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读后感摘抄

2022-03-17 18:56:3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读后感摘抄

  《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是一本由[荷兰]瑞尼·雷吉梅克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18.0,页数:47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读后感(一):逆风突围,只为光刻梦

  

经营企业如同走钢丝,稍有不慎,轻则伤筋动骨,重则生命堪忧。当我们将目光投向过去的二十年乃至五十年,直正能够成为传奇的,毕竟是少数。虽然是少数,但成功自有成功的方法,我们作为后来者或旁观者,不得不察。《光刻巨人》让我们初步了解了企业经营的艰难与焦虑,任何一个不当决策都会造成毁灭性的后果。

瑞尼雷吉梅克,作为出色的企业传奇作者,在翻阅了大量历史资料之后,运用手中的笔向我们描述了光刻巨人的悲与欢、功与过、胜与负。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ASML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恰好把握了新科技革命的节奏,在一个全新的行业中树立了标杆。 所谓标杆,不是一开始就知道该如何做,而是边摸索边总结,在痛苦与欣喜的边缘中挺了过来。《光刻巨人》没有展现宏大的时代背景,但是读者完全可以从字里行间感受到ASML从创业者、管理者到技术工匠所具有的使命感,是国内企业所稀缺的。当我们埋怨环境不好时,是不是该责问自己究竟付出了几份努力,发挥了所有潜能与天赋。如果答案是肯定的,我们也会成为时代的下一个神话,而非笑话。

成本不重要,利润最关键。无论是企业文化,还是财务核算,利润对于企业而言是根本的。做企业,不是为了迎合政策,也不是为了慈善施舍,而是要以今天的投入换取明日的产出、最大的产出。当我们的思维还局限于如何省钱、不花钱时, ASML已经认识了企业生存与发展中必须坚持的准则——利润为王。 我们共同面对!告诉每一位企业成员应该做什么,不如告诉企业成员你不应该做什么,除了负面清单,一切都是允许、倡导、鼓励的。无论是谁,都是市场中的一枚棋子,只不过角色不同,功能就有所差异。

去把它搞定。企业本身是解决问题的,不是制造问题的,同理,对于一群以群狮奔跑著称的ASML,所激励员工的是更快更高更好更高,让大家在赛马中展现才能,而非依赖管理者去相马。前者有着客观标准,能否让产能超越竞争对手,能否让消费者买单,后者则杂揉着更多的价值判断与情感好恶。尤其在现代企业经营中,将人品等同于产品,甚至替代产品,是一种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错误做法。

  《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读后感(二):你知道光刻机是什么吗?它突然变成一个热词了

  

你知道光刻机是什么吗?

对不起,我也不知道。我只是知道,这个光刻机是高端科技,一台要卖到1.2亿。它这么昂贵,却出自一个小国家的小企业。它是荷兰飞利浦研发实验室的工程师们制造的一台机器,作者寻找它是“一台试图像印钞机一样合法赚钱的机器”。

读了《光刻巨人》后我慢慢知道了,原来光刻机是生产集成电路、芯片等高科技产品必不可少的工具。当年荷兰ASML阿斯麦是如何打败美国公司和日本的尼康及佳能等大公司,而走向世界巅峰呢?这中间藏着谜一般的故事。每一个事物的发展都充满着未知的谜底,这些背后的清晰脉络,特别让人着迷,也特别引人思考。伟大者的世界,总是能表达出一些很特别的东西,让人大开眼界。如今,阿斯麦的光刻机一骑绝尘,领跑全球光刻机市场。强大的美国,霸权主义的技术发达又担心别人超越自己的美国,发一个打击对象会不会是阿斯麦的光刻机呢?可能美国的技术追不上,所以目前还打击不了。或许中国的发展比较快,所以美国先行一步来打击我们的华为了。从技术围困到政治强迫,美国政府真的到了不择手段的地步了。

