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影城主》读后感100字
《幻影城主》是一本由江户川乱步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9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幻影城主》精选点评:
●读完这本,我才真正明白为什么江户川会被称作“日本推理小说之父”。
●乱步老爷子的自传和对推理的见解。日后有缘再详细拜读。本书的《侦探小说的定义与类别》这一篇和之后的文章可以好好看看。这本不做评价
●蛮好的一本自述。
●对诡计的总结真犀利
●“自述”部分很有趣,乱步聊了自己的过往生活,以及他对人偶、迷宫、透镜、壁柜等等的变态嗜好,而这些嗜好会在以后的作品中发扬光大。“评论”主要讲“推理和小说哪个重要”(喂不是啦!)。“研究”部分本来是最期待的,但是以现在的眼光来看,价值并不是很明显,毕竟是那么早的作品,所涉猎的诡计类别都是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之前的了。但这些乱步统计的分类和观点,有启发,也有收藏价值。整本书对乱步“人生导师”的形象,是很重要的一个丰满,“幻影城”是幻想中的世界,和现实一点关系都没有,这里只有想方设法玩死你的诡计和胡逼乱扯的猎奇故事,我愿意永远做幻影城的城民。
●补标,新星这套的十三本里,这本无愧于压轴之作。
●坦然地陈述自己的趣味与拒斥现实的姿态,像是太阳落山后天还亮着的那种清晰的颜色,充盈着在日本难得一见的轻质感,让人很难想象是写出了《蜘蛛男》那种猎奇作品的人物。不过反过来说,正是这种趣味至上主义,才能写出各种各样的作品吧。关于推理小说的文学理论这一部分,实在是相当级别的高明与感动。能够产生这样的争论的土壤,也是遥遥不可及的啊。
●不想看了
●永远是幻影城的子民,为城主所臣服。
●四星半。乱步13本终于全部看完。看前面十二本,还以为乱步只会用很普通的诡计来写类似于《故事会》水平的小说,但看完最后一本,才明白乱步对推理小说的研究到了何等认真的地步。令人肃然起敬!
《幻影城主》读后感(一):评《幻影城主》
以前就看过,今天偶然又翻了一遍,还是很有趣。前面几篇是关于乱步的猎奇爱好等等,后面则是对推理小说侦探小说的理解。
读完以后不知道是乱步这个人更有意思、还是他的书更有意思。
对于光怪陆离的世界的好奇心或许是推理小说的本源,而乱步也是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人,可以看到他对许多稀奇古怪的东西都有所研究,这也使他的小说有那么多奇妙的世界观。
我个人就很喜欢乱步的变格作品,包括帕诺拉马岛奇谈等。我一直觉得乱步是个典型的“有病”的日本人,同时我又觉得几乎我们每个人内心都有病态的想法,至少我有,所以看看乱步的书,总能让我获得奇妙的满足感。在恐惧的同时,也深深向往着乱步笔下的世界。
对于推理小说的边界以及核心的讨论,也让我也有很深的感触,我自己看推理小说的过程也时常疑惑到底什么算推理,包括读许多社会派、含灵异成分的、或更像是犯罪小说的推理小说时,我常常有此疑问。我至今也依然认为,谜团才是推理小说的关键,包括吸引人的谜面,和使人惊讶的谜底。
关于诡计的研究的部分泄底了不少名家作品,慎入慎入。
《幻影城主》读后感(二):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的丰碑
感觉新星出版的这套台湾傅博选题非常奇特,和很久以前珠海出版社出版过的那套19本的小说全集相比,据说这套书的水准更高,不过在下以为,除了前面四本中短篇集确实是精品以外,后面的长篇作品实在是良莠不齐,既有《孤岛之鬼》《巴诺拉马岛奇谈》这样的耽美奇想(?)名作,也有蜘蛛男、魔术师、黑蜥蜴这样鼓吹猎奇的不良作品,更不用说以吓唬孩子(?)为目的的傲娇魔人二十至四十面相系列了。不过这本《幻影城主》确实是个异数,此书包含了大乱步对自己生平的回忆、对推理小说的评论和研究,虽说不是小说,但读起来趣味盎然,部分内容让人忍俊不止。
