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正午6》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正午6》读后感100字

2020-10-19 01:57: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正午6》读后感100字

  《正午6》是一本由正午故事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3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正午6》精选点评:

  ●1000公里走路回家

  ●杨潇那篇 坐火车穿越美国 还行,其余平平。尤其问答部分,毫无必要。

  ●还行吧,但卖42块有点贵了。

  ●喜欢看这种穿插着历史的、文化的、人与事的游记,更准确地说,是旅行文学。杨潇的《坐火车横越美国》、刘子超郭玉洁的文字令人印象深刻。叶三的文字里有一种情绪。这批80后作家都非常厉害,外语和视野非常开阔,他们是世界的水手。特别有趣的是北京废墟遗址的探险。

  ●啊我为什么要看一群文青的旅游故事...

  ●正午6的改变无疑是失败的,作为老读者读到的没有新故事。

  ●在回北京的高铁上读完:奔着三爷的文字去的,却发现刘子超的写法更适合我,用文字去记录旅行,好酷

  ●三星。五月初。长假第二天。今年看书时间比过去两年多了许多。很想他。正午这一辑不好看,非常一般,完全没有之前的惊艳。纪事都很潦草,有些敷衍。

  ●就郭玉洁几个和视觉部分还好,其他的太一般,普通旅游杂志的游记加途中看书读后感及当地风俗插入(游记三板斧),尤其问答部分,答者的心不在焉潦草敷衍。

  ●★★★☆这个系列你敢一直出我就敢一直买。

  《正午6》读后感(一):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

  称本系列为中国大陆Non-fiction写作第一名之Mook,想必是没有争议的。它直面现实,在大时代碾压下顶住压力,重新认知并尊重个体,回归黄公度“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之书写传统。

  on-fiction其实是神性的虚构,写作者无需劳神构思,他需要做的是,进入真实,成为神的祭司,然后神会操控你表达出来,整个过程充满宗教性及圣洁的气息。就像Sherlock Holms为安乐椅侦探,而他的好基友Dr. Watson为其足君。本书以可看作是读者的足君,皆作者群之视角,神游地球,一窥世间风物,人情冷暖,于人生体验而言,不啻为大帮助也。

  第三部分《视觉》像urban explorer之废墟旅行,类似前苏联的Chernobyl探险,充满1984崩溃后的末日调调。

  缺点在有些库存旧文,重新入册(如五条人那篇),虽无大碍,甚至经典重赏,却总感觉怪怪的——好的作者,应可持续地给,亦敢持续地给,如长江东流滚滚,才无江郎才尽之虞。

  《正午6》读后感(二):一点印象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无疑是叶三、刘子超、郭玉洁和杨潇的长文。

  叶三的笔在麦盖提和舟山之间穿梭,远不仅仅是不同风景之间悬殊的对比,一个住在远疆、生命走到尾声的人,第一次看到了大海,情致在场景的变幻中被带了出来,绵长而深厚,这是“因为旅行而写作”的感觉最轻的一篇。

  刘子超描写江南尤其生动立体,具有一种重量,包含了观察和调研。走笔紧跟着行迹,所有揭示没有走出“几日游”的窠臼,也就是说,旅行大于行走观察,而并非相反。他似乎对中亚情有独钟,一种干燥的辽远感全从笔下泛出,写咸海的行将消失和中国人在那里的生存,增加了纪录片的意味。

  郭玉洁写西北,好在受访者有意思,个人故事带出当地文化。写西班牙,很多篇幅在写相关书籍,论专业无论如何比不过书评人,那么实地旅行的意义又何在?旅行如何与读书建立联系?

  杨潇的走笔也完全跟着行迹,但是路上的历史和人的故事有意思,使得行迹只是一根若有若无的线串起那些故事,让叙事获得一种并不呆板的秩序感。

  前半部分,写日本之类的文字拘泥于一种形式感,一味求新巧,没有扎实的描写、铺垫,陷在个人的主观感觉当中,让人不能产生代入感。

  后面的问答部分太单薄了,回答者的身份大于问答内容。视觉部分无非是靠旅行方式抓人眼球。

  前言中说,因为旅行写作,旅行地属于旅行者,但对读者的意义在哪里?是不是旅行仅仅是个壳子,透过这个壳子,写作的可能性是不变的?

