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博物馆》观后感精选
《生命博物馆》是一部由Jimmy Doherty / Mark Carwardine 执导,纪录片主演的一部英国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博物馆》精选点评:
●博物传统之国的自然博物馆当然牛逼,除了最丰富的馆藏,还有各种创新的观众互动和科教活动。反观鸡国的传统以及这个时代鸡国的精神状况,就不浪费时间废话了。博物馆牛逼,片子感觉编得一般。DL(双语字幕6集全):http://goo.gl/t10sFn
●博物馆是一个地方文明的标志。讲真,大多数的博物馆都是免费的,可是有多少人愿意去?说这么多有机会还真不如去参观博物馆。8.5
●AMAZING!
●人人。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又多了个这辈子必须要去的地方
●一定要去这里!
●BBC的节目质量真的是毋庸置疑。最开始只是为了各种漂亮的标本才看这个系列,不得不说真的是太美了。后面的永不褪色的颜色更是让人惊奇无比。最后的环境问题让我们对自己的未来又开始忧心。不过这博物馆真是太大了
●这么伟大的一个博物馆,在里面工作是怎样的感受呢?为自己的理想与爱好工作、生活一生,是不是每个人的理想?匆匆6小时,了解了不少知识,有那么两个外景女主持,表现得太夸张,不喜欢
●看过4集
●非常推薦!
《生命博物馆》观后感(一):生命平凡而伟大
第一集,博物馆的背后是一群沉默的鉴定人员。他们默默重复着看似繁琐枯燥的工作,一点一点的推进着考古学、生命树的研究。曾经伟大的发现如今似乎已被人们遗忘,只有靠着研究工作恢复了生态系统的小岛绿意盎然,如同数万年前一样,巨龟在浓密的林中悠然爬行。
第二集,霸王龙的名不副实很符合生活的套路。但即便如此,他仍然是孩子心中最强大、最酷的怪兽。考古学家的工作朴素而又有趣,他们用自家的窗帘和吸管收集蚊子,用铲子震动地面收集蚯蚓,靠着原始的方式在海岸边徘徊收集化石……踏踏实实的累积成果,最终落实成为教科书上的一行字。终日求道,这大概是我能想象到的最为浪漫的人生。
《生命博物馆》观后感(二):Amazing!
这是一部热血沸腾、倍感惊奇的纪录片,每一集都是一段关于生命、自然、历史的奇妙之旅,让我对世界有了全新的、不同的感知。
记录一下那些印象深刻的片段——
E01 挖蚯蚓比赛
一群人在草地里疯狂的敲打、唱歌,看谁的方法挖出的蚯蚓最多。一个看似疯狂的比赛,让我第一次不再害怕那些蠕动的蚯蚓,反而觉得超级有趣。
E02 用镭射枪清理骨头
那些骨头上细小的污秽竟然是用镭射枪一点点被打掉的,这个工作玩起来会上瘾的。
E03 苍蝇鉴定死亡时间
作为一个学法律的学生,第一次想到和明白生物鉴定专家是如何在法庭作证,并接受着何等紧张刺激的考验。还有一个小朋友穿着猴子的衣服,他妈妈拎着她的猴子尾巴逛博物馆,萌死了。
E04 植物天花板
女科学家早上起来趴在博物馆的地上对照天花板上的植物,真让人感动。还有采样的透明青蛙、树枝虫,生物采集大作战。
E05 昆虫试吃会
主持人拿着手掌大的蟑螂,扁平形状,手抚摸着他的背还会发声,再看看宿舍里的蟑螂都弱爆了。法医做猪和人被腐蚀的实验,臭气熏天超恶心,真心佩服这个科学家。
E06 巨型螺旋体的秘密
各样的生物在地球上各司其职,我们往往通过生物在自然中的变化来观察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的好坏。博物馆向我们展示曾经拥有什么,又失去了什么,唤起我们对自然的热爱。
《生命博物馆》观后感(三):museum of life 记录(Natural History Museum)
1. Museum in a Modern World.现代世界的博物馆 2. Digging up the Past. 挖掘过去 3. 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生物无巨细 4. Discovery. 发现无限 5. The Power of Insects. 昆虫力量 6. A Collection for the Future. 未来收藏
现实和自然
欧文和达尔文,对鸟类,蚯蚓感兴趣
atural History Museum 大英自然博物馆的工匠精神 故宫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
(一)Museum in a Modern World.
