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餐盒》经典观后感有感
《午餐盒》是一部由赖舒·彼查执导,伊尔凡·可汗 / Nimrat Kaur / 纳瓦祖丁·席迪圭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餐盒》观后感(一):一点感想
1.去不丹吧!那里没有国内生产总值,只有国内快乐指数。 2.观看这部影片之后要看一下女主演妮拉特·考尔的20分钟访谈,意义很不一样 3.印度孟买的上班族都要带盒饭吗?生活状况差的只带上几根香蕉和苹果
《午餐盒》观后感(二):那个快递员说的是真的!
在印度孟买的街头你会看到这样一群人,他们头上顶着一排饭盒,穿梭在拥挤的人群中;
他们被英国王子接待过两次,被意大利总统盛情款待;
甚至哈佛大学专门有个课题来研究他们,BBC还专门拍了纪录片来介绍他们。关于达巴瓦拉,最令人惊奇的是他们出错率极低,为600万分之一,哈佛商学院专门有个课题来研究这种神奇的运转最终得出的结论却是:他们的成功源于匠人精神。
《午餐盒》观后感(三):关于为什么要送午餐盒的问题,刚请教一个印度人
刚问过一个印度人,他说孟买是个很大的城市,人们去上班往往要横跨三四十公里到office,所以要起得很早,老婆顶多帮他准备个早茶什么的,然后wife会用一上午时间准备午餐。
印度人认为食物当天准备的才好,不喜欢隔夜食物,当然也有人前天晚上做好,然后放在冰箱里第二天带着,但那种卷饼隔夜就囊了不好吃了。
这印度经理也觉得直接用煤气火烤饼没什么,他妈和他老婆都这么干。
《午餐盒》观后感(四):电影很好
这部印度电影,是出乎我意料的。没有长到离谱的歌舞,没有烂俗的话题,是一个很普通很平常的没有得到多少爱的家庭主妇和一个孤独的中年退休男人的故事。看了之后有几点感悟:活着和正能量。两人在彼此的影响中获得了正能量。同时也在思考活着的意义,一个绝望主妇生活的最大意义在哪?丈夫出轨,没有弟弟,父亲去世,我觉得是千万要工作,让自己有依靠,才有动力和希望。当然因为那是印度,就不评价了。
《午餐盒》观后感(五):一副超现实主义的画
电影有多个角度。有反映的具有印度特色的社会多个方面:交通、公司、特殊的午餐快递;也有具有世间普遍性的女主人公无奈的婚姻,明知丈夫出轨,也只能假装不知;也有楼上anti对植物人丈夫的深情守候;还有男二号和女朋友纯洁的爱情故事……
男女主人公的情感结局让人感觉非常无奈、遗憾,但这更加现实吧。
电影内容丰富,表现细腻,犹如一幅超现实主义的画卷。
《午餐盒》观后感(六):想要截图的地方
海报做得不好,虽然主角和午餐都有,但是风格太老啦,而且画面色调太明亮了,有点不太符合影片和缓的基调。
有两个感动得想要落泪得地方,一个是男主回忆起逝去的妻子看电视录像的话语,还有是男主解释为何不赴约、其实是不知道自己是什么时候变老,但是已经老去的无奈。
想要截图的都是台词
1,女主说 活着为了什么?
2,男主说 我想我们是健忘的,如果没人诉说。
奇怪的迅雷影音,居然截图是黑屏。记下了之后再说吧
《午餐盒》观后感(七):对现实的耐心和对转变的浪漫
影片是慢慢讲述的,需要有耐心慢慢地看~
和很多印度片子一样,前二十分钟都没有什么演技,挺无趣的~
慢慢地一切都合情合理起来,惊喜也一点点铺展~
影片里的那句名言很喜欢~
影片里印度人的简单很喜欢~
他们没有一起去不丹,开放性的结局,没有刻意地去表达什么,然而这段奇遇已经改变了他们两个我,也许这已经是种足够好的结果^_^
总之,无论怎样,钦佩他们对转变生活的浪漫情怀,哪怕有的最终可能是很快因为种种现实放弃,因为总有转变在真的实现之前就已经转变了你我他~
《午餐盒》观后感(八):家庭
很平淡的电影,没有耐心的同学可以略过。
。。。。
很多剧情
。。。。
电影讲述了三个处于不同阶段的家庭,一个是新婚,彼此还十分的恩爱;一个是生活已经趋于平淡,激情不再;还有一个是一方已经离去,另一方悔恨不急。一份错送的午餐却将一个丧妻的老男人和一个婚姻即将破裂的女人联系到一起。午餐的交流似乎让他们的生活有了新的方向。他们甚至想要冲破世俗的牢笼走向梦想中新的生活,但一切终究归于平淡。这一段崎岖恋情并没有能够开花结果,却让他们能够乐观的看待各自的生活。就像影片里反复提到的“错误的火车,总可以载你到正确的车站”。
《午餐盒》观后感(九):午餐盒里的人生
火车,午餐盒,周而复始的日子。这些元素是片子不可或缺的元素。《美味情书》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印度孟买的景象,还为我们带来一个不像咖喱这么浓烈的故事。机缘巧合让两个对生活感到苦闷的人用着最传统的书信方式交往,自此他们多了些许快乐,些许期待。“即使上错车也能到对的车站。” 在这个高速生活的世界里,有多少人愿意尝试错误的事物?被要求精准,被要求分秒必争,被要求成功,很多时候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我们似乎丧失了自己。或许,有时候,我们可以停下来,听听自己的内心。其实很多时候,选择无所谓对错,只是立场不同。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认真过好每一天,平淡也好,丰盛也罢,人生如斯。
《午餐盒》观后感(十):小确幸,大确丧
不小心看了一部印度文艺片,有人说是印度版的《花样年华》,我没看过花样年华,但知道那是个婚外恋的故事,但是这一部不应简单归于这个主题。影片诉说了一种生活态度,是女主看尽邻居阿姨、母亲被单调重复又毫无希望的被困顿在家庭的生活,决定为自己活一次哪怕是短暂的;是男主撑着远比外貌还要垂垂老矣的内心,干涸,刻薄,自我的活着,因为阴差阳错的午餐盒,闪亮了一下人生却又归于黯淡;是年轻助理即使孤儿出身仍向往和爱人美满的婚姻;是绝望到带着女儿自杀的无名女性,只活在片中的新闻里……我们的人生又是什么样子?该是什么样子?你想改变它成为什么样子?不,中年人的生活充满了“丧”,就酱!(︶︿︶)=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