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权力读后感1000字
《隐权力》是一本由吴钩著作,云南出版集团公司 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隐权力》精选点评:
●不只存在与政治制度的权利,更在于各个领域。
●555,我也以为是吴思的新书了,结果被骗鸟。虽然写得还凑合,但水很大么,废话太多了。
●比起吴思的潜规则差距不小,文笔功底也不是一个档次
●现实折射的影子总是那么弱智
●you should know
●非常一般性……
●差评
●狐假虎威
●一直以为是吴思的书,电子书的错误呢。。。请问和潜规则有啥本质区别么?看了几本野史小说,就拿来当实例来说事。问题是,这人尽皆知的事实,虽然起了个“隐权力”的新名号,车轱辘话说了几乎整本书,能在闲暇之余透过现象谈谈本质么?比如形成这样的官场文化的制度根源神马的。
《隐权力》读后感(一):其实是个杯具
很尴尬的事实是,我以为这书是吴思的新作品,,匆匆买回来,才发现作者是吴钩。。。。悲剧了。。。
看在同姓吴的份上,以及书店不给退的份上,姑且当做睡觉前的读物来看看吧。
突然想起了古人说,坐则读经史,卧则读小说,如厕阅小词。。。
《隐权力》读后感(二):非正式组织的影响
作者大概是想说明,在正式组织之外,中国历史上一直活跃着一些非正式组织。而此种组织及其衍生出来的权力,对正式组织和国家权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问题在于,此种权力的合法性(权利,right)基础何在?或者说,为什么大家会遵守此种潜规则,而无人选择出离?
麻烦的是:作者似乎没有区分权力和权利这两个词。合法性伤害是“权力”。但权力必然来源于权利的“授权”,不管这个权利来源契约论还是天赋论。
《隐权力》读后感(三):粗制滥造的书
一本粗制滥造的书,除了第一章和最后几页,其他的不值一看。
摘录:
实际权力=正式权力+隐权力
别敬:地方官赴任时向京官告别时送的礼;
程敬:以路费名义送出的礼金;
炭敬,冰敬:冬夏两季送给京官和地方领导的礼金
三节两寿:春节,端午节,中秋以及领导本人,夫人的生日
正权力系统和副权力系统:
唐与后妃、藩镇共天下,宋与士大夫共天下,元与番僧共天下(喇嘛教为国教),明与内阁学士、内廷太监共天下,清与军机处共天下。
另立偏房架空正室,借重隐权力系统挟制正式的官僚体系,是历代君主独裁的不二法门。但”偏房“权力系统往往走向极端,成为每个王朝覆灭的原因。
《隐权力》读后感(四):快读对不起作者
这本书半小时内读完了, 囫囵吞枣, 都没细看.
但是感觉书的史料相当丰富, 而且是平时看不到的. 都是一些账目, 案件. 有点像马伯庸. 但是作者是为了阐述隐权力的真相, 而不是马伯庸的故弄玄虚, 所以看起来还是比较容易有趣的. 又结合了中国几千年的制度, 人情, 家庭权力的变化. 我觉得是非常有趣.
尤其对我这种对世事一点都不洞明的人, 是一次有意义的启发
虽然说我看过一本书也说官僚体系是最廉政的体系.
这本书也证明了这个观点.
但是现在人们并不喜欢官僚体系, 都感觉他腐败腐朽.但是官僚体系却可以钳制独裁.
也就是说, 没有官僚体系和隐权力的博弈.
也就没有系统的活力.
再次提到了权力圈子的表现形式.
我觉得我这么痴呆的人, 读这书是一种解脱
《隐权力》读后感(五):口水书
都是对古人“小说”《官场现形记》等等历史官场小说的分析,大段大段的引用古文以及翻译,真正的自己的思想不足。而且,吴教授也是毫无胆量的,只能描述清朝官场的种种现象,对于现代社会公务员体制下的各种隐权力只字未提,当然,如果他提了可能就无法出版了。
唯一的贡献莫过于提出“隐权力”的概念以及定义的维度(当然这维度各有个看法),按照吴教授的说法,发明了“隐权力”的测量工具(其实就是一个概念,也没有具体的可操作的标准)。吴教授在“隐权力”这个母概念下,也提出了一些子概念,如“权力经纪”、“黑权力”、“权力赎金”、“食权者”、“送礼政治”、“盗户特权”、“假私济公的政治”等,我读来也有些混乱,种种设想和推测都是摘自古人小说,隐权力概念的体系并不清晰。而且,吴教授说的那些都是已经知道的,很像明白某种事情以后反过来在古人的书中找印证,看的过程痛苦不堪,很多无用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