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进化思维》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进化思维》读后感100字

2020-09-03 19: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进化思维》读后感100字

  《进化思维》是一本由(荷)布斯克斯 Chris Buskes著作四川人出版社出版的388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2010-1,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进化思维》精选点评

  ●进化算法

  ●难得一觑的好书

  ●言

  ●进化论革命性思想大地重塑了我们的世界观影响深入到几乎所有领域

  ●大综合

  ●赞

  ●看看

  ●写得好、翻得好

  ●没货了,下次买一本

  ●六星推荐!!!不仅是一本进化论的入门书,而且将进化论思维对于社会科学几乎所有学科重要的近现代的革命性影响都进行深入浅出阐释。如果你想对进化论有一个全面系统认识,或者如果你想在新时代从事任何一门社会科学研究,阅读本书是绝对会有极大启发

  《进化思维》读后感(一):好奇心

  最近去翻了一下《自私基因》,回头想想还是觉得这本书更好,更加丰富涉及的领域更广,或许有一部分原因创作时间更晚,站在了前人肩膀上吧。

  好奇好胜心,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前者对自己的影响慢慢变淡,突然提出来反而显得有点傻。不过,权爱好,这种不知属于什么专业形而上的书也值得一看。

  当时看了挺长时间,但不少地方可能也没理解吧。现在回忆下里面让我印象比较深刻的就是关于“基因”与“文化”在“人”身上的制衡,和“物质”与“精神”之间的鸿沟,倘若我们的一切行为都只是基因为繁殖,为其追求利益手段,那我们的生活还能否成为“我们”的生活?还有期中提到关于死亡的生物,和活的生物的鸿沟在几十年被人认为是无法跨越的,但是事实却不是如此。而未来,物质,和精神的鸿沟是否也会被跨越?谁又知道。另外,进化论对语言道德美学医学方方面面的影响,也该认真的再看一看。

  《进化思维》读后感(二):阅读

  为了“改良人类这个物种,要对含有“坏基因”的人施行强制绝育或者干脆把他们杀死,以使将来的一代代人免于遭受这种“崎形种”的祸害。而今借助遗传学的手段干预进化过程,比以往任何时侯都更有现实意义。我的天呐!一个不折不扣纳粹分子。我且问你,如果你认为蚂蚁不配活着,你也要这样消除掉它吗?这很有可能会出现某种危机吧……

进化与修改相伴。动物植物在进化的过程中,为了适应不同环境,致使无用的器官逐渐退化。其所残留的,则是进化尚未使之完全消失的零件

  我记得小时候读到了这一句,但是,达尔文就是没有找到半过渡体的猴子人我不应该相这个,因为说这句话的人也许了解基因。而这个世界真实是从同一种类体出现的。

螺旋分子结构发现,再一次表明,在我们这颗行星上,生命都有一个共同的起源。一切生物均由同样的基本构建所组成。借助于所谓的“分子钟”,我们可以重建进化史。所有的生物相互之间都是有亲缘关系的。如人、果蝇与橡树便有共同的祖先。 一个物种是由若干个自然种群所组成的一集团,其中各个种群有相互交配的可能,并且是与其他同类集团彼此隔离地自我复制。 即大自然的发展变化并非跳跃式的,物种之形成,是从一个种类逐渐地向另一个种类过渡的过程。

  我同意这个观点,因为跳跃式的那个属于基因突变,不论基因突变会不会让那个伙活下来,就算是向有益方向的突变,那么好处就像中彩票一样吧。而这种繁殖,就更不可思议了,如果择优选择,有什么种类会喜欢这种怪物吗?

进化是有利于自私的个体的。为了其他生物而牺牲自己的生物,有时也可能会出现,然而,负责不利于自身行为的基因,却是绝无可能传播的,这是由于无私的生物来不及繁殖后代,或者繁殖后代的可能性太小。

  哈!我感觉自己正以这种模式生存着。首先,单位全部管制。你的休息时间只有每星期两天,无论所有节假日都和你无关。其次,你也不需要什么祖宗,你也不需要繁衍,这不利于中国剥削阶级资产收入,那么你的身份是一个机器。至于那些女人,你也不能看上眼,她们的缺陷非常多,有很多见过面中的印象,你又会感到无聊至极,你甚至怀疑她们能否拥有抚养好后代,甚至会不会被自己笨死。或者像猫一样跑掉,十分不可靠,而永归自然。

利他而无私的行为,其实是以基因的“自私自利”为基础的。归根到底,表面上显得无私的行为,却是为了传递自己基因的复制品。譬如父母对子女关与照料的现象。父母关怀并保护自己的子女,其实是在给自己的基因投资。有的基因专门负责给后代投资的意愿,因此它们就得以通过群体而迅速地传播,其传播的速度,会比不是如此严格地照此办理的那些父母的基因更快。

