更对性事感兴趣。
拿小A来说,她在那些无法让自己迷恋的人身边时,相较于情感交流会对性事更感兴趣;在那些让她痴迷的身边时,就想要更多的温存和充满爱意的接触。
而那些觉得伴侣比自己的任何事都重要的“恋爱脑”男孩,也是大量存在的。
“亲密关系中的性别差异并不像一般人认为的那般重要和有影响……我们需要做更多工作并进行更复杂和精确思考的应该是个体差异,而非性别差异。”《亲密关系》一书中,通过分析研究结果,如此说道。
对情感的态度,跟性别并没有太大关系,男人和女人的脑回路也并非有多少不同。真正影响恋爱中表现的,是两个人的依恋类型、两个人之间的互动、还有爱的程度。
在如何对待感情上,男生女生真的有差异吗?
假的。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