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正红旗下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正红旗下读后感1000字

2020-11-30 01:19:50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正红旗下读后感1000字

  《正红旗下》是一本由老舍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0.51,页数:1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正红旗下》精选点评:

  ●继红楼梦之后又撞上一个挖坑不填的!真不敢想象要是写完了得有多好看!

  ●老舍的近代史认知看来与主流判断差别很小,《茶馆》也是这么写的。但把宏观叙述织进最细微人事里去的水磨工夫,怕没第二人能办到。一个极接近的小团体、小家庭里的成员,凭着不同的秉性立场,在变或不变之中领到自己或生或灭的结局,人常说的老舍的悲凉宿命感也许就来自既定的认知和追述的视角。

  ●可惜没写完……

  ●二百多年积下的历史尘垢,使一般的旗人既忘了自谴,也忘了自励。我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这么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

  ●大幕才将拉开 戛然而止

  ●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生命就沉浮在有讲究的一汪死水里。

  ●前段絮絮叨叨不胜其烦,往后些逐渐看出了意思,看得津津有味他者不思时却戛然而止。唉可惜,可惜。

  ●老舍的自传,写的风趣来的紧

  ●许多年前读过,许多细节已经忘记,但是读时那份愉悦感至今不能忘怀。

  ●老舍的文字嬉笑底下尽是苦,再也没有谁能把老北京和旗人写出这种神韵了。稿子未竟是可惜,可真写出来怕是会变了味。残本好,写到精彩戛然而止,剩下的都是历史,像个遗址。 [一些既要脸面,又无办法的男人们,为躲避这种声音,便在这诸神下界、祥云缭绕的夜晚,偷偷地去到城根或城外,默默地结束了这一生] 先生千古。

  《正红旗下》读后感(一):读正红旗下有感

  当我还在上初中的时候就读过这本书,因为我家里就有一本,只读了第一句,就被吸引了,我特别喜欢老舍对姑母的描写,还有他的洗三时吃饭的情节,作者幽默风趣的语言,让人百看不厌,前天去了书店,又重新看了看,好像时光回到了二十几年前。

  《正红旗下》读后感(二):炉火纯青,欲罢不能

  看完了,可是还理不清我的思绪。

  直觉的这是老舍最伟大的作品。

  什么都是顺手拈来

  什么都是活灵活现

  什么都是恰到好处

  我好想是猪八戒吃了那个人参果,

  吃完了,还吃不吃滋味。

  只是觉得好吃。

  只是觉得太少。

  只想再读一遍 还嫌少。

  《正红旗下》读后感(三):定府大宴 正红旗下 座席未开 主客已散

  前面部分家里长短的东西太多太杂太啰嗦,铺垫的过程太长 大多是写给自己的回忆一遍

  真的基本几乎都是自家里三姑六婆五婶七叔的故事,这能让人觉得有多少意思提什么共鸣起几分兴趣呢

  虽然没有什么趣味性 但从另外一个视角来开 文字艺术价值仍是一点都不差的

  多老大和牛牧师的故事有点印象

  却也的确戛然而止在最精彩的部分 惜哉 惜哉

  《正红旗下》读后感(四):《未完成的遗憾》

  老舍先生的小说总是摆脱不了字里行间的一股忧愁,即便是调侃,也带有黑色的幽默味道。这本《正红旗下》,看得时候并不知道是残本,看到洋人牧师被请到富豪家里吃饭,却受到了冷落正感到高兴,文章却到这里戛然而止。这不得不让人觉得遗憾。这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说,从“我”出生开始,就带有一股北京冬天特有的冷淡和凄婉。这些气息满满的蕴含在小说里,让人不免对那段岁月唏嘘,也不免对老舍先生未完成的这部小说感到深深地惆怅。

  end

  《正红旗下》读后感(五):残本

  读书笔记341:正红旗下

  这部书比较遗憾,只写了个开头,之后因为运动,没能完成,但仅仅是这几万字开头也已经很精彩了。

  这部书说起来是老舍先生的自传体小说了,到他父亲那辈,满族的八旗已经没落了,有铁杆庄稼的日子也不太好过,又抹不开面子出去跟汉人一样做活,逢年过节的礼节又不能少,于是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日子在老舍先生笔下是又好气又好笑。

  戊戌年降生,满人的心态在那一年很复杂,支持变法吧怕没了铁杆庄稼,不支持吧大清朝摇摇欲坠,骑马射箭已然不会,汉语说的比满语还溜,年轻人还能去学点手艺,上了四十的满人除了遛鸟似乎什么也不会了。

  有些人信了洋教,靠着外国人反过来欺压国人,这点在茶馆也有提到,看老舍的小说,就是一幅老北京的浮世绘,如果那时忍忍也就过去了,可惜,痛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