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瞌睡虫警察局长》读后感10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瞌睡虫警察局长》读后感1000字

2021-01-04 00:16:45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瞌睡虫警察局长》读后感1000字

  《瞌睡虫警察局长》是一本由[日]山本周五郎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0.00元,页数:30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瞌睡虫警察局长》读后感(一):一位不一般的警察局长

先来说说《瞌睡虫警察局长》这本书的作者山本周五郎吧。这是一位非常有趣的日本作家,他出生于1903年,在二三十岁的时候主要创作青少年小说,在四十年代开始转向面对成人读者。他接连创作的《红胡子诊疗谭》、《日本妇道记》、《没有季节的街区》等都是非常优秀的作品。其中《没有季节的街区》后来被黑泽明拍成了电影《电车狂》,《日本妇道记》为山本周五郎赢得了日本文学界最高荣誉之一“直木奖”,但是他拒绝领奖,理由是“文学不是为了文学奖的”。这样豪迈的话语跟他的形象非常相符,据说山本周五郎祖上是武将,而他“生得短粗胖,双眼有点凹,成名后也不爱照相”,因为怕读者特别是女读者失望。

之前读过山本周五郎的《没有季节的街区》,其中描写了日本街区平民甚至长屋贫民们愁苦无奈的日常生活。这部《瞌睡虫警察局长》也是以平民生活为背景。这或许跟山本周五郎出身贫寒有关。但是在这本书中不一样的是平民们有了一位虽然每天看似慵懒爱打瞌睡但是其实总是心系百姓的警察局长:五道三省。这个人物让整个故事都温暖了起来。

本书通过一个个发生在警察局长辖区内的案件以及局长与“我”这位秘书一同侦破案件的过程来一步步刻画警察局长的形象。看似是侦探推理小说,又不是非常正规的推理小说。其中《中央银行三十万元遗失案件》让读者读出了局长对贫穷落魄之人深深的同情。他通过六次召集嫌疑人们复述案情,试图听出其中的破绽,也是在给嫌疑人以机会。后来局长给银行找回了钱却并未将真正的嫌疑人缉拿归案,反而成全了一对有情人。在《海南氏恐吓事件》中读者见识了瞌睡猫局长的好身手,“倒在地上的局长一个漂亮的挺身鱼跃而起,像一枚飞梭朝着海南氏扑了过去……”。原来局长这家伙身手可以这么敏捷。虽然局长爱民如子,但是却并不是喜欢被人簇拥的人。在他即将离任时他竟然设计了一个案子让游行请愿局长留任的居民们放松了警惕,而与此同时“瞌睡虫局长……一副要去哪里散步的模样,就这样悄悄地独自离开了本市”。

