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菊石》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菊石》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2020-12-16 03:03:27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菊石》好看吗?经典影评锦集

  《菊石》是一部由弗朗西斯·李执导,凯特·温丝莱特 / 西尔莎·罗南 / 费奥纳·肖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同性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菊石》影评(一):应该非常精彩

  应该可以看到非常精彩的表演!

  谁能想到有一天我能亲到Rose!我是新一代Jack!我是新莱昂纳多!

  谁能想到有一天我能亲到Rose!我是新一代Jack!我是新莱昂纳多! 谁能想到有一天我能亲到Rose!我是新一代Jack!我是新莱昂纳多! 谁能想到有一天我能亲到Rose!我是新一代Jack!我是新莱昂纳多!

  《菊石》影评(二):被期待的,却化石般破碎,寡淡

  

菊石

它作为一部伦敦电影节(BFI)的闭幕电影,也作为在影院复工之后去看的第一场电影,它令人失望的程度也自然是非同凡响。

在观影的过程中我就强烈地感觉,太像烧女图了,但是和烧女图比又太寡淡了。无论是英国海边能把人刮走的冷酷海风,还是两位貌美如花的女主演之间的化学反应。甚至连很多细节都像,包括两人的身份地位的设置,细节处如看着一方的睡颜临摹,刺绣,弹钢琴,甚至连一起做饭的设置都差不多。

但是她和罗南,两角色之间就是让我甚至看不到爱,别说化学反应了,就是一点暧昧感觉都没有。虽然是有很直接的床戏,但还是难以改变我对二人之间关系的理解。

只是出于寂寞,或只说情窦初开的懵懂,还是一直被照顾着的富家太太日久生情,爱上了海边捡石头的贫穷女化石学者。

顺着剧情,刚开始的玛丽就是受夏洛特的丈夫之托照顾他抑郁又虚弱的妻子,来海边疗养的夏洛特,在海边跟着玛丽捡石头。朝夕相处间,两人便产生了感情。疗养结束了夏洛特便要回去。她很快邀请玛丽来家里拜访,更想要用一间房间留住玛丽。但玛丽却拒绝了,认为夏洛特并不懂自己。

剧情就是如此简单。

单看凯特温丝莱特的演技,其实并不比另一位也出演过姬片的大魔王差,甚至很多国外影评人在看完之后都对她的演技给出了高度赞赏。

眼神的细节是最令我印象深刻的,包括在音乐会上看着夏洛特和别人相谈甚欢,她冒着雨逃回家的背影,以及趁着天气好,脱了外衣邀请夏洛特海里漫游时嘴角的笑容,这些都是动人的。

而且从我个人的角度,她饰演的“化石猎人”玛丽,在感情生活之外的角色塑造,是非常打动我的。

作为一个出身贫寒却自学成才的化石学家,她和年迈的母亲相依为命,母亲曾生了十个孩子,其中8个都没能活到成年。在女性无法拥有自己的资产和投票权的时代,她坚持着探索古生物化石这份事业。

其实走进这个看似无聊的角色,她为自己从小就喜爱的事业所作出的牺牲和坚守。日常生活中,她守在海边,大多时候找化石,或靠卖一些小装饰和收藏品挣得生活所需,委婉躲避男性的追求。

而学术上作为一个研究化石的科学家,她既是女性又出身贫寒,尽管有许多男性前仆后继地来找她学习,她也慷慨分享自己在海边实践得来的经验,可当时的科学界也没留下她的声音。

除去本片特殊的同性色彩,可以说很有戏的。只是导演选择把人物的建设只作为爱情滋生的背景,并没有给出更多的关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玛丽的故事。

出于我过往对于弗朗西斯·李的印象,他最近的作品《上帝之国》就把同性之间既收敛又热烈的爱表达的非常到位,特别是在移民问题的大背景架构下,当时那部电影结局结合时代背景的逐渐开放,带来了一些新鲜和很多的暖意。尤其是和李安导演的《断背山》的结局相比。(当然在我心里《断背山》永远神作)

此片的配乐,因为就是随着场景硬切,什么渐进都没有,刚开始给人感觉是一惊一乍的,不过和整部电影的那种粗糙感倒是相符,另有种味道。摄影倒是无法挑剔的,服化造型也高于及格水平。

只是可惜没能拼凑出一部及格电影罢了。

首发工号OKLater

  《菊石》影评(三):最高级的浪费:《菊石》实则是一块化石

  

London Film Festival Press Screening 2020/10/17

写在前面,我不喜欢《菊石》。

就我个人而言,这部电影并未达到我心中所期待的那般优秀。

当然,我相信喜欢这部电影的观众自然也有他们的道理。

有些人愿意做《菊石》的Jack,但我一定不是。

切回正题:

让我们先来看看《菊石》的故事背景。

温斯莱特饰演玛丽·安宁,一位很有历史地位且受人尊重的古生物学家&化石收集者,后人称她为“英国化石采集之母”。关于玛丽的故事,被记载的内容多是她为考古学、地质学所作出的贡献。但是就私生活方面,能够被窥到的内容极少,而就她取向一事,多为传言,未经考证。

说白了,《菊石》是虚构的创作,不过是借用了人物身份设定及大时代背景:19世纪、英国、同性爱情、古生物学和富家女、虐恋情深。

由此带出了影评人们的共同观点:《菊石》像是同类型作品的大杂烩,你能在它身上看到很多作品的影子。

温斯莱特x罗南这样的神仙阵容,成为了第一层次的浪费。

手握两位奥奖演技的女演员,本应是王炸,拍出来的成片却成了化石。最大的问题就是,两人之间没有化学反应。

从科学的角度来说,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形成的过程,在反应中常伴有发光、发热、变色、生成沉淀物等。

此理论也适用于任何一部电影中演员们的表现:有没有火花?有没有情感的流露?有没有赚得观众的眼泪或笑容?有没有带来一些实质性的变化?

