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维京时代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维京时代读后感100字

2021-02-01 04:07:3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维京时代读后感100字

  《维京时代》是一本由[英]埃莉诺·帕克 (Eleanor Parker) 著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352图书,本书定价:精装,页数:2020-1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维京时代》读后感(一):北欧勇士的传奇

  

维京人作为“北欧海盗”著称,这样一个民族却在历史中很少被人提起,电视剧《维京传奇》将这个民族带入人们的视线,如今已经播出到第五季,可以看出人们对这段故事的喜爱程度。然而相关的历史记载却很少,或者说面向大众的读本几乎是没有的,这本《维京时代与英格兰》结合了现代人们的需求,从神话和传说入手,趣味性十足完全能够引人入胜,讲述了北欧勇士是如何征服英格兰的,又是如何在世界史上留下巨大的影响。

在历史中有着很多有意思的事,可是人们往往喜欢跟风,就容易把自认为是绝对正义的人物塑造成英雄,虽然都是真实的历史,但是经常会删除一些不好的片段。维京人的转变是很明显的,通过历史的进展,他们的命运发生了改变。他们就是从白手起家开始的,一开始被生活所逼迫,只能够选择过那种没有安全感的生活,也只有这样才能够努力获得稳定,所以后来通过自己的努力创造了诺曼底公国。这样的民族本来是毫无信仰,十分野蛮的,后来融入到不同的文化当中去,他们分布在欧洲的不同地区,一部分融入到了法国的制度当中去,包括语言和宗教等等。

而维京人又有着另一个名字,就是诺曼人这是一个励志的民族,可以说地位的上升速度是很快的。维京这个名字好像是来源于海盗,因为他们一开始没有经济来源只能靠抢,诺曼人则是委婉的称呼。这本书记载了维京人领土变更的过程,全面地讲述了历史细节,这个过程是略显艰辛的,有很多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很多在历史中获得巨大成功的案例几乎都具备着相同的条件,那就是好学、善战、团结等等。他们之所以知名度不高,我想就是因为根基不够深厚,他们的历史相对于很多国家而言都不够长久,能够获得这样的成果已经是令人震惊了。

看过这段历史我甚至想要去了解一下现在维京人的后代是如何生活的,可是他们因为没有自己专属的国家而融入到了世界各地,他们与其他民族的人们繁衍后代,维京人的精神已经永远存在于历史的长河之中,不过欧洲如今的进步,是与他们脱不了干系的,他们为历史做出了很多贡献,也在当时影响了无数的人,我们无论如何都不能忽略这个民族。

通过这本书,我们可以加深对于如今欧洲国家的认识,并且能够知道多年来英法之间的关系,本书的作者也是具有着十分权威的知识背景,帮助我们解开了一个民族的密码。这样一个民族,能够从最开始的英勇奋战,到后来的虚心学习,这一路走来必定会在历史中留下深刻的痕迹。本书的封面设计也具有十分鲜明的历史感,书中的图片和时间记载也很明确,给人读起来十分舒畅的感觉。

  《维京时代》读后感(二):《维京时代与英格兰》:维京人如何缔造了英格兰

  

关于不列颠群岛中,民族和国家的构造动力,一波有一波的外来民族,功不可没,外来民族入侵不列颠有两个方向,一是北欧维京人的侵略,另一面是英吉利海峡对面的登陆,因此一部不列颠的历史,就是应对这两方面冲击,作为地理条件较好的英格兰地区,历史变局受外来人种影响更加突出,影响英格兰历史最大的除了罗马人,还有就是《维京时代与英格兰》,这本书中主要讲的维京人。

书中指出维京人对英格兰的影响,在于早期对英格兰沿海,在维京人最为强盛的时候,他们进逼伦敦、围攻巴黎,可是作为海上民族,一旦对方交付赎金,或者掠夺到了金钱、人口,维京人就会选择退去。维京人对于西欧沿海地带的历史作用,就像是北方游牧民族,中国历史演变的作用一样,英格兰贵族要建设城堡保护村民和财富。

维京人强盛的结果就是在英格兰对面建立了诺曼底公国,他们向法国贵族学习到了,重装骑兵战术,随后由诺曼底公爵威廉,渡海远征英格兰,在黑斯廷战役击溃英格兰军队,开创了英格兰威廉王朝。可以说,威廉征服是维京人千年入侵历史,最终发展出的成果。

其实,正如本书作者所提到的,在英格兰文学中,充满了对北方维京人的描写,各个时代都具有不同性。在英格兰还没有政治实体的时候,北欧人是强盗,可是一旦有了贵族封建体制,他们就是一群匪徒,与英格兰人具有非常大不同,可是有缺少独特个性的一群人。