山本周五郎将这样一位看似慵懒却头脑清晰、目光敏锐,但是行事低调的警察局长刻画得栩栩如生。同时还让读者享受了破案的刺激。非常温暖又有趣的书。

  《瞌睡虫警察局长》读后感(二):日本史上最善良的侦探

  谭松韵山本周五郎对中国读者来说,名气应该还可以,可能和茅盾之于日本一样。都是老前辈,书出版频率没那么高,但以其命名的茅盾奖却是闻名遐迩。山本周五郎奖,我想大家也听过。山本周五郎奖,是日本主要的文学奖项之一。由新潮社赞助的新潮文艺振兴会为纪念日本著名作家山本周五郎而于1988年创立。吉本芭娜娜、宫部美雪、吉田修一、森见登美彦等中国读者比较熟知的作家都得过该奖。令人讽刺的是,山本周五郎一生不接受任何文学奖项,曾拒绝过直木奖,他认为读者的认同和赞美就是最好的奖。 我手上这本《瞌睡虫警察局长》,据译者胡氏所说,是作家生涯中唯一的侦探小说。因此,我读这本书,第一时间的感觉是为难。我害怕这本书写得并不如意。 当我真正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吃惊了,我为之前的感觉而羞愧。大家不愧是大家。一般来说,一本书能够受到读者的欢迎,必定满足了以下三要素之一:①丰满的人物,②精彩的故事,③高超的写作技巧或者个人观念。 本书的主角无疑是丰满的,这位新上任的警察局长在任五年都在睡觉,被称作是“瞌睡虫”。我们可以看看他办公的场景,“局长瘫坐在扶手椅靠背上,脑袋朝着肚脯深深垂下,此刻睡得正酣。宽大的办公桌收拾得十分整洁,只有一本没读完的汉斯.雅尔森的作品摊在上面。不光是那一天,局长在任的五年中,那张办公桌永远都打扫得一尘不染,从没有过文件资料散放在桌面上的情况。对了,我记得有一次县里的内务部长(名叫村。” 这是我喜欢的侦探形象,有很明显的缺点。我一直很讨厌以柯南(五音不全)为代表的近乎完美的侦探。因为这样的侦探他的人设过于完美会显得剧情过于无聊。你想想看,天才解决什么事难道不都是应该的吗? 这个短篇连成长篇的小说,每个故事谈不上精彩,但连起来便不同凡响。作为推理小说来说,不算复杂,它没有足够复杂的诡计也没有特别的谜团。一些日常之谜,但它背后折射的却是人在特殊环境下难以处理的复杂因素。 瞌睡虫局长很容易令我想到波洛,也许是因为他们都是心怀善意的胖子。他们的善意是出于对“犯罪”的一种同情,他们是侦探,他们做得并非只是解谜,而是抚平犯罪背后的伤痛。 “生于世间的不法和罪恶,犯下这些过失本身对于人们来说即是一种天罚。 即便是行不法之事而逃过法律制裁、看上去尽享荣华富贵的人,仔细观察也一定能发现他们已经在某些地方受到了惩罚,因此对于犯下罪过的人,我们要尽可能地抱着同情和怜惜的心态去处理和对待才行。” 故事的结尾,瞌睡虫局长选择默默地离开,也许就是对这世界恶意无法全部处理而选择一个离场吧。麻耶熊猫的《瞌睡虫警察局长》

  《瞌睡虫警察局长》读后感(三):充满人情味的警察局长,令人动容的可爱形象

  

本书作者山本周五郎,是日本一位大师级的作家,以其名字命名的山本周五郎奖是日本重要的文学奖项,其祖上曾有一位武士,而山本周五郎身上也有一种武士精神,曾拒绝过日本影响力极大的“直木奖”。

不过我对这位文学大家并不是很了解,之前只在《推理要在本格前》中读过其一篇短篇《清一色》,现在已经没有太深的印象了。之所以陌生,一个原因是年代太远了,大师活跃于战时年代,而本书故事创作的时间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以前,另一个原因是大师很少创作侦探小说,根据译者胡长炜老师的叙述,本书是其唯一一部侦探小说。

本书主要描写了一位叫五道三省的警察局长,看似平时总在打瞌睡、碌碌无为,其实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解决各类案件,维护最底层民众的利益,全书都是围绕着这个角色展开的。全书除了《我的终曲》一篇勉强算作“密室杀人案”之外,都是一些日常的案件。所有案件都是通过局长秘书这一视角,体现出了一个可爱可敬的人物形象,读完本书,我也稍微说一下自己对于这个角色的个人理解。

第一点是身份设定,将其设定为警察局长,除了形成表面上不作为和实际雷厉风行的对比,其警察局长的权威和权力也在很多案件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如《眼中钉》一篇中,不是警察局长的话,是没有底气和能力与当地财阀对抗的。

第二点是能力分析,虽然书中没有把五道局长定位为一位侦探,但其具备一名优秀侦探的一切能力,超强的记忆力,强大的观察力和推理能力,这些在很多案件都有体现,而在《海南氏恐吓事件》中还体现了其胆量和敏捷的身手,对比其外形还真是意外。

第三点是破案手法,警察局长为了破解案件,并且带来最圆满的结局,往往会采取一些不寻常的手段,甚至是违法的行为,这点在《毛骨屋大当家》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其冒充黑道大佬,甚至“绑架”别人的女儿,还真是很有个性。

