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的杀人执照》影评精选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是一部由马克·维瑟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德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影评(一):颤抖吧人民
我们都喜欢置身事外欣赏强权政治,可泰国最近的事好像很眼熟,菲律宾也是这样,只是角色不同,值得警惕值得揣摩。强人政治需要背景乱世,以强权维护制度,看起来大刀阔斧,煽动群众利用群众,也能维护自己利益,只是枪头调转。对毒品宣战,民族大义旗帜下也有滥杀之嫌,执行者们快意屠戮法律的敌人人民的敌人和自己的敌人,有些需要赞扬,有些需要掩饰。制度化的处理效果太慢,被腐败滋扰,滥刑更是把管理层地位越推越高,形成阶级分化,更容易使制度解体。行刑者从政治机构承包给商人,改变了动机和性质。强加的爱国主义和媒体干预,都为支持全面战争,法律不能威胁到媒体,但权利顶层可以,害怕记者的人,是在害怕真相,更是害怕群众。脚踏私权,压制媒体,让人们生活在恐惧中,强权总认为人民需要管束,民主崩塌的速度只需要很短的时间,甚至一个任期就可以扭转。记者一个人的战斗却是为了千万人,观测者的态度不够中立,没有政府部门不来辩护很容易一边倒的舆论态势。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影评(二):西方一贯的包装手法
首先就纪录片本身来说,制作粗制滥造。其次内容东一榔锤西一棒槌,前面讲杀人,采访全是口说无凭。后面却是网络暴力,大数据隐私,maria ressa被捕,民主被破坏,不让新闻发声。起这么一个博眼球的名字,却没有深入切实挖到杜特蒂到底杀了什么无辜的人。只是采访有人说被家人被杀,有所谓杀手说自己接杀人活。全是虚的无法让人信服。全程专注于塑造一个民主斗士maria ressa,她之前是CNN特派员,上时代杂志封面,去美国参会,参加国际联合委员会大数据隐私及民主观察会,拥有一家规模不小的公司。她有没有勾结外部势力,仅从这部黑杜特蒂的片子里也能看出蛛丝马迹,她被菲律宾安全部门怀疑也不奇怪。而且没有全黑杜特蒂哦,还找了人夸他,是个杀手哦。哈哈哈。这就是西方最擅长的客观把戏,比如这个看似赞美实则黑你。还有那种悄悄玩比例的找一个批判性赞美的或客观中立的嘉宾,在找几个完全否定的嘉宾来一起访谈对话。这种把戏参加过辩论的就得懂吧,正反双方得人数一致才公平啊。总之记住一个真理,小孩子才分对错,成年人只讲利益。
先划重点,这个女民主斗士是菲律宾裔美国记者,原来是美国人,不是菲律宾人,才查资料知道,片子里只提到她是cnn特派员。首先菲律宾禁毒这个事儿是对的,而且人人都知道菲律宾之前的毒那可是根深蒂固的,杜特蒂上台后据说跟兔子进了一批武器,军人们打艰苦巷战才把一大批毒窝清理掉。首先要搞清楚,贩毒的吸毒的可不是手无缚鸡之力的普通人,中国这么干净的国家,缉毒警察每年也因公牺牲不少。可想而知在菲律宾缉毒有多难,这部片本来应该主要讨论的问题是杜特蒂这种命令警察见着涉毒人员直接击毙而不经司法审判的做法是否合理以及会误杀无辜人员。这当然是个很好的话题,结果大多数戏份全给那个女记者了,一个劲塑造她有多么爱为人民发声,多么强调民主不能被强权破坏,多么无辜被警方抓捕。总之就是极力塑造一个被政府迫害的民主正义斗士形象,所以这个宣传实在不够高明,大家都是被杜特蒂吸引进来的,结果给我看这个?西方那包装手段,什么流亡作家,异见分子,学运领袖啥人都能给包装成自由斗士。但是重点她被抓主要是因为假新闻,被怀疑勾结外部势力,那她到底有没有挖出真正的证据呢,显然几个访谈没有一个能证实无辜的人被误杀。