在国家民族发展过程中,单一民族共同体,更能够发展出国家,这点在北欧民族身上体现得更为彻底,作者指出在丹麦建国后,丹麦人对英格兰的影响是巨大的。原因在于,丹麦作为身处北欧的小国,其立国之本无非就是海上掠夺和航运,然后在西欧各国,广泛的建设城堡等防御设施的中世纪,掠夺已经没有那么成功了,只要航运才能维持国家存在。

因而,丹麦等北欧国家有点像一个建立在航运基础上的共和国,从贵族到水手大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北欧在制度层面改变了英格兰和西欧,不能不说是一种超越历史界限的贡献。

当然,本书作者更多的从文化和文献学的角度来分析,当千年之变化,浓缩在古老的传说、诗歌文集,经由作者比对、阐发而出的时候,让我们对于世界历史的理解,有多了几分有价值的思考。

  《维京时代》读后感(三):聚焦神话与传说,梳理维京人入侵与英格兰关系的智识之旅——读《维京时代与英格兰》

  

从维京人第一次突袭英格兰北部到11世纪末,跨越了三个多世纪的时间。对今天的历史学者来说,斯堪的纳维亚人向欧洲其他地区迁徙的深层原因仍然存在争议。对中世纪作家来说,他们对维京人的态度也不尽相同。

牛津大学中世纪英国文学讲师埃莉诺·帕克综合利用文学研究、历史调查、民俗学研究等多种研究方法,完成了《维京时代与英格兰》一书。该书旨在梳理中世纪的英格兰人如何看待维京人,“如何想象并解释英格兰的维京历史,以及维京人对英格兰不同地域的文化和身份做出的贡献。”就像她的同僚所称道的那样,“这本文笔极佳的书成功地将维京人入侵者与定居者以一种意想不到的新视角展现在读者面前。”

首先,让我们先来明晰一个概念——“丹麦人”。中世纪的丹麦人一词,指的是“后来英语概念中维京时代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掠夺者与定居者。”事实上,影响着中世纪英格兰丹麦人或称呼某人为丹麦人的因素,包括政治效忠、异教通婚、语言和文化时尚的转变等。同时,英格兰北部与“丹麦”的关系极为密切,被称为“北方土地”。莎士比亚的著名悲剧《哈姆莱特》以丹麦王子作为主角,既是对萨克索·格拉玛提库斯安姆莱特的故事的发展,也可视为对维京人入侵历史的观照。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中世纪作家的关注点。通过对比神话和传说,我们了解到,除了认为维京人入侵是出于对暴力的热衷和对掠夺的贪婪渴望之外,一些更为复杂的原因也被揭示出来,包括解决私人恩怨、干预英格兰政治、寻求冒险刺激,以及找一个适宜的定居地等。同时,维京人的定居给英格兰地区留下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这种影响体现在风景、地名和当地的历史中。不列颠最重要的巨石遗迹之一、罗尔莱特石群有一个有趣的传说,将它们与丹麦人的入侵联系起来。另外,北安普顿的丹斯莫尔和达文特里、萨摩赛特的丹斯伯勒和埃塞克斯的丹伯里,据说这些都是丹麦的营地或与丹麦人作战的地方。而德雷顿的布拉兹山谷和萨福克郡的布拉德梅尔山,据说这些名字来自与丹麦人作战时洒下的鲜血。有意思的是,据作者研究,维京人从敌人的头骨中喝水的想法来自于一位丹麦学者于1636年写作的《鲁尼卡文学》中对一首关于朗纳尔·洛德布洛克的诗的曲解。

1066年维京人对英格兰最后一次严重入侵后,英格兰的重心转向了欧洲大陆。到了12世纪,盎格鲁—斯堪的纳维亚人之间的重要互动逐渐成为过去,尽管双方在政治、宗教等领域依然有着丝丝缕缕的联系。

需要指出的是,《维京时代与英格兰》不是历史入门读物,而是一本学术作品。读者最好有相关的历史知识作为储备,否则注意力很难不被各种人名所干扰。同时,对这一段历史的强烈兴趣也很关键,惟其如此,你才能跟随作者的思路充分享受阅读的趣味。

2021-1-12

(全文完)

