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经典读后感有感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是一本由[英] 亚当·斯密著作,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元,页数:3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精选点评:
●就是现在看来仍是一部杰作,亚当斯密将政治经济学、经济史、经济思想史和财政学都做了详细的分析,见解深刻而独到。自此,他超越了配第,成为公认的经济学之父,上至李嘉图、马克思,下至哈耶克、弗里德曼,无一不受其影响。
●译文艰涩难懂
●
●国富论
●我觉得我非常需要经济学的一些基础知识,斯密的书好像是最好的入门书。我也不希求能够看懂计量的、模型的经济学著作了。
●经典中的经典
●泛经济学
●亚当斯密的牛逼之处在于提出了伟大的思想,而后辈经济学家所做的,则是把他的思想以数理模型的形式表达出来,并对经济学不断完善。 市场机制有效,那是建立在很多假定基础上的。信息开始被假定是完善的,阿克洛夫他们推翻了,今天信息不对称、激励理论就都出来了。博弈论一出来,完全竞争的假定也被推翻了。企业最开始被假设为“一个点”,后来科斯来了,直接对着企业开肠破肚,企业理论也建立了。经济学根本的理性人假设现在也受到了塞勒等人的挑战。
●读过之后才敢笑话好多人不知道这就是《国富论》~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读后感(一):财富乃强国之密钥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读后感(二):最通俗易懂的名著
1994年,打CIV2时,有一个奇迹叫国富论,发明之后,所有维护费1元的建筑面维护费了。这个奇迹基本是必须要抢的。之后,正好在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就看了看,非常通俗易懂,之后引发了我对经济学的兴趣,看了一些其他书籍。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关系太紧密了,要研究历史必须研究经济史。 另外,看了国富论后,我对贸易的态度发生重大变化,以前认为科技、生产是最重要的,现在知道了,缺少贸易,社会化的分工就无法实施,生产力也很难提升。 之后打游戏时,我很注意开展贸易,得出结论,赚钱主要靠贸易。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读后感(三):难以坚持读完
我来这版块,是因为想从这里了解这本书别人是怎么看的,因为我觉得翻译得很难读得顺,不管是什么原因,我觉得真心不推荐。之前已经买过唐日松版本,也是读得艰难,看推荐才又买了这本。已经花了很长时间读到233页,真的很难继续。。。用词很多都不是今天看得到的,读起来不顺!中文翻译真的很重要!我来这版块,是因为想从这里了解这本书别人是怎么看的,因为我觉得翻译得很难读得顺,不管是什么原因,我觉得真心不推荐。之前已经买过唐日松版本,也是读得艰难,看推荐才又买了这本。已经花了很长时间读到233页,真的很难继续。。。用词很多都不是今天看得到的,读起来不顺!中文翻译真的很重要!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读后感(四):先读《经济学原理》后,对国富论的感受
看完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再看这套书的。
感觉亚当斯密更以观察的研究方式来讲述他所观察到的经济现象,有很强的主观总结性,但很多的经济结论直至今日仍是适用的。
不过,有些经济结论似乎只适用于他那个年代,放到现在这个时代,由于科技、经济规模等的发展,已不再适用,或者可以在其他经济书籍上看到更现代的经济解释和论证。
而昆曼的书,除了引用了不少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的结论外,更利用现代数学的发展,以微积分、经济模型等方式,对很多经济问题进行了说明和解释。感觉相对而言,现代经济学的严密性更强一点。
这就是时代的进步吧。
而且这2套书所针对的阅读人群不同:
亚当斯密是对自己的经济学研究结论作出专业性的说明讲解,但表述的十分易读易懂,很多内容说明细致入微,可能你不是具备十分丰富的经济学知识,也能大致地通过国富论了解到一定的经济学知识。
国富论从社会分工,到货币的产生,到交易的发展……等等,对经济的发展做了一个较详尽的说明。
经济学原理主要就是针对对经济学有兴趣但又没有什么经济学基础的人。主要将经济学中的一些重要著名理论进行简单说明,使读者可以有粗浅的经济学知识了解。同时又有一些数学模型,以更好地说明知识点。
读起来趣味性十足,又不枯燥。
很难说是先读哪一本更好些,但觉得这两个学者都十分地能以浅显的语言去表述复杂的经济理论,十分赞!
《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上卷)》读后感(五):经济学并不单纯
虽然这本书被说成是经济学的著作,但经济永远是和政治密不可分的。作者写这本书的时候,正处于美国独立战争爆发之前的紧张时刻,作者提出的方法如果能够得以实现,也许今日世界的版图会大不相同,而英国政府恰恰选择了目光短浅的作法,致使美国独立。亚当斯密认为:英国作为一个国家,完全没有必要把国都局限于英格兰本土,而应该对帝国版图内一切地区平等看待,哪里交的税多,哪里的议员数量就应该多,最后整个国家的首都都可以迁到交税最多的地区,如果这一理想实现,恐怕现在的美国就会是一个大的英国。
另外,关于殖民地管理,也让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了解到了西方政府的立场。据亚当所述,东印度公司这样的殖民地公司与政府的关系并非象我们所想象那样。实际上,这样的公司是欺上瞒下,一方面骗取政府信任,获得巨额贷款及贸易独占权,另一方面又在印度欺压当地人民,结果是:英国政府一点都没有从这样的殖民政策中得到任何好处,而印度人民更是损失惨重。那么,钱财到哪里去了?都被东印度公司的人贪污腐化浪费掉了。简单地说,就是整个世界并没有从这样的殖民政策中得到利益最大化,并且这样的政策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的发展,也就是说使世界变得贫穷。所以,战后的反殖民运动有其天然合理性,纵使对英国这样的老牌殖民主义国家来说,反殖民运动不但不是一件坏事,而且是一件好事。
再有,就是关于中国的表述,当时,正是中国的所谓康乾盛世,确切地说,是乾隆朝最富裕时期,而亚当并没有来过中国,却已能从两国的经济政策当中看到中国的“虚胖”,他说中国总体虽然似乎很富,但是论及单个国民的工作生存条件以及个体收入,已经远远比不上英国,而且这样的政策必定会压抑个体的积极进取精神,而英国的政策是当时最好的政策,每个国民都在政策中看到对未来的希望,所以迟早有一天,中国一定会被英国打败,中国一点都不可怕。果然不出所料,几十年之后,1840年的鸦片战争,英国就给了中国以教训,直至此后的几十年,是一连串的战败与耻辱。这就是历史的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