最后一点就是人情味,每个案子中都体现了五道局长的人情味,即使是知道了罪犯是谁,也要给误入歧途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另外,局长对于底层民众和弱势群体的关爱也使人感到无比的温暖,这种人情味正是本书最出色的地方,可能也是那个时代最需要的东西。

总之,这本《瞌睡虫警察局长》虽然没有现代推理小说中石破天惊的作案手法、令人拍案叫绝的惊人逆转、抑或是匪夷所思的犯罪动机,但文字间流露出的人情味足以让人动容。

外封内封

  《瞌睡虫警察局长》读后感(四):为何《瞌睡虫警察局长》是一本充满人情关怀备至的推理小说

  

“对于深爱着人类,甚至比我们想象中还要更加深爱着人类的局长来说,比起循规蹈矩的处理案件,如何让当事人从案件中得到救赎才是最为优先和重要的问题。”——《瞌睡虫警察局长》

《瞌睡虫警察局长》讲述了一个身材肥胖、喜欢在办案时呼呼大睡、行为举止古怪的中年警察局长五道三省,在任期间被当地报纸媒体评论为无能之辈、无可救药的“瞌睡虫局长”。然而这样一个局长在即将调任时,市民们却对他的调职离开感到悲伤,强烈要求他能够继续留任,这是为什么呢?也许以下三点可以告诉你答案。

1、善于挖掘案件背后的故事,用有情的内心救赎代替冷酷无情的惩罚

大概没有人不会爱这样的局长,当案件事件发生时,不是冷酷的把当事者抓获加以惩罚而是想法设法让当事人发自内心的悔悟并及时悬崖勒马止损。

在《中央银行三十万元遗失事件》中看似是一件普通的偷窃案,而局长却利用对人性的光辉,用伟大的爱情救赎了一个人。此案件中,充分显示了局长的“无能”,因为他只是连续几天让所有参与事件的人一字不落的重复陈述着案发时所做的事情。这种单调无聊的办案处理方式让所有人都觉得局长在拿他们消遣,这样拖延时间只会让钱更快的消失。

然而殊不知,在这几天的时间里,真正的偷窃者内心逐渐崩溃,局长以心理战术逼当事人自首,最终局长等到了该来的人,当事人的女朋友找到了局长。然而他并不是把当事人抓获,而是问银行行长:“要人还是要钱?”在不透露职员的姓名下,局长靠着自己的推理把钱找了回来,这也推翻了局长一开始表现出来的“无能”印象,也是小说精彩反转的地方。

局长本着救赎更重要的心态处理每个案件,他说:人一不小心就会失足,若踏上歧途,则一辈子都不会再完整。钱要是没了,还可以赚回来,但是失去的人生却极度的难以恢复原状。

2、通过一个案件引发一段有深意人生箴言,生活源于感悟

小说侧重于讲故事而非证据推理和作案手法,通过挖掘每个案件背后的人物故事,讲述当事人的背景、性格以及经历,让案件的前因后果在这些鲜活的人物背后逐渐浮出水面。

每个故事背后都能让人获得一段有深意的人生感悟。在《一颗珍珠》中讲述了一个富家小姐偷自家的珍珠项链,却嫁祸于身边最亲近的丫鬟。丫鬟出身贫穷也没有背景,或许是最好嫁祸的对象。

在这个案件中,局长通过调查富家小姐的家世、求学以及恋爱经历,得出小姐在大学期间与市长的儿子在谈恋爱。由于某些原因,双方父母反对彼此在一起,于是女孩转学,但彼此仍然私下在一起。男孩想只要经济独立他们就不必受制于父母,于是投资股票,但失败了,欠下了巨额债务。女孩为了帮助他,于是女孩偷偷拿出了自家价值不菲的珍珠项链来资助这位负债的男朋友,害怕父母责备于是嫁祸于自己的丫鬟。最后局长力挽狂澜让两家和好、并且有情人终成眷属。

这个故事虽然也不乏精彩的反转情节,然而结局也在意料之中,这是一个很容易被猜中结局的故事。案件的精彩部分也许不在于故事本身,而是局长在这个故事中引发了一段关于贫穷的精彩论述:

