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与它失去联系,就是对自己的滋养与探索 |婵琴
01
心如容器,在物质与能量的社会体系里生活,深藏或吸纳很多东西,形成好或不好的情绪,或轻或重的疾病。所有有形无形的参杂,最终会呈现于我们的身体及生命状态中。
如果想让我们对身体保持高度敏感与感知力,不定期清理很有必要。就日常而言,所有的起心动念,不轻易被外在不好的习气所熏染,也不随便被内在好的品质所陶醉,是为定力,也为清净心的一种。
人有了清静心,对做一些事情的判断上也会有所帮助。因为没有了干扰、妄念、浮躁之气,内心也会生起灵敏与智慧;反之,心若不清静,习惯执着于自身能力之外的事,妄想各种未知的产物,不仅会让心处于混乱、错觉的状态,也很难得到不切实际的想要。
在红尘喧扰的人间生活,那么多的诱惑、陷阱、放纵、贪婪与堕落,在智慧与定力不足的情况下,稍有不注意,就会陷入其中,无力自拔。所以,适当保有清净心,是对自己的尊重,也是对生命的庄严。
这个世间,有人习惯用学识、阶层、财富、权势种种归纳人类;而我想说,有一类人寄予愿力而活;另一类,习惯随业风摇摆。
前者可能更专注、有力、内心更清净,相对来说,更能通过做事成就自己;后者习惯被修道上的物质主义所深陷,所以人生路程上,内心也容易被牵引到左冲右突。他们热衷于人海里的各种虚假交际,攀缘于对自己有价值的人与事。总之不愿意让自己有片刻的闲暇,害怕独处,抵御清静。实际上,他们思维活跃、心性爽直、对人慷慨,只是因为看不到清净,也很难感受到真诚。
不会盲目追求各种如彩虹般短暂而虚妄的东西。他们更尊重自身的感受,并让自己有定力抵御某些东西。所以清净的人,他们内心笃定、安然从容,大多容颜庄重,给人以信赖与安全;他们心如赤子,更懂得如何返璞归真的去生活。
02
身亦如此。人的身体与心灵是紧密相联。当我们体会肉身疼痛时,那一刻的心可能焦躁、虚弱、无力的;又或者,当我们的心生起恐惧、愤怒、不安时,它也会反应在我我们的身体及容颜上。
“所有的成长取决于一个人和自己身体之间的关系,如果你不曾探索过自己的身体,那么你会难以探索你的心灵”。换句话说,人若无法如实接纳自己的身体,才难妥善处理好内在情绪。如此循环,人也无法得到真正的蜕变。
所谓蜕变,就是你的觉知在不断滋长,并能灵敏对世间万物人事,作出反应。经验、接受那一刻的发生,无论好的、坏的,有吸收、消融的能量。
人想进入一个新境地,必须先打破一些东西。并试图以欢喜心接受它们。这样你不仅面对了现实本身,还战胜了内在的恐惧、脆弱种种情绪。
“与身体建立健康的关系,并学习敬仰身体以及它所有的功能”。因为你的身体所经验的一切会投射于内心。
03
我们肉身之外,有一个长久被隐藏并但却能产生意义深远的空间,也就是心灵。它如同山河、花朵、月光与我们的身体共存,寓意着平静,喜悦,自由及光亮。任何时候,无论何种境遇,不与它失去联系,就是对自己的滋养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