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罢《四书》 这样开始读《五经》
我在一年多的时间内读完了《四书》。当然这个一年多的时间并不对应着我读《四书》的全过程,原来零星读过一点,不过是在这段时间内系统地、认真地读,或者叫通读了一篇,尽管还有不少内容不理解或记不住。朱熹曾经说:“河南程夫子之教人,必先使之用力乎《大学》、《论语》、《中庸》、《孟子》之书,然后及乎六经;盖其难易远近,大小之序,固如此而不可乱也。”我有一个通读《四书》、《五经》的计划,其先后顺序就是尊循了程老夫子的教导。现在《四书》读罢,开始读《五经》。《五经》之中先读哪部,程夫子没有具体说明。我打算从其中最热门的《诗经》开始,然后《书》、《礼》、《春秋》(主要是读《左传》),最后读《易经》。
我读书有一个习惯,有点接近著名语言学家夏丏尊先生提倡的一种读书方法,即把精读的文章或书籍作为出发点,然后向四面八方发展开来,由精读一篇文章带读许多书,有效地扩大自己的知识面。我在读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时,总是把其中涉及到的典故、成语、原理、定律,以及其中引用的名言警句、诗词歌赋等,搞清楚其来龙去脉,如果在查寻检索这些内容时又遇到了新的内容,也尽量一并搞清楚,于是就多读好多东西。例如读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就一定要读一下白居易赠刘禹锡的原诗,也要读一下诗句“怀旧空吟闻笛赋”提到的向秀的《思旧赋》,于是读一首也就成了读三首(篇)。
我只所以先从《诗经》入手读《五经》,除了个人对诗特别感兴趣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在通读《诗经》之前,其中的不少篇目已经读过了。在读其它的书籍文章时,遇到其中引用的《诗经》语句,我一般都要把原诗整体上认真地学习,而不只是文章中引用的只言片语。只要读过《四书》的都知道,《四书》中大量地引用了《诗》、《书》中的句子,所以我在读《四书》的过程中,用上面提到的读书方法,已经随带读了《诗》、《书》中的不少篇目了,当我再通读《诗经》、《书经》时,新旧结合,可能就更有兴趣、更容易一些。否则,我想面对《诗经》三百零五首,从头到尾一路生啃,可能会有厌读情绪而坚持不下来。《四书》之中我最后读的是《孟子》,在读《孟子》时我有意识地把其中引用《诗》、《书》的情况作了统计,特将引用《诗经》情况附于日志之后,供有兴趣的同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