  《维京时代》读后感(四):传说中通常隐藏着历史的真相

  也许很多人认为传说不可信,觉得传说都是人们自己想象出来的。但事实上,历史过一段时间后就会变成传说,即使当时是人尽皆知的事实,经过时间长河的洗练后也会变成传说,让许多事实变得模棱两可。故而传说可能是历史的多棱镜,折射出当时人们的心态、后来人们的思想。 维京人已经消失了一千多年,但是却神奇的在欧洲大地上留下了他们的一些文化。所以仅仅将维京人归纳成北欧海盗可能并不那么的确切。 故而《维京时代与英格兰》的作者埃莉诺.帕克试图通过解析虚构的故事来揭秘真实的历史。全书以几个故事为架构,分别予以解体连线,试图找出一条维京人发展的历史线条,还原维京人真实的历史面貌。 在解体的故事中,埃莉诺.帕克从中找出了几个相同的点:一是渡鸦旗,二是坟冢丘陵,三是船,四是龙。 在所有的故事中,这四样东西都是存在的,无论是来自斯堪的纳维亚方面的故事还是来自英格兰的故事,只是叙述的角度不一样,讲述的故事不一样。 那么通过抽丝剥茧,去伪存真,就可以得出维京人的生活一定和海有关,而且他们可能不是真实意义上的海盗,他们有自己的文化信仰,渡鸦旗可以作为证明。 所以关于维京人是开疆拓土的勇士还是烧杀抢掠的海盗,似乎有了一丝线索。 其实,我们从维京人的这些传说中能够看到世界各地各民族的文化影子,只不过因为维京人已经消失于历史的洪流中,故而他们的来源和去向才会引发众多历史爱好者的关注。 当然最主要的是想要探寻他们为什么会侵略英格兰,他们侵略英格兰到底只是为了破坏毁灭,还是为了寻求安稳的生活。 其实这个问题在这些故事中已经有了答案,他们原本可能因为生活所迫,环境所逼,以海上生活为生,所以船对他们来说是驾轻就熟的,而英格兰和丹麦相距不远,从距离上来说,可能是最理想的居住地。 他们之所以能够成功攻占英格兰,可以从他们民族的成长方式来看。 从孩提时代开始,维京人就喜爱种种竞争激烈的游戏。他们比试马术、举重、划船、操帆和游泳,每年的部族大会同时也是北欧的奥林匹克运动会。哪怕冬天躲在屋里玩的也是从阿拉伯流传来的棋盘游戏,内容总是练习进攻和防守的技巧。 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维京人自然成为了强悍的战士。在战斗中他们表现出异乎的狂热、强悍和视死如归。 其实维京人侵略的不只有英格兰,他们对欧洲大陆的大部分国家都骚扰过,侵略过,而且在维京人鼎盛时代,他们同时统治过几个国家,但是英格兰是他们愿意定居的地方,甚至尝试将自己的文化和英格兰当地的文化融合。 如果单单以海盗来定义他们,显然是不够的,从他们的政治策略来说,他们是希望能长久统治的,所以说他们只是为了破坏,为了屠杀,没有想要统治的论调显然是站不住脚的。 再说到维京人为何四处侵略欧洲大陆。这就要说到维京人的另一种习惯。书中的故事说的是丹麦国王,他们只会保留一个孩子继承王位,其他的孩子成年后都会被驱逐出去,被驱逐出去的孩子只能自己去闯天下,就像比约恩,他只能从海上到其他地方去寻找自己的机遇,自己的地盘。 所以,我们可以想象一群如狼似虎的人被驱逐出家门,他们想要生存,怎么办?显然邻居就会危险了,也可能他们会到更远的地方去寻找机会,总之,他们会四处晃荡寻找能够作为猎物的机会,而他们从小的锻炼使得他们都有一副强健的体魄和无比坚韧的意志,这给他们的成功增添了无限的可能。 传说中亦有真相,故事中隐藏着历史。维京人虽然已经泯灭于历史滚滚的洪流中,但是他们的传奇却通过文化传播的方式流传了下来。