“贫穷并非他们的罪过,没有理由因为贫穷就让他们背上社会的债,不如说反倒是社会有愧于他们。犯罪滋生于懒惰的环境,从安逸、狡猾、不劳而获、奢侈及虚荣中而来,而绝不是贫穷的产物。”

3、本书是推理侦探故事,也是对人性善恶探讨的人情小说

《瞌睡虫警察局长》的作者山本周五郎擅长写人情小说,他笔下的人物常常是市井生活中的平民百姓和流浪人,作品中的他们饱偿生活的艰辛却依然事业未竟。善于抒写人情的小说家每每是短篇高手,山本尤为翘楚。

这本推理小说,延续了他一贯的创作风格,利用对人性和社会的理解,写下了一篇篇充满人情和讽刺的篇章。小说没有精彩绝伦的逻辑推理,故事也缺少有技术含量的犯案手法,因此显得像是遵循了某种套路,造成真相太容易被看穿。

小说不注重推理而是更关注那些透过案件反映出来的复杂人性等。篇幅虽然简短,语言也许并不那么华丽,但是故事的内容、情节的深度却发人深省。

  《瞌睡虫警察局长》读后感(五):优雅地写出一部侦探小说,需要哪些天时地利人和?——《瞌睡虫警察局长》译后序

  

文/胡长炜

刚开始拿到这本《瞌睡虫警察局长》时,我第一时间去寻找了相关书评和写作背景。作者山本周五郎从二十三岁(1926年)开始写作,作品主要发表在讲谈社和博文馆旗下的多本杂志上,一直到三十三岁时,他都主要致力于青少年小说的创作,包括时代小说、少年侦探剧和冒险话剧等,在此期间不断磨炼自己的文笔。1936年后,山本周五郎开始通过博文馆发表 “面向成人读者”的作品。他从1942年起创作了描绘日本传统女性形象的《日本妇道记》,这部作品也荣获了可誉为日本文学最高荣誉之一的直木奖,虽然最后被他婉拒了,但是文坛普遍认为这部作品的创作是他作家生涯的一次飞跃。而本书《瞌睡虫警察局长》则于1946年12月至1948年1月期间,在博文馆旗下的《新青年》杂志上连载,于1970年由新潮社首次发行单行本。

今天你打瞌睡了吗?

众所周知,1946年是日本刚刚战败的时间,在那百废待兴且受到驻军监管的年代,日本出版业界也陷入了低谷。战时曾受军部管辖的博文馆、讲谈社等出版社被打为“战犯出版社”,正常的出版经营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博文馆旗下《新青年》杂志在战时曾顺应当时国策丢掉了传统的侦探小说阵地,但在战后却遭遇了这一变革,为了继续存活下去,杂志社也开始试图找回以往的特色挽回人气。评论家认为,当时已小有名气的山本周五郎就是在该杂志几位编辑的邀约下,创作了他作家生涯中唯一的侦探小说《瞌睡虫警察局长》。

说是侦探小说,但实际读完整本书你就会发现,《瞌睡虫警察局长》跟我们平时熟悉的那种推理小说有着极大的区别。本书并未将重点放在案件的具体手法和证据推理上,而是更多地讲述了各方当事人的背景、性格以及经历,在对人物的构建中向我们展示事件的轮廓,至于犯人的动机和手法,故事讲述到后期也就顺理成章地出来了。而局长最后对犯人的处理方式也没有侧重于惩罚,正如书中所说“犯下罪行本身对他们来说就是一种天罚”,他更看重如何让犯人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补偿,为受害者挽回损失,令弱者之后更好地生活下去。因此很多人认为比起侦探小说,人情小说更适合用来概括这本书的内容,我觉得的确如此。

十个案件串联的日本人情社会

周五郎擅长描写市井生活中的平民百姓和无名的流浪者,他的作品中经常出现饱尝辛酸、事业未竟而无力以续的人物,以及由这些人而引出的带有深意的人生箴言,这也是他的一大风格。本书在很多地方都体现了这一点,例如在 《中央银行三十万元遗失事件》中,作者就借局长之口讲述了爱情的美好和强大,《一颗珍珠》中有一大段局长关于贫困的理论,《毛骨屋大当家》中则提到了局长对市民百姓知言不知行、不敢站出来斗争的愤慨。

