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遥》读后感摘抄
《人生路遥》是一本由海波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页数:2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路遥》精选点评:
●路遥命短,他的性格脾气和烟不离手的坏毛病真的是害了他。。。总算了解了他是个什么样的人,跟我想的不同。
●这书不错,值得阅读,收藏。
●只能三星,第四部分最好看,路遥写给作者的信
●不疯魔,不成活。平凡的世界居然是这样创作下来的,有的时候只看前言是不能了解写作背景的
●对朋友很真诚的回忆。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 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秒,特别是年轻的时候。
《人生路遥》读后感(一):选择
“就生命的经历而言,路遥是短暂的;就生命的质量而言,路遥是辉煌的。”
每个人的追求总是不同的,有些时候甚至是不能兼顾,必须做出取舍,没有关系,如果是坚定了的,就去做吧,无论怎么样,总是有人否决你,总有人认同你,做自己想要做的,人生在世总是要干一件称心的大事才好,才不枉白白蹉跎这几十年啊!
不管是追求高官厚禄,还是淡泊名利,只求自在逍遥的,少去揣测别人,不要妄图以伤害别人来得利的,都是好的。
《人生路遥》读后感(二):选择
“就生命的经历而言,路遥是短暂的;就生命的质量而言,路遥是辉煌的。”
每个人的追求总是不同的,有些时候甚至是不能兼顾,必须做出取舍,没有关系,如果是坚定了的,就去做吧,无论怎么样,总是有人否决你,总有人认同你,做自己想要做的,人生在世总是要干一件称心的大事才好,才不枉白白蹉跎这几十年啊!
不管是追求高官厚禄,还是淡泊名利,只求自在逍遥的,少去揣测别人,不要妄图以伤害别人来得利的,都是好的。
《人生路遥》读后感(三):就看看路遥的信吧
这书能有7.7分???一看就这么几个人打分,那也正常,样本量太小不证明问题。我头一次硬着头皮看完一本书是为了骂他。哈哈哈哈哈,我有毒。我在路遥的信里,看到了他对作者的真诚,同时也读到了他那股子好为人师的劲儿。作者呢,又要蹭人的热度,又对他充满了自卑,嫉妒与不甘。伏低做小,只因大树底下好乘凉。写出来的东西,无比拧巴,你们是好兄弟?他可能当作者是好兄弟。作者呢?
朋友算个屁,逢场就做戏。
不是我编的哦,作者自己写的哦
《人生路遥》读后感(四):长路漫漫勇者行
作者海波《人生路遥》书中讲述了作家路遥奋斗的一生
从小路遥过继给大伯家,生活贫困可想而知,从小养成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小学毕业后大伯让路遥回家务农,路遥靠自己的挣取和智力钟于能上中学,可好不容易攒的学费,校方说过了一周不收了,多亏好心人的帮助才能上了
路遥在学校里表现勇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路遥特别喜欢读书和文学,他懂得如何抓住青春的时光认真读书,更懂得读书与丰富阅历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创作。
1974年冬,路遥来到《陕西文艺》编辑部,协助小说组看稿。
一个人要干成一番大事业,除了拥有雄心壮志与勤奋努力之外,还远远不够,还需要机遇,还需要伯乐的赏识。从这点上说,路遥是时代的幸运儿。
路遥十分喜欢《创业史》中的一句名言:“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人生路遥》读后感(五):《人生路遥》读后感
抄读书笔记之前,先把自己想说的话说了。 此书原名《我所认识的路遥》 ,《人生路遥》是2019年7月出版的,是原书的增订版,很高兴看到广东出版社又在低调的出版社好书。 我不知道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网红词“交个朋友”正盛行。看了《人生路遥》,我认为路遥和海波就是一辈子的好朋友,而好朋友的标准,起码得能彼此自由的表达自己的情绪,可以生气可以嘲讽而不记仇,才能继续做朋友。我小时候只懂得尽信书和听大人的话,结果我信书里的话去和好朋友说真话,翻脸收场,现在也不知道童年玩伴人在何方,可见珍贵的友谊可遇不可求。 久闻路遥和他《平凡的世界》的大名,当年同窗同宿舍的舍友也有一套,还郑重的向我推荐过。我忘记是否有认真读过此书。去年还是前年通过网在线阅读了一部分,没有坚持看完,太过忙碌和觉得无法投入的缘故。但我看到网上的阅读量惊人,点评者众 也很吃惊,那段时间,连身边的朋友听说我看不进《平凡的世界》,也劝我最好要认真读一次。 