  《维京时代》读后感(五):维京人的传奇故事

  在历史上有一个传奇的民族——维京人。在8-11世纪,他们创造了“维京时代”,通过强大的航海能力成为那个时候的海上霸主,在诺曼征服后,维京人成功入侵并征服英格兰,成为突袭者和定居者。尽管中世纪历史学家对这一入侵者(斯堪的纳维亚侵略者)的典型特征在于他们对英格兰的入侵不是占有而是为了破坏。维京人对英格兰的入侵是否如中世纪史学家描述的那样?[英]埃莉诺·帕克(EleanorParker)所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维京时代》,给予我们不同的解读。 在大众过去的认知里,维京海盗常常以凶狠残暴、血腥贪婪、神秘莫测的形像出现在各种传说和故事中。但他们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样的,本书从异教徒的神话传说、基督教徒的意象、吟唱诗人的唱诵、行吟宫廷诗的证据,让我们看到维京人不同寻常的一面,原来英格兰与丹麦有着千丝万缕,复杂而持续的的联系。维京时代的丹麦人不仅有外国侵略者、征服者、定居者的特征,而且还有自己的姓名、家庭和动机,这些都超越了以前人们对维京人的认知。同时英格兰与丹麦贵族家庭之间的关系比任何时候都更密切,并且当时斯堪的纳维亚的精英文化被英格兰了解并实践。 本书从离奇的神话和传说出发,解析虚构的故事,揭秘真实的历史,抛开约成俗成的大众认知,为我们描绘出一幅不同以往的"维京海盗"画像。书中介绍了北欧勇士征服英格兰的传奇和历史,从《马尔等登战役》诗词描写,到《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的记载;从《埃德蒙国王的豪情》对埃德蒙国王死于丹麦人的权威描述,到14世纪《祈祷书》的埃德蒙之死;为书中展示了丹麦人两次入侵英格兰,维京大军以及克努特的征服对英格兰文化与宗教的影响。 埃莉诺·帕克:牛津大学博士,主要研究维京征服后英国的盎格鲁-斯堪的纳维亚文学,她也是牛津大学中世纪英国文学讲师。帕克博士曾以"牛津书记"的名义写了一篇博文,被克里斯托弗·豪斯在《每日电讯报》称为"金苹果园"。她的博客获得了朗文今日历史奖(LongmanHistoryTodayAwardforDigitalHistory),目前她为《今日历史》(HistoryToday)定期撰写专栏。 本书也向我们展示了维京文化是如何穿越漫长的时间,对今日世界产生巨大影响的。在今天的英格兰的很多地方,都以维京人的遗产为荣,并将其作为解释前丹麦法区与英格兰其他地方不同的一些方面的解释。充满的约克城的维京人纪念碑就是明证。当然,作为读者,是否可以认为这是当地人为扩大知名度、或打响旅游品牌而采取的营销措施呢? 当然,尽管书中人物复杂,引经据典考较较多,但是,掩盖着历史尘烟中维京历史,仍通过北欧神话、宗教传说,向世人诉说维京时期传奇的故事。

  《维京时代》读后感(六):在传说阐释中了解历史真相

  为什么维京人会来英格兰?英格兰从来就是“日不落”吗?很多围绕中世纪时期维京人和英格兰之间的讨论仍是当下还在继续探讨着。或许作者搜集的关于维京时代和英格兰的传说故事,能给读者阐释历史的真相。

  纵观盎格鲁-诺曼编年史,维京人与其他英格兰征服者踏上英格兰的土地都是为了破坏为了征服而并非想要换个地位。“在很长一段时间,丹麦人频繁地从四面八方突袭这块土地。”

  (这段让我想到了《哥伦布大交换》里面的情景。探险者登陆新大陆并非想要成为新土地的征服者,而是想要扫视这片土地上可以获得的资源。)

  公元787年,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三艘船抵达波特兰岛。船上的人并未善意对待迎接他们的地方人员,而是杀死了他。这预示着英格兰历史新阶段的开篇。突袭成为了维京人的家常便饭。他们在9世纪的大规模压倒性的入侵,重创了英格兰土地。

  入侵、贸易和定居(英格兰)都为文化交流提供环境。斯堪的纳维亚定居者和后代的文化,为他们居住的土地带来了宗教信仰、文化互动和相互同化。有大量的脍炙人口的传说故事和诗歌在当时被创作和演出。史学家们也是从这些手稿诗歌和石雕雕塑来推断多个世纪以来发生在维京时代的英格兰的历史真相。

  ⭐传说切入点 丨入侵英格兰的维京人们

  ○伊瓦尔、乌比以及比约恩

  (一说是朗纳尔·洛德布罗克的儿子们)

  在《朗纳尔·洛克布洛克萨迦》在内的作品中提到了朗纳尔的儿子们为父复仇的故事:埃拉把朗纳尔抓获,扔到du蛇洞里处死。朗纳尔在死前曾大笑说,他的儿子们会为他报仇。果真,他们确实做到了。埃拉为他做过的事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伯尔尼嫉妒朗纳尔被器重,杀死他并恶意将事实扭曲,挑起朗纳尔儿子们和国王之间的恩怨。

  △9世纪中叶后,英格兰的朗纳尔被认定为传说的开端。正是互相伤害与嫉妒带给英格兰这片土地无限危机。

  ○西沃德(比约恩的儿子)

  (有一说西沃德是熊的儿子。白熊和人类女性结合生下来的带熊的耳朵的人类。)

  关于西沃德的传说,可以参考《西沃德萨迦》和《瓦尔塞奥夫传》。然而,《瓦尔塞奥夫传》被正是几乎全部是虚构的。那么书中写西沃德的部分还需要再度考证。西沃德至死始终是个伯爵。他并非如《瓦尔塞奥夫传》提到是托斯蒂格的继承者。