  我表示怀疑,首先一点,我30多岁一直保持单身。好的环境这对基因来说,虽然提供了安全保障,但是在社会层面上,还有一层也是至关重要的,那就是异性相关的选择。

利他行为,即父母对子女的关爱,是以亲属选择为基础的。生物所表现出来的利他行为,在遗传基因的层面上,却是自私自利。与血缘关系的深浅程度紧密相关。结果证明,继子(女)受到继父母中的一方虐待的风险,比父母都是亲生的孩子要大。

  这里真的有些不可思议了,难道人类从出生开始,一切都基本定下来了吗?如果一切都是无序的,或者冥冥之中有一个控制者存在,亦或者这一切都是假的。唉……真难以理解。那么,未来的尽头是什么在等待着人类。

进化设计改造我们的大脑,以便我们有能力应对不断出现的新挑战。我们的精神大厦就是由各种各样的模式组合而成的,其中没有一样与生俱来的本能居于领先的地位。由于模式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并且是可以分别“调校”,故而每个(健康的)人都是高度独立自主的。正因为我们有如此多的本能,所以遗传影响我们的行为,既不意味着,我们完全是被先天所决定了的,也不意味着,自由意志就是幻想。

  这是一件好事!否则,人类真的成为没有自制力的动物了。看起来如果有造物主的话,那么他的能力真的非同凡响。

人的天性通过进化被塑造成特别有灵活性,以致其天性可以局部地超越遗传程序的框框。我们可以抵御我们的DNA的刺激。

  否则这个世界可就乱了人伦,或者成为某种屠宰场。事实上我认为自由和飞叶子一样,有些来自失控下的疯狂。

文化受到基因的制约,绝不可能完全摆脱。在进化过程中,不存在跳跃式的发展,只有流水般的过渡。比较而言,一定的情绪之表达方式具有普遍性,是不同种族的人有个共同起源的又一个证明。一个人必须在12岁之前接触语言,青春期一过,学语言的能力会明显降低。

  这似乎表明了与声音相关的一切因素,都应该在13岁之前开始,甚至比这个更复杂的视唱练耳。超过这个年龄,就会变得很难,很别扭,这是大脑无法训练的后果。

人的精神、行为、艺术和文化都应该属于生物学现象,发展文化的能力植根于我们的基因之中,它会增加我们的繁殖机会。 文化有某种活动余地,它可以朝各个方向发展,但其活动余地并非是无限大,因为文化之进化,始终都是生物学进化的一种扩展。 文化受基因牵制,若文化背离人的天性,牵制力会使其重新回到正轨,或者使其毁灭。

  文化很有我的风格,要么成,要么死。不成功,便成仁。学习的道路上没有退路,持之以恒的修行下去,我不结婚,我也更不浪费时间。

鸟类的鸣唱完全是服务于生物进化的,如鸣唱保卫自己的领地,引诱雌鸟。宗教是一种精神病毒,它能击垮寄主而使其丧失理智的反击力量。“上帝”和“来世”之类,便是属于宗教的模因复合体的四肢。此类复制子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是因为他们用一种能使人们的生命具有意义的目标来迷惑人们。如果再给这个模因复合体附加一个不忠于教会或者批判教会将会收到惩罚的“地狱”模因,那这模合体将会得到更好的繁殖机会。

  这种思路真的闻所未闻!宗教真的就是这样创造天堂和地狱,然而,我怀疑这个世界就是这个世界。至于表还是里,这个就不清楚了。

  《进化思维》读后感(三):被翻译耽搁的好书

  因为书里提到的内容我大多都了解,所以阅读速度比较快,大概花了9个小时看完了第一遍。看完后的想法:

  第一,这本书有些翻译错误让人哭笑不得,有些影响阅读。比如第38页“平均来看,顶多有30%的男人体重超过妻子,将近10%的男人身材比妻子高大”,按照常识男性平均身高170cm左右,女性身高160cm左右,而身高体重按照正态分布,至少50%的男性比50%的女性又高又要重。因此这里这段话的原文应当是“成年男性的平均体重身高最多比妇女大30%和10%”;再比如,第295页“6个月大的婴儿盯住成年人认为漂亮的面孔看的时间,比看那种吸引力较小的要长一些。幸好朗格卢瓦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具有中等吸引力的面孔并不是毫无希望的......中等的一般都对我们有一种很大的吸引力”,这段话讲的是当脸越来越匀称时(用尽可能多的照片的合成脸照片),就越能吸引人,译文中“中等的”、“中等水平的美丽面孔”很容易让人误解是普通人的面孔也有吸引力,除非读到后面再回过头再来看这段,才会发现这段原文想要真正表达的意思。另外,第265页的第三段有错别字“互惠互利并不是一种冷莫而理智的考虑”,冷莫应当为冷漠。