  《正午6》读后感(三):出走的文字

  就像我自己的故乡,我拒绝它,我在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想离开它,但是走到哪里,我都随身带着它。

  这本书是我无意间微博转发的时候中奖所得,算是遇上了好运气。一直没花这运气,最近清扫书籍才放入了阅读列表,今日花了几个小时终读完。

  因为我属于名著党,所以在搜刮了一圈没有见到自己熟知的作者时,实际上我是并没有太多期待的,但开头第一个模块还是吸引住了我,叶三《在烈日和暴雨下》,读完之后我迅速打开了微博关注了这位作者,以期待日后更多的“遇见”。我喜欢他的文字,带有一种天真和随意,他的旅行不刻意,不浮躁,读到他在厦门的经历,确实没有非去不可的鼓浪屿,也许心满意足的《纸牌屋》就是最好的旅行,觉得拥有这样的心态就很赞;想了解一兰拉面是如何以一种稚气的,煞有介事的热忱厌弃着这个世界以及他笔下的动物园,为什么和我感受的动物园这么的不一样,文字有些幽默,又时刻感受到他的思想和深度,读完有种十分开心的感觉。

  剩余的两个模块我匆匆掠过,我并不是很喜欢流水旅行文,所以介绍了再多旅途文化并不能吸引我,倒不如看几个纪录片实在,我喜欢幽默的文字。

  《昨日的世界秩序》印象深刻的是路遥和陈忠实,路遥写的很辛苦,陈忠实的沉默。简短的小马生活缩影,我和作者一样为之唏嘘,“又好气又好笑又有点难过,”不到最后,谁也不知道人生是怎么回事,“小马,还是要写啊!”好似我们回到家乡看到年少时的好友以后发出的感慨。

  最后的问答系类我觉得还是很有意思的,尤其是面包车旅行团的贵阳至罗马之行,读时心潮澎湃,仿佛我就置身于那辆车中,遇见了沙滩和落日,看到了暴乱和和平,肆意洒脱无拘无束;读后觉得失落,妈的!瞅瞅别人,自己这过得是什么人生啊......

  也许这就是旅行文学的魅力吧,跟着他们的脚步走入故事,发现原来还有这样的人生和世界!

  《正午6》读后感(四):正午6 旧山河,新故事 / 旅行故事

  第六季的正午有了变化,这一册着重在“旅行”上。

  叶三 在烈日和暴雨下

  额济纳 - 麦盖提 - 舟山 - 莆田 - 厦门 - 海丰 - 潮州 - 京都 - 动物园

  印象:

  在 新疆的干燥旷野和沙土 与 舟山的潮湿阴冷和雨水 间通过民族乐与摇滚乐不停切换。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莆田除了有莆田系医院,还有假名牌运动鞋。

  潮州的庙会和神仙老爷。

  写作风格: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感觉,算不上讨厌,也不是很喜欢。

  刘子超 有围墙的城邦

  杭州 - 富阳 - 桐庐 - 松阳 - 千岛湖 - 婺源 - 碧山 - 努库斯 - 咸海

  印象:

  在梅雨季的江南开着租来的小破车一路自驾。然后就来到了荒芜的努库斯和沙漠化了的咸海。

  写作风格:语言是幽默的,有点冷面笑话的感觉,好读,轻松。

  杨潇 所有可能的世界

  芝加哥 - 盖尔斯堡 - 奥塔姆瓦 - 丹佛 - 盐湖城 - 爱莫利维尔

  印象:

  做火车东西横穿美国,延误了好几个小时。沿途讲述了关于美国铁路的故事。

  写作风格:兼具故事性与知识性,还有些阅读上的小幽默。

  郭玉洁 昨日的世界秩序

  西安 - 永生岭 - 兰州 - 武威 - 敦煌 - 安达卢西亚

  印象:

  陕甘宁地区,秦腔,还有面食。想去吃。

  讲采访陈忠实那段,在以前有一册里已经讲过了,在这里又出现了。

  讲西班牙安达卢西亚那篇,要结合田晓菲的《赭城》和张承志的《鲜花的废墟》一起看。不了解摩尔人的那段历史,读着蛮累的。

  问答

  找周轶君的书来看看。

  小转铃有点装逼。不喜欢。

  上海的陈阿姨蛮好玩的。也是蛮典型的,出国要带电饭锅,笑死了。

  从贵阳到罗马

  感觉现在公路旅行横跨亚欧大陆的蛮多的。好像没有觉得太稀奇的感觉了。我从最早看到沿这条路线旅行时是羡慕和也想去,到现在满脑子想的都是“不能洗澡,不行”。

  一千公里走回家那个不知道意义在哪里,大概行走就是意义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