说到这里,我不得不提一提作者的生平。山本周五郎出生于1903年,正是社会激烈变革的年代,他出身并不富贵,还不到八岁就由于遭受水灾而被迫搬过两次家,生活颠沛流离。为了支撑家庭,他父亲先后做过拧绳工、生丝商人、小金融业从业者、小餐馆老板、工会书记等工作,可以说他从小就跟着家里看惯了世间百态,尝尽了人间冷暖。在《瞌睡虫警察局长》创作前的1945年,山本周五郎结婚十五年的妻子也因胰腺癌去世,而在更早之前,他就已经失去了自己的父母。他本人的生活极为平淡,出名后跟文坛的交流也并不深,平时只和少数几位朋友和编辑保持着较为密切的关系。

《瞌睡虫警察局长》简体中文首译

了解到这些之后,再回头去看书中的那些感慨和理论,我仿佛在局长的身上看到了作者本人的影子。局长以过来人的姿态劝说他人珍视爱情,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也对底层民众抱着莫大的怜惜和爱护之情,他痛恨社会和人性的黑暗面,在最终调职之时则不愿意跟同僚打太多交道,宁愿默默独自离去.这些不正是作者本人的写照吗?“艺术源于生活,生活源于感悟”,山本周五郎这一本《瞌睡虫警察局长》就是对这句话的一个完美注解。

回到作品本身,翻译的过程中我感受到最多的一种情绪就是平静。本书一开头就挑明了这是借助局长身边秘书的回忆来讲述的一系列故事,本就有一种结局皆已注定的感觉。文中也有多处对景色的描写,都烘托出了一种宁静祥和的大氛围,而局长本人的姿态则更加调和了故事的冲突性。不管其他当事人的表现多么激动,人物之间发生了多大的对抗,局长都能以他迟缓拖沓的话语、宽广博爱的胸怀将一切平息下来,一看到他那副姿态,无论多着急的事情都不会再令人焦虑。相较于某些本格推理小说,本书或许在营造悬念、吊人胃口、制造反转的部分略逊一筹,但却是一本温和而充满人性的作品。读完之后,你或许不会对故事留下太深刻的印象,不过那种温暖和平静却能长久地存于我们心中。若希望在闲暇时光来一点放松心情的读物,本书就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

最后,再次感谢读到这里的您,也希望今后能将更多优秀作品带到各位面前。

  《瞌睡虫警察局长》读后感(六):解说/中岛河太郎

  

文/中岛河太郎

说到战前的《新青年》杂志,其不光作为侦探小说的根据地,也作为一本高品位的读物杂志而获得了知识分子的大力支持。《新青年》独力引进海外侦探小说进行介绍,还培养出了日本绝大多数的侦探小说家,因此很容易被人们认为是专门刊载侦探小说的杂志,但这本杂志绝非是这一句话就能概括的.除了以江户川乱步为首的侦探小说家,还可以说牧逸马、梦野久作、德川梦声、辰野九紫、狮子文六、久生十兰等人拿起小说之笔,也是由于《新青年》为他们提供了舞台。

伴随着战争的激化,日本政府针对国内杂志的限制也越来越严厉。海外侦探小说的翻译被禁止了,创作中会牵扯到日本人之间人身犯罪的国内侦探小说也因违反国策,而不得不向谍报小说、军事小说和冒险小说转型。由于《新青年》被迫放弃了作为顶梁柱的侦探小说,虽然作品篇幅有所增加,但它还是在昭和十九年[ 昭和十九年:1944年。]五月开始的战时体制杂志整顿中作为娱乐杂志类目存活了下来。而在战败所导致的出版界前所未有的变革中,《新青年》的发行方博文馆遭到了对战犯出版社的问责。

由于美国驻军对出版物的限制,大众文学面临巨大的变动。过去顺应国策的作家被驱逐,时代小说被禁止,而作为战时政策的反弹,侦探小说则被大加赞扬,进入一帆风顺的时期,许多老作家重新出山,他们的作品甚至都供不应求。