  另外译者翻译文风较生硬,原本优雅的文字顿失美感,让人无法体会到原文想要表达的情感。比如第240页引用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著名结尾,该书这么翻译:

  “在生命的视野里,有一位能人,起初竭尽所能也只是给少量的或者甚至是唯一的一个形式注入了生命,而当我们这个行星按照万有引力的法则绕大圈回转时,从一个如此简单的开头,竟然会发展出来无穷无尽的一系列最娇美最奇妙的形式,而且一直还在发展着。”

  《物种起源》著名结尾的原文是:

  There is grandeur in this view of life, with its several powers, having been originally breathed into a few forms or into one; and that, whilst this planet has gone cycling on according to the fixed law of gravity, from so simple a beginning endless forms most beautiful and most wonderful have been, and are being, evolved.

  而到了第360页后记,译者又翻译成了另一种版本:

  “人们认识到,起初生命以其种种不同的力量注入很少的几种形式——甚至唯一一种形式——之中,而在我们这颗行星依照万有引力定律绕圈子运行的同时,以如此简单的一种生命的初始形式为起点,发展出一个最美最奇妙的生命形式的无穷无尽的系列,而且至今仍在发展。人们对生命的这种认识,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上面两段翻译译自《物种起源》同一段,前后仅隔100多页就完全不同。可能译者想让我们感受一下两种译风的不同,但译得都差强人意。我个人比较喜欢的译法是这样的:

  “当这颗星球按照固定不变的重力法则永无止息地旋转的时候,它上面最初的一种或几种生命形态,凭借仅有的几种能力,竟从如此简单的开端演化出了奇妙无比、美丽至极的无尽形态而且还在继续演化下去——这样一种生命观是何等的壮丽啊!”

  这本书涉及到的学科比较多,翻译错误再所难免,整本书大部分翻译质量还是可以的,不影响读者领会原著的意思。不过这本书早在2010年就出了中文版,但过去了8年,再版的翻译质量并不让人觉得满意!

  第二,这本书涉略面较广,但介绍内容点到为止,刚刚好。这本书涉及了社会生物学、人类学、语言、意识、文化、认识论、宗教、道德、美学、医学、优生学。从第五章到第十五章,作者在每一章里把读者带到刚刚好的地方——既不远,让人充分感受到进化思维对这些学科的影响,也不近,以至于让读者迷失在某一章的内容里面。就像一个好的导游,引人入胜地介绍了相关景点,但又不会花太多时间在某一个景点上,让人既领略到了其中的美感又不至于花费太多功夫,是不错的概论性书籍。

  第三,这本书让我用综合思维看待读过的有关进化论的书。就像这本书导言里所说:“任何一个理性的人,都不能不理睬达尔文的范式,因为进化思想的观点与危险性和我们所有人都有关。”在读这本书之前,进化论就是我阅读过程中重点关注的主题,细数下来,我读了大概二十本跟进化论有关的书籍。因此当我读这本《进化思维》,里面大多数章节讲到的观点我早已领略,但这本书还是让我很有收获。因为这本《进化思维》带给我的不是新知,而是让我用一种综合观点去看待以前读过的二十本进化论的书籍。

  比如,这本书让我思考“为什么进化论有这么强大的影响力,可以影响各个学科?”诸如此类的问题,这个问题的个人答案是:因为进化论的核心思想可以抽象为一种从一组信息获得另一组信息的算法,它可以是介质无关的,也不蕴含任何事实。简单来说,进化论的核心思想是遗传算法,算法可以应用到各个学科,并不局限于它是生物、语言、文化还是人的心理。或者反过来说,世界上大多数层面的事物本来就是用遗传算法所构造出来的,因此我们可以用遗传算法去理解它们,“万物如此,皆因其本”。

  最后,我把我读过的或者知道的与进化论有关的书籍列下来(主要是中文版,英文版可以参考《进化思维》362页-368页的附录,不过附录里的文章书籍很多都没有对应的中文版)。希望对进化思维有兴趣的读者能够更快找到自己想看的书。

  进化论与哲学:重点推荐人物丹尼尔·丹内特,相关著作——《心灵种种》(很薄但很颠覆)、《自由的进化》、《意向立场》、《Darwin’s Dangerous Idea》(“结构、复杂性和意义不再需要一个天钩(sky hook)悬吊在空中,它们可以通过进化这部举升机从简单和混沌中经由无意识的机械过程自发涌现”,不过该书目前没有中文版!)

