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辑思维 第二季》的影评大全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罗辑思维 第二季》的影评大全

2022-03-29 03:36: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辑思维 第二季》的影评大全

  《罗辑思维 第二季》是一部由罗振宇执导,罗振宇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罗辑思维 第二季》影评(一):看不懂的英美法 20

  《罗辑思维2014,看不懂的英美法 20》

  罗胖对比了英美法系和法德大陆法系的特点,总结出:

  英美法系特点:(1)强调人的作用(2)法官和律师的集体贵族荣誉感(3)手艺人创新精神(4)随时间条件的微调。

  从这个故事得出,对于一个创新型系统,需要以下三条:

  (1)负责的普通人(2)荣誉感的精英(3)宽容的制度环境

  《罗辑思维 第二季》影评(二):罗辑思维第二季

  74权力与生意。

  不是很触动。只记得两点:政商最好的关系就是没有关系。“保路运动”“保护民族品牌”看似热血,很多都是将民情民意玩弄于股掌。日后吾应慎之。

  78曾国藩

  初中时读过很多遍唐浩明先生的曾国藩,红色硬皮封面上的金字都被摩挲的斑驳,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性格。从此之后每次听到曾国藩都会感到发自内心的亲切和仰慕。正如这次,罗胖讲的每一个故事我几乎都知道,但还是听的那么仔细,那么骄傲,仿佛在听别人讲述自己父亲一生的那般自豪。

  《罗辑思维 第二季》影评(三):20140627看不懂的英美法

  第一次接触到英美法的法律,这是和我们中国完全不同的法律体系。罗胖在节目中对比了中美法律,很形象易懂。英美法律体系不是死的,他有陪审团有法官,法律条文是不断调整改变的,在法庭上,很多时候是自由心证的一个结果。而中国宪法,宪法是至高权威,是不容需更改一个字的。

  英美法系却在中国行不通。中国是个关系社会,他没有美国英国的人民那样个人荣誉集体荣誉观。

  罗胖对比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特点,总结出:

  英美法系特点:(1)强调人的作用(2)法官和律师的集体贵族荣誉感(3)手艺人创新精神(4)随时间条件的微调。

  《罗辑思维 第二季》影评(四):20140327开会是个技术活

  讲的是美国从英国独立后的四年无政府时期,通过四个月修改邦联条理的会议。

  罗胖在节目中讲到:一个民间组织,要有四类人:以同学会为例 一、有威信的人(班主任或某位老师) 二、有责任心的人(班长) 三、有不讲情面的人 (为了大家利益敢于反驳的人) 四、有魅力的人(班花)。

  民主不是多数决。开会就是为了遏制住那种本能当中那种凶暴的力量,是对少数人的利益的意见的关心。

  书:易中天《艰难的一跃》

  《罗伯特议事规则(美国国会开会规则)》

  《罗辑思维 第二季》影评(五):《谁弄脏了高利贷》

  博一曰:

  我们常常认为放高利贷这一行是不道德的,是肮脏的,因为文学和影视的影响,它往往跟暴力的黑社会和欺压百姓的大地主联系到一块。正如中国古代对商人的鄙视,不通过自己双手的劳动换取到的财富是肮脏的。

  越是经济发达的地方利息越低,比如浙江。越是经济不发达的地方利息越高,比如宁夏。在政治、宗教、道德伦理的多重压制下,谁敢借钱给你啊,谁保证将来你一定能够挣回本钱还给我啊,所以利息自然就高了。

  用道德高声呼吁反对高利贷的的人有两类::

  1.借了高利贷又还不起债的人。

  2.事不关己,纯粹从道德伦理上去空想的人。

  直接跟钱打交道的行当,才是最赚钱的行当。

  《罗辑思维 第二季》影评(六):20140620爱,为什么变伤害

  我们中国人都生活在这样的人际关系中。美国学者说中国人提倡的这个仁字,你看他的结构,所有的中国人都生活在二人世界中,要么师生,要么同学,要么亲戚,自己的独立生存空间和人格空间,往往是没有的。

  胡适对父子关系就有过这样一次表述:他说父母是在没有征求孩子的意见的情况下,把他们带到这个世界的,我们对他们应该有一份抱愧才对,因为没有通知他们把他带到世间。我们就有责任去教他养他。这个责任是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他负有责任,而且他们的言行是非功过,对社会要产生影响,我们父母对社会也有一份责任。

  所以我们应该尽其所能的去教他养他,但是这里面没有任何恩惠可言。我们应有一份抱歉,孩子的未来他们自己决定。我们父母自己能做的事,就是不要成为孩子的负担,不要去祸害孩子。

  《罗辑思维 第二季》影评(七):20140530期:囚徒嘉庆 观后感

  前段讲嘉庆英明伟大,中段讲官僚系统堕落腐化,后段讲财政危机致使清朝破败,最后的最后照例做个总结,讲点道理,个人要积极创新解决遇到的问题,若是自己是守城之人,至少对别人的创新抱着欣赏态度,不必去损人不利己。

  其实清王朝到了嘉庆时好比一辆太空船,发动机是目前能够制造的最棒的,足够突破第一宇宙速度飞向太空,然后带着飞船遨游宇宙都不是问题。可惜,可惜,飞船的其他系统被设计得一塌糊涂,无法作为,连点火起飞都不行,于是只有选择停在原地,保持其原本的完整。