《宝石》《滚石》《黑猫》《新侦探小说》《轮廓》《珍珠》等侦探杂志接连创刊,业界迎来一片盛况,然而关键的《新青年》的总编辑横沟武夫,也就是横沟正史同父异母的弟弟,却十分讨厌侦探小说。他并未让好不容易存续下来的《新青年》第一时间恢复传统特色,而是原封不动地延续了战时现代小说和幽默小说的路线,连过去经典的题字都做了改变,经常供稿的作者也换成了土岐雄三、乾信一郎、渡边启助、玉川一郎和三木蒐一(子刊《讲谈杂志》总编辑风间真一的笔名)等人。

即便如此,在昭和二十一年十月, 《新青年》还是以“侦探小说特大号”的名义,刊载了横沟正史、久生十兰、大佛次郎、木木高太郎、水谷准等人的作品,再加上江户川乱步的随笔,展示了一把老字号的实力。虽然仅仅尝试了一期,但从那年十二月开始,《新青年》突然又开始了一系列短篇小说的连载。

当时, 《瞌睡虫警察局长》以短篇小说的形式连载,作者名则是真身不明的“蒙面作家”。第一回只在封面上写着“蒙面作家是何方神圣? 先来一览为快!”毕竟是用纸受限时代的六十四页杂志,《新青年》实在是没有余裕再对其做更多宣传。

第一章《中央银行三十万元遗失事件》从主人公“瞌睡虫局长”的介绍开始讲起。在五年任职期间,局长无论在警局里还是在官邸里都睡个不停,尽管人们评论他时全都说什么性格温和、吊儿郎当、软弱无能等等,但当他终于要调职到本厅时,警员就不用说了,那些市民,特别是贫民窟的居民们还是闹出了声势浩大的留任活动。

局长有个“五道三省”的奇怪名字,年龄在四十到四十一岁之间,身材肥胖,不好看,一双眯眯眼眨个不停,动作和说话都拖泥带水,是个十分迟钝的人物。然而这位单身局长也有惊人的另外一面,他精通英、法、德三国语言,对中文也略知一二,除此之外,他还具备极强的阅读能力。

他调职到本市来首次接手的,是一起银行丢失了手提保险箱中的现金的事件。丢失的钱被认定还在银行内部,局长亲自出马,以他一流的方式进行了搜查。最后心里有数的局长向支行长问道,是想把犯人抓住还是想把钱找回来,得到不追究犯人的承诺后,便道出了藏匿现金的地方,令人目瞪口呆。在这种对事不对人的裁决中,饱含着以往侦探小说中所没有的丰富感情。

而在《海南氏恐吓事件》中,局长面对手枪的攻击,却敏捷地闪避过去,压制住了犯人,身手哪里是能用“迟缓的水牛”来形容的? 而且他还轻描淡写地使用了伪造恐吓信这种非常手段。而这种敏捷的身姿只能靠他身边亲近的人才能记录下来的故事设定,也起到了勾起读者兴趣的效果。

连载完这两章后的编辑后记中写道:“《瞌睡虫警察局长》获得了比预期还多的好评.读过的人都在问‘蒙面作家’究竟是谁,不过暂时还是让他再戴一会儿面罩吧。”从中可以窥见编辑的得意模样。而第三章结束后,下一号杂志的后记中则写道:“《瞌睡虫警察局长》越发受到欢迎,说实话,编辑部本打算这个故事到第三章就告一段落,但为了回应读者的期望,我们决定还是继续连载下去。”这也证明了本书在当时引发了多大的反响。

这一系列连载生动地展现了登场人物的人性,并不是单纯地通过物证和搜查来摆证据、讲道理、发掘真相,而是以对人性的洞察和人道主义贯穿全文,这一点跟以往的侦探小说截然不同。被这种独特的笔触大为震动的人不只我一个,这一点从前面引用的编辑后记也能看出来.不过既然是叫“蒙面作家”,那他必然是之前发表过作品的人,人们对其真实身份做出了各种猜测,不过最后还是由《侦探作家俱乐部会报》揭露出作者就是山本周五郎,这恐怕是江户川乱步从博文馆那边最早问出来的吧。