《自述》部分:大乱步对自己作家乃至人生生涯的回顾,从少年时即对怪奇小说的喜爱,青年时期从怀才不遇到声名卓起,作家生涯中因自身原因或外因多次弃笔流浪,到最后以巨匠身份主持成立乱步奖培养新人。虽不能算是惊涛骇浪,人生却也浮浮沉沉。另外,乱步回顾自己喜欢收集耽美物品、人偶、镜子,少时恐惧蜘蛛(不知道和蜘蛛男的诞生有无关系?),这种收集的趣味果然是大师啊。
《评论》部分:乱步对推理小说文学的总体评价,唯一值得诟病的是其中不乏对一些经典推理小说的泄底,个人印象里包括范达因、克里斯蒂、奎因、卡尔等一系列著名作家,甚至连自己的部分作品也泄底了,部分尚未阅读到上述作品的朋友读此书时需要斟酌一下。其中,评论部分最重要的是乱步与木木高太郎的几次论战,针对木木高太郎提出要创作文学性高于一切的推理小说,乱步从多个方面进行了辩驳。当然,就像我们现在知道的那样,文学性高于一切的推理小说至今尚未出现。即便出现了,又有谁又资格对其进行评判呢?
《研究》部分:乱步对各种诡计的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依然是泄底大全(囧)。另外,乱步曾经写过一本诡计集成大全的研究作品,个人而言还是挺想看的,再怎么样都应该比天城一那本《密室犯罪推理》强上百倍吧。
阅毕此书,只能说乱步确实是日本推理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就诡计而言、就情节而言,远胜于乱步之人不胜枚举,然而在那个时代来说,如果没有江户川乱步的出现,可以说就没有今天的日本推理小说的百花争鸣(当然青山刚昌的二十年小学生侦探更要改名字了)。乱步日本推理第一人的称号,可谓当之无愧。
《幻影城主》读后感(三):祖师爷是怎么炼成的
为了配合午夜文库系列的江户川乱步作品集上线,多看阅读和新星出版社联合编著出版过一本《推理迷:江户川乱步专刊》,我是从这本刊物开始全面了解江户川乱步的。《幻影城主》(午夜文库系列作品之一)严格来说也是一本“江户川乱步专刊”,只不过书中全是乱步君的自述、评论和研究,没有他人的客观之语。
乱步君对于日本推理小说的贡献不必赘言,且不论他本人写出了很多经典之作,仅是开创之功就足够将他捧上日本推理小说的神坛。乱步君其实是很过分的,作为祖师爷你从无到有创立一个门派,或者使本门功夫获得突破性发展也就够了,偏偏你自身功夫还很厉害,这叫后世徒孙如何立足,再怎么努力都不能超越你了。这里我们扯开多说几句,一般我们认为祖师爷都十分厉害,实则不然,那不过是后世弟子尊敬他,以他为傲,吹嘘得多,本身没有多牛逼。比方说改良蒸汽机的瓦特,他那蒸汽机放在现在渣得很,现在厉害的机器不知多少,蒸汽时代早过去了,之所以崇敬他,是在当时他使蒸汽机效率成倍提升,极大地推动了工业革命。
日本推理界的后世弟子也没让乱步君失望,或许威望没法达到乱步君的地步,但是某一方面的技能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这就要提到日本推理目前流行的各门各派了,本格与变格,社会派与新本格。某派专精的弟子的作品比乱步君的精彩得多。对号入座,看大部分作品,乱步君属于本格派,不知现在日本推理界的本格派们是否会说,我们才是继承祖师爷正统的推理正宗,其他都是旁支细脉?
如众多网络小说的读者读而多则写,不少推理小说迷读各种推理小说读多了,心中也痒痒,想提笔写一写,甚至有志成为推理小说家。虽然受到美国创意写作的影响,我认为作家可以培养,不过很多时候一个人要想成为作家,没人带是很难成功,甚至不知道如何一步步接近目标。这时候能够找到一个榜样就好了,了解他是怎样一个人,当初是怎么做的,他对后辈有何指导,再有一种信念,既然他可以,我也行,不能做到那般好,堪堪尚可还是能够的。榜样的力量就是一种激励,因为有人沿着这条路成功过,所以我或许也走得通。《幻影城主》就是能够提供榜样的,读乱步君的故事,找自己的答案。对于很多事情,找榜样都是获取成功的捷径,你看那么多中国公司模仿美国企业获得成功,还怀疑什么呢?