  对于罗永浩那个例子以及分析,我不感兴趣。既然说到一个王朝,我便想到了当今的中国。新一代领导集体上位后,积极推行改革,不断尝试,想要解决各种各种的问题,简政放权的事也正在做,今后的尺度还会更大。财政危机什么的,中共暂时不会面临,08年那么严重的经济危机都度过了,现在GDP还能保持7%以上的增长,国家是富的。

  中共面临和嘉庆相似的困境,目前中共做的一切便是在破这个局,所以中国可预见的未来是一片光明,对执政党位置上的共产党亦是如此。

  不知道罗胖是否也有这个意思,只不过没有明说。

  《罗辑思维 第二季》影评(八):我关于技术的感悟

  ——《罗辑思维 20141128期:武器的进化》观后

  罗胖最后说他自己的感想的是,我们要积极拥抱新技术,思想要跟着技术转变,才能把握住时代脉搏。这个观点自然也是之前的节目中说过的。本期用枪的进化来说明这个论点,真是不太适合的。武器是收割人命的东西,拥抱这种新东西,带来只会是更多的伤亡,那可是人命啊!

  我从本期节目中悟出点什么呢?

  1)当武器发展到核的地位,威慑作用更大,能够以此制止战争倒是有意义,但是一旦拥抱核武器,拿出来用可就要出天大的事了!所以要有配得上这种武器的思想,就是只能进行威慑,切不可真正使用!

  2)抛开战争,谈科技进步给社会发展带来的好处,那么拥抱新科技还真是对的!拥抱新技术的组织效率提高,得到壮大;拥抱新技术的个人,释放创造力,获得解放和自由。

  3)克隆技术、转基因技术等技术又要谨慎对待,宁愿慢一点,也不要因为着急而出错。这是配得上这些新技术的思想。

  4)似乎不拥抱新技术也没什么?现在是网络时代,还是有很多人不上网,不用微博微信,照样活得好好的,吃得饱穿得暖。

  5)我们年轻人必须要拥抱技术,今后才能在社会上得以生存,得到发展。我们回不去我们父辈所在的从前,好比到家主张的无为阻挡不了诸侯的发展,社会形态不会倒退,人也不行。

  以上。

  《罗辑思维 第二季》影评(九):20140606期:胡适的百年孤独 观后感

  大概自初中起,学语文课本,便察觉到鲁迅先生的文章是经常出现,并且几乎每篇文章都是重点,老师会花上一周来讲。

  印象中,胡适该是个和鲁迅比肩的人物,老师只告诉我们因为政治原因,胡适的文章在建国几十年里一直未入选语文课本,甚至连他的作品在大陆都很少。应该是千禧年后,中国政府对胡适的态度才渐渐转好,慢慢地,有文章入选语文课本,他写的作品、写他的作品开始多起来,流行起来。

  我对胡适的了解来自两个地方,历史课本和语文老师偶尔的提及。我一直以为胡适是个纯粹的文人,并且在文学方面造诣很高,高中后才知道他也在国民政府当过官,甚至一度出任驻美大使。当总统这事,还是听罗胖说,才第一次知道。

  看完本期罗辑思维发现,胡适是个学者——和文人是有区别的,涉猎范围极广,却并未在哪一领域成为绝对的大师和权威,多只是有开创之功而已。反倒是在政治上有独到的见解,眼光远大,得到诸多人敬佩,难怪当初蒋委员长要提议他胡某人出任中华民国总统一职。

  罗胖对胡适的推崇——大家都知道,罗胖反中医,认为它没有科学依据——是他研究问题的方法,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罗胖说,那是一套科学的方法,只相信有证据的事实,其他被扯。我的理解是,臆想、传说什么的,没意义,当小说看就得了。

  在多看免费下载了两本胡适的书,《人生有何意义》和《寻一个不受人惑的人》,都只看了个开头,看了这期节目,打算寻一段时间,一口气读完。

  《罗辑思维 第二季》影评(十):罗辑思维英美法——人

  大陆法系与海洋法系,两个完全不同的司法体系,体现的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对待人的态度。

  海洋法系,亦即英美法系,对人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所有的评判标准都交还给人,而非相信语义清晰的规则。

  细想一下,人何其复杂,岂是三言两语的文字可以归纳总结得了的。妄图用法条来规范人,反而留下了很多空子可以钻吧。其实,这不过是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的需要而已。对待一个小孩子,当然是要先做规定让其遵守。然而,对待一个成年人,你只需讲大规则,对行为他有自己的判断。

  英美法系,从英国源起。皆因(哪个王我忘了名字了,反正是从欧洲来的)对英国本土的各方势力不甚清楚,那如何是好呢,你们自己商量,你们定好了我批准就是了。这是对当地人的尊重,也是对当地人的信任。因此奠定了英美法系的基础——信任。

  反观某些地方,仅仅是一条马路,马路牙子上和马路牙子下就归两个地方分理,报了警先问你到底是在上边还是在下边,然后决定这事儿该谁管,也许是死心眼,也许是互相推诿,但最终体现的,是对人的漠然、不尊重。

  这条路,也许还要走很久。但,终究,人会胜过冷冰冰的法条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