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强口述自传的读后感大全
《文强口述自传》是一本由文强 / 刘延民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6.0,页数:370,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强口述自传》精选点评:
●文强对军统虽然属于半边缘人物,但其复杂经历值得一记。可惜本书记录整理者功底有限,不够用心,连与文强自己撰写文章相对照检验都没做到,空留满纸荒唐言。
●少年英雄,诗杰仗义,风雨人生。
●硬伤无数,垃圾书,浪费纸张可耻。
●自说自话,错误甚多。据功德林中其他战犯回忆,文先生在过年时争抢着向中央写信,甚积极。如果说口述者年事已高、记忆不清可以理解,那么记录者不加考证,盲目相信口述者,至少有失专业水准
●好玩,有讹误,听说这本书的版税全都给了故人之女林豆豆
●口水书。看个大概意思就行了,别纠缠细节。
●有些干货
●残月高悬,奈何几许繁星。。。
●作者一辈子都在宣扬自己出身的“高贵”与资历的“特殊”,这样的人最终都难以成为真正的革命者(征诸往事,历历不爽),成为叛徒根本就不会让人意外,而作者自己把叛变的原因说成是“赌气”,这显然是诿饰之举。p.s 书中所述的亲历见闻当然有其价值
●诚实
《文强口述自传》读后感(一):一本烂书,可惜了一段传奇的历史
在记录这本口述自传之前连“文强”是谁都不知道的人居然也敢来写这本书,居然写出淮海战役是林彪带200万军队打杜聿明40万军队,居然让溥仪在49年就回国和文强等人住在了一起……如今再也不能起文强于地下,历史就这么被浪费了。糟蹋历史的家伙,还是写小说去吧
《文强口述自传》读后感(二):文强
在我看来这本书非常不错
还有一本何蜀的≪从中共高干到国军将领≫写的更深刻一些。
那个年代,最有趣,最激情澎湃的岁月。
是中国近代史最具魅力的时期。强力推荐
文强本人就充满了传奇色彩,有在那传奇的年代。
《文强口述自传》读后感(三):形势比人强
用今天的观点看,也许有人觉得文强是糊涂的,不可理解的,甚至他们那一代人都令人琢磨不透。而这部自传,却提供了一个让读者理解那段历史、那一代人的也许不是那么明显的可能性。
今人不见古时月, 今月曾经照古人。
《文强口述自传》读后感(四):自传终难逃人生的弱点,不中肯,不客观
自传大都难免拔高自己的优点和过多阐述辉煌的事迹,回避自己的阴暗和不光彩的一面,这大概就是人性的弱点吧;
这么一个经历很多角色、阅历丰富见过太多尔虞我诈、经历过多番大风大浪的人,自传却是平铺流水和略有起伏的记叙,没读到深入独到的人生见地类更内涵的东西,不知是文强口述的过于平淡和还是作者记账式叙述的原因;不知道文强口述故意回避了爱情的深入阐述还是别的原因,我只觉得文强口中的婚姻只是凑合搭伴过日子,豪无革命爱情应有的炙热,我觉得在爱情和婚姻上文强是个让人可怜的人。
从自传中来看,文强让我佩服的是做人的原则、坚定的立场和豁达的心态,不因党派、地位、角色和一时荣辱而改变立场和见风使舵、趋炎附势。这在战争年代,尤其是国民党内部派系复杂的情况下,更难能可贵。当然这是在自传客观中肯的前提下,ps:我觉得这个前提基本是不可能存在的。
《文强口述自传》读后感(五):和沈醉比
文强的个性要张扬的多,经历也丰富多彩。
文天祥的第二十三代孙,毛泽东的母亲是他的姑母,黄埔四期和林彪同学,1925年入共产党周恩来帮助宣的誓,参加北伐/南昌起义,跟随早期朱德入四川,曾任四川省常委兼军委代理书记管着23个县(同时期毛泽东在苏区才管12个县,p61),由于王明的党内恐怖主义开始游离党外回湖南长沙老家当记者,1935年被戴笠器重加入军统在上海组织地下抗日,抗战胜利后脱离军统任杜聿明的徐州剿总中将副参谋长一直到被俘。
九十四岁时完成这部口述自传。话里话外还是充满牛气,容易满嘴跑火车。写的很直白,看的容易/过瘾。最后该书的版税留给了林豆豆。跑火车的地方如p68三丈的墙撕衣服拴块石头就越狱了等。
感谢大令的推荐!卓越实在卓越03年的书登记了近一年后居然能买到。书是否有删节未知。错字及编辑不严谨处在俺的粗眼中也常看出,p226前一行山西省主席还是祝绍周,下一行就变周晓舟了,p269坦克兵的铁牛学校似亦应该是蒋纬国办的而不是蒋经国。
瑕不遮玉,长学问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