灼人的秘密经典读后感有感
《灼人的秘密》是一本由茨威格 / 显克微奇 / 安德列耶夫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15图书,本书定价:11.50,页数:199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其实就读了灼人的秘密,小正太萌大叔和母亲间微妙的三角关系。
●心理描写真的太厉害了,不管是前半程男爵更是后半段孩子被背叛,被横刀夺爱,爱恨交织,又懵懂的感情刻画的淋漓尽致。孩子本天真无邪,被迫黑化后发狠敏锐的表现,又因为太小什么也不知道被蒙在鼓里,讽刺幼稚的拙劣把戏。这位母亲也终于找到了人生的归属,是他的儿子“拯救她”于欲望的世界中。
●作家之所以能够成为作家,那是因为他已不再是他,而是可以化身为千千万万的人。在这部小说里,作者一人化身为三,通过三个人:母亲,男爵,小男孩,三人之间的心理博弈来凸显小男孩成长的心理变化,相当有趣。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在小说的开始,作者就交代了,像小男孩这样平时少接触人的人,他的爱与恨都是那么的强烈,而随着故事推进,小男孩由炽热的爱变为刻骨的恨,这两种状态都是瞬息的,强烈的。而最后当一切归于平静,小男孩不再渴望成为大人,而只是想拥有温暖的幸福。我不知道这样的妥协是好还是坏?
●没有人觉得这篇更好吗?茨威格真是心理描写大师,哪怕只是背景戏也写的太撩人了..
●当一个不错的故事让你做了一晚上有意思的梦,就会一大早爬起来把这句话写下来~
●在埃加德的劝阻和保护下,母亲才回归到理智,更准确说,小男孩用别人以为的离家出走换来了母亲的关爱,隐隐觉得,这一切都是他父亲安排好的,等待他那外表极力克制实则风韵犹存渴望刺激的母亲出轨上钩,但是小男孩拯救了他母亲,也在懵懂中见证了自己的成长。
●茨威格的这篇,是所读过的最棒的一篇偷情小说。
●1.在男孩身上看到了自己,在妈妈身边是个乖孩子,受到保护,觉得自己站在世界的中心,一腔热血觉得自己有超越旁人的能力以及思想,并不满足于这里,想要更大的自由。直到离开母亲了才发现,这个世界,旁人,都极其的复杂,自己不过是里面最简单的一个,开始感到紧张害怕,真正的走入社会了! 2.最后男孩平和的融化掉所有的愤怒,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本来就错综复杂,无论是爱意还是愤怒都不过是处于某个角色的一己之见。对任何人都不在有仇恨,而只有感激之情,这种心态超越了自己处在的狭小的角度,自由的看见了人与人之间的复杂而又精彩的关系,并且享受在每一种情绪中。
《灼人的秘密》读后感(一):母爱是最深沉的爱
文中讲的出生在犹太贵族的母亲,带孩子去休养,几近和一位男青年发生婚外情,但最终在孩子和道德的制约下放弃冲动,选着用理性的方式去生活的故事。全文将母亲、孩子的心理刻画的淋漓尽致,情感表现的非常细腻。
最让我感动的是一句话是,“多年后他才认识到这泪水是这位老妇人的誓言:从现在起,她只属于他,属于她的孩子。……她用拥抱把爱的亦苦亦甜的负担交给了他,像是一笔遗产。”
《灼人的秘密》读后感(二):成长后就回不去了
一个十二岁的小男孩,他的母亲,还有一个有着社交渴望,或者说是猎艳的男爵。母亲陪着小男孩度假并疗养,小男孩朋友不多,且有些内向,正如大多孩子一样,还未长大,却总是想着成长为大人,当男爵通过男孩展开攻势,对小男孩报以同龄人的热情,就让小男孩放下了戒备,并开始全心全意的对待男爵。让自己感觉到成长为一个大人了,可是现实却非如此,他不过是是桥梁而已,他开始对此怀疑,愤怒,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抗争,不断的发现自己还未完整认识的世界。并不断地爆发冲突。在他和母亲发生冲突后,恐惧让他离开母亲,准备回去找亲爱的祖母,回去的途中,逐渐的认清这个世界,不再是那种”何不食肉糜“的状态,开始了成长,回到祖母家后,对于父亲的质问和母亲的悄然无声地恳求,他以一种决然的方式向父亲撒谎并认错。并才知道现实的多姿多彩,相互怨恨的人却还需要相互扶持。甘甜和痛苦的相互转换,开始真正的认识感情。