  进化论与宗教:重点推荐人物罗伯·赖特,相关著作——《神的演化》、《令人神往的静坐开悟》(他还写了《性·演化·达尔文》和《非年代》)

  进化论与文化:重点推荐人物理查德·道金斯,相关著作——《自私的基因》(“模因”概念始于此书,另外他还写了《盲人钟表匠》、《地球上最伟大的表演》)

  进化论与心理学:重点推荐基思·斯坦诺维奇,相关著作——《机器人叛乱》、《超越智商》(另外他写的《对伪心理学说不》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入门书籍)、还有《进化心理学》!

  进化论与语言:重点推荐斯蒂芬·平克,相关著作——《语言本能》、《思想本质》(另外他的《白板》、《心智探奇》也与进化论有关,《人性中的善良天使》也是一本杰作)

  进化论与博弈论:重点推荐马丁•诺瓦克,相关著作——《超级合作者》(另外一本《合作的进化》也是讲述进化论与博弈论,但由于年代较久远,不如看《超级合作者》)

  进化论与人类演化:重点推荐罗宾•邓巴,相关著作——《人类的演化》

  其他一些书籍:《生命的壮阔》(生物进化中的随机漫步模型,体现了演化的无目的性)、《熊猫的拇指》、《我们为什么生病》、《沐猿而冠》(国内作者写的一本书,可读性很强)

  另外,不推荐阅读裸猿三部曲。

  其内容要么已经过时了,要么不太靠谱:莫里斯认为直立人诸特征(甚至包括语言能力)是同时出现的,婚姻从一开始便是单偶制的,直立人已经拥有固定巢穴等观点,有些与古人类学和分子人类学的考察结果大相径庭,有些则缺乏证据而流于想象,他对许多体征和习性的解释都基于两性合作抚养后代的需要,但这种合作需求如何导致那些结果,则缺少一个严格的博弈模型来加以演示,再比如他把对男性对女性乳房的偏好的解释貌似有点道理(乳房是对猿类屁股的模拟),影响了很多人想法,比如《进化思维》、《沐猿而冠》等作者。但他的说法并不能解释为什么男性并不喜欢下垂的乳房。真正的解释或许没有那么复杂,乳房是体现女性繁衍能力的重要特征,只有营养充足且适龄的女性才可能拥有既大而又不下垂的乳房。

  裸猿三部曲与其他书籍相去甚远。

  《进化思维》读后感(四):纳粹大屠杀与进化论存在怎样的关系?

  自1859年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出版后,世界开始了对人类起源的重新思考。进化论中明确表示人和黑猩猩是有着共同的祖先,然而这在当时却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达尔文的发现摧毁了人的特殊地位——人类并非是依照上帝的模样被创造出来的,而是一种自然选择盲目而渐进的过程的结果。

  除了自然选择和进化的理论被提出,达尔文的进化思维也在社会学、哲学甚至心理学方面有诸多指导意义。在荷兰学者克里斯·布斯克斯的《进化思维——达尔文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一书中,就分别阐述了达尔文进化思维对于语言、道德、文化、宗教以及优生学等方面的启发和思考。

  本文将从语言、道德、文化、优生学四个方面来对达尔文进化思维作进一步阐释和总结。

1. 语言

  《圣经》中巴别塔(也称通天塔)的故事告诉人们,人类开始是使用一种语言的,而上帝为了阻止人类语言互通从而建造通天塔,于是便用不同的语言将人类分隔开,使他们不能轻易交流。

  就在1960年以前,仍然有很多语言学家认为语言和进化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二者是相互独立的。在神经心理学家埃里克·雷纳伯格和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的研究中,他们认为学习语言的能力是根植于人类天性之中的,这也就是说,语言能力是与生俱来的。

  但是这里就产生了疑问:如果真如乔姆斯基所说,那么那些狼孩的案例,当他们被人们发现带到现代社会之后,无论怎么教,或者处在一个全是语言的环境中,狼孩依旧没有办法像正常人类一样运用语言。

  在这一块比较有说服力的是进化心理学家斯蒂文·平克的研究。他认为语言是一种本能,从远古时代开始,我们的祖先的居住群体慢慢扩大,简单的音节已经无法满足日常的领导、交流,于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语言能力在一小步一小步地逐渐形成,慢慢从一种不完善的额原始语言变为现在流利的语言。

  具备语言能力需要两个前提条件,一是喉头是流线型的,位置向下。二是大脑中的语言中枢有负责讲话的布罗卡区,也有负责理解的韦尼克中枢。人类的喉头和很多灵长类的并不一样,这也正是保证了人类可以清晰准确的发音。而随着人类的进化,脑容量的增大的新脑皮质的增大,也保障了人类可以更好地运用语言中枢进行表达和理解。

