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伟大的街道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伟大的街道的读后感大全

2022-05-25 12:20: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伟大的街道的读后感大全

  《伟大街道》是一本由[美] 阿兰.B.雅各布斯著作,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5.00,页数:31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伟大的街道》精选点评:

  ●相当不错的立面图剖面图 有空真得去看看

  ●插图很赞很赞

  ●受够这个渣翻译了!

  ●很详细的总结了欧洲很多不同类型的街道,试图分析这些街道有趣的地方,有理性的因素也有感性的因素,是一本不错的案例参考书

  ●萌里面大量的手绘插图

  ●实在

  ●总体还是倾向于感性的描述,虽然有图纸以及测量数据的支撑,脱离了城市背景的了解影响了代入感。观察的角度值得借鉴。

  ●微观。

  ●201301读于城市历史文化保护与更新课外,图文并茂,温柔的文字,挺打动人。

  ●简雅各布关于街道的研究,形象又理性,有一天能去看看那些伟大的街道就好了

  《伟大的街道》读后感(一):讨论建筑立面的部分比较有趣

  涉及到街道的立面的时候,从视知觉上讨论那种带装饰的建筑立面的好处。这里没有现代后现代的争论。而是从基础的视觉喜好上,相对中性地指出,更多的统一前提下的细节会得到眼睛的喜爱。

  《伟大的街道》读后感(二):读书笔记

  我非建筑专业学生,也没有去过什么地方,读过什么书,以下文字纯粹第一感觉,唔好系又喷唔系又喷。

  看此书最好还是和google map一起看。

  第一条街系匹兹堡的roslyn place。地图上方圆n米就只有这条街是被树包围的,街两旁的房屋并不是很统一,书中的房屋画的是最末端那两座。因为街道比较狭小,树又密,给人的感觉的确很好。

  第二条,罗马的via dei giubbonari。书中给出的平面图是区域图,在map上找了很久才找到这条大街在平面图的那个位置。起初还以为是中间半圆形的那条。不说别的,就是罗马的建筑让人看呆了。map上人很多,罗马的街道不是条条都是这样子的吗?这条街有些商铺,教堂的广场很吸引人。这两条看起来很是舒服。那条街不远处有教堂,很多涂鸦,好像保护的也不怎么好,像仓库。

  接着就是哥本哈根的stroget。哥本哈根没有书。一点进入,靠,原来我们中国的步行街全是抄他们的,除了房子漂亮一点,商店高档一点,在街上走的人不一样之外,还有,没什么摩托车单车(这是步行街好不好),地面很干净以外,就和现在那些复古仿欧的没什么分别。北欧就是冷,建筑也很冷。

  北欧冷就冷吧,他们生活好嘛。到巴塞罗那。平面图就吓了一跳,这不是活生生的华夫饼吗?一个一个方格的。这章的标题是林荫大道。我想起码像环市路那种才算是林荫大道嘛。的确是有四条绿化带,但咋广从公路的树都比他多啊!!那种稀稀疏疏的,根本不遮太阳的。嗯,应该是我对林荫大道的观念有错误了。车道很宽,慢车道是停车场。人行道是摩托车停车场,不过还有很多空间的。乍一看,像是二线城市的景观,除了多了两条绿化带。高迪设计的路灯真的很漂亮。我还怀疑他们是不是被整饰过了。

  到了普罗旺斯的cours mirabeau。这条才算是林荫大道啊。两车道,每侧的人行道比车道宽两倍,所以有一边的做了个墟集,卸货的车把一条车道占了。两边的楼房大多都是住宅,没有变成商铺,人行道很宽,树就种在中间。另外,google是不是分了冬夏两季走去影的,一边是绿树,一边就只剩下树枝。

  《伟大的街道》读后感(三):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本“错误”的书。

  对我来说,这又是一本“错误”的书。

  作为交通工程师,我承认我是被这本书的书名吸引来的,一开始是想要从这本书里学习到交通工程设计的知识。但是读完这本书以后,发现它并不是给工程设计人员看的,甚至不是给交通规划师看的。这本书的受众,应该是城市规划师、建筑规划师,或者是城市管理者。

  对我来说,这是本大部头的书。

  16开,58.8万字,300多页,沉甸甸的。用了19天才读完。

  对我来说,这是本晦涩难懂、无聊的书。

  书里面甚至没有定义、没有原理,没有公式,有的只是作者对一条一条街道——伟大的不伟大的——的描述,不知道是原作者的原因还是翻译者的原因,这些描述让我觉得索然无味。多数时间都是勉强的在往下看。