其中采访的一个被杀者的妻子说她丈夫是好人,然后就没了?这种跟被杀者是亲属关系的人怎么证明她没包庇隐瞒丈夫的罪责?而所谓的国际海牙法庭调查员也没在找别的人证物证证明这个死者是无辜的?专业的法律人员怎么能不收集其他证据呢,一个死者妻子的话并不能死者的无辜,这是常识。再次该片还找了几个所谓的蒙面杀手采访,就是讲政府雇人黑吃黑,这个我没搞懂有啥可黑的,黑吃黑这个真的估计全世界通用,美国更有的是啊,边境杀手就讲了。可能不符合菲律宾法律,但纪录片也没继续提到不符合法律这一点啊。啥都是浅尝辄止,就是几个面目不清的人的谈话,给人的暧昧的想象空间,其实一点实在的证据都没有。但这些对与大多数观众就足够了,营造了一个很多人口述揭露恐怖内幕的氛围,剩下的人们就会自动联想,自动脑补发生了什么,完全不会在意事实,证据和逻辑。
人们往往处理问题都是直觉快速判断。像这种类型的片子,外媒制作的多的是,都是几个神神秘秘的人接受采访,揭露内幕,然后片子里的新闻工作者受到限制不让发声,有一些混乱镜头或莫能两可的话让人浮想联翩,给人制造一种历经千辛万苦百般迫害才勉强发声把真相带到观众面前的感觉。所以一般人乍一看就会相信,实际上这种片子经不起细的的推敲,多思考一下就漏洞满满,全是当事人访谈,张嘴就来有什么可信度?很多连个第三者人证都没有,当然更别提物证了,怎么相信这些人不是演员?或者这些人没有夸大事实没有隐瞒真相没有欺骗观众呢?毕竟这是新闻业是纪录片,要牟利的,假新闻每天满天飞,真正受严厉处罚的有几个?记者们每天想搞个大新闻有多少是为了博眼球为了流量为了钱而有几个是真正为了正义?之前的澳洲骗子说自己是间谍的案子不是个例子吗。
想清楚利害关系什么事都清楚了,为什么要捧这样一个女的,她参加各种西方的会议讨论民主,这些民主观察会是谁掏钱举办邀请她参加的的呢?为什么这个片子提到杜特蒂儿子跟中国籍毒贩有勾结,当然同样没有任何证据证明,只是一连串问话而已,为什么这个女的是因诽谤华裔富商被起诉。种种的背后暗藏玄机,感觉是让杜特蒂跟中国扯上不好的关系,来让菲律宾人仇中仇杜特蒂,赶杜特蒂下台,选个亲美的,菲律宾总统亲华是绝对不符合美国利益的,这是毋庸置疑的,中国周边越乱越符合美国国家利益。想想之前的阿基诺执政,黄岩岛,南海仲裁,给中国带来了多少麻烦。那段时间中国周围岛礁有多少事,都是奥巴马在任时的民主党重返亚太战略,所以当特朗普上任后进行战略收缩,中国这些岛礁事儿一下子少多了,主要变成台湾闹腾了。
总而言之,杜特蒂真的让菲律宾治安好起来了,西方是选择性失明。亲身体会,去商场安检做的挺严格的,进门都是要查包的。马尼拉会乱一点,因为街边有不少流浪汉,而且到了晚上车呼啸而过,街道还黑乎乎很没安全感,我去的那段时间就有女孩在马尼拉被绑架了。但是小城市和海岛都是挺安全和谐的,晚上去海边散步也没什么,因为有游客当地人都有工作有钱赚,自然没什么犯罪。只有环境安定了,才能吸引更多游客提升经济,所以毒品这种犯罪温床必须要打击。杜特蒂这种强人说话粗鲁,办事野蛮确实挺不好,但只有这些问题被西方紧紧抓住不放,他们选择忽视杜特蒂禁毒带来的好处。这些外媒不去采访菲律宾街头百姓的感受,却抓住一个精英阶层的美国记者的遭遇,能代表什么呢,记者当然需要所谓的自由民主,因为人家早已满足马斯洛基本需求,需要名利这些更高层次的需求,但大多数民众只不过要一个安全稳定能混口饭的环境罢了,所谓的言论自由有这个重要吗。
《菲律宾的杀人执照》影评(三):《菲利宾的杀人执照》新闻自由与政治的关系,谁对谁错?
