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经典观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经典观后感1000字

2020-12-05 23:04:4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经典观后感1000字

  《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是一部由David McVicar执导,Jonas Kaufmann / Eva-Maria Westbroek / Željko Luči主演的一部历史 / 爱情 / 歌舞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精选点评:

  ●整部歌剧叙事细腻,描写人物内心很丰富。不过个人觉得,作为艺术作品浪漫主义可以理解,但人世间哪有如此这般爱情。 (PS:男主的口水确实令人印象深刻 哈哈哈)

  ●不在计划内,但确是格外惊喜的一场。舞台布景灯光非常好,四幕的布景都不一样,第一幕是在家里,舞蹈群舞想到傲慢与偏见,两个小女孩跳小步舞曲觉得很可爱;第二幕是在路边的咖啡馆及街边的场景;第三幕是在法庭,第四幕是在监狱。两个多小时不拖拉的剧情连接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一个爱情故事。音乐很棒,服饰很真实,拍成电影也拍得非常好,几何感很强,很立体的布景,全景与特写,分镜头的切换拍摄,觉得非常棒。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男主帅,两个NQ印象深刻的束胸衣吗,还有看大家说到咏叹调,那动听优美的歌声,我感觉我要去补补田艺苗了。

  ●#2019国家大剧院歌剧电影展#深刻体会到「歌剧」与「歌剧电影」的不同之处。作为前者来看,更具有感染性和引导性,布景、灯光和特写在现场是不能一次全部尽收眼底的,只有通过后期的剪辑才能带来优于现场的效果。作为后者来看,将「三维立体空间」转化为「平面视角」,从本质上丧失了电影的魅力。两种艺术形式的交融带来了新鲜的体验,从多重解读的可能性上,可以给五星。

  ●歌剧看得不多,但是大多情节抓马,今天的安德烈谢尼埃看第一幕还以为是无聊的三角恋,但是后面的情节出乎意料的好看啊,居然有双城记的深度,这才叫迸发爱情的光芒好吗!全盛时期的考叔真的是又好听又好看,幸亏没错过!

  ●考夫曼太帅了啊啊啊啊,最后的二重唱激动得起鸡皮疙瘩。旁边小姑娘从谢尼埃唱《五月一天》就开始哭,最后二重唱高潮是哭得稀里哗啦。遗憾的是这场收音太轻了,与其他几部比声音小很多,跟影院反映了一下想让他们把影响提高也没有太多改进。

  ●诗人的言行与饰演者的英勇之躯不相符 全程女主推动 没被诗句惊艳 他们的牺牲也丝毫体现不出其歌颂的因死亡而凯旋的永垂不朽的爱情的动人

  ●后半部真棒啊!不过royal在演技方面真的不如met

  ●刻意降低舞台纵深,平面景片式处理,人物有面具倾向。终场二重唱像极阿依达,但路径不同,前者是对博爱声嘶力竭的献祭;阿依达指向超脱飘渺。所以前者是悲剧,后者是安慰。但这种超越指向,需要作曲家配以恰当的“音乐人格面具”。歌剧这个被发明的仿古之物,最后还是让音乐成为裁定它的机械神。

  ●想着可以吸烤麸鳗的颜就忘了ROH live收音不太行(打光还是优秀).角色弧线在男二,权力更迭间乌合之众有存在感,好听的集中在后半部.再次感慨卡拉斯的伟大,听她la mamma morta形成的抽象感知在之后看来,根本不需要歌词在中间插一脚

  ●乔尔达诺这部剧的三角恋情节和同时代普契尼的《托斯卡》颇为相似,但比起后者的Scarpia,Gérard这个角色要立体和复杂得多,饰演Gérard的Željko Lučić演和唱俱佳,要是在现场真想打call喊Bravo!(迷弟脸.jpg) Kaufmann和Westbroek赶脚只能算是正常发挥了吧? 赶脚David McVicar这位导演的设计向来中规中矩,虽说比较“安全”,但也缺乏亮点(对比Keith Warner在布雷根茨音乐节导的那版水上舞台版《安德烈·谢尼埃》: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63586350/) PS. 影院放映竟然木有访谈部分exo me?https://www.bilibili.com/video/av11925659/

  《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观后感(一):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