《研究》一章是本书最有价值的部分,它为我们读推理、写推理提供了多种思路。切记,这些都是思路,不是方法,因为一旦认定是一种方法,思维可能被禁锢,从而无法发散,这种情况下是无法让柯南君做 18 年一年级小学生的,日本自乱步后也不会有那么多推理小说名家。其实正是这些研究奠定了乱步君祖师爷的地位,圣人总是要立言论的,只会写推理小说的,最多是学功夫学得好,发挥使用得好。
十年后,现在很多活跃于日本推理界的作家已经写不出畅销书了,乱步君的作品必然还会被一版再版。这便是幻影城主和入他的城借宿的人的区别吧。
《幻影城主》读后感(四):乱步成为鼻祖以及日本推理振兴的前夜
懒得翻书,就凭记忆记录一下。
本书分为三部分,分别是——自述、评论和研究。其中自述部分收录了乱步自己的生平事迹和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小杂文,包括童年时代的趣事、青年时代的求学求职经历、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由某些兴趣爱好或个人经历而衍生出某作品的过程。如果读过乱步的一些主要作品,会是很有溯源价值的资料,毕竟作家的灵感如何转变成作品的过程,是大多数人都感到好奇的。评论部分收录了乱步对日本推理发展的记述和评论,还有他和其他作家在探讨日本推理发展方向的论战,是最有价值的部分,从中看到了很多日本推理小说发展早期的细节,也从他们的发展中看到了我们自己的影子。研究部分,乱步记录了大量推理小说中各种类型的诡计的归纳和讨论。以下就是一些要点的记录。
◆乱步虽然被尊为日本推理鼻祖,然而如果看过乱步的一些主要作品,可以发现他写过的“本格”非常有限,要说有什么惊人的诡计或布局,也好像并没有什么。以我个人的感受来说,乱步主要的特色在于他异色耽美的奇想情节,和那种虽然几近空想但又异常真实的心理氛围,这是后世少有人达到的领域。这几乎肯定来源于乱步的性格,他从小就内向别扭,以至于经常受到欺负,到初中也没有好转,于是他越发讨厌上学,喜欢把自己关在家中,在独处中自由幻想。但即使这样,也不妨碍他日后成为早稻田大学的学生。如果不是因为乱步性格别扭,他应该是人生一帆风顺的那种类型。虽然大学时父亲破产,家道中落,但是乱步找工作总是一找一个准,而且毕竟有父亲积累的人脉介绍,在乱步做过的十几个职业中,不乏有公务员、高级白领之类的工作,他还总是做得挺不错。可是,乱步很容易对这些“俗世”的工作产生厌倦,或者和同事处不来,少则半个月多则半年,就开始经常无故旷工,最后丢掉工作。最落魄的时候,他还摆过摊子,卖中华拉面,自称很赚,但太辛苦了,只做了半个月就放弃了。而乱步刊载在《新青年》上的处女作《两分铜币》,就是在家里赋闲,受不了父亲白眼,躲在房里打发时间时写出来的。当时他已经结婚,还有了孩子,一家人在父亲那里啃老。也就是说,如果不是因为乱步这种别扭的性格,他也许就会做个公务员、白领或者拉面摊老板,而不会成为小说家,不会写出带有奇特异想却又无比真实的文章来,也不会有后来他为日本推理所做的那些贡献。