  ⭐被掠夺是当时英格兰的代名词。它更需要公正、和平与社会融洽。

  ⭐《哈夫洛克》也许是我在本书中读到的最为完满的传说。

  丹麦国王的儿子哈夫洛克被设计淹死,还好一位叫格里姆的渔夫并没有按照命令去做。他反倒收养哈夫洛克。格里姆和哈夫洛克离开丹麦来到英格兰。他们为了以后有机会名正言顺重返英格兰而进行长期隐忍和成长锻炼。那位使坏的格德里克意图羞辱英格兰国王的女儿戈德伯,逼迫她嫁给一个厨子(哈夫洛克隐姓埋名)。没想到的是,歪打正着。这对新人在不久后坠入爱河并互相表明身份。故事的结尾是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重新征服丹麦,收回属于自己的土地。

  作者在书中做了大量的资料收集,有横向纵向多维度的方式去铺开维京时代英格兰的传说故事,从而抽丝剥茧,深挖传说背后的历史真相。历史真相可能就在后来传说的阐述中。传说本身是广泛的,有影响的。也是因为文化交流,传说才得以广泛传播。更重要的是传说都是传播者以自己利益为重地传播开去,重要的是自己的权利。

  同时,读这本书的读者们也可以得知,行为都是有动机的,并给出满意解释(比如书中的儿子为父亲复仇,还有1002年埃塞尔雷德下达“杀死英格兰人中所有丹麦人”都是有因果动机的)。

  作者在后记里也说道,是电影《哈姆雷特》的故事设定在丹麦宫廷让他对丹麦与英格兰之间的纠葛产生了兴趣。也是追溯维京时代与英格兰的历史,让他更深入思考地区和民族历史上一段重要的时刻。他也借此为维京人提供一个讲述祖先故事的出口。

  《维京时代》读后感(七):牛津大学博士眼中的维京人究竟什么样

  

之所以会知道“维京”这个词,来源于儿时玩过的一款名为《战斧》的街机游戏。记忆中玩家操控着的游戏角色,他们头戴牛角盔帽,手持宝剑盾牌,在激昂的游戏音乐中厮杀前进。这游戏玩的人是心潮澎湃,斗志昂扬,仿佛自己一时间真的化身为古代的维京战士,在为正义与和平而前行。

长大后渐渐看了一些有关于维京人的影视作品,也读了一些关于维京时代的历史书籍,才晓得原来这维京战士根本就不像自己从前想象的那个样子。历史上维京人的别称是“北欧海盗”,而“海盗”这个词一听起来就绝不是什么褒义之词词。直到那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曾经游戏中维京战士的拼搏厮杀根本不是什么正义和平,其实是他们对其他地区的侵扰掠夺。从公元8世纪到11世纪,几百年的时间他们基本上一直都在干着这件事情。开始不过是小打小闹地抢抢修道院,后来越闹越大逐渐成为了有组织有规模的入侵。他们的足迹从欧洲大陆沿海以及不列颠岛屿甚至一直闹到了北极。搞得大伙在欧洲大陆这片土地上都生活的不消停,这一时期被称作是“维京时期”。

后来有一部分的维京人逃到了冰岛,在北欧的神话中对他们的描述有了很大的变化,居然一下子化身成了英勇无畏的英雄,而对于维京人身份的认定,一直以来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除了“海盗”、“英雄”之外,他们还有另外的身份,那就是航海家与商人。

其实在历史上,掠夺和交易的定义很多时候是难以区分的,关键在于当时的买家与卖家哪一方更加强势有力。维京人是海盗不假,但也因此成为了航海者。他们在新大陆留下足迹,在四处进行贸易,所以也可以称他们是将世界连接起来的“国际商人”。

历史上有关于维京人的最早记载是出现在《盎格鲁-撒克逊编年史》中所记述的公元789年他们对于英国的一次袭击。这也注定了维京人千百年来与英格兰千丝万缕的联系。

那么历史上真正的维京人究竟是什么样子?他们又是如何征服英格兰,又怎么会至今还对今天的世界有着深切的影响的?

一本由牛津大学博士埃莉诺·帕克所著的《维京时代与英格兰》将讲述历史上的维京人究竟是个什么样子。

印象中历史研究应该是以追求真实为目的的,但是此书的作者却似乎选择了另一种路数。前面曾经提到过维京人的形象在北欧神话传说中有所变化,在此书中作者就引用了大量的北欧神话故事来诠释维京人的历史,不过这好像也并不会让人感到特别的吃惊,毕竟一个国家最早的历史往往都是从过去的传说开始的,曾经的古老文化也正是依托于这些传说故事而流传下来的。只是这让人在阅读的过程中总会有一种作者格外偏爱维京人的感觉。

历史本就是过去的人所演绎的故事,今天的我们无法亲眼见证曾经的那些故事,只能凭借着传说、文献、诗歌等内容来进行剖析解释,至于所得出来的结论正确与否只能是由读者或是更久远的未来来评判了。

  《维京时代》读后感(八):预言的力量

  