首先这部纪录片我在网上下载了,但是在豆瓣上或者在微博上关于这部纪录片的消息非常少,甚至图片都找不到几个。不知道,是现在观看的人比较少,还是说因为政治敏感性,所以还没有太多的地方上架。 之前看过一部纪录片《欢迎来到车臣》当时那部纪录片看完的感觉是比较震撼的。首先是对车车曾经发生过这样的一件事感到惊讶,另一方面对于车臣对于同性恋的一种态度,感到不可思议。是后来在我写的观看日记里面有人回复我的一句话,我觉得对我感触比较深,就是其实存在的很多人他是借由这样的一个政治事件,以达到能够逃到海外的目的,从而夸大被虐待或者被侵害的程度。因为只有在这样一个敏感的事件中,更多的美国欧洲以及其他发达国家的非营利组织,他们乐于去解救这样的受困群体,并帮助他们逃到海外从而不仅是一种人道主义援助更是一种自我的宣传或者其他目的。我不否认会有这样的情况存在,所以在此之后我就重新审视了对于纪录片的一个观看立场,就是不能完全的去报一种认定事实的观念去观看。因为里面的事件并不一定是真实的,或者其观点立场并不完全是正确的,至少没有谁能保证它绝对是正确的或者是一种公正客观的态度去陈述,由于拍摄的人有所不同,其拍摄的目的出发点以及观察角度都会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一些落后国家,比如印度啊菲律宾等国家的一些纪录片,都是欧洲国家去拍摄的,首先他的政治观点或者是他的政治立场,就有可能决定他拍摄的方式有所不同。所以在看这部纪录片的时候,我是抱有一种怀疑或者是审视的态度去观看。 刚开始看的时候,对于纪录片中的总统,他对于消灭毒品,这样的一个社会危害所持有的强硬政策,其实我当时第一的感觉是支持的。首先菲律宾是对于毒品危害非常严重的国家毒品的危害根深蒂固,这也导致了政府在处理此类问题的时候,不能固守原来的一些方式方法,而是需要一些更加强硬的政策从根本上解决。那么一个新的总统上任,以一种强有力的手段去遏制或者是消灭毒品犯罪,首先他从一个出发点上是好的。但是通过这个纪录片,会看到纪录片中对于菲律宾这位总统所在处理毒品事件的过程中,所采取的方法是不认可的,也就是不经过事实调查而由政府出面,警察执行雇佣杀手直接杀害,怀疑是吸毒人员的贫民。而这样的行为是没有任何理论或证据作为判定标准的。其实到这个时候,所处的观点就会比较不那么确定,首先如果只是从根治毒品危害来讲强硬的手段没有错误,但是在执行方面来讲,我们所认为的任何的死刑的执行或者对于准罪罚的判定是应该有理论基础或者是事实证据作为依据的。但是也存在了一个必然情况,就是如果对于毒品危害如此根深蒂固的,菲律宾的每一个吸毒者或贩毒者,进行比较深入的调查才能执行。那么这将是一个非常大的工作量以及非常难以完成的事情。必然会存在一个原因,你如果想要快准狠的解决毒品的问题,必然会导致有一些人在此次事件中蒙受冤屈。倘若作为一个法律的拥护者来讲,任何的盼得都要从事实根据出发,那么面对如此庞大的菲律宾吸毒和贩毒人员,就算动用所有的人力物力,都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才能够完成这样的一个消灭的过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当时新任总统上台之后所奉行的强权政策并不是完全没有理由或者是完全不被接受的。从总统的后来一次连任,甚至是压倒性的连任之后,可以看到对于当时的菲律宾民众来讲,是对于总统的政治手段和政治立场是支持的。 而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话,他有维持正义的权利,也是作为工作的一个出发点,两者之间并不存在说绝对的矛盾或对立面,但是在问题出现的情况下,特别是政治主张的实行过程中,没有完全按照法律程序进行的前提下,那么新闻自由去报道这样的事情必然与政治体系产生激烈的冲突。所以说新闻工作者想要报道真相,为那些个蒙受冤屈惨遭杀害的平民伸张正义,这没有错。