◆一些八卦。乱步是收集癖,而且专门喜欢小众物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亚文化爱好者,而且当一个东西变得不那么小众时,乱步还会有些小小的失落,这让我窥见大师作为一个普通人的可爱情结。乱步自称他是日本惟二两个收集同性恋文学的“大家”,而在另一个人去世后,乱步更是自信没有人能及得上他的藏品。但是除了这一爱好小众以外,他这么做似乎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乱步还说到自己的各种“志愿”,犯罪、猎奇、侦探、变身,喜好透镜和人偶,年少时极其害怕蜘蛛,年纪越大越不害怕了,他还觉得有点失落。他作品中各种猎奇犯罪的想法都来源于他日常的幻想,以至于他有时候害怕自己真的去犯罪。说到“变身”这一段时,他坦言少年时代曾借来女装,对着镜子化妆,看着自己变成“女装大佬”的样子,心中生出“异样的雀跃”(笑)……
◆开始的问题,为什么乱步贵为日本推理鼻祖,却并没有写出过太多优秀的本格推理。如果好奇这个问题,那么在书里,乱步自己就做了解释。乱步说,当时他出道并没有想太多,也没有冲着所谓的“本格推理”去写作(而且当时并没有“本格”这一说法),他不知道自己随便写写的东西会引起推理小说界这么大的反响,而且他本人就是个“诡计穷尽”理论者,早在那个年代他就已经认为推理小说的诡计被写得差不多了。最重要的一点是,乱步写小说的初衷,只是记录下自己脑中的奇诡异想,是他度过生命的一种方式,推理小说只是他偶然选择的一种体裁。所以,刚开始写的两三年内,他就把灵感都用光了,第一次产生封笔的想法,日后他也多次在灵感受阻时封笔,到各地温泉旅游。
◆乱步究竟是“本格”还是“变格”?乱步很明确地说到,在当时的派系分类中,只有甲贺三郎和滨尾四郎两人是本格,其他人包括他自己都是变格。但同时,他也认为“本格和变格”是一种不伦不类的分类法,后来他们自己都不用了,统称推理小说。只是有木木高太郎和甲贺三郎的论战,争论侦探小说文学性的问题,这个问题后来又在甲贺三郎死后的战后,变成了木木高太郎和乱步的论战。本书的评论部分就收录了两篇论战文,可以看到,无论乱步是阴阳怪气也好,是谦虚诚恳也好,无疑是乱步占了上风,因为说到底,文学派的木木高太郎自己也并没有写出这样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当时已经出现钱德勒和松本清张的作品,但乱步在说到堪称文学作品的推理小说时,却并未提及他们,可以认为,即使是钱德勒和清张的作品,在乱步眼中,也并未达到纯文学的境界。
◆◆为什么日本推理在早期会有“变格”作家压倒性地多于“本格”作家的情况?这一点,我觉得是本书精华中的精华部分。提及这一点,是在评论部分的《日本推理小说的系谱》一文中。本文中,乱步把从他出道开始到清张时期为止的时间段,分成了四个时期。对我来说,这是个古老又新颖的知识。过去,我们提及日本推理的历史时,战前部分总是被一笔带过,好像那就是个“本格和变格”混战而并无太多成果的混沌时期。但是仔细想来,实际上,乱步比欧美三大家的出道时间甚至都要早。而在上世纪三十年代二战之前,欧美的黄金时代早期也还未受到战争影响,从乱步的记述看来,当时日本国内也不缺少看到欧美作品的机会。那么按理说,欧美和日本应该有机会同步发展的,可是我们今天回顾可以看出,日本推理几乎是到了战后才有了长足的进步。那么在乱步出道后,到欧美黄金时代开始后,直到日本对外战争白热化、推理小说创作受阻之前,这段空白期,日本推理发生了什么?