这本书并不关心维京时代的英格兰到底发生了什么、历史到底是什么模样。这本书真正关心的是关于历史的叙述是如何构筑的,叙述又是如何影响了历史推进——来自北欧的维京“侵略者”如何在英格兰实现与盎格鲁萨克逊人在文化、信仰和身份上的融合。作者研究的主要方式是古代文本(斯堪的纳维亚和英格兰双方的萨迦saga、吟唱诗文、叙事散文等等)的细读和相互参照。

作为一本学术专著,这本书并不是为普通读者写的,因此在叙述过程中作者默认读者应当具备对中世纪史、中世纪英国文学的基础知识(显然我并没有,有的那一点点也都早就还给老师了)。这一点会给普通读者(比如我)带来相当大的挑战。对我来说,这本书里出现的人物很多,有很多还是重名,比如一大堆Edmund,因此在读的过程中需要不停地停下来搜索作者现在讲到的人到底是谁。这本书并没有提供一个人物名字和身份的中英文对照表,这给我的搜索增加了一点困难。好在几个关键词一加,总也能找到我想要找的东西。比如阿尔夫海的英文应该是Ælfheah of Canterbury。

在第一章的“1066年之后:征服者与殉道者”这个部分里,引起我兴趣的是阿尔夫海这个人物。他是当时的坎特伯雷大主教,在丹麦人入侵的时候被抓,被抓之后一直致力于让丹麦士兵皈依基督教。作者援引奥斯本说,

在他被俘虏的几个月里,丹麦军队中的皈依者不断增加,他也一直在传教与施洗,直到只有军队的领袖们在抵抗他的影响力……一些丹麦人追随并一直保护阿尔夫海。正是由于阿尔夫海坚持使丹麦人皈依,同时他拒绝(或无力)支付金,这才导致军队的领袖决定杀了他,因为他们担心阿尔夫海正在把他们的自己人变成敌人。他成功地改变了丹麦军人的信仰,这导致他最后的死,但同时也为他最后的胜利埋下了种子他被宣判死刑时,阿尔夫海说出了一个预言。他告诉丹麦人,如果他们不依基督教,他们就不会在英格兰“扎根”。……阿尔夫海死后,他的预言就成真了。阿尔夫海的丹麦皈依信徒是第一个宣布他为圣徒和殉道者的人,他临终前的预言隐喻随着他死后的第一个奇迹而复活。少数持怀疑态度的丹麦人提出要检验他的神圣:如果一只浸在阿尔夫海鲜血中的木桨会发芽,他们就会同意阿尔夫海是一位圣徒,并且允许他的信徒埋葬他的尸体。结果,木桨奇迹般地开出了花;丹麦人的桨已经在英格兰大地生根,正是这种俘虏阿尔夫海的力量——维京人的海权,成为展示他的神圣的方式。

这段叙述引发了我的两个联想,一个是谍战片里常见的地下党员策反国民党情节,另一个是《哈利波特》。前者没啥好讨论的,讨论容易违规,那就讨论讨论后者吧。小时候看《哈利波特》光顾着追剧情了,只把《哈利波特》当做青春成长小说来看,看完火焰杯我就再没往下看。三十岁再看JK罗琳发大招的那几本(从凤凰社到死亡圣器),才惊讶地发现她在里面放了很多政治隐喻(比如乌姆里奇的管理手腕)和继承自英国文学中的经典主题——比如,预言。伏地魔之所以想杀死哈利就是因为信了特里劳妮的预言,预言推动了伏地魔选择杀死哈利而不是隆巴顿,也正是这个选择使伏地魔创造了自己最大的对手和”巫师世界的救星“the chosen one哈利波特。邓布利多从头到尾在下很大一盘棋,他的自我牺牲、安排哈利自我牺牲其实都是一种殉道,就像阿尔夫海一样,殉道者的死亡赋予预言以力量,而预言则随着殉道者死去后的奇迹而复活,正如邓布利多在最后用藏在金色飞贼里的魔法石复活哈利。《哈利波特》里其实充满了“预言”的套路,不得不说预言是一个极其经典、到今天也依旧燃烧着生命力的文学元素。无怪乎本书的作者要研究历史的叙述是如何构筑的,叙述又是如何影响了历史推进。这二者本身就是鸡和蛋的关系,相依相生无穷尽。只要人类还是依存“事物的可理解性”而活着的物种——不论是英格兰人自问为何维京会征服自己,还是屈原天问,抑或今人求神拜佛问前程——这一点就不会改变。

预言,还可以拿来充作弱者失败之后马后炮式的合理化。在谈到“英格兰的盎格鲁萨克逊人如何理解维京征服自己”时,作者援引奥斯本提供了当时的一种意见:

