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自觉灌水
两台饮水机都能取热水,取完后并不会自动补水,得靠手动。镜花缘社会里,每个人都取多少补多少,那么热水永世不绝。但现实并不理想,热水壶经常是空的,下一个人无水可取。
原因很简单,一点惰性。补水你得摁着一个按钮,在饮水机旁站一段时间,这段时间不长也不短,正好让你觉得有点不适。
就是这点惰性,让饮水机里有没有热水这事变成了薛定锷的水:不打水绝对不知道有没有,等打了才知道没有,晚了,这趟白跑。我们都很不喜欢不确定性。
我身边这两台饮水机各有性格。左侧的饮水机,总是有热水。右侧的饮水机,总是没有热水。
一模一样的两台饮水机,怎么会站在左边为桔,站在右边为枳?
但是,左边的人,右边的人,都是财新同事,默认状态都是好人。为什么左边的人顾及后来人而右边的人只顾自己?
那么问题出在制度身上?
财新当然有制度,但没有细到涉及打水。左右的同事共享同一个制度,而制度跟合同一样都是不完备的,有些地方管不到也不会管,真要管起来了肯定还嫌憋得慌。
打水怎么打法,还得看人与人之间最底层的联接方式。这些地方如果有制度,那也不是自上而下要求,而是自下而上生长的。
时间一长,我看明白了。
左侧的饮水机站在相对封闭的位置,旁边是个单一部门,人数不多,联系紧密。
右侧的饮水机则面向大平面,更要命的是,它正好站在两个部门的结合部,人数很多,跨部门联系却很少。
人心都有杆秤。你取水不补水,小集体看在眼里,你也知道他们看在眼里,觉得不补水不妥,于是能克服那点惰性,摁下补水按纽一分钟。结合部则不然,那么多人,谁知道谁补水谁不补水?况且大家不是很熟,被发现了又怎样?
于是,一个总是有水,一个总是没水。公地悲剧在什么情况下会发生,什么情况下能避免,两台饮水机现场给出了答案。
天长日久,有人为总没水的饮水机想出了办法。有一天,我在这台饮水机上看到了三排大字:
“请自觉灌水”
“请自觉灌水”
“请自觉灌水”
效果怎么样呢?
很好。
从此,这台饮水机总是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