这个问题的答案,在本文中被详细阐述。原来,刚开始的时候,日本的这些推理作家确实受到过欧美推理的影响,但那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之前,他们所受到的“教育”,还是以爱伦坡、道尔和切斯特顿为主,这导致他们的眼界非常局限,除了极少有创作长篇的意向外,还很早就开始有了“诡计穷尽”的想法。另外,当时的出版机制也极大地限制了本格推理小说的发展。当时,一是因为长篇推理小说还未流行,二是因为出版社刊载短篇才更适于盈利。所以当时的作家们只能将需要铺陈的诡计草草塞进极短的篇幅里,这会很快用光作家们的诡计储备,以至于作家们最后不得不转变方向,加入猎奇、犯罪的题材,纷纷成为了“变格”作家。到了最后,读者们甚至都已经对本国的所谓“推理作家”们失望了,很少有人再看“国产推理”,都去看“外国推理”去了。看到这里时,感觉像是看到了我国的某些历史片段似的,这说明即使是在日本,推理小说的兴旺也并非顺风顺水、理所当然的。这还没完,后面的过程有很多都像极了我们现在正在经历的事情。
在迷茫中,第一时期在低谷中结束。随着二十年代的范达因作品传进日本,第二时期的作家们开始涌现,其中包括我本人非常喜欢的作家大阪圭吉。这里特别说到大阪圭吉,是因为在他有限的那些作品里,我发现了好几篇意识超前的本格作品,已经具备日本战后乃至新本格时期的某些诡计使用思路,如《三狂人》、《坑鬼》,至今仍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而某个经典动机的早期使用范例则有《葬礼火车头》,这些作品都是超越时代或者带有异样美感的作品,不可多得。可惜他在东南亚战场上英年早逝,不然的话,我相信他一定能和横沟、高木等人一起在战后迎来新的创作高峰。
说回主题,第二时期开始后的作家们仍然是本格和变格混杂,还有科幻奇幻作家进来掺和一脚,看起来非常热闹,但是在当时的乱步看来,能够凸显侦探小说趣味的作品仍然少之又少,但那时候他自己也不太明白方向在哪里,反而看到很多圈里的作家们在互相打嘴炮。也就是说,一群自己水平都不咋样的人在互相指点江山。然后,第二时期因为中日战争的进行而停止,因为当时杂志报刊全面被政府接管,用来当作战略方针和政府宣传的工具,要具有“正面引导作用”。这时所有的推理小说发展完全停摆,乱步因此有七八年没有写过任何推理小说,只是偶尔连载一些少年冒险小说、间谍小说。但乱步也因此有时间静下心来用心钻研国外的侦探小说,他的很多研究就是在这一时期完成。到战争末期以及战后,随着美军的进驻,很多欧美的原版侦探小说流入日本,作为收集癖的乱步马上从各种渠道开始收集原版小说。这个时期,他开始大量阅读卡尔的作品,横沟也认为卡尔的作品有别于一般推理小说中的家访流程,非常新颖。乱步意识到,日本国内在禁止推理小说时,美国军人们却在战场上看推理小说,同时,他也感受到了在推理小说上,日本和欧美的差距。于是战后,推理小说重新在各类廉价报刊上出现,乱步和横沟两人首先开始对日本推理提出新的倡导,提出要用“世界性”的眼光审视本国的推理,横沟更是一改战前的风格,写出《本阵杀人事件》、《狱门岛》、《犬神家族》等成功融合了日本特色的本格推理小说,此后几年,鲇川哲也和高木彬光也渐渐加入壮大声势,这就是日本推理小说发展的第三时期。到这里我也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阿婆和奎因被后来的新本格变了花样地推陈出新,但是影响日本推理第二和第三时期的欧美作家却是范达因和卡尔。
可是即便在这样看起来找到新方向、也诞生过杰作的时代,推理小说仍然没有达到振兴的程度。究其原因是因为推理小说影响力仍然有限,尚属于小众文学。众人拾柴火焰高,反之,就会慢慢陷入停滞,第三时期开始时的势头也慢慢减弱。
第四时期的开始,又是因为乱步,也就是1954年在他六十大寿时宣布设立的江户川乱步奖。凭借他巨大的影响力和一些运势,仅仅发展了三年后,第三届的得奖作品仁木悦子的《猫知道》成为当年的现象级畅销书。乱步直言,此书的销量是他鼎盛时期的十倍以上。而在同年,松本清张也以《点与线》在推理小说界打响,清张有过文学奖的得奖经历,而且此后一连数位直木奖的得主都是写过推理小说的作家,包括水上勉和户板康二等人。出现超级畅销书以及在文学界引起注意,是推理小说得以在国民范围内广泛传播的关键,直到这时,乱步才终于得以见证日本推理小说的完全振兴。
◆到此为止,可以归纳出几点
①推理小说萌芽期,谁也不比谁厉害,没有什么民族是一定会诞生推理小说神作的,也没有什么国家一定会出现“全民推理”的现象,还是要靠一步一个脚印的发展。
②在推理小说创作早期,受到外国作品影响似乎是不可避免的,而在早期之后,早期作家们陷入“闭门造车”的困境、作品遭到本土元素恶性反噬,从“本格推理”跑偏到其他地方,似乎也并非只是我国才有。当然,小学生掐架也不是我国特色。
③出版社方针和国家对出版刊物的政策,对推理小说发展有极大影响,这点可能也适用于其他类型小说,但是我觉得推理小说尤其如此,因为推理小说毕竟很难和血腥暴力划清界限。而我们也可以看到,出版社的出版方针,其实暗中在影响着推理小说的创作趋势。这两点,于现在的我们而言,是有利还是不利呢?
