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一次读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闪耀时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一次读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闪耀时读后感摘抄

2020-09-04 19:02: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一次读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闪耀时读后感摘抄

  《一次读懂中国哲学·诸子百闪耀时》是一本由林欣浩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 天天出版社出版的256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次读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闪耀时》读后感(一):非常值得一读推荐

  

一次读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闪耀时,很不错的一本书,好读、好懂、好玩好看的中国哲学入门启蒙读物,贯穿千年中国哲学史思想史,用平白通俗幽默语言,选取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代表性哲学家思想家主线,以活泼有趣机警问题形式,从多个角度呈现。相较于之前的作品,这本可以说是“中国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但然仅仅只是个开始,听说一共有三册,按照这本书的知识量,肯定要成为我床头必备读物之一了,每天睡前都要重温一下。

  《一次读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闪耀时》读后感(二):华丽开卷,静候下文

  

林欣浩先生是我欣赏新锐作家,《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可称惊艳,之后 《佛祖都说了些什么?》《哇,历史原来可以这样学》等书皆是叫好叫座,书文俱佳。

林氏之书的特点内容严肃行文轻松理论严谨过程活泼,举重若轻深入浅出,可称极佳的普及型读物,欲入门者必读。

林先生并非史哲专业出身有关这些历史与哲学类书籍的内容输出想必是他自学思考之后的产物,可谓“读书得间”。也正因为非学院派,很多时候另辟蹊径,角度新奇,常发前人所未言,窥前人所不及。

故此林氏之书并非只对初学者友好,对于有基础的读者,同样开卷有益。读林氏书常能给我不同角度的启发

本书从三代开始,至西汉董仲舒止,内容以先秦哲学为主。

人讲三魂魄,先秦时期便是中国人的“入魂”阶段

道法也好,仁义礼也罢,至秦统一,中国思想大餐材料齐全只差“释佛”一味佐料,剩下的基本就历代哲思大厨”的手艺发挥了。

林欣浩先生在本书中亦敏锐发现这一点并将之提炼出来,以点带面,提纲挈领:诸子百家争鸣,不过是“人伦礼教”、“恩仇必报”、“民贵君轻”、“道可道非常道”、“权术”寥寥数词足以概况

全书结构,应该是一个系列的第一本,本书更像是一篇“序章”。

恢恢中华哲学,璨璨百家诸子,滔滔历史大河,巍巍先贤真圣,

画卷徐徐展开,欣浩娓娓道来

  《一次读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闪耀时》读后感(三):诸子百家闪耀时

  

以前看过林欣浩的《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觉得他懂得深入浅出,“用最浅白的话讲清楚复杂道理。” 那么这本《诸子百家闪耀时》也延续了以前的风格,打个简单比方,就是说如果你喜欢看自媒体“混子曰”的推文,那么你一定会喜欢林欣浩的文章。

本书从“礼崩乐坏”开始讲述为什么会有孔子这样的思想家想要“拯救国家”,以及接下来前赴后继的读书人为国为君为民奔忙,墨子、孟子、老子、法家、董仲舒......

孔子一生都在周游列国寻找他目中的明君,可是屡屡受挫(尽管后来历史的发展验证了他的很多言论的正确性)。他的一生可以代表中国古哲学家们的大致境遇。他们胸怀大志,建立起初级阶段的社会秩序,虽然漏洞百出,常常铩羽而归。

但是我们需要这些并不完美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因为我们人类需要思想的火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也可以汇聚成明灯指引人类正确方向。林欣浩写道:历史留下了孔子的“人伦礼教”,墨子的“恩仇必报”,孟子的“民贵君轻”,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韩非子的“权术”;董仲舒的集大全…...最后皆变成后人的哲学遗产。而我们要做的就是“用更冷静的眼光,从更多元的角度,审视祖辈留下的传统。把其中那些好的部分当作祖先的馈赠,把那些不够好甚至是坏的部分看成必须越过的障碍。我们不需要跪着膜拜,我们可以站着,将传统变得更美好。”

  《一次读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闪耀时》读后感(四):对人类“符号化的生活”,永远保持探索的好奇心

  

世界对于我们来说,如此庞杂而多元,以至于我们在认知任何事物时,都得通过“符号化”的方式,我们认知桌子有一个固定的样式和符号,否则我们哪能穷尽时间去了解成千上万种不同的桌子?我们认识XX地方的人,有一个固定的特征和符号,否则我们哪能了解每一个甚至大多数某一个地方的人?这是由人类作为一种生物的思维和精力的有限性决定的,“符号化的生活”是人类生物局限性的宿命。

