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对白话诗的态度
毛泽东是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也是一个文人。毛泽东终生与书为伴,通晓马列经典和中国史书典籍。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他从中不知汲取了多少军事斗争和政治斗争的智慧,反映在他的文章和讲话中,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毛泽东工于诗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当代最伟大的诗人之一。毛泽东读诗,在他给江青的信中提到对古典诗词的态度:偏于豪放,不废婉约。他自己写诗词亦是如此,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豪迈,也有“一钩残月向西流,对此不抛眼泪也无由”的柔情。
但他的读书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是有选择的。据毛泽东的秘书林克回忆,当提及白话诗时,毛泽东撂出这样一句话:看了给一百大洋,我也不看。同样是诗,对文、白诗的态度迥异,这也反映了他读书态度的一个侧面。不仅是诗,对白话文的其它类文学作品,他恐怕看得也很少。
毛泽东毕竟是人,从他的读和写可以看出其性格的多样性,按我的理解,甚至有难以统一于一身的矛盾。
毛泽东那么喜读文言,写的文章却是非常通俗的大白话,我非常喜欢毛的文风,直陈其事,不饰文藻。毛泽东的经典文章我读过不少,如《为人民服务》,整篇文章几乎没有什么成语,非常易读。
毛泽东那么偏爱传统的东西,但他却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别人读传统经典的权力。他一手发动的所谓文化革命,以破四旧的方式,使中国的传统文化遭受了空前的劫难。课本上,只有毛语录和鲁迅,舞台上只有样板戏,而这时毛泽东自己却读着特制的大字号竖排版的宋词。
美国人有一句名言:“You are what you read”(你读什么,就决定你是什么样的人。)这只是美国人自己的理解,并非对所有人都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