2. 道德

  这里说的道德,更多的是倾向于诚信合作方面。

社会生物学家和进化心理学家都认为,伦理学系统是从控制冲突、促成合作的必要性产生出来的。道德之产生,是为了给一种社会制度提供保障。

  在相当出名的“博弈论”和“囚徒困境”中,这个问题都得到解释。对于人来说,利益的最大化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但是在集体社会中,如果仅考虑自己的利益最大化,比如在“囚徒困境”中,如果双方都认为对方会保持沉默,而自己则可以出卖对方来换取最短的服刑时间。如果二人都抱着这种考虑,竭力维护自己的利益,那么这样一来两个人都会吃亏。

  不仅仅是在人类社会中,在动物界中互利互惠的案例也是层出不穷。然而在对付骗子上,动物们也很有自己的一套。比如在一群猴子之中,需要相互挠后背,一只猴子如果只是在享受别人帮自己挠后背,而却从来没有为别的猴子抓虱子、挠后背,那么它很快就会被这个集体发现,并被其他成员排挤甚至淘汰。

  互惠互利与其说是一种交往经验,更不如说是一种动物本能,它使我们有能力从社会的相互关系中获益。而同时又并非是纯理性所导致的这种道德产生,也包含着情感的参与。

对于吃亏,特别是对不公平,人们的反应是敏感的,而这并不是不理智的,因为这样可以防止将来依旧被人家利用。

3. 文化

关于文化的进化,比较有名的是道金斯于1976年提出的模因的概念。

  模因之于文化,就相当于基因之于生物,都是以人类为传递介质而进行复制的某种因子。模因不仅仅影响了我们的生理学——让我们进化出了一个让生产变得很痛苦的大脑,也影响了我们的行为。

  其中主要包括两种行为——①独身,②自杀。

  不得不承认,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会选择单身或者丁克,而与其对抗的基因——繁殖才是人类本能,在模因面前就显得无力,因为模因已经渐渐在夺取对人体的控制权,打破了原始的以复制DNA进行遗传的生物进化方式。

  自杀这一点往往会和邪教有关,许多臭名昭著的邪教都是利用对教众进行“洗脑”而控制他们的行为和思想。而这里的“洗脑”正是模因在教众的大脑中复制、传播。不论是宗教还是邪教,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人类的世界观起着塑造作用,模因听起来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它会产生出书籍、电话以及其他文化传播衍生物,在当下,互联网还是其成就最大的作品,是地地道道的模因传播者。

布莱克莫尔认为,在遍布世界的网络上,有一种自私自利的模因创造物,其目的就在于繁殖。犹如基因产生出植物、动物和人,模因会产生出书籍、电话和ipods,以确保它自己能继续生存下去。

  看到这里大家可能会觉得模因就跟病毒一样可怕,但是必须说一句,就是这种论调还仅仅在研究阶段,因为这是1976年才提出,距今不过四十多年,学说的孟德尔(发现基因遗传规律的生物学家)还需要等上几十年甚至一个世纪还有可能出场。

  近二三十年来,国外的模因研究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虽然轰动全球的研究一时还未出现,但是我们依旧不能小瞧模因这个概念。

4. 优生学

  其实准确地来说,这一块要分为两类:一是社会达尔文主义,二是优生学。这两者都是相当危险的思想,这也都是历史上的伪科学家、空想家等以达尔文名义对进化论进行曲解的典型事件。

  在达尔文提出“适者生存”这一学说之后,就有偏执的人开始为人类划分三六九等——即对于贫穷的、有病的、智商低下的,应该不予理会,而是让其自身自灭,这样才能保持整个社会进化的优良基因。

  严格来说,社会达尔文主义更契合社会拉马克主义,因为拉马克是持有“文化和素质是可以遗传”这一观点的。

  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拥护者中,他们认为穷人永远是穷人,智商低者永远智商低。在这里还涉及到种族歧视的问题,这一理论的拥护者赫恩斯坦和莫里提出:

为了停止(美国)全民智商的下降趋势,必须严格地限制拉丁美洲移民涌入的人数,此外,国家还得制止贫穷且智力低下的黑人无限制地生儿育女。

  当然,这种人种的划分或许存在其合理性,但这绝不是种族歧视的理由。在这里补充一下,达尔文本人的确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但他绝对不赞成这种任由贫穷者、智力低下者自身自灭的行为,而是应该用人类善良的本能尽可能地帮助他们。

  另一方面,达尔文的表弟——英国心理学家和自然科学家弗朗西斯·高尔顿则提出了“优生学”的理论。比起社会达尔文主义学说,这一学说更是影响不小。在上世纪30年代,美国各个州都颁布法令让强制绝育变得合法,这其中主要涉及精神病患者,至少有七万美国人成为牺牲者。