  书中提到了大量的街道,有正面的(所谓伟大的街道),也有反面的(所谓不那么伟大的街道),没有细数,但几十条总是有的,美洲的,欧洲的,亚洲的。作者恐怕首先假定的是读者对这些街道都十分熟悉,虽然不一定都是亲临过,但起码大概了解其情况。

  但是我没有啊,所以作者对这些街道的描述让我看的是云里雾里。现在科技这么发达,我本可以使用诸如谷歌地球之类的手段弥补这些不足,但是作者并没有替我想到这一点,没有经纬度,找一些不怎么出名的街道十分困难。

  当然,也不是说没有学到什么东西。读完这58万字,学到最多的恐怕就是道路设计要注重人的感受。人才是一条道路的使用者,而不是机动车,也不是各种设施。如何让人在街道上舒服的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恐怕是包括交通工程师、道路设计师在内的所有有关人员应该关注的问题。伟大的街道不一定很宽、很大。书中列出的伟大的街道,许多放在国内都只能算是一般的小街道,大部分恐怕挤不进主干路的行列,有不少甚至连次干路都算不上。

  这本书提到中国的有两次,一次是北京的林荫大道,一次是上海的商业街。但是作者描述的情景,让我感觉他上世界80年代以后就不再关注中国了。因为这个,我也实在有理由怀疑他书中对那么多街道的描写是不是真实可靠。

  最后,说点算不上评论的题外话:错别字。

  对于这样一本专业的书,而且其关注的角度也是“细节”,出现那么多的错字,实在使我在读的过程中十分痛苦。以下,列出在读书的过程中抓到的部分BUG:

  100:“那么眼下即使一部分人离开已经了……”,错误太明显。

  121:“……也可以时间断的……”,应为“也可以是间断的”,拼音输入法的错。

  166:“但是建筑的实体仍会人一种单薄的感觉……”,“会人”应为“会给人”。

  194:“交通力量大”,作为交通工程师,实在是没见过这么表述的。

  251:“而其中许多个别的街道……”,“许多”与“个别”放在一起略显不妥。

  307:“不必知道最终会在那里着陆”,“那”疑应为“哪”。

  《伟大的街道》读后感(四):在时间和空间中流变的街道

  quot;这些理论和宣言如此动人、计划周密、承载着重大的社会责任……“

  只摘抄一句,合上书本,开始回想这本书、这些书、这些关于城市的书籍带给我什么思考?

  开始接触城市规划是在大三时候,在UM选了二年级的planning theory,讲师说这门课对我有点难,之后事实证明,的确是的,期末成绩C-,刚过及格线。没有上过城市规划原理,没听过霍华德田园城市,一本正经地就开始啃<Urban Planning Theory since 1945>英文版。然后为了交上课程论文,硬生生地摘了<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两章来凑文章。而当时总共就翻了三本城市规划的书籍吧,<Great Streets>就是刚刚提到的最后一本。而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最为亲切,因为有图!有图!

  这么说,这本书也是看了好几年……真正开始读,去年大概这个时候吧,在方所再次碰到这本书,甚是欣喜然后上网买了本。但也是至到最近才用心的去看,还好是中文版,感觉理解能更进一部。但每每合上书本,脑子又是空荡荡的一片,“这书又是讲了些啥?我是不是该先看完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再一起思考?”对,每每就是这种思想拖延。

  -----------------------------------------分割线,以上都是废话的感觉惹-------------------------------------

  关于如何解读事件,总要放在时间和空间的条件下。而对“城市”这么庞大的命题更是如此。

  整本书对于城市中的“街道“作出了现在时的描述,是一种当下(90年代)的状态去感受世界各地典型的优秀街道,伟大街道。而这些街道,有年轻的,有更为古老的,但在这本书中都存在于80-90年代的语境中。这一点是读书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对于近些年来城市发展之迅猛而稍显得时间似乎流逝得更快,应该拎清20世纪末北美需要怎样的城市和现在的我们需要怎样的城市这个关系。

  倡导基于需求。”街道“与作者的姓氏,都让人不免将本书追溯到Jane Jacobs,这位对城市规划产生后现代转折的女性。<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于20世纪60年代给现代主义下的城市规划一记耳光,蓝图式的、理性规划以及种种范式似乎都仅仅成为”宣言“,而我们所需要真真切切的生活,只有生活其中的小市民才能深谙。从霍华德的田园城市开始,政治家和规划师沉迷于自我幻想的乌托邦中,而真正诉求直到城市机器运作却发现的失败了而显露。而这本对于伟大街道阐述的书,正也是迎合真正的城市生活需求,而做出的研究。

