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非分“明”(46)一个人的江湖——于谦
前情回顾:
朱高炽(明仁宗)
朱瞻基(明宣宗)
朱祁镇(明英宗)
朱祁钰(明代宗)……
现实生活中,我们总喜欢与优秀的人相处,平凡的每一个日子里,我们用寻找优秀的眼光来充实自己、提高自己,其实,历史上大凡能留下名子的人都很优秀,不亚于现代一部分优秀的人,不同的是,和这些优秀的历史人物“相处”,可以节省诸多社交成本。
此于谦乃大明将军于谦,不是德云社那个于谦。当然,德云社的那位于谦老师我也很喜欢,抽烟、喝酒、烫头……
在大明历史上,于谦是一个绕不过的存在,没有他,大明历史或将改写,也是因为他,大明只是换了一个帝王,不过,如此铁骨铮铮的人,终究不会被历史忘记。从于谦身上,我们可以学到很多,男人所有的优秀品质在他身上都能找到,对了,他也不是完美的人,有事儿没事儿喜欢弄二两,还因为酒误过事。
于谦是个怎样的人呢?了解一个人是怎样的人之前,先了解一下他做过哪些事。
话说明朝中期,外敌瓦刺军入侵,明英宗朱祁镇在奸臣王振的蛊惑下御驾亲征,直接说结果吧,两人勇谋皆无,不是那块料,却非揽那瓷器活。结果,明军大败,皇帝朱祁镇当了瓦刺军的俘虏。列位,都说大明王朝很血性,但是还是诞生了一个当过俘虏的皇帝,朱祁镇也是明朝十六帝中唯一一个当过俘虏的皇帝。
天下无主,群龙无首,然而国不可一日无君。一个国家也好,一家单位也好,在乱的时候最能看清一些人的嘴脸。在这种时候,朝廷大乱,各路牛鬼蛇神悉数登场,有人主张和蒙古人议和,有人主张拿钱赎人,有人主张迁都南京,有人主张直接由朱祁镇两岁的儿子朱见深接班…..外敌还在入侵,北京兵临城下,朝廷内,人人都在考虑着自己的利益和将来,在这样的非常时刻,朝廷内阁可谓“六神无主”,连六神花露水都不管用。
朝廷班子会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吵吵嚷嚷,谁都在出言献策,但是没有人说到点子上,突然,人群中,有一个硬核站了出来:“有谁敢言南迁者,斩!京师是天下根本所在,京师一动,大势皆去,难道没有看到宋朝南渡的悲剧吗?”说此话的人,正是于谦大将军。全场一片安静,大家的思想算是“统一”了,先把瓦刺军打败,然后再谈。谁出点子谁做事,“监国”朱祁钰立即任命于谦为兵部尚书,把守卫北京的任务全部交给了于谦。
短时间内,为了扭转明军的颓势,于谦做了四件非常重要的事来鼓舞士气。一:对内,加强舆论宣传工作,统一思想,要求全体将士提高政治站位。二:发动群众,依靠群众。号召大家共同保卫家园,抵御外敌。三:精选人才,把能力强的人用起来,把平时靠关系、靠裙带、靠无而代鬼上来的人全部撸下去,尤其是实权岗位的人,清一色全部用能人,因为政策决定之后,关键是用人,关键是干部。四: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思想,提请太后,直接下文,立朱祁镇的兄弟朱祁钰为皇帝,师出有名。在于谦的提议下,经集体商议后,大家做了一个临时方案,由皇太后任命朱祁镇的兄弟朱祁钰为监国,立朱祁镇两岁的长子朱见深为太子。帝国算是有了一个临时的最高领袖。
前三点做法很到位,危难时刻,需要有于谦这样有魄力有担当的人,也就是第四点建议,让于谦后来被小人所害。虽然当时于谦一心为国,忠诚无二心,但是谁都没想到,打了胜仗后,朱祁钰病死了,朱祁镇又重新做了皇帝,一个人胸怀再宽广,遇到于谦这种情况,也会多想。结果:于谦因“谋逆罪”被杀,事后锦衣卫抄他的家时,发现“家无余资”,只搜出了御赐的蠓衣和剑器。
于谦为了江山冒死直谏,也算是为了工作而得罪了人,只不过他得罪的人级别有点高,是皇帝。封建社会,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人,为了社稷,他们不惜得罪权贵,甚至皇帝,这些人不与其他人同流,鄙视官场所谓的“规则”,他们不跑官、不送礼、不受贿、不趋炎附势,一心只做好自己手中的事,这样的官员在大明不在少数,于谦算一位,之后的王恕、海瑞都是这样的人。我时常在想,在当时,支撑大明江山的,到底是于谦、王恕、海瑞这样的人,还是王振、魏忠贤这样的人,还是张居正、严嵩、徐阶这样的人。有的时候隐隐的感觉:官场如江湖,什么样的人都会有。
所有大明历史书籍中都会提到一个桥段——于谦大战德胜门。
于谦带队抵御瓦刺军的时候,他带领所有将士出德胜门迎敌,出了德胜门后,命令关起城门,不退外敌不收兵。隔了几百年,我依然能体会到于谦当时的心情,如果我穿越到那个时段,于谦这样的人,我愿意追随,我愿意誓死追随,而在当时,于谦是那么孤独、那么勇敢,孤独的人是勇敢的,勇敢的人是孤独的。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于谦,好样的!
非常时刻,为了国家,于谦主张“社稷为重,君为轻”,提出废朱祁镇,立朱祁钰为皇帝。这一举措,并非为了在朱祁钰面前献媚,而是保住了大明江山,但是,却彻底得罪了前任皇帝朱祁镇以及他手下那帮不能做事,只会玩人的奴才。历史和于谦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大明江山保住后,朱祁钰病死了,朱祁镇又重新当上了皇帝。
小人物有小人物的价值,在皇帝朱祁镇的面前,于谦的确是个“小人物”,可杀可剐,然而,历史也终究因为诛杀于谦一事,将明英宗朱祁镇钉在了“昏君”的耻辱柱上。能臣在“昏君”的朝廷中是“特立独行”的,也是极其痛苦的,所谓人活一世、草木一秋,于谦用自己的果敢殉葬了封建体制,用一个人的战斗活出了七尺男儿的铮铮铁骨。
在看点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