优生学创始人:高尔顿

  然而最骇人听闻的莫过于纳粹德国。海因里希·希莱姆认为,每个党卫队成员,起码得生/养四个孩子,两个要为战争而死,两个要保证日耳曼民族的基因。对于犹太人、吉普赛人以及同性恋者这些“没有价值“的人,则要进行消灭。

  达尔文的思想却都成为了这些惨无人道的屠杀的挡箭牌。

  虽然达尔文的理论存在不够完善的地方,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很多无法解答的问题都可以用科学来解释,唯一让人担心的就是,会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顶着达尔文的名号,曲解达尔文的观点而做出有悖伦理的行为。

  达尔文的《物种起源》的问世,在对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包括对唯物论等哲学问题的研究都有很大帮助,对于我们自身来说,认识我们自身的发展,对于生活和工作都大有裨益,无论是别人做出多么让人费解的事情,我们都可以从人类起源以及人类本能上,做出一定科学的解释。

  《进化思维》读后感(五):进化思维

  论进化思维对近现代社会科学发展的影响

  ——品读《进化思维——达尔文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读一本好书”征文)

  (2010-5-4) 张苹 新闻学所

  在这个一进书店,五花八门的图书就令人头晕目眩的时代,假如还有一本内容耐嚼的“闲书”能让人手不释卷,一读再读,在面对海量信息,眼睛每日巨痛的时代,堪称奇迹!我已每日疲于阅读,但是这本看起来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无甚相关的图书还是挤进来并紧紧抓住了我的眼球,而且我那十一岁面临升学的孩子也会在少有的空暇时间和我争看!从写作和阅读来说,这的确是奇迹!在此谨对此书作者荷兰科学哲学家克里斯•布斯克斯博士致以崇高的敬意。

  以一位资深出版人的了解,这样的阅读奇迹在近十年间大约只出现过两三次,《苏菲的选择》(哲学观)和霍金的《时间简史》(科学观)应该算是。这本《进化思维——达尔文对我们世界观的影响》或许能够跻身于此类奇迹之列。这本写作于2006年的科普读物,于2007年获得了荷兰苏格拉底杯哲学奖,在两年之内,仅荷兰原版就再版了四次,并陆续被翻译成了德文、英文、中文等多种文字。

  为何一本散发着浓浓学术味的图书会如此让人徜徉其中乐此不疲?在这个物欲横流,人们被挤压得疲于奔命的年代,还会有多少人关心世界观这样形而上的问题呢?何况是这样一本非任何专业的闲书!

  奇迹的产生基于两点:第一,从内容上讲,这是一本非任何专业的“闲书”。在专业领域内探讨达尔文的进化思维对学科的影响并不难,但是要想使每日忙碌于生计的大众能够抬起头来环顾一下生活其间的自然和社会空间,思考一下面临的社会环境,了解整个社会的整体进步的趋势,就太需要一个全面而开阔的视野的引导了。克里斯•布斯克斯博士以其广阔的学术视野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做到了,在不经意间纵横捭阖,旁征博引,对不同学科数千年的发展脉络条陈缕析,对各学科的代表理论如数家珍,使得这本30万字的小书的含金量高得惊人!第二,从形式上讲,形式即内容。克里斯的写作风格,也是奇迹的关键,能够使此书的阅读非常欢快。

  此书前面四章组成的导言部分,采用了通俗平和的文字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呈现了达尔文的发现,并论及了现代生物学的各个侧面,如自然选择与性选择、物种的产生与人类的进化等问题。我们大都朦胧地知道达尔文的进化论,进化论的核心是变异、选择和复制,但是这些机制在人和动物的生存和发展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呢?文化有多少是由我们的本能衍生而来的呢?克里斯接着用了十二章的篇幅,仔细探讨了进化论对于其他学科意味着什么,或者能意味着什么。在此仅以《进化与美学》一章为例,来看看克里斯是如何解牛的吧。

  首先克里斯以其惯常手法,一开始就提出美学的困扰:美究竟是文化创造的还是我们基因里固有的?然后介绍进化心理学和社会生物学的一般观点:人和动物一样,都拥有与生俱来的独特的对一定的感官刺激的偏好……这类偏好是具有适应性的,是通过进化而形成的。接着进一步展开论述,批驳了“只有人才拥有美的意识”的说法,引用达尔文在《人类的起源》论述,“美的意识——据说这种意识是人类所独有的。……假设雌鸟没有能力欣赏其雄性伙伴的漂亮色彩、装饰、声音,那么,雄性用来向雌鸟展示自己魅力的所有努力和认真就全白费了;这是不可想象的。”也就是说达尔文力求证明,在人和动物之间,并没有一道鸿沟,进化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美的意识亦然。