978年,当邓斯坦为埃塞尔雷德国王行祝圣礼时,他曾预言,由于埃塞尔雷是通过谋杀同父异母的哥哥而掌权,他将受到战争和入侵的惩罚,“直到你的王国被一个你统治的人民不了解其风俗和语言的外国政权所统治”。正如我们所看到的,邓斯坦早在11世纪就已经与维京人人侵的先见联系在了一起,奥斯本对邓斯坦预言更具夸张的表述变得十分流行,以至于在中世纪晚期,它成为对埃塞尔雷徳的一种解读。这句话被刻在了老圣保罗教堂(Old St Pauls)国王的墓上,这是他的墓志铭,也是他在位时说过的最后一句话。

无独有偶,这种合理化保罗·索鲁也曾在南美洲印加王国的遗民身上观察到:

西班牙人刚好在内战的时候来,阿塔瓦尔帕从他各个手中夺取了印加王国的王位,人民全是宿命论者——因而以为西班牙人是被派来惩罚他们的,要征服早已相信自己有罪的人并不困难。

写到这里不禁想到栾保群写过《历史上的谣与谶》,预言作为一种特殊的政治手段一直活跃在历史舞台,只是不知道在这个“不信谣不传谣”的时代又作何说了。

  《维京时代》读后感(九):《维京时代与英格兰》:差点被遗忘的北欧神话

  

“被遗忘的神话里有谁的曾经,我们的泪变成故事里的风景,故事里的北欧有海盗在盛行,那是我们熟悉亲切的族群”……这首歌,曾经是我的最爱,陪伴我度过了一段青春时光。它的歌名叫《北欧神话》,是著名女团SHE所唱的。

提到北欧神话,你们会想起什么呢?十二主神?巨人?精灵?众神之王奥丁?在北欧神话的世界里,神不是万能的,世界也不是永恒的。与其它国家的神话体系都不同,北欧神话更贴近现实,里面关于海盗的种种传说更是举世闻名。

《维京时代与英格兰》这本书通过独特的切入点,对维京海盗与英格兰的历史与渊源进行了详尽的解析。这本书用许多神话和传说,告诉了我们北欧勇士以前是如何征服英格兰的,也让我们知道维京文化是如何去影响世界的。

本书作者埃莉诺·帕克是英国牛津大学博士,也是中世纪英语文学讲师,曾获得“朗文今日历史奖”。她的文字十分通俗易懂,也有趣直白,让非专业人士也能被她的文章深深吸引。她在这本书里用了大量珍贵的历史资料与图片,加上非常富有感染力的语言,为读者讲述了一段维京海盗的传奇故事。

下面我从三个方面来解析一下书里的神话故事。

01. 异教徒带来的故事

什么叫异教徒,自然是和自己宗教信仰不一致的,叫异教徒。但其实,在战争中,谁打胜了,谁就为王。在宗教中,也是一样的。

在英格兰,基督教是一直被信仰的主要教派。然而,在9-11世纪的时候,维京人,也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维京海盗,一次次的对英格兰发动攻击,也成功的掠夺到了一些地方。但是,没有一任维京国王统治过整个英格兰,他们一般都定居在英国兰北部和东部的大部分地区。

这些被英格兰人称为异教徒的定居者,虽然也接受了基督教,却也带来了自己的信仰、故事与传说。在英格兰北部,有一些古老的石雕,上面描绘了北欧神话的情景,例如雷神托尔正在寻找世界上的巨蛇,被捆绑的洛基在等着诸神的黄昏,屠龙者西格德正在与巨龙决斗等等……

这些故事是不是很耳熟?对,这就是侵略英格兰的异教徒们带来的故事,也就是我们今天熟知的,北欧神话。

02. 永恒的冒险主题

你们喜欢玩电脑或者手机上的角色扮演游戏吗?一般这种游戏,都是需要我们有好的武器装备,去打怪升级,去各种地方冒险。而很多动漫作品,甚至影视作品,也有很多是与冒险相关的。可以说,人类,对于冒险的热情是永恒不减的。

这点,从我们维京海盗的传说里就能窥探一二。我们现在提到海盗,也许想得并不是掠夺,而是冒险,而是宝藏,对吗?而在维京时代的传说故事里,也有许许多多与冒险有关的神话。像先知、龙与熊,都是他们非常喜欢使用的神话元素。

比如,西沃德带领50个伙伴坐船从丹麦航行到奥克尼群岛,与一条龙搏斗并把它赶走的故事;比如哈罗德徒手勒死一只狮子的故事;比如熊的儿子们想杀死他们父亲报仇的故事等等,这些都与冒险有关,而冒险,通常都与战斗连在一起。

这种种的冒险传说很大程度的影响了后世的作品,像《哈姆雷特》《罗宾汉》这些作品都是从这些故事里发展而来,为种种优秀的后世作品奠定了坚实的故事基础。

03. 英国传说里的维京人

在英国人的传说里,维京人的形象通常是以反派角色呈现出来。他们通常面目模糊,喜欢无差别攻击,是强大的掠夺者和驱逐者。可见,维京海盗当时的暴行,对英国民众来说,是有很大伤害以及恐惧的。

