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能社会读后感1000字
《功能社会》是一本由彼得·德鲁克著作,机械工业出版的211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07-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功能社会》精选点评:
●是本自选集,从别的书挑的。
●读得太晚了……
●浩!浩!汤!汤!
●有点晦涩
●达人,冷静客观,从管理的角度分析的组织,个人及其发展变化。在软件领域也有很高的参考
●毒辣眼光 需要重读 幸好前面读过柏拉图 C912.3/79
●重要的常识
●一些不同时期书中的重要老观点的摘录。我的最大收获是明白了有托克维尔、阿克顿、哈耶克这一波,上溯英国辉格党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流派,对面是卢梭为代表的集体主义的区别。这个应该是很重要又很基础的区分,但是因为国内教育,知道的比较少。罗素对此评价,“(卢梭学说)在实际上的最初收获是罗伯斯庇尔的执政;俄国和德国的独裁统治一部分也是卢梭学说的结果。至于未来还要把什么进一步的胜利献给他的在天之灵,我就不敢预言了。 ”
●好多篇文章的集合,闲暇时间阅读增长见识
●: C93-53/2224-1
《功能社会》读后感(一):关于本书中的《从信息到沟通》
……过度宣传的危险不在于宣传会为人们所相信,其危险在于人们什么都会不相信了,每一次沟通都会遭到质疑,最终,人们不会再接受任何沟通内容了。……所以会遭到抵制怨恨……极度宣传的最终结果不是产生盲从者而是产生愤世嫉俗者。。。
德鲁克的这段话,对比一下我们当今社会和言论、广告、宣传推广等等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都是一个精辟的总结。
《功能社会》读后感(二):关于本书中《组织的理论》
我们的组织和组织的管理所必需具有的权威只有一个基础,那就是业绩。。。。。业绩是我们拥有组织及管理的唯一理由,也是我们可以容忍组织要求拥有权威并行使权利的唯一理由。。。
……唯有完成……任务才能证明结构存在的必要性及其权力的正当性,此外的一切都是篡夺。
专注于这些特定的任务,是理解多元社会中的组织的力量、业绩和合法性的关键。……每个机构将自己的目的阐述的越清楚,对机构也会越有利;评价其业绩的尺度和标准越具体,机构的效率也会越高;它越是严格把自己的权威基于业绩的证明之上,它就会变得越合法。。
“根据成果来了解它们”,这完全可以成为新的多元社会的基本立宪原则。。。
什么也不多说,抄录他的总结。。大家就明白了。
《功能社会》读后感(三):德鲁克
大师就是大师,而德鲁克是大师中的大师
大师拔开云雾,人们看到了蓝天
德鲁克是管理大师,可文章大都以政府、社会为背景,偶尔提及一些管理
至少在这本书中是这样,倒是也切题。
大师当然不会告诉你如何做薪酬设计,职位分析
大师给你思想给你思路
剩下的要自己领悟了
文章都是大师自己精选的,是他老人家一生的精粹
同时看到中国人民的差距
在西方人民在讨论如何管理社会的时候,中国人民仍在为争取自由解放而斗争着,东西方的思想相差何止三五十年。这也无怪乎为什么新潮思想的著作都是国外的译作,中国在思想上落后太久了,而不仅仅是物质。谁能引导未来世界的潮流,是东方或是西方?
中国人把半个世纪前的思想与当代思想一起囫囵着吸收着,实际操作中的不到位当然也是正常的,大家狂喊口号也是正常的,特别是企业管理过程中,在企业管理咨询过程中,一下子接收半个世纪的信息哪有那么快呢。
《功能社会》读后感(四):从政府到组织,再到未来
德鲁克在这本著作中概述了他一生的思想精粹。
当政府的功能越来越庞大而低效的同时,组织作为新兴的社会权力机构,为了专门的目标而兴起。德鲁克认为他看到了社会未来的希望,于是义无反顾地投入到管理学的海洋中,方有后来的伟大成就!
德鲁克大师其实是企业创新与变革的缩影~~
本书的大致内容:
从 历史、社会、极权主义、政府、巨型国家
到 多元化社会、组织、公司、知识社会与信息社会、知识工作者自我管理、信息与沟通
最后阐述了未来:人口老龄化(年轻市场萎缩、移民、老龄半职业工作者、出生率研究)、农业和制造业的进一步衰弱与被保护、知识管理与互联网社会的兴起、社会阶级的流动性、在企业中员工与客户的越发重要(养老基金)、跨国集团结构的变革、(以及欧洲、日本、美国经济环境的差异性)等
:书中也有一些我不太认同的观点:例如对丘吉尔的夸大(P35),对泰勒的贡献的夸大(P147)对于沟通的定义——用但丁作品举例(P167)等,但是这些无碍于我对德鲁克大师的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