  要是此书论述就停留在这个层面,是不能显示其价值的。克里斯接着追问“雌孔雀想要什么”,就此向我们展开了关于美学发展与进化思维那纵横交错的学术场景。

  白金汉大学的安东尼•奥黑尔教授不赞同达尔文的论证,他认为雌孔雀挑选尾巴羽毛最华丽的雄性来交配也是受美学准则左右的看法是无法证明的,因为依据奥卡姆的剃刀原理,一种理论应当少用假设,所以称孔雀有美的意识是一种依照人的特征设想动物的观点。克里斯接着追根溯源,指出奥黑尔的阐释的依据是康德1790年的《判断力之批判》。那么康德的美学判断的核心又是什么呢?那就是非功利性、普遍适用的、不是建立在概念基础之上的这三个原则。因为雌孔雀的偏爱跟这几条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所以克里斯又把读者的目光引向美学唯实论,以求验证奥黑尔的观点。“假设审美批判纯粹是主观性的,那我们很可能永远不会困惑,并且只是个体偏好的表达。艺术批评也可以取消,因为毕竟人人都有权坚持自己的意见。”故“依据奥黑尔的看法,美学判断确确实实拥有一个客观的基础。”这样,克里斯笔锋一转,又将带我们带到了柏拉图的中间道路上来了,即“所谓美学经验有一整套,从一方面是物质性的性吸引到另一方面的无功利的乐趣。换言之,在康德和达尔文之间,在美学的距离感与性吸引之间,还有过渡地带。”这样克里斯就借助于柏拉图,在康德和达尔文这两种对立的观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说明了在一个连续统的相距最远的两极,在人和动物之间,并无原则上的对立——本能与美学是彼此完全一致的。这样又引出了尼采 “创造与美是从陶醉与自知之明这两种互补的原则产生出来的”观点。

  克里斯接着把我们引入学者们关于艺术的起源的探讨。因为不能否认动物有美感——美完全可以从喜悦之中产生出来,所以在本能的偏好与极精细的艺术批评之间,还有丰富多彩的过度层次。人类迈向艺术的最初几步,都与生物学的绝对命令,如繁殖与获得食物是密切相关的,例如奥地利出土的被确定为公元前约2.5万年的极富立体感的石雕“维伦多夫的维纳斯”,其性别特征特别突出。同样根据考古学家马克雷•科恩和史蒂夫•米森对史前石斧的考察,提出了作为艺术品的石斧的作用相当于孔雀华丽的尾羽,是身体健康的标志,是挑选异性伴侣的装饰物。这也再次证明,美学与艺术已经在我们基因里扎下了根。

  克里斯接着介绍了进化心理学对于美感的起源研究,介绍了遵循是达尔文的观点的史蒂夫•平克、杰弗里•米勒和大卫•巴斯的观点:“美是一种进化过程中产生出来的精神。”接着克里斯补充了行为学者们对于我们本能的风景偏好的有趣报告的研究,指出不同种族的人之所以能够跨越文化界限而都偏爱热带草原的风景,是因为第一批人科动物就是在非洲的热带草原开始其上升的进程的,因此这种偏爱是功能性的也是适应性的。这里克里斯拿雷根斯堡大学的实验举例说明了对于人的审美也是建立在匀称的基础上的,因为匀称是身体素质好的表现。有趣的是,心理学家伊恩•彭顿-沃克的研究还证明妇女们在生理周期的偏爱是摇摆不定的,这是为了得到好基因和为了更好抚养下一代的本能选择。还有从进化心理学能更好解释《花花公子》封面女郎虽然在过去三十年身材变得更加苗条了,但是其腰臀比却没有发生过变化,始终保持在0.7这个系数,因为沙漏型的身材是青春与健康的信号。当然除了视觉印象,克里斯也带我们考察了什么是“气味相投”,从进化的角度看,身体的气味也在人类择偶中占据的重要作用。

  最出彩的是对于此章的总结,克里斯优雅自如地把撒开的学术大网轻松地收回来。这既是对全章各种观点的综述和评价,也是表明他的观点和态度的时候。在这个部分,他会对之前介绍的种种观点提出一些反对者的声音,来平衡此前片面强调的进化论的影响。例如把美看是一种比例特性,符合詹姆斯•吉布森的“邀请”理论——一个“邀请”不会依赖某个观察的主体,即使它未曾被人感知,也是存在的。邀请所表达的是环境特征和生物特征之间的相互关系,借此破除了主观性和客观性的二分法。接着又介绍了希拉里•罗斯和史蒂文•罗斯的观点,他们认为文化对于人们行为的影响要大得多,新达尔文主义的主要目的是向进化心理学家们强调,人与人之间,两性之间以及种族之间的不平等是“大自然所规定的”。克里斯点评说“或许这些批评者的说法,在某些意义上是对的。文化的影响是不可否认的。”“对进化心理学的理论予以有根据的批评,指挥促使他们把大量的有说服力的证据公之于众。这对整个科学是有益无害的。”最后克里斯指出:进化心理学不会取代传统美学,但它却能针对我们的艺术理论提出很有价值的补充。