最可怕的是一个广为流传的丹麦人皮传说。某些英格兰教堂流行这样一个故事,一名丹麦武士试图抢劫教堂,但是随后被当地人抓住并剥皮,他黝黑的皮肤被钉在教堂门口,为了警告其他劫匪。虽然这类传说并没有确实的历史依据,但足以反映出当时两个民族之间的冲突是非常激烈的。

其实任何地方,都不会欢迎侵略者。侵略势必带来战争与伤害,甚至两败俱伤,因此维京人在英格兰传说里以反派形象出现,并不奇怪。

写在最后

这本书引用了大量的北欧神话,对当时维京海盗入侵英格兰的历史做了一种另类的说明。这让不止我们对这段历史理解得更加透彻,也了解了更多的北欧神话,获悉了更多的相关作品。

北欧神话是一支被自己民族遗忘的瑰宝,但好在现在又重新被传承了下来。它带领我们在幻想的海洋里遨游,让我们领略了西方古人思想的种种精华妙处,实在是一份应该去被好好珍惜的宝物。

  《维京时代》读后感(十):英格兰的维京历史

  

图|文 逆光鱼

公元787年,斯堪的纳维亚的船抵达多塞特郡的波特兰岛,地方治安官被“不速之客”残忍杀害。

793年,林迪斯法恩岛上的修道院被这群“不速之客”袭击,修士们惨遭屠杀,金银财物被洗劫一空。

865年,“不速之客”再次兴风作浪,横扫盎格鲁-撒克逊英格兰的诸王国,征服了亨伯的北部地区。

869年,在东盎格利亚,他们杀害了埃德蒙国王。

9世纪,他们继续发动攻击浪潮并开始在这块领土上定居下来…

直至到11世纪,大大小小的战争从未结束,他们持续地侵扰欧洲沿海和不列颠岛屿,长达300年之久,历史上将这段时间称为“维京时代”。这群“不速之客”正是维京人。许多中世纪的史学家认为,维京人生性野蛮、贪婪,他们为破坏来到英格兰,而非统治。但事实真的如此吗?除了凶残的掠夺外,他们还带来了什么?《维京时代与英格兰》一书的作者,牛津大学英国文学教授埃利诺.帕克以独特的视角,采用有别于一般史实论述的方式,基于大量的古代文本(斯堪的纳维亚和英格兰双方的萨迦saga、吟唱诗文、叙事散文等),为读者细致地解读了维京人入侵英格兰的过程中不为人知的故事。

维京时代与英格兰8.5[英]埃莉诺·帕克 (Eleanor Parker) 著 / 2020 /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丨认识维京人

你会发现在本书中作者习惯将所有斯堪的纳维亚人称为“丹麦人”,他们并非都来自于丹麦(或他们的后代),有可能是挪威或瑞典人,在这里意旨维京时代来自斯堪的纳维亚的掠夺者和定居者。

丨神秘的旗帜

3个世纪以来维京人发动的战争,给英格兰这片净土带来的了血腥杀戮。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维京时代有着自己特有的文化魅力。尤其是在作者的引导下,以神话这一全新的视角去探寻一段段有趣的传说。比如,我们经常会在这一时期的影视作品看见这样的景象:每次丹麦人出征,战舰上都会升起一面特殊的旗帜。一旦他们打了胜仗,这面旗帜的上便会出现一只若隐若现的渡鸦一边鸣叫一边煽动着翅膀,像是在为战士们欢呼;像是告诉他们要勇往直前;像是一种超自然的隐形力量。这面神秘的渡鸦旗背后,又有着怎样传奇故事呢?相传西格德曾遇到过一位神秘的老人,用旗帜作为礼物,引导他走向成功,这面旗帜正是“渡鸦”旗。在《埃玛皇后颂》和《圣尼托斯年鉴》、《奥克尼萨迦》等作品中,记载着克努特、朗纳尔·洛德布罗克的儿子们及其他斯堪的纳维亚勇士与渡鸦旗之间相互联系的神奇故事,一面有着预知未来能力的神秘旗帜。

通读全书,我们不难发现维京人来到英格兰不仅仅是为了粗暴地将其毁灭,更多地出于爱冒险的天性,解决个人恩怨、干扰英格兰的政治或者是想寻找一个安全富饶的栖身之所。他们的到来给英格兰地区带来了深远持久的影响,展现出一幅社会变革的复杂图景,加速了英格兰的封建化进程并促进了英格兰的统一。全书的信息量很大,出现了很多历史人物和相关的文学作品,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究。斯堪的纳维亚人的传说还在继续,等待着我们不断地去探寻,你准备好了吗?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