而新任的总统想要从根本上制止菲律宾社会存在的毒品问题,而采取强权政策,想要以快准狠的方式来消除人民的顾虑,也没有错。 如果两方都是坦坦荡荡的,那自然没有问题,无所谓谁对谁错,可能只是方式方法和立场的不同,但是在这几步路篇里面讲述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就是此为总统看儿子与毒品的交易有着密切的关系,那是否是说总统本人与毒贩之间也有着利益关系?而总统的儿子又与黑社会有关这样的复杂人际交往,或者是说他的后面隐藏着非常深的利益链。 而比较明显的一个冲突是什么呢?就是在新闻采访中总统对于新闻工作者的,我觉得可以说是一些不尽的言语,以及此后在纪录片中所表现出来,对于新闻工作者想要报道真相的制止。甚至可以说,这样的资质是利用职权之便,利用舆论的压力和法律的特权从而实施的。我不能说这样的事情究竟是对还是错,因为毕竟真实情况在这一部纪录片里并没有完全的体现,你是说真的,这个总统和毒品犯罪有着利益关系,那么如果有这样的一个事实根据的话,那自然是谁对谁错一目了然。但所有的这些个观点,其实都没有一个完全的定论,或者是没有一个非常强有力的证据去证明。换句话说,如果是这位总统,确实有着不可告人的背景,以及不正当的利益关系,那么为什么他可以连任,并以压倒性的优势得到选民的支持?为什么至今这位总统的行为没有被定罪,没有被推翻他的政治统治。 至于说剧中的玛利亚瑞萨,他被国际社会所认可并且被评为时代杂志的风云人物,那么他的行为我觉得是得到广大世界公众所认可的。我也不能说他做的事是不对的,或者他的观点是错的。可能他对于这位总统的一些不同的看法,有他的理论根据,但是终其所有谁也没有把谁推翻,或谁也没有把谁真正的消灭掉。 所以综上所述,我对于这部纪录片里所表述的事实情况,其实抱有一定的质疑。也就是说事实的真相究竟是什么,不能凭靠一个纪录片去判定,可能需要更多的资料支持啊,事实根据。但这部纪录片所给我们表现的一个情况就是,对于新闻自由与政治利益之间的矛盾,究竟是不可调和还是互有利弊?西方媒体作为社会的监督者,他有义务以及有权利去报道事实的真相。作为一个政府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他所实行的政策首先要有符合人民需求的一个目的作为前提。任何一方的失职或者说任何一方的虚假,都是不应该的。 新闻自由是社会发展以及一个国家是否能够向着一个好的方面发展的一个前提,因为需要一个舆论的监督和一个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一个媒介,如何正确公平的去报道现实,并找出问题加以批评,确实是新闻工作者所应该要去做到的事情。 所以我觉得这部纪录片所呈现给我们的就是这样一种冲突与真相之间的思考,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而究竟这样的问题如何去解决?比如菲律宾他的毒品问题既然已经成为一个遏制社会发展的毒瘤,怎样的手段才是合理并有效的。对于菲律宾政府的立场和方式方法是否合理,是否有效,是否应该继续更是一个值得考虑的问题。 现在很多的纪录片都是针对于社会敏感事件所做的一些调查性的陈述,而究竟这样的调查是否公正公平,又是一个应该去衡量的问题。并不是所有的纪录片拍出来的都是真相,能够去引发人们探究真相的纪录片,就会是一个好的纪录片。这部纪录片呢,其实我挺推荐大家看一下的,毕竟像我这样的人,平常不怎么关心国际局势,对于很多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闻所未闻,很多的新闻或者国际事件都是从纪录片中探查出来的。如果感性就可以再去了解相关的报道或者一些资料,从而去印证自己的立场和看法。而纪录片本身就是引导人们或者是说观看者对于事件本身的关注,我觉得这个是纪录片所能激发出来最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