栖息地被破坏直接导致 蝴蝶 标本。 海龟,储存散播种子,毛里求斯小道。 鸟 进化 植物 茄科 蚯蚓 抓虫比赛。 抓蚊子,真空管吸取,成年雌蚊。
(二)Digging up the Past. 1、南非 恐龙挖掘
2、化石骨骼清楚
3、树脂化石 琥珀 sandfly 白蛉可以吸恐龙血;完美的时间胶囊
4、鹦鹉螺 化石
5、雷射枪 清理骨头, 激光扫描仪,新技术不只是个体存在,更是人类整体故事代表。 6、霸王龙 食腐。
7、去过70万年,消亡了7次。北京人,尼安德塔人(欧洲)、爪哇人(澳洲)没有承前启后的联系,都是非洲有连贯性,四处迁移,15万年的非洲人
(三)All Creatures Great and Small. 生物无巨细
血吸虫病是通过一种蜗牛、螺蛳传播,肺部,腹部肿胀。
DDT使得鸟的蛋壳变薄,进而使其无法生存。
标签
(四)Discovery. 发现无限
1、抬头看天花板
2、1比1 画出来
(五) The Power of Insects. 昆虫力量
昆虫的种类大概占地球物种总数的80%,昆虫数量是人类的十五亿倍。
收集昆虫,喷雾器+漏斗
蝴蝶
华莱士 昆虫专家
马达加斯加慧星兰花,花冠长和30cm蛾子一同进化,20年后发现,先知蛾
研究叮咬能力,1-4级,汗蜂 火蚁 胡峰 珠蜂/子弹蚁 牛头蚁
水体污染检测、清理昆虫骨架(白腹皮蠹,肉食性昆虫)、法医鉴定
蛛形纲 螨类
(六)6. A Collection for the Future. 未来收藏
昆虫的光泽
《生命博物馆》观后感(四):语录
01-------------------
野生生物受到的最大威胁是栖息地被破坏。
乌龟一开始就会避开树苗,只吃成年树木。
要是没有乌龟,一系列靠乌龟传播种子的植物就会灭绝。
收藏的黄金准则:不要扔掉任何东西,因为没人知道当新的技术出现时,它们还会不会有科学价值。
随着技术和科学分析的革新,旧收藏开始了它们的复兴。
始祖鸟是生物进化的证据,揭示了鸟类是从恐龙演变而来的。
达尔文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爱好——他对蚯蚓十分着迷。
其实孩子们都是天生的分类学家。
疟疾是继心脏病和癌症之后的第三大杀手,每年夺走130万人的生命。
02-------------------
南非是世界上最适合寻找恐龙遗迹的地点之一。
实在想不到21世纪的顶尖古生物学家仍然要靠步行和观察来寻找化石。恐龙搜寻者们都这么做了200多年了,不过这法子还挺有效的。
那么多人希望那是真的,那就变成真的了。
琥珀是一种完美的时光胶囊。
莱姆雷吉有着每年一度的化石狂欢节。
玛丽安宁在47岁离世时,已经成为誉满全球的史上最杰出的化石专家。
玛丽安宁被认为是第一名女性古生物学家,并且是最早提供相关证据、并改变了我们对地球年龄和生命历史的看法的人物之一。
霸王龙满世界找动物尸体,这可真是毁了所有人心中的霸王龙形象。(证据表明霸王龙可能是食腐动物)
化石记录不仅挑战我们对过去的认识,也对我们的未来提出了严酷的警告。
历史给我们最有价值的教训或许就是气候变化对人类产生的影响。
在过去的七万年里有七次大冰期,所以最少也有七次人类灭绝事件。
只有一个地方的现代人演化顺序是比较清晰的,那就是非洲。
03-------------------
莱昂纳尔·沃尔特·罗斯柴尔德的动物收藏是史上最大的个人动物收藏。
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已有2亿5000万人因血吸虫而患病。
血吸虫病是通过一种蜗牛来传播的。
我们记录下来的第一个灭绝物种是渡渡鸟。
DDT使得鸟的蛋壳变薄,进而使其无法生存。
如果标本的标签丢了,或者是假的,那这标本就毫无价值了。
麦纳载根掩盖了数不清的标本的来源,现在人们认为他有将近三分之一的收藏都是编造的。