同样,对于古代哲学人物和哲学思想的了解,同样如此。尽管每个人对孔子都有不同的理解,但意识形态决定我们,对于这类人物总有“同类项”的符号化的总结和理解。这本书的优势在于,作者是从每位哲学家的生存环境带领大家去描述和理解哲学家的哲学思想,这样做的好处在于,这是一种深层次提问对话式的了解,只有了解了人物的生存环境,我们才能知道这个人在当时面对着怎样的问题,他试图去解决怎样的问题,以此我们才能对他的主张和思想更为好奇和理解,所有带着原始好奇心的探寻,更容易让我们把知识变成自己的经历。在写书的思维上,这样的构思无疑是“鼓励好奇”式的,这也是我一直追看林欣浩老师新书的原因。

再者,记录一下这本书几个印象深刻的点。

第一,作者在解说老子的“道”,让我觉得非常像佛学中的“顿悟”,道是一种无法用语言去描述、无法验证真伪、高于一切的本质或者规律性质的东西;“顿悟”也是一种无法用语言描述,只能自身去体验,体验过后则放下了一切痛苦等的东西,也是类似于宇宙的终极真理或规律。由此来观,老子的道家思想,其实是佛学中本质问题的另一种表述,正因文看清了天地间(宇宙)的本质,才变得无欲所求。

第二,在谈到商鞅变法的时候,作者提出,历史上,真正能够成功的变法往往不是空想出来的,而是根据已有的成熟制度,一点一点改造出来的。这一点其实挺颠覆我对历史的认知,我们对“创新”的认知,也是这样,创新这个概念在建构的过程中,已经成为“打破常规”“与常规决裂”的一种全新的方式,商鞅的改革是创新吗?在我们看来也许是的,其实,就算在现代社会,也很少能有突然的与之前完全决裂的改变,跨越性地改变都是在前世的基础上,慢慢调整而来的。

第三,董仲舒的“家国同构”和文学史、美学史上的“异质同构”非常相似,把完全没有关联的两个东西,注入人类的情感,来代表一种思想和观点,易于接受,广为传播。例如“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其实杨柳和人类的离别情感有什么关系,只是人的一厢情愿。而中国文化正是在这种“异质同构”的审美和思维的影响下积淀而成。

林欣浩的书,还推荐《哲学家都干了些什么》《佛祖都说了些什么》,这两本书是我近几年来闲时会回头看的书,原因在于林欣浩的写书思维,永远让读者对知识和对世界的认知,保持一种求知的宝贵好奇心。

  《一次读懂中国哲学·诸子百家闪耀时》读后感(五):哲学从来不苟言笑

  

在阅读《一次读懂中国哲学》之前,芸芸众生对于哲学,以及中国哲学没有确切的印象,甚至以为哲学家与疯子只是称谓的不同,说得好听一点是抖机灵,说得难听一些是无事生非。 具体到中国先秦哲学,我们可以从以往的阅读中了解到老子、墨子、孔子以及他们所代表的学派道家、墨家、儒家,具体这些学说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则关注得甚少。 林欣浩所著《一次读懂中国哲学》以浅显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诸子百家的学说纷争。可以肯定的是,创造从来都是从无到有的过程,他们绝对是当时当世最聪明的一群人,只不过他们历经的时光太短暂,所创造的学问在后来的岁月中或者成为显学,或者束之高阁。 林欣浩推己置人,将诸子百家的核心思想条分缕析,既分析其产生的历史背景,也揭示学问的丰富内涵。

——儒家是如何从百家争鸣、百花争放的局面中脱颖而出的呢?稍有社会经验的人都不难发现,那是统治者推崇的结果,因为孔子的学说有利于缓解社会矛盾,使社会成员各安其命、各行其责。如果只是先入为主地判断,则很难让读者发现这历经千年学问的深奥与精彩。

——孔子是最接近历史真相的人,虽然很多统治者推崇他的学说,但纵观历史,并不是所有的统治者都听他的话,以至于我们今天所见的儒家学说是改头换面的,不可不信,亦不可全信。

——什么都不干可以拯救世界吗?如果真能实现小国寡民的境界,那今天的生产力高度发达简直是开历史的倒车。无论是理论基础,还是实践意义,我们都认为只有干,才能成就梦想。但老子提出的“无为”,没有穿透历史的能力,所以只能作为一种学说在历史上曾经闪耀。

哲学给读者的印象是艰涩难懂,通常是用数字、最多是不足百字的话语,概括世界观、人生观,留下的空需要读者自己去填补,尤其在古代真正受过教育的人在全社会占比并不占优势,所以大家的头脑更多地作为容器存在,任凭林林总总的学说在那儿唱戏,恰似“不是东风压倒了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了东风”,没有一种学说让所有人信服,也没有一种学说没有信众。即使这样,我们还是坚信“有的话的保质期只有三天,有些话的保质期却有千年”哪怕是议论纷纷的千年话语,在现代语境中仍然历久弥新,老树逢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