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企鹅的忧郁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企鹅的忧郁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2-19 02: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企鹅的忧郁经典读后感有感

  《企鹅的忧郁》是一本由[乌克兰] 安德烈·库尔科夫(Andrej Kurkow)著作,理想国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30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企鹅的忧郁》读后感(一):不可控世界的锚

  在无法掌控的世界里,生活总沿着既定轨道行进,如果改变了既定了轨道,就需要兜一些圈,也许是个捷径,但最终目的地都一样。

  企鹅,总是穿着正装,需要每天提供食物,需要移植心脏,它的家在南极,而不是乡下。旅游救不了它,艺术也是,它需要回家。

  死亡是可以计划的,执行者是一个集团。

  行文乏力、冗长,铺垫平淡,非常乏味。

  《企鹅的忧郁》读后感(二):在淡漠的故事里淡漠地活着

  读完之后最初的感受是,对故事无感,是我情感淡漠,或者说作者故意让我感觉到淡漠。企鹅成为了主角,被授予至高的待遇,而人命则轻贱的很。乃至于医生可以提出用人类儿童的心脏去救一只企鹅,同时还有一批人乐意配合这种"救命"。而作为读者的我,不经意间也在默默接受这样一种"救命"。甚至期待企鹅的被救。这一切不合人性的内容竟在悄无声息情境下,让人默默认同,反思后就觉得不可思议。

  人心竟是如此容易被蒙蔽的东西,整个故事像一场缓缓降下的雪,将人们对情感的觉知在他们自认为合情合理的情景中渐渐掩埋。

  《企鹅的忧郁》读后感(三):企鹅的忧郁,这个作者怎么能这样?

  故事里面有从动物园里认养的企鹅米沙,以写讣告为生的男人,17岁的少女,还有年幼的小女孩,四个角色组成了奇怪的、带着各自角色一起生活的、爸爸妈妈女儿宠物一家人。

  时间在走着,不断死去的讣告大人物,维克托的生活转变,神秘的政局,企鹅的病情,一切都朝着越发荒诞离奇的方向发展。就在发展到最极端让你以为就要掉下去的时候,维克托坐着飞机逃走了。故事戛然而止,留下一团迷雾。

  读到最后的时候,我真的满头问号,这个作者怎么能这样?!可是冷静下来,又忍不住惊叹,都这么荒诞了,不只是企鹅,恐怕是人也得了抑郁,怎么还能再继续下去呢?当然要逃走了!

  《企鹅的忧郁》读后感(四):“企鹅呢?”“我就是那只企鹅。”

  4.21-5.3 《企鹅的忧郁》

  其实并没有看懂这本小说的结尾。如果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讲,会觉得这写的是什么玩意儿?但小说本身就存在荒诞和黑色幽默因素,可能不需要我们用正常思维来思考这个结局。

  我”就是那只企鹅,那只忧郁的,即使日子变好也丝毫没有任何情感变化的,那只即使一直有人陪但内心孤独的企鹅。

  小说很吸引人,轻松,但过程和结局是慢慢将人引向一个很忧郁的世界。男主身边人一个个逝去,为生活麻木,为理想奋斗但被现实绊住,为了想要爱但又无感的一个人。

  我原本以为这本小说结局偏向阴谋论,但那太美国色彩了,毕竟这是一本俄国小说。

  充满讽刺。

  《企鹅的忧郁》读后感(五):维克托=米沙

  荒诞、幽默。维克托和米沙简直融为一体。动荡的社会,萧条的经济,杀人成为常态,每个人都缺乏激情,行尸走肉一般。米沙离开南极,一直忧郁地生活在异乡,曾经的维克托,感受不到生命的意义,有气无力的善良和沉浸在黑暗。后来有了米沙、女友和小女孩,似乎成为了维克托的精神寄托。维克托一直对于自己工作的目的非常执着,但因为“只有当你失去价值,才会明白自己做的究竟是什么工作”,让他不再纠缠,全身心地投入到写讣告文中。最终在他想要结束三人之间的奇怪关系,买一栋乡间别墅时,他突然明白了自己工作的目的,一切都是圈套,而他一层一层地钻了进去。结局,有一种戛然而止的意味。一切似乎验证了我的猜想,维克托就是米沙,而米沙就是维克托。

  《企鹅的忧郁》读后感(六):“西装绅士”注定了你逃离不了当下的世界

  “死亡根本就是计划经济!”

  不得志的作家维克托在动物园养不起动物的时候,领养了一只叫华沙的企鹅。

  之后,为了养活自己和企鹅华沙,维克托放弃了写作,靠着写大人物的讣闻在报纸上闯出了一番天地。

  可是明明应该是在人们去世后才会写的讣闻,主编辑竟然让维克托在别人生前就写完,并且还会给他的“档案”?之后,维克托发现了,那些他提前写好讣闻的人不出所料地去世了,而他也成为了下一个讣闻的“主角”。

  荒诞至极的事情一件接着一件地发生,后一件事情的发生似乎就是让人忘记前一件有多么的荒诞。

  这篇小说的开头似乎有些索然无味,但是越往后读,越会觉得维克托这个人物的真实,在烦闷的时候喝一杯浓咖啡,在好奇的时候喝一杯白兰地咖啡,在恼怒的时候喝一杯淡咖啡。

  企鹅是维克托还是华沙似乎已经不是那么重要了,天然的“西装”让他注定要活在当下的世界里,无处可逃。

  《企鹅的忧郁》读后感(七):《企鹅的忧郁》的一些笔记

  

