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的读后感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的读后感大全

2020-12-18 02:51:5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的读后感大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是一本由[英] 李德·哈特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2.00元,页数:98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精选点评:

  ●很精道细致的军事史

  ●不确定···在图书馆看的。为什么我记得是4册的?

  ●N年前看

  ●高中有段时间一直看

  ●明明是个英国老爷爷,为甚对德意志如此推崇呢~~~~

  ●每一个单章都非常精彩,但篇幅分布的畸轻畸重却根本性地损害了作为二战史的整体性。北非战场的篇幅数倍于整个东线战场导致这本书只能被称为英国人所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史。另外,李德哈特在每一个可能的场合不遗余力的黑蒙哥马利,让他成为第二卷的真男主。

  ●没有放过任何一个黑丘吉尔的机会

  ●终于看完了,好累。

  ●二战史还是应该了解的。

  ●看了一半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读后感(一):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教科书不但刻意避开历史的某些特定片段,而且不遗余力地掩盖和粉饰那段“令人尴尬”的史实。有谁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在多年后得知事实真相时,陷入自我认知和社会期望的矛盾中,困惑不安呢?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读后感(二):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

  这本被奉为二战战史经典的名著里,对中国战区的描述只言片语,不足百字,资讯匮乏暂且不论,足见一直以来在西人眼中,世界反法西斯的功劳簿上唯美英苏三方而已。适逢抗战胜利70周年,面对国内媒体的卖力宣传,不由地想起那句话,“很多时候,我们只是自己感动了自己”。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读后感(三):二战战史书评

  英国军事家李德.哈特所著,非常详细的叙述了二战的历史。我个人对二战史是非常感兴趣的,而李德.哈特这本书我非常看好,由于它是一名军事家,他凭借个人的军事经历,历史资料文献,以及访谈记录结合,完成这本书,李德.哈特不仅能把二战这段历史还原的清晰,而且能冷静客观的思考,提出独特的看法,很值的看。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读后感(四):书是好书,可惜被纽先钟的蹩脚翻译给糟蹋了!

  钮先钟据说号称是军事历史界的大家,不过其翻译水平烂到不敢恭维。读他翻译的一本军事书籍就味如嚼蜡,多少经典军事历史政治名著都被这厮的蹩脚翻译给毁了,什么玩意啊?!强烈鄙视。

  钮先钟据说号称是军事历史界的大家,不过其翻译水平烂到不敢恭维。读他翻译的一本军事书籍就味如嚼蜡,多少经典军事历史政治名著都被这厮的蹩脚翻译给毁了,什么玩意啊?!强烈鄙视。

  钮先钟据说号称是军事历史界的大家,不过其翻译水平烂到不敢恭维。读他翻译的一本军事书籍就味如嚼蜡,多少经典军事历史政治名著都被这厮的蹩脚翻译给毁了,什么玩意啊?!强烈鄙视。

  钮先钟据说号称是军事历史界的大家,不过其翻译水平烂到不敢恭维。读他翻译的一本军事书籍就味如嚼蜡,多少经典军事历史政治名著都被这厮的蹩脚翻译给毁了,什么玩意啊?!强烈鄙视。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史(全二册)》读后感(五):不足采信

  此书在日本偷袭珍珠港的部分说到:日军采取了一种“跛腿”战术,即航母靠近珍珠港、飞机起飞、然后航母后撤,这样形成了飞机来回一长一短的航程,而美军飞机如果追击就会是两长的航程,势必攻击后无法飞回珍珠港基地。乍一看令人拍案叫绝。然而且慢,仔细一分析,根本就是杜撰的;暂且不谈双方各型飞机的航程是否一致;渊田美津雄在《袭击珍珠港》中详细叙述了作战的始末,包括计划、训练、作战全过程。完全没有提到这种战术考虑;而且日本的攻击计划是分几次的,第一次攻击也分为两波,第一波攻击开始回头第二波就同时出击,此为第一次攻击;然后视情况再决定是否实施第二次也就是三、四波攻击。计划是要攻击多次的,虽然南云鉴于战果满意,仅实施了一次攻击就收兵撤出了,但那也是前后两波的舰载机出击;如果有“跛腿”战术这种操作,第二波飞机就回不来了;再有,渊田美津雄实施完第一波攻击后回到航母上汇报战况,在讨论是否实施第三、四波攻击时(其时第二波攻击在途,第一波飞机已返回装弹加油待出击),曾建议说考虑美军损失较大,可将航母舰队前出到战斗机可以制空、护航两者兼顾的位置;也说明了航母根本就没有后撤。只要日军的攻击是不止一波飞机出击,(这一点多种战争史的描述都是一致的),就注定不可能让航母后撤,不管是谁来叙述都是如此。

  这可是战史啊,岂可凭一己之想象随便臆造?这当然也不是翻译的问题,只可能是李德哈特的问题。

  看到这么多以“战略大师”冠之的评论,不禁想起曼施坦因在《失去的胜利》序言中很自然地提到的一句:“军事著作家李德哈特”;哈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