抢救摩尔定律,定义全球半导体制程。伟大的光刻巨人是谁呢?是时候揭开他神秘的面纱了。《光刻巨人》作为一本传记,它首先要把企业的商业发展和技术发展的道路和历史给讲清楚了,这样人物才能更清晰的浮现出来。 作为一本非常细致的传记,内容记载的很优秀了。但是光刻机这种高科技的技术,以及这种比较隐蔽的企业,还是不太容易达到作者一样的共鸣的。作为读者来说,一方面技术离我们的生活既近又远,虽然我们可能都使用过光刻机的产品,但是其实完全不明白光刻机是什么。而飞利浦这种巨兽一样的企业,我们知道一些它的产品,但完全不了解其发展踪迹。一下子来理解这许多方面的东西,在接受能力上比较受限。可能我太肤浅太蠢笨吧,我真的读起来特别吃力的样子。

其实我跟许多读者一样,比较关注新千年asml是如何击败日系企业的重头戏,但是书中没有说啊,只写到没有说,ASML1996年上市,之后同样关键的10年就没有下文了,意犹未尽的同时略感遗憾。可能这样的伟大技术和伟大企业,作者是要分上下部两本书来解释和传递吧。本书对理解光刻机原理有一定用处

其实《光刻巨人》主要还是个商业故事,描写一个企业的发展突破和一群技术大伽们的命运轨迹,涉及技术的内容不算很多(但已经到达我想象力和理解力的天花板了)。命运这个东西,眼界和格局这咱东西,可遇不可求。犹其像光刻机这样神奇一般的存在,普通人真的没法去想象它走过的路程和它出生的时刻。asml压倒性的技术优势还是电动晶圆台和基于光栅的跨片对准,毕竟厂商最重视的还是产量和良率。ASML光刻机的制造极其依赖德国光学巨头蔡司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两者的合作倒逼蔡司进行技术升级,谁能想到当时的蔡司竟然在用人工手工磨制光学镜头。我也觉得,书中最有趣的是关于蔡司的部分,看这本书才知道阿贝极限的阿贝教授才是蔡司光学技术和企业文化的真正始祖。 而揭开初始时刻的发展故事,也觉得又神奇又有趣啊。大道至简,当年的蔡司也是在倒逼中成长起来的。

没有谁能一飞冲天。现在神奇而伟大的光刻机,其初最初的创始团队全都来自于飞利浦相关实验室和高管团队;人才和技术方面都是由母公司飞利浦来支撑,其资本方面更不用说了,前5年持续亏损,如果不是母公司飞利浦补台续命,它说不定就会胎死腹中呢。

很神奇。我脑海中只有这三个字。伟大与平凡,有时候真的就在有些时刻的一念之间。

  《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读后感(三):光刻机和芯片技术,始终需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光刻巨人:ASML崛起之路》读后感(四):光刻机的巨人,为什么会是一个不起眼的,500美元起家的小公司?

  

导语

这段时间,诸如“华为”“美国芯片断供”“光刻机”等词语,想必一直在大家耳边回旋吧?确实是这样,随着美国对华为制裁的升级,直接规定只要用了美国技术的元器件,就必须得到美国的许可,才能继续给华为供货。

依据呢,就是美国自己的长臂管辖,这个涉及到了很多知识,我们这里就不展开讲了,只要知道,这是美国仗着自己世界影响力大而做出的无耻规矩就好了。而且,因为二战后美国大力发展科技产业,确实是在高端科技行业有了突破性的影响,并且与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而这个制裁直接影响的,就是华为的手机。

我们国家虽然说经济总值以及各种技术发展的很快,但是在芯片这个小小的战场上,却是和美国毫无竞争之力,特别是在光刻机这一块,简直就是婴儿和成年人的差距。不吹不黑的说,在芯片制造领域,我们和美国的差距至少有两代。

而被称为工业皇冠上明珠的光刻机呢,正是制造芯片最关键的设备之一,负责从无到有的制造。而我们今天要说的阿斯麦,正是全世界光刻机行业的NO.1,特别是在高端光刻机制造领域,更是占据了全部的份额。

正是因为这种压倒性的优势,作为美国手中刀的时候,异常锋利。不光是华为,也不光是中国,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抵挡这样的制裁。

那么,处在舆论中心,身卷风暴的阿斯麦,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公司呢?它是如何从无到有,从小公司到现在的庞然大物呢?阿斯麦的成功史,能不能给我们中国的产业链以启示,让我们也能因循守旧,让我们的芯片工业得到长足发展呢?