《菊石》给出的答案是否定的。

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观影中,我感受不到角色之间的碰撞,也看不到情感的自然传递,更是对突如其来的转折给惊到。

而第二层的浪费,就是一个好故事被浪费。

《上帝之国》是我很喜欢的一部作品,李导也是很优秀的导演,对电影有着一颗赤子之心。但是他给《菊石》写了一个四不像的剧本。

他将《上帝之国》的剧本模式套用在了《菊石》之上,于是我们看到两位女性角色从一开始看不顺眼,到后来的亲密无间,互相折磨又试图互相拯救。

这样的剧本模式,观众屡见不鲜,说难听点,挺俗气的。我在观影过程中几乎都能猜到下一段的故事情节,就连台词都能估个大概。

剧本真的需要背锅。

转折太过于唐突,导致观众的情绪被牵着鼻子走,尤其是在一些情感浓厚的阶段,还未等观众消化完,就被切到了另一种情景中。这和节奏紧凑是不一样的,节奏紧凑的作品哪怕没有给观众喘息的时间,但是观众仍能跟随导演的镜头步伐,去感受故事情节的变化。

可《菊石》呢?节奏并不紧凑,倒是很慢很柔,却没能给到观众足够的空间去感受故事的美好和角色之间的情感冲突。

其次,人物关系的递进缺乏了层次感。这一块应该如剥洋葱般一层一层摊开,让观众看到并且去感受角色之间的感情。有铺垫,但是铺垫的存在看起来相当的累赘且不合逻辑。

这也带出了第三层的浪费,感情的浪费。

玛丽和夏洛特之间的情感能称作是“爱情”吗?并不,她们之间的感情不深不浅,真的很像化石。

女性角色之间,不管是轰轰烈烈也好,细水长流也罢,一定要有“质感”,尤其是在这样一部带着时代背景的作品里,更应带给观众浓厚且戳心的动情。

可是《菊石》拍出来的,仅仅只有表层面的内容,就如朝着池塘扔了一颗小石子,没有惊起一丝波澜。而到最后,本应是最关键的重逢戏码,都拍的很随意。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平淡也是一种特色,毕竟不是所有的电影都需要轰轰烈烈。但是平淡如水的前提是观众能够有触动,有情绪的变化,而不是让人昏昏欲睡。

再一个也是大家很关心的场面戏,过分的生野,缺乏了美感,根本体现不出角色之间情感的传递。若你有看过《上帝之国》,就明白我所讲的“生野”二字的意思。这样的大尺度放在这样一部女性题材的作品当中,是很没有必要的。

观众们不是猎奇者,观众们想看到的是自然而然的情感推进,而不是这般撕裂凶猛的碰撞感。说实话,我看的时候只觉得很难顶,尺度让我瞠目结舌,却感受不到美感,很是煎熬。

第四层的浪费,浪费了绝美的摄影。

摄影很美,我绝对不会吝啬我对摄影的赞誉,光感、色差、温度,还有画面构图,都是让我感觉到舒服的,纯当做艺术品来观赏也是极有味道的。但整部电影的温度,就像那海水一样冰冷。

正常来说一部动人的爱情片,给我的情绪冲击就该如那海浪一样,一波一波打在我心上,让我有触动,让我为之哭笑。但《菊石》,我从头到尾都是以一副严肃冷静克制的表情去观赏,看完长舒一口气:终于结束了。

还有两个地方我要点出,第一是夏洛特和她丈夫在房间里的戏码,李导拍了James的正面全裸。第二是在大英博物馆,摄影镜头从下往上拍摄了一座男性裸体雕塑。

我不明白李导用意何在,如果将来有机会可以再和他见面,我会想把这个问题丢给他,听听他的答案。

最后再说几句:

不想踩一捧一,所以上述的内容我只提到了李导的旧作《上帝之国》。希望可以用更客观的角度来看待这部作品,毕竟在观看之前,我对它的期待值真的很高很高。

我不认同这个说法:只有女导演懂女性题材的作品。导演的性别不能决定ta的能力,男导演也能拍出质量极高的女性题材作品,而女导演掌控男性为主的作品也可以游刃有余。包括导演的取向,也是一样的道理。

《菊石》存在的问题是方方面面的,若是将矛头对准导演,那实在有些不公了。见过李导好几次,他很谦逊也很有涵养,是个很有想法的导演。当然,说这些并不是替导演开脱,只是分享一下我眼中的李导。

或许之后还会想到一些内容吧,再来补充。

PS:

这是一部很奇怪的作品,在我看来它本应完成的很好,可事实上它却如一块化石砸我脑袋上,让我这好几天都PTSD,连做梦都会梦到我回伦敦参观大英博物馆。

《菊石》,你可知道害一个人怎样害好几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