当案件需要一个自然科学的顶尖专家时,经常会找到自然历史博物馆。
归根结底,名气和财富对科学进步的意义不大,反而是穷其一生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才能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更加了解。
美洲鲟鱼在英国水域不受保护。
04-------------------
了解我们生活着的复杂世界是博物馆的伟大使命。
我们看到过的自己星球的海床都还没有我们观察到的火星表面多呢。
时不时地,人们会偶然发现深海里某个谜一样的生物,并把它送到自然历史博物馆。
能够有机会处理鲜为人知的物种,是为自然历史博物馆工作的最大好处。
汉斯斯隆爵士在1753年去世时,向国家捐出了他的所有收藏,其数量众多,并且成了这个博物馆的基础。
每件藏品都讲述着发现和收集它们的人的故事。
在20世纪初期,发现新物种就能让你在科学界占有一席之地。
博物馆里有世界上最为重要的自然历史图书馆。
奥杜邦绘制了1065幅各种鸟类的栩栩如生的美妙图画。
气候变暖有可能会让我们失去那些在山顶生活的物种。
英国的野生植物有40%是外来物种。
随着气候的变化,每年夏天都越来越容易看到柠檬、酸橙、甚至是鳄梨在野外结果。
日本紫苑是18世纪被引入英国的,是英国最知名的蔓延性植物。
丰富的物种对我们及我们的农业来说都至关重要。
其实博物馆里一些最老的藏品就是海草,有大概400年的历史了。
维多利亚时代很流行收集海草。
猫饼干能吸引沙蚤。
05-------------------
最新的估算表明,昆虫的种类大概占地球物种总数的80%。
一切收藏都有开始的时候。
科学家们现在相信收集和研究昆虫是我们能够认知并保护我们星球健康的核心。
在物种数量方面,橡树可是最为丰富多样的一种树,有数百种昆虫只在橡树上生活。
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的蝴蝶收藏是世界上最大的也是最全面的蝴蝶收藏。
在昆虫方面,华莱士可是绝对的权威。
昆虫已进化到几乎可以利用地球上的任何环境。
蛰人最厉害的当属公牛蚁,被它蛰一下会疼上三天。
据估计,我们地球上人和昆虫的数量比例是1比15亿。
要是没有像蜘蛛和马蜂这类虫子的话,苍蝇和蛆虫就会多到淹没我们的胳肢窝了。
要是你到马来西亚的市场上去,那问题就不是他们吃什么,而是他们不吃什么了。
通过观察谋杀现场的蛆的发展阶段,科学家们就能判断出大概的死亡时间。
据估计,就算是在核爆炸的尘埃中,也有昆虫能生存下来。
昆虫是进化的最成功者。
06-------------------
如果我们能正确地保存标本的话,它们将比我们的寿命要长得多。
仿生学有着近乎无尽的潜力。
结构色的诱人之处在于它的永恒性。
能让人们在享受的状态下学到东西,这才是展示的关键。
科依诺尔钻石有105克拉,曾经是世界上最大的钻石。
有一天,虚拟收藏将能够被全世界的博物馆分享,甚至被所有有电脑的人分享。
有时还是只能通过研究原件才能揭开谜底。
现在博物馆的管理员们都在用一种叫做“工业用甲醇变性酒精”的溶液来保存标本,他们认为这种溶液能让标本保存千年之久。
全世界的动物园都争着要熊猫。
从博物馆的标本里提取DNA来研究近亲繁殖,是对历史收藏的最新应用,这意味着早已死去的动物们在拯救自身物种的过程中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证据表明,在过去的两千年里,现代人的大脑变小了。
我们的脑袋大小已经到了女性生育能够承受的极限。
如果全球气候变暖,人类的未来就在南北极的那些人手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