类似的问题很多,当您看完这本《光刻巨人》后,想必心中就会有答案了。

阿斯麦的前世今生

如果把时间转回到年前,当初的阿斯麦真的只能算是一个三代穷人,而且真的是穷的连锅都揭不开的那种。而要说阿斯麦的历史,荷兰巨头飞利浦是一个绕不过的阴影。

最早开始制造光刻机的,其实是飞利浦自己,反正是前前后后做了很多年,钱没少花但效果一点都没有。就算是做出来的光刻机,也完全不能满足市场上的需求。眼看自己做光刻机没啥天赋,也没啥前途了,飞利浦就想着,要不找个老实人来背个锅看看?

于是,荷兰新兴芯片公司,也就是ASMI进入到了飞利浦的视线中。他们两家一起合资创办了一家公司,也就是现在的ASML的前身了。

尽管找到了背锅侠,也成立了新公司,但他们的水平还是那样,光刻机也是说什么都卖不出去。而且当时市场上还有着美国和日本两大巨头,牢牢地把持着光刻机的市场,ASML看了半天也没找到什么突破口,只能是扣扣搜搜的过日子。

在《光刻巨人》这本书中,也写到了这一幕,很多时候ASML想给员工开工资,还得和母公司飞利浦请求支援。看着这个公司前景这么差劲,ASMI直接就打退堂鼓了,把自己的那点股份又卖给了飞利浦,干干净净的离开了。

说实话,当初飞利浦自己也心中没底,觉得ASML干脆倒闭算了,结果就是在哪一年,ASML获得了两个订单,其中一个订单就来自于后来大名鼎鼎的台积电

而这一个客户,完全的改变了ASML。

说来这段历史也真的很神奇,台积电刚刚拿到ASML的订单没多大会,就离奇的发生了一场大火。台积电没办法,又是一个电话打了过去,原来那台光刻机没用上就被烧了,而且我们这里也是损失惨重,要不你再给我们造上个十台八台的?

正是靠着这些订单,ASML活过来了。

背靠台积电,迎来二次转折

Asml的第二次转折也来自于台积电,这时候是制程的选择。

当时根据摩尔定律,电子产品的制程不断降低,但是大家都知道,到了一定程度上,光的波长很难在降低了,想要提高制程只能是寻找新的光源。但这又谈何容易啊,很多国际大厂都被难倒了。

结果作为asml的合作者,台积电的林本坚直接提出了在光源之间加一层液体的想法,间接的攻克了这个难题,而ASML正是靠着这次改变,一下子打败了几乎所有的对手。这就是很著名的浸没式光刻机。

一下子ASML扭亏为盈,直接跻身光刻机的龙头厂商之一,之后更是步步领先把当初的巨头尼康打的溃不成军,从而成就了一番属于自己的霸业。

其实回顾ASML的发家史,充满了不确定性,而其中最重要的也就是后来被大家称为锦鲤的台积电了,但ASML也是牢牢的把握住每个机会,才让自己从领先一点点,到最终的全方位领先。

这就是ASML的发家史。

最后

美国对华为的制裁方案出来之后,大家都是群情激愤。

有盲目自信的,对我们国家的能力盲目自信,觉得只要我们能够倾全国之力去做某件事情,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做不成的。所以美国的制裁只是给了我们一个努力的目标,我们国家制造出完全国产的光刻机指日可待;

有盲目悲观的,觉得美国其实也没有太多的能力,而且光刻机也是全人类的机械文明成果,而不仅仅是美国的。最简单的,光刻机的反射透镜,这个放大到全山东省那么大,高低误差只要3mm的镜片,给美国10年他自己也造不出来。现在我们是和全世界作斗争,真的是成功的几率太小了。

其实,这个事件对我们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机遇是外部环境恶化倒逼我们只有产业链的进化,如果能够静下心来大力发展的话,我们国家的芯片水平一定会有长足的进步,就算不能和阿斯麦相比较,但也能做到自给自足,再乐观一些还能参与到这些寡头们之间的竞争中去;挑战呢,则是给了我们更多的压力,毕竟昨天是中兴,今天是华为,明天就有可能是其他的国产厂商。

不管怎么说,还是希望我们能够芯片国家化,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外界对我们的制约,才能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更有底气。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