  文中第一章流水式地记录了街道的各种细枝末节,重点放在物质空间形态对于成就伟大街道产生怎样的影响,但事实感觉记录有些琐碎,当作散文游记反而更能有代入感。而第二章对于街道特征的提取,也并没有强烈逻辑感,事实就是假如我正在做一个街道相关的规划,以寻找研究案例那样去研习,或许能消化得更多,而这第n遍浏览后,并没有获得印象十分深刻的论点。

  相比之下,文中的配图要有趣许多,反倒是图中展示的信息量十分巨大,却又清晰可见。尤其是第三章的同比例下的城市肌理土地关系图例,可奉为经典,在许多讲座中都被引用。在同一空间尺度下去审视各个城区的肌理,再结合城市发展的时间背景,这就是一个城市故事的展现吧。

  作者非常关心街道中的具象物质,从长宽尺度、建筑关系、植被到城市家具等等,认为这都是造就伟大街道的必备要素。如果在两年前,我应该是嗯嗯嗯就接受了这个观点,可是现在的我看来,会再顿一顿,想一想。我甚至开始怀疑”伟大“这个词,当然”great“应当不是中国语境下的”伟大“。这里的”great”给人以舒适的体验,或许只是一种步行中后知后觉的美好。有一缕清风带来的爽朗,有烈日透过树荫洒下的斑斓,或者橱窗里吸引女孩子的高跟鞋……“great”不应该带来宏伟之感,乃使每一位到访的市民成为观光客,“壮阔雄伟的街道”满足了政治家的虚荣心,让这座城市的人也被广告式的标语洗脑,已经忘记或不曾感受过舒适的步行体验。

  如果有朋友让我带他了解下我的城市,我应该会领他去城市步行街旁边那条不喧闹不繁华市井生活街巷。而城市新中轴,更是一个更没必要去的地方了。那仿佛是一个土豪式的炫耀,没有历史故事,是一个当下趋之若鹜之下的城市场景。每每夜间坐着公交车经过广州大桥,远远关望着新中轴上起伏的城市天际,和闪烁的霓虹,都感觉这一座座城市都浮夸得令人空虚。

  但或许,再过个几十年,这些壮阔的城市中轴,正是记录着这座城市曾经历经的那个时代的喧闹吧。但至少,时间不能改变,当下的我走在城市中轴上是一种迷失的感觉。

  《伟大的街道》读后感(五):对一条街道的执着

  如果想看书内的图片,请点击小妹的博客日志:

  自己开了一个公众号,都是读书笔记,写着玩

  ID:xicowebi(夏虫问冰)

  突然想起去年的摄影课,我竟然选择跑去拍一些广州老城区的小巷子,我竟然还搞过一个三旧改造的省级课题研究,想想那真是一个前奏,原来我一直都在关注这些东西啊!都是本能啊!为什么我不去学城市规划!

  这本书叫《伟大的街道》(Great Streets),写于1991年左右,作者是阿兰·B·雅各布斯,在网上看到目录里有我去过的巴塞罗那兰布拉斯大道、意大利博洛尼亚,想看看作者怎么讲这些地方,就买回来了。书名有点嚣张,街道怎么能“伟大”?怎样的街道才算是“伟大”?读完后,我们就会感觉到,嗯,的确是伟大的街道。

  这本书图文结合,有丰富的街道结构图和素描图,虽然涉及到一些术语,但也极大地增加了可读性,我尽量勤奋地用相机拍下一些书页跟大家分享。也因为有幸去过其中的一些城市和街道,能够明白体会书里描述的街道在三维世界里的体量。其实这本书应该是从作者的研究论文从抽出来成书的,所以具有一定的学术性,不过也够平易近人的呢。

  第一部分,作者大概将街道分为这几类来讲述:居住性的伟大街道、至今尚存的中世纪伟大街道、气势恢宏的伟大街道、昔日辉煌今日已衰败的伟大街道、仅由树木成就的伟大街道、伟大街道的协奏曲(城市),还有两条街道被单独成章——威尼斯作为伟大街道而存在的大运河,和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兰布拉斯街道。

  第二部分,列举了许多可供学习的街道,都包括了俯视图和横剖图。

  第三部分,街道与城市肌理,我们可以从许许多多的城市肌理图中发现一些有趣的事情。

  第四部分为结论,创造伟大街道的一些必要条件。

  书里的配图主要分成:一、街道地理位置示意图;二、风景素描图;三、俯视平面结构图;四、横剖结构图;五、城市肌理图。

  回想我们小时候,经常放学后就在大街上乱跑乱串,时间差不多了就回家吃饭,那时候的街道很亲切,他们在履行着户外活动场所的职责,除此之外,街道还可以全能到是社交场所、商业活动场所、政治活动场所。在很多地方,单栋建筑无论多璀璨,都是街道的一部分,是作为整体的街道而不是单栋建筑形成了城市的氛围。19世纪时,法国人开始流行将街道作为城市设计的焦点,并制定了一套规范。而今在欧洲许多著名街道上,只要有心,都能轻而易举的发现设计师的痕迹,我们走在这些街道上之所以感觉舒适、享受、愉悦,其实得感谢这些执着的设计师。而我们本土的街道真让人感到十分困惑,他们似乎是自由生长而来,没有多少美感、规范和和谐感可言,但似乎他们又被限制在巨大的规矩之下,只能千篇一律,讲不清、讲不清啊。