④原创的推理小说终究要和外国优秀作品比较,不可能一直躲在襁褓中,也没有人会一直袒护原创,否则,读者总有一天会流失,只有以“世界性”的眼光审视自身,才能实现长足的进步和发展。
⑤推理小说要真正实现振兴,不扩大影响力是不行的。即使是横沟正史、高木彬光、鲇川哲也这样的大师,也不可能孤军奋战。日本推理在振兴前夜经历三起三落,最后还是得靠人类最强大的武器——舆论。可以看到,日本推理壮大,靠的是超级畅销的推理小说和在文学界引起注意的作家们。而超级畅销的推理小说和打入文学界的作家们是怎么来的,是因为影响力巨大的领军人物创立了一个号召力强大的奖项,而那个奖项吸引了各路人才纷纷开始创作推理小说,只有作家的基数大了,才能从中甄选出足以改变潮流的作家,引起良性循环。另一方面,我能说乱步在本格上成就不如横沟,甚至可能不如大阪圭吉,但是他成了鼻祖,为什么?因为他心系日本推理的赤子之心和他巨大的影响力。所以,振兴推理也许没有看起来这么难(?),但也可能比看起来难多了。
⑥一个现象。在第一第二时期中,有各路作家轮番登场,但是到今天为止能被我们所熟知的名字,都是坚持本格的作家,所以……如果有一天我们的推理能振兴,你又想留名的话,坚持本格吧骚年!
◆最后乱步提到,想看到融合了解谜和异色的推理小说,想看到更加天马行空的推理小说,也想看到真正实现了纯文学的推理小说,我真希望他能有机会看到今天这个百花齐放的时代。
◆在第三部分的诡计研究中,乱步详细归纳了他当年可以搜集到的八百多本用到了诡计的推理小说。乱步对诡计的历史研究也因其丰富的藏书而十分完善,其中不乏趣闻。比如密室诡计部分,提到了“杀了人再造房子”的罕见诡计,而传说中,“无面尸”诡计早在古埃及时期就已经存在,中国宋朝的文献上更是详细记载了一桩利用了“无面尸”诡计的犯罪……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部分,并不是过时的东西。
◆关于泄底。诡计研究部分不可避免要泄底,数量还挺多,但并非都是重要的,我主要列一下重点作品。
《X的悲剧》、《犹大之窗》、《东方快车谋杀案》、某诡计的经典作品《杜姆多夫谜案》、某诡计的始祖《弓区谜案》、多篇布朗神父短篇、多篇福尔摩斯、多篇范达因作品、一些卡尔非重点作品的部分桥段。主要就是这些,我个人觉得只要把前五则看掉足矣,或者至少把《X的悲剧》、《犹大之窗》和《东方快车谋杀案》看掉,这些都是经典的作家代表作。其他都是早期短篇,重要性没那么大,杜姆多夫和弓区都不长,但因为太经典了,最好看一下,把范达因、布朗神父和福尔摩斯的经典篇目看掉就更保险了。
到此为止,全凭记忆,也许会有疏漏,所以一些细节我没有讲得太具体,比如本格变格的说到底谁提的,我就不太确定了。总之,新星出版的这个乱步文集,是午夜文库的精华,而每本书的评论部分以及本书全书又是精华中的精华。本书绝对是国内正规渠道出版的最有价值的推理研究类著作,放某些私印手里大概又要做成动辄几百的“典藏版”吧(笑)。这样的经典值得被更多人读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