微信读书上看的,不标注页码了。以下全部是原文摘录。

· 一月的冬天非常懒惰,直接沿袭了十二月的积雪。而且多亏了连日霜冻,积雪依然覆盖着大地。店家还挂着新年装饰,但过节气氛已经淡去,只留下人们积雪平日的生活,步向未来。

· 对面街区的窗户有明有暗,宛如空格很多的纵横字谜。这些窗户见证了生命的极度平凡。虽然令人感到哀伤,却被夜色缓和、冲淡了。

· 过去相信日期。人的一生也充满了日期,赋予生命节奏和递嬗感,仿佛站在某个日期的高峰上,人便能回顾和俯视,见到过去。一个清晰、易懂的过去,分割成一桩桩事件的方块、一条条已知道路的曲线。

· 也许他此刻的快乐丝毫不比早晨的情形思绪更虚幻。但话说回来,白天的思绪到了晚上会变成什么?夜晚快乐,白天清醒,如此反复不断,似乎证明了他既快乐又清醒。因此一切都好,人生值得继续活下去。

  《企鹅的忧郁》读后感(八):企鹅的忧郁

  维克托始终都有一种忧郁在心中,当看到公园的企鹅时让他有种感同身受的同情和怜悯,于是和它开始相依相伴。缺乏收入的他意外接到一份为社会名流写讣闻的工作,而在不久他讣闻中的主角就会陆续死亡,终于他发现这是一个政治的预谋,但深陷阴谋圈计划里的他已离不开这份对他来说可观的收入,他需要企鹅的陪伴,和企鹅、索尼娅,尼娜在一起的生活似乎可以让他满足一个家的愿望,他想要过安定和平静的生活,但担忧惧怕还有负罪感常常伴随着他,他试图说服自己忘记,试图告诉自己所做的没有什么问题,最终危险临到他自己,他成为讣闻中的主角,他的选择是什么?何去何从,离开这里去到南极,谁也不知道他的去向,也间接保护了他爱的人,他想要在安静的世界里寻找到安宁……整本故事在一个动荡不安的政局下死亡随时都可能发生,政治阴谋里人的冷漠无情残酷,人物主角对人和动物的温情善良,主角身陷其中的矛盾及无奈还有妥协,黑暗还是将他吞灭……维克托和企鹅米沙一样,不喜欢他所生活的生存环境,他们一样孤独需要安慰需要陪伴,他们都需要回到属于他们自己的所爱的生存环境

  《企鹅的忧郁》读后感(九):企鹅,局外人,杀死那个乌克兰人

  1:首先谈翻译的问题。译者是一定要背锅的,拿书名来说,俄语直译《局外人之死》,维克托全程局外人的设定,小说末尾突然发现自己被卷入了精心设计的局,讽刺意味跃然纸上,对于普通人对于自己生活之外因恐惧,无力而产生的冷漠渲染的非常到位。英文翻译是《企鹅之死》,维克托在最后说,我就是那个企鹅,与标题的呼应有点浑然天成的感觉。中文翻译直接来了个《企鹅的忧郁》,全书内容的翻译信达可能是做到了,雅是万万没有的,是欺负读者没看过俄语小说吗。

  2:说到了书名翻译有些不如人意,那叫什么好呢,我觉得可以沟通一下万青,就翻译成《杀死那个乌克兰人!》。在地铁里看这本书的时候耳机里面正好放到了杀死那个石家庄人,顿时感觉两者存在一些气味相投,风格来说都是萧瑟荒凉又十分粗砺,背景来说都是社会剧变之后,最重要的是整本书讲的都是密谋杀死一个个乌克兰人的故事,最后主角维克托也成了那个被追杀的乌克兰人,和整本书悬疑的气质很是契合。

  3:最后提一句整本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话。“所以他真的去了莫斯科,没跟他道别就走了,维克多的孤独之墙又多了一块砖头”。

  《企鹅的忧郁》读后感(十):维克托的逃亡

  故事很有新意,情节流畅,许多隐藏的信息值得去探究,但有部分描写比较啰嗦。

  维克托的讣闻的内容是捏造的,里面提到了他为了自己的企鹅买下人类男孩心脏换上的故事,我的理解有两种:第一种,企鹅实际上是不存在的。人类米沙是索尼娅的爸爸,而维克托后来是索尼娅的监护人,这是米沙这个名字的含义。忧郁的不是企鹅,而是他自己;第二种,企鹅存在,不过生病后已经死了,没有换上男孩的心脏,让维克托去接企鹅只是他们的圈套。 这部作品反映了苏联解体后的社会动荡,从维克托讣闻撰写者的角度反映了生活在这个环境下的人物状态。政权更迭,政治暗杀不断。维克托的回忆,还有尼娜对于补二十块邮差的吐槽,体现了许多人怀念着曾经存在的那个伟大的国家。 维克托这样一个小人物能被拿来大做文章,至于保护他的势力是消失了,还是把他扔出来背锅,没有人知道真相。 春天来了,在维克托已经放松警惕的时候谢尔盖死了,这是个先兆。上一个留下字条的人是索尼娅的爸爸,再也没有回来过。维克托读完自己的讣闻后把手枪留给了新的接替者,如果他们一定要发这篇讣闻而又抓不到维克托,那么接替者就会成为替死鬼。

  前面有人分析过,南极项目或许是骗人的。维克托是在南极活着,还是没有逃脱死亡,这就是作者让我们做的选择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