书中的母亲也在成长,不过只是现在看来不知道该如何评价,她成为了他的母亲,摒弃了作为一个风流女子,不知道这样是好还是坏。
《灼人的秘密》读后感(三):摘抄而已
他们总是充满激情的,但不是恋人那种高尚的激情,而是赌徒那种冷酷的、谋略的、危险的激情。
男爵要了一份报纸,他的目光阴郁的在字行上移动,但思想却是麻木的,像是醉酒似的在这些铅字上磕磕绊绊。
对于爱的威力,如果只是根据其起因,而不是根据它产生之前的张力,不是根据那空虚而黑暗的空间——这空间在心灵发生的重大事件之前充满了失望和估计来判断,就必定会判断错误。一种超重的、没有使用过的情感已在这里期待着,现在他伸开双臂向第一个似乎赢得她的人扑过去。
【体弱多病的孩子在童年时期总是会得到更多的关照或者说怜爱,于是小病小恙就成为孩子有意无意身体自控的求爱手段,而父母爱的是疾病本身,孩子本身,或者仅仅是出于一种愧疚的弥补。而这种以身体疾病索爱的孩子,是否同样会落入自身的自负与自卑之中呢?生病得到的怜爱与百依百顺像是一种心照不宣的等价交换,拨开这层疾病就什么都没有了。】
在他谈话之中,逐渐有了一种使她略感困惑的放肆,有某种类似抚摸她身体的东西,有一种触及她的身体又迅速移开的东西,有某种捕捉不定的欲望。
宛如一个人在发高烧时的感觉一样。恐惧、酒和火热的话语在他头顶里回旋激荡,一种恼人的、莫名的恐惧慑住了她。她人生中这种恐惧在类似这样的危险时刻里曾经历过无数次,但是都没有这一次那样令人头晕目眩,如此猛烈无情。
这种巨大的、危险的艳事,这种不是转瞬即逝的撩人的调情。可是男爵很骄傲,不去捕捉这个良机。他对自己的胜利蛮有把握,因而不想在这个女人酒意朦胧、不能自持的时候把它弄到手。正相反,只有神志清醒时的斗争和委身,才会激起这个手段光明正大的赌徒的兴趣。
埃德加现在几乎在用孩子们野兽般的残忍来这么着对毫无抵御能力的人。
做孩子太可怕了,好奇心重,可是又不许问别人,在大人面前总是显得可笑,好想那些傻瓜和废物似的。
风在高空中挥舞着它巨大的翅膀,夜空刚才还很洁净,充溢着月光的清辉,现在变得昏暗了。无形的手撒开了夜色的幕布,有时把月亮包裹起来,使夜变得漆黑一团,几乎连路都难以辨认。当月亮重又露出来时,一切又被洒上光辉。银色的余光冷冷地写在周围的山川树木上。光和影之间进行着神秘莫测的游戏,像是一个女人,时而赤身裸体,时而裹着衣服在嬉戏,是那样诱人。
那两个人慢慢地进了大门,现在当他俩一前一后往里走去时,两个投在地上的黑影又倏忽纠缠在一起,变成了一条黑色的长带消失在光亮的门内。楼前的空地在月光中洁白明亮,像铺满白雪的辽阔草地。
羞耻、震惊和剧烈的恐惧袭击着他,他感到非逃不可,钻到地里,逃啊,逃啊,只要不再看到这目光。他跑出门,冲下楼去,穿过房子来到大街上,逃啊,逃啊,像是后面有条疯狗在追他似的。
他再次回头瞭望,群山与蓝天渐渐交融,只是依稀可辨,遥不可及。埃德加觉得,他的童年就要慢慢消散在那雾蒙蒙的天际了。
即使他们彼此充满敌意,他们也都相互需求。
《灼人的秘密》读后感(四):秘密——关于现实,也关于成长
刚放下书,所以这是一篇热乎的感想。也仅仅是感想。
想写下这篇书评的直接原因是我和埃德加有过类似的遭遇,是的,我曾发现我妈出轨。
开始怀疑是因为她反常的躲避着我打电话,那时候我也不小了大概猜出来什么事,直到我看到他们的暧昧短信。我怀着捉住这个无耻的秘密的动机无耻地翻了我妈手机。跟埃德加偷偷跟着母亲和伯爵一样,带着揭开秘密的执拗和些微的报复心态。
我确认我的猜想的那天晚上,所有的情绪一齐袭来,我就像被无数流弹击中。我愤怒、我憎恶、同时我感到害怕,我恨她对我爸的背叛对家庭的不负责任,又觉得她的心远远地飘走了不再留在我身上也不在这个家令我害怕!我自责又犹豫该不该瞒着我爸。 同时,同时我以我尚未成熟的、偏激的道德观认为这件事,这件事是多么的令人不耻,我没法相信这是我的妈妈做出的事,于是我以我未经世事的脑子写下了怒恨的信,极力控诉她对我感情上的伤害,她行为的失范!