  不在计划内,但确是格外惊喜的一场。舞台布景灯光非常好,四幕的布景都不一样,第一幕是在家里,舞蹈群舞想到傲慢与偏见,两个小女孩跳小步舞曲觉得很可爱;第二幕是在路边的咖啡馆及街边的场景;第三幕是在法庭,第四幕是在监狱。两个多小时不拖拉的剧情连接法国大革命背景下的一个爱情故事。音乐很棒,服饰很真实,拍成电影也拍得非常好,几何感很强,很立体的布景,全景与特写,分镜头的切换拍摄,觉得非常棒。艺术源于生活,艺术高于生活。男主帅,两个NQ印象深刻的束胸衣吗,还有看大家说到咏叹调,那动听优美的歌声,还有感觉明明是悲剧故事却总感觉情结歌声欢快,我感觉我要去补补田艺苗了。还有演出开始前,有外围环境的拍摄,城市街道大剧院,来看剧的人;幕间有简单交待背景场景,剧后有少许剧照,演出人物介绍。作为小白,看了几场下来,感觉这是我比较理想喜欢的歌剧电影模式了。

  《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观后感(二):比起爱情,这部更吸引我的是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小人物的细节刻画

  比起爱情,这部更吸引我的是法国大革命背景下小人物的细节刻画和反思。也因此更加关注男二的戏份和群戏中的众生百态。

  开场贵族家的华丽做作,仆人或悲惨或麻木,冲进来的平民的盲目和不知所措,以及诗人慷慨替群众发声时除女主外纷纷背转身的贵族们,精彩的介绍了故事的大背景和主人公们见面的契机。

  后面酒馆和法庭两场中群戏太精彩了,大革命背景下看似热情革命的人们却是乌合之众,麻木、极易被煽动、从众、看客。法庭中几个啃苹果吃零食织毛衣的镜头简直是点睛之笔。

  杰拉尔德因爱生恨又被爱情拯救了心灵的情节,有点程式化,也是为了推动剧情的需要,然而他在内心斗争后给诗人安插的罪名不要太讽刺。

  歌剧小白除了觉得这种形式太好听太容易沉浸其中外,对唱腔这些实在不太懂。稍微从剧情中回过点神来,就会感叹为什么和我是同一个物种的这群人,能够发出这么好听这么震撼人心的声音。能有机会听到不知道是多大的幸运。不知道看现场是什么感觉。

  男主特帅很有主人公的正气范儿,不知道是不是歌剧演员发声特点的原因,独唱稍长时嘴角总是亮晶晶的,稍微有点出戏(关注点有点奇怪)。女主唱的真是很棒(歌剧小白除了很棒不会形容了),会因为她的歌声而觉得她越来越柔美却坚强。很喜欢杰拉尔德的角色,演员稍微太正了一点,不太像一个底层反抗的奴隶,有点法官的感觉。

  《乔尔达诺:歌剧《安德烈·谢尼埃》》观后感(三):简评

  歌剧电影展,百美汇3厅,8.5分

  1,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看/听完本剧(虽然之前有听过几首咏叹调),和对托斯卡/茶花女这种因比较熟悉继而追求完美的打分不同,此分完全给予第一印象的乔尔达诺的音乐

  2,音乐写的确实漂亮,第一幕起始的无终旋律既能将人牢牢抓住,各种元素和时代的音乐风格信手拈来,可见乔尔达诺的大师之风范,牧羊女的那首田园合唱甚是优美。不过乔尔达诺被后世"忽略"的原因从此作可见一斑:他太像瓦格纳和理查·施特劳斯了,和声/配器/旋律的发展一听便是典型的19世纪晚期风格,没有过多个人特色(有时虽然会受其他作曲家影响,但也是时代眼光局限所致),也非音乐风格开创性人物,如果加上运气不济,被岁月的洪流吞没是无可避免的结局了

  3,于我个人看来,谢尼埃的脚本依托法国大革命的历史背景格局宏大,但作者拉长的时间线使得这部两个小时的作品在人物深度/关系转折的刻画上(可以数数有多少人物!)有点心有余力不足的疲态,与其说谢尼埃是本剧的主人公,不如说这是一处安德烈和吉拉尔的双男主三角戏,从心理刻画的角度来说,吉拉尔的思想斗争显得比谢尼埃更为栩栩如生。如果将其和《悲惨世界》这样的音乐剧相比,就可以发现剧作本身的文学性差距还是很明显的

  4,ROH的制作具有相当水准,服装的精雕细琢和舞美的出色还原让我们无缝穿越回那个风起云涌的抛头颅洒热血的狂飙年代。我个人并不很喜欢考夫曼的声音,但也为他在此剧中的表现折服,也许是第一印象所致,后续可以将他和历史上的大师,比如帕瓦罗蒂的演绎再做比较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