  在不到两万字的篇幅里,克里斯已经巧妙地带我们把从古到今的美学研究史轻松浏览了一遍,使我们大体了解了主要流派及其代表观点。他让学识浅薄者阅读这样广阔庞杂的内容而不觉得其深奥,甚至可以当作一本普及或是启蒙读物来了解自然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发展大略;对于学识博而厚的读者,他将进化思维作为学术坐标,通过系统梳理的提示,让学者们得以从不同角度观照和审视这些思想之间彼此的关系,以便更好地比较和把握美学史的发展历程。

  一般说来,这样高深庞杂的学问必然要求读者具有相当的学识来应对和理解。但是克里斯自有妙招来化解这个难题,使得两全其美,他是怎样达到的呢?

  首先在行文中,克里斯按照他的一贯风格,随时会对一些必要的术语做一些简略的解释并介绍它的主要观点。比如,意识“即思索、经历和感觉的能力,是一个费解的谜”;比如论及进化心理学时,就及时解释进化心理学是“将进化生物学应用于研究大脑和精神相适应问题的一门学科,它强调的是人的天性的普遍性。虽然人的天性会受到文化的各式各样的影响,但遗传的基本素质却是处处一样的”等等。解释“模因”的时候,也顺便再解释一下大家耳熟能详的“基因”,提出一些核心要素,以便读者在阅读中随时比较和回顾,这样读者就更容易地获得了大量相应的背景知识,而能轻松愉快往下阅读了。

  其次在章节目录的设置上就让人不忍释卷。比如,“拼图游戏成形”这一节就是用“拼图”这个形象比喻达尔文的论证物种发展的嬗变理论的三个基石——地质学、胚胎学和比较解剖学。“很有希望的巨兽”一节,讲述物种形成中的种种理论。例如持飞跃式进化观的生物学家兼遗传学家夏德•戈德施密特提出“物种并非渐进式地起源于隔离环境中的复制,而是突然地,即通过所谓重大突变而形成的”这种重大突变产生的作品,被称为“很有希望的怪兽”。虽然在这个理论提出之时被当时的学术权威否定为“绝望的怪兽”,但是在上世纪80年代,戈德施密特理论中假设的“控制胚胎发育”的干扰基因被发现了,由此又引发了渐进式进化论和飞跃式进化论之间的角力……此外诸如社会昆虫之谜、做一只蝙蝠怎么样、模因复合体的魔力、魔鬼神父之助手、针锋相对是一种进化的稳定策略吗、我们天生是好人吗、文明病的进军等等,这些相当有趣的标题并非哗众取宠,而是在某一领域内的经典命题,通过解析这些意蕴深广的学术典故的前世今生,读者就像有了一位值得依靠和信任的引荐人,很容易就进入了学术圈的核心议题,而不会心怀怯意久久徘徊在三重门之外。

  第三,在论述这些重要的命题时,克里斯不仅注重内容的连贯性,而且注重讲述的故事性。例如在论及进化与道德这个方向时,克里斯着重介绍了博弈论在政治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的表现和应用,对于诸如“囚徒的困境”“猴子的两难处境”这样在生活中的活生生的博弈论实例加以解剖说明,讲故事一样告诉我们最经典的“针锋相对策略”“巴甫洛夫策略”的产生及其应用,让我们能观照自己的实际生活,感受这些学术研究与社会生活的休戚与共,收益匪浅。

  采用这样有趣而有效的论述方式,克里斯分别对社会生物学、进化心理学、人类学、语言学、认识论、宗教、伦理学、美学、社会学等学科本身的纵向发展理路进行了梳理,并进一步在这些学科之间搭建了横向理解的桥梁。最难能可贵的是在此之上,他厘清了科学和人文学科之间的相辅相成的发展关系,而这本身就是一种进化!

  通阅此书,我们惊奇地认识到,《物种起源》提出的进化论的思想不仅是推翻了在达尔文之前两千多年来居于主导地位的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观点,改变了我们关于自身和世界的设想,成为一种根本性的不可逆转的变革,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而且达尔文理论犹如宇宙之酸,“它每浸入一种传统的观念后便会留下一种革命观”,在达尔文的进化论诞生150年以来,几乎没有一个科学领域没有受到进化思维的渗透。克里斯•布斯克斯的研究和著作正为我们提供一个内容丰富而又容易理解的概述,帮助读者从多角度地熟悉进化思维。要达到这种圆融无碍的境界真需要大家风范,学术高手,这正是本书成为奇迹的高妙之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