  顺带一提,这本书里还是有提到中国的街道的,一条是没有写名字的北京街道,经过友谊宾馆综合建筑群前的那条街道,查了查地图,没看错应该是中关村南大街,被提到的原因是“当你在北京内城或周边地区的道路上行走之时,无论是在乡间还是在城市区域,是树木在引导你前进”“在线性的树列中间穿行,茂密的枝叶会遮住夏日的骄阳,斑驳的树影瞬息万变。还有声音,街道中最大的声音就是自行车的铃声,人们都在以一种温和的速度行进,他们能够看清彼此的形态与面貌特征”,我楞了一下,自行车哦,然后默默地看了看这本书是什么时候写的——1991年。

  然后有一张上海的素描图,“上海的街道上,人流量非常之大,行人的护栏已经向外偏移,侵占了一条车行道的宽度,才能缓解人流压力”,怎么读都觉得是被当成反面教材了。

  有一张香港旺角的素描图,作者说“香港街头的招牌就过于嚣张、过于壅塞,结果在街道中完全喧宾夺主,成了知道环境紊乱的东西。尽管街道笔直,却因为这些招牌而令人迷失”。我倒觉得香港这个特色很难得,但仔细一想,我们走在旺角的时候,确实不能说是舒适啊。

  ------------------------------------------------------------------------------

  西班牙巴塞罗那的兰布拉斯大街

  这条街的结构在国内很少见,路中间是一条宽阔的人行步道,长1.4公里,有许多报摊亭和室外就餐空间,种着作者所说的伦敦悬铃木,两旁是两条车道,再往外就是正常的人行道,有很多商店和餐厅。即使存在车道,但是车速非常慢,人们站在中间的人行步道可以清楚的看见两旁的商店橱窗,随时都可以穿过车道去看。这条路是巴塞罗那哥特区的重要结构线,只要站在街上,人们就能清楚的知道东南西北。

  前前后后,我走过这条街大概有七八次,确实是很舒服,两旁美丽的古建筑都在唤醒着审美灵性,每一条小路都引诱着人们走进去看看,阳光穿透枝木下每一个细节令人目不暇接。不过,真的要保管好随身物品。

  意大利威尼斯

  作者觉得威尼斯的大运也可以看成街道的一种,它引导着城市建筑的扩展和蔓延,也引导着人们的行走路线。

  这是城市肌理图的比较,同一块面积大小的城市呈现出各种密度的结构,看看下面右图的威尼斯,这几乎就是威尼斯的全部了,1500个叉口,密密麻麻的小街道编织出传奇的威尼斯。中间反S形河流即为大运河。

  看看美国大城市的城市肌理,都是非常规整的棋盘形结构。

  意大利博洛尼亚

  很多人都对这个城市很陌生,比起米兰、威尼斯、罗马、那不勒斯,似乎它不怎么有名气。其实它完全能够能与这些城市媲美,不过我希望它永远不要在中国出名。博洛尼亚位于意大利中部,生活水平很高,物价也很高,城市非常美。整座城市都是粉红色的拱廊,博洛尼亚真的做到了,没有夸张,是整座城市都是,红色的、褐色的、粉色的、玫红的拱廊,这是博洛尼亚街道的特点,虽然城市没有某一条很突出的街道,但是这些带着粉红拱廊的街道组成了一个神奇的城市。

  当然还少不了非常美的阿姆斯特丹

  所谓伟大的街道,没有长短大小贵贱之分,唯一真实的标准可能来自于我们的感性感受,这本书只不过是找一些物理性指标去验证为什么我们在这一条街感到舒适,在那一条街感到不安,这些让我们感受到愉悦和赞叹的街道有什么共性。最后一部分总结了创造伟大街道的一些建议,再次不累述了。街道不仅是设计师的事儿,也是街道上所有人共同维护的宝贵财富。我不知道应该对本土街道的未来抱以乐观还是悲观的看法,我们毁掉最美的,盖起最丑的,拆掉最真的,又建了最假的,这座城市常常都让我觉得恶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