山本周五郎从昭和四年开始创作童话和少女小说,在第二年成了博文馆发行的《少年少女谭海》杂志的常客,从《危险! 潜水艇的秘密》开始发表了一系列以头脑清晰的春田龙介为主角的侦探冒险小说。以此为契机,他创作了为数众多的冒险小说,也写了《猫眼石杀人事件》和《复活的尸体》等好几本侦探小说。

山本周五郎的作品虽然主要面向青少年,且他专注于侦探冒险小说的创作,但却从未有作品在 《新青年》杂志上刊登。《少女世界》《少年少女谭海》《讲谈杂志》《新少年》四本杂志都隶属于博文馆,互相之间关系深厚,但他却跟《新青年》杂志十分疏远。

作者的名字首次出现在《新青年》杂志上,是由于在昭和二十一年发表的《不开花的利拉》和《四年间》。当时《新青年》总编辑横构武夫和《讲谈杂志》总编辑风间真一都很欣赏山本周五郎,经常跑到他位于本牧的家里喝酒、聊小说,聊得天花乱坠,让人不免怀疑他是因为跟编辑关系好才愿意执笔的。《一颗珍珠》里强调了局长的贫困哲学:父辈之间互为仇敌,两人的子 女却坠入爱河,还计划将盗窃的嫌疑引到女佣身上。揭露了这一切的局长表示,不管一个人多贫困,他也没有为社会承担不属于他的罪责的理由,社会反而应为他承担更多责任。真正贫困的人连去犯罪的多余精力都没有,犯罪是从懒惰的环境中滋生出来的,是从安逸、狡猾、坐吃山空、奢侈、虚荣中滋生出来的,而绝不是由贫困所导致的。这一章以此为主旨,饱含着作者对贫困底层人士的爱。

这一系列并没有明确故事发生的背景舞台,不过在《新生座事件》中提到那是在一座地方城市,那里还拥有一处旧城遗址公园。新生座是局长旧识的剧团,尽管他们满怀热情地表演,但却没几个观众。因为收到了一封宣称要被剧团里某人杀害的求救信,局长便亲自出马了。而原本被局长压下来的这封信被报纸公开了,导致剧团的表演连日爆满。之后才发现中了局长计策的记 者在悔恨的同时,对他的敬爱也越发深厚.这实在是一篇很有作者风格的佳作。

在《毛骨屋大当家》中,读者可能会在意局长略显强硬的手段,但能看到这种非常手段一举解决了城市多年的弊病,或许也会令人感到酣畅淋漓。

给战后失去特色的《新青年》重新注入活力的就是这一系列连载。十回连载结束后,杂志表示“希望‘瞌睡虫局长’能在不远的将来有机会再登场,本刊将在之后连载黑林骑士的新短篇”,但之后号称近代冒险小说的《失恋第五回》的作者仍旧是山本周五郎。那是一篇讲述残存下来的培训特工队员的旧军官跟凶恶罪犯战斗的畅快冒险故事,但他只写了两章,有些令人惋惜。

作者在二十到四十岁期间致力于创作侦探冒险小说,当时他之所以没有面向一般读者来写这本书,是因为心中还有着某种期待吧。当接触到这本《瞌睡虫警察局长》后,我就有所领悟了,这的确是一本很难被战前的侦探小说界所接受的作品。《瞌睡虫警察局长》可以说是作者唯一的侦探小说,但在侦探小说的基础上,这本书更深地带着山本周五郎的烙印,不妨说是借着侦探小说的外壳来表现的作品。

作者在昭和三十四年创作的《五瓣之椿》和《町奉行日记》虽是时代小说的形式,却也带着浓厚的侦探小说味道。尤其是后者出人意料的故事,也证明了作者对于以推理手法产生娱乐效果十分有心得。

作者为世间留下了这一本只有他才写得出来的侦探小说,实为文坛幸事,令人难忘。

(《文艺评论家》 昭和五十六年七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