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不是简单的概念辨析问题
新学期的教材发下来了,我再次遗憾地看到,学校统一为教师订阅的教案书上,在进行三维目标的表述时,把“知识与技能”写成“知识与能力”,科科如此,课课如此。我早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在教辅用书上,在教师的备课本上,甚至在官方出版机构推出的教参上,太普遍了。在学校上,或在私下与同事交流时,我多次提到能力和技能的区别,在我以前的一篇文章中也专门对这两个概念进行了辨析,这里不再赘述。我现在越来越觉得,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概念辨析问题。
如果知道“技能”和“能力”的区别而把“技能”写成“能力”,说明对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的理念根本就没弄清楚;如果不知道“技能”和“能力”的区别而把两者混为一谈,则说明缺乏最起码的心理学知识。这两种情况都够严重的。
新课程改革都十年多了,作为新课程出“新”的重要标志之一的“三维目标”,这么多年,这么多人,小到普通教师,大到出版机构,连最起码的目标名称表述都没搞明白,无论如何都不能说改革是成功的。心理学是教师必备的专业基础知识,但如果连“技能”和“能力”都分不清,怎么说也不能算一名优秀的教师。
一定有人会这样问我,难道把“技能”写成“能力”,或“技能”误认为是“能力”,课就教不好了吗。当然不会。但转而一想,我们真得需要反思,对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及改革的支撑理论,我们到底掌握了多少。还是以“三维目标”为例,暂不说技能和能力的区别,“过程与方法”中的“过程”该作何解,我们有些教师在教案中所写的“让学生经历……的过程”或“让学生参与……的活动”就是对“过程”一词的望文生义的肤浅的理解。这些搞不清楚,课也能教好,但可能是拿着新教材教的是旧课程。
寒假中,学校布置让全体专任教师学习建构主义理论和教师专业标准,指定了具体的学习任务。我以上谈到的问题和布置学习的内容是有密切关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