我告诉她我暂时没有办法面对她,然后拉着行李走上自我疗伤的路。是不是感觉很爽?觉得出轨的女人被女儿逮到了!这是她活该?这其实是我当时的心态。
戏剧性的事发生了,在那个城市我受伤了。连夜飞机赶来的仍然是我老妈。我逮着秘密耍着脾气,对她做的任何事发火,以此发泄我的不满。我把着受害者的骄傲一再故意激怒她又同时伤害我自己,多像埃德加啊!可也就是那一段时间从受伤住院到回家,我真正经历了现实和人性,我也实在不愿再回想起细节。我突然深刻明白,自己多么渺小。就像书中埃德加火车逃亡之旅感到的那样:只身处在这世界上,有的只是一双软弱无力的手。而我还有的是我父母施予我的爱。这是现实下的真实抓得住的,其他一切都太轻。
我爱我老妈,离不开她的是我。这件事没有结局,个中原因也复杂,我埋下了这个秘密。我看懂了《廊桥遗梦》。但我什么也没忘,不再提起。
我意识到,我真正开始长大,因为了解到生活的现实。我明白世界不是非黑即白,分明的冷与暖是生活,暧昧不明的人性也是真实。
和主人公类似的经历,这个故事在我看在是由艳遇引发的关于孩子成长的故事。所以艺术源于生活我是信的,也感叹名作家确实不一样,凭文字的表达,埃德加的心境变化就要令我窒息。看到他独自乘坐火车那段和外婆家外徘徊让我激动到想哭,我的感受在茨威格的笔下生花。
他的故事和我的故事其实并不消极,现实中仍然是暖和希望。我现在平静的敲下这段文字,也希望这是个秘密。
《灼人的秘密》读后感(五):读书小记|灼人的秘密
茨威格的小说真是好看,心理描写细腻,文字优美。昨天看了他的一个短篇《灼人的秘密》,心中感慨颇多。在故事里,多病的小孩和母亲在外度假疗养,旅客男爵想借由他和他的母亲套近乎,在他以为自己终于有了一个尊重自己的成年朋友后,男爵却和母亲一起竭力甩开了他,而他在自尊、好奇、仇恨各种情感交织之中目睹了美丽母亲和旅客男爵的调情,第一次接触到真实的成人世界。小说结尾,母亲和孩子求和,孩子兴趣点却转移到了不再虚幻的真实世界。看完过后,忍不住又细品了一遍。我想在成长过程中这种体验一定是存在的,大人们总觉得小孩没有话语权,可是我们的愤怒、忧愁、快乐都是认真的,总有那么一些时刻,在我们经历了某件事情后,心中各种情感突然萌发,生活逐渐揭开朦胧的面纱,赤裸地展示在我们的面前。
对我而言,第一次这样的体验是出现在初一。在此之前,我总认为世界是无比友好的,自己没有什么是做不到的。第一个挑战是一次英语课结束后,老师布置了一些诸如morning/afternoon之类的简单词语让回家默写。可是那个下午不知道怎么回事,afternoon这个词语我怎么也记不得,任凭看了多少次总是会忘写一个n或者o,午饭时,母亲笑道,这么简单你把它分开记不就行了。我不肯——一种孩子的自尊蓦然升起——我就要这么记。按照我自己的办法记了很久还老是写错,我试着按照母亲说的来记准确写出来了,我却偷偷把它改错,给母亲纠正时,我哭了,晚饭也不肯吃。你可能会觉得这孩子很别扭,现在的我看来也觉得可笑可爱,可是那孩子一直引以为豪的记忆力第一次受到质疑简直难以接受。这件事可能我母亲早已忘记,可是却给我带来了宛如地震一般的影响,我知道这世界上的事是原来可以拐弯的,是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的;同时对英语学习也燃起了空前的热情,每记住一个单词总会让我想起那个赌气硬记afternoon的下午,而生出很大的满足感。
这种从理论到现实,又从现实升华到理论的过程就像是不可逆的,是成长后就回不去了。而成长又是一件很诡秘的事情,没有人知道它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就像也没有人知道它是何时结束的。三毛说,我来不及认真的年轻,待明白过来,只能选择认真的老去。我们不应该忧虑成长何时到来,而应该尽情享受生活的每一个瞬间。
又到了毕业季,多少不舍都变成匆匆。但我总觉得客观环境的改变是好,因为这提供了一个契机让你去感受不一样的生活,毕竟主动的改变需要更大的决心和执行力。愿你不管是否考虑清楚都能有能力和运气去应对一切。
敏于2017/6/22
这是我的公众号,没事可以看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