我说我在《平凡的世界》里找不到存在感。正巧那段时间,在网上八卦了不少路遥的故事,就更有借口说“还不如路遥”的故事精彩。 我对社会上那种突然跑出来,自称是当事人的朋友,却说着“早就知道当事人如如何”的那种所谓的朋友,很不以为然,这种人,最多也只能算是损友,早绝交早免除后患。《人生路遥》里的海波,是生死患难之交,人生路遥然而人生又何其苦短,所有的人类情感,都是瞬间烟云。 看得出,海波不惜“自损”自己,不怕“揭”老友的底,所做的努力,还是在为维护老友,江湖传说早已在,他作为路遥一辈子的朋友,这个时候要说点什么,只能“实话实说”,否则还不如不说。而海波的实话实说,看上去也是希望公众能接受一个“真实的路遥”。 吃瓜群众其实无所谓,热点一天无数个,看都看不完,谁还在意路遥?只有他的朋友,才会在人间念念不忘他。 看完《人生路遥》,我想我可以在有空的时候,看《平凡的世界》了。 文字是可以还原路遥的一些故事,但是对于路遥妻子林达来说,伤痛是一辈子的,她从不提而已,祝她安好。 海波是路遥的好朋友,更是著名的作家,但他写的《人生路遥》,也只是路遥的一个侧影,还是修饰过的,手机拍照都自带美颜很久了,这样的文字修饰可以理解。路遥是路遥,他真实活过,足矣。 #抄书# 断章取义式 1.我视路遥为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他怎么看,我不知道。 2.在我坎坷的人生中,路遥给过我特别重要的帮助:1976 年,帮助我当上了公社中学的民办教师,使我结束了在土地里刨吃喝的艰难岁月。1984年,他介绍我到青海省文化厅《现代人》编辑部工作,使我开始了大都市生活。 3.站在1980年这个点上回望他的人生历程,他把绝大部分时间和精力花在“政治”方面,促使他改变处境的也是“政治”举措 纯文学的思考少之又少。 而1984年开始着手准备的《平凡的世界》则试图展现农村改革的全貌。总而言之一句话,从那时候开始,他的创作已经不是“喜欢什么写什么”了,而是“需要什么写什么了。” 由于“主题先行”,所以写得特别吃力累, 特别累,“写一个东西脱一层皮”,严重伤害了健康,这成为他英年早逝的一个重要原因。 4.我从工地出发,步行五十里路赶到延川县城时已是下午。我从早到晚没吃一口饭,饿得肚子直吼。想买饭吃,身上只带一毛钱,不够。只好尽以毛钱买了一堆烂甜瓜,蹲在一个墙角里面壁大吃,生怕遇上熟人难为情。 他一听,不笑了。一脚踢飞了那些甜瓜,沉了脸说:“看你活成什么了,还有脸说——走,咱们到国营食堂里吃。” 5.“我这两年又是获奖,又是拍电影,整得名声很大,其实办事能力相当有限。我以前帮过你,那是应该的。我们是朋友是事实,但我绝不仅仅因为你是朋友而帮你的忙,更重要的是你是个有潜力的人,不应该被埋没的人。” 6.在大街上遇到了林达,她开口的第一句话就是:“听说你也在背后说我的不是,别人不知道路遥,你也不知道吗?”我问她听说了什么,她仍没回答只说,“我也想你不会说不负责任的话。” 林达在路遥最困难的时候和他订婚,为了供路遥上大学,使出了所有的力气,婚后甘当陪衬,除了勤勉地维持着这个小家庭外,还尽可能地给路遥的事业以帮助。路遥去世后,面对许许多多的不理解,始终保持着高贵的沉默。 7.我写出不错的作品时,他帮助发表,但指出无数的不足;我写得一塌糊涂时,他谨慎退还,但又有指出许多优点。 8.路遥有两大毛病,一是爱通宵拉话,二是打呼噜厉害。 9.路遥在小说中的行文都有点“笨”像一个不善言谈的人在讲故事。很多人认为这是路遥能力有限,写不活泛。其实完全不是这样,是他故意这样做的,用他的话说,“把笔磨秃了写。” #书信# 路遥写给海波 我们这里的鸡蛋已到了一元钱五个的光景,想延川会便宜些,这是我孩子的每天必需品,如可能设法再买一点捎来(当然越快越好),十分感激。如有困难,也就算了。 2.如果可能,请你给我弄一点软米,因我母亲在这里,春节想吃点油糕。如没顺车就算了。你如见了四锤(路遥弟弟),让他给我写封信,告诉他的近况。这也是一个心高命薄的可怜虫,希望你多开导他,帮助他。 3.收到你寄来的红枣及信,稿子。红枣我将慢慢吃,稿子及信当时就看了。枣子看来花钱不不少,想寄钱,太少,难看,等到陕北再给你。 4.宝鸡文创室主人蒋金彦同志苦心经营了一部中篇,叫《女儿强》。请你一定设法将此稿在你们刊物发一下,如需修改,也可请他去青海。金彦是我多年的朋友,他身体不好,搞一部作品也不容易。 #抄书# 路遥的追悼会开得相当隆重疾,隆重的程度为陕西已故文人葬礼之最。上到省府要人,下到平民百姓,好多人都来为他送行。当众人依地位高下为序一排一排地在这位文坛巨匠的遗体前鞠躬致意的时候,他的亲生父亲和同胞兄弟姐妹却在人群里张皇无措。他们悲痛欲绝,却找不到一个表达悲痛的合适地方,只能围成一圈,相对饮泣。我始终和他们在一起,甚至向路遥的遗体作最后的告别也是草草而过。其时,我正扶着他那悲痛得站也站不稳当的三弟。 #读后感# 一本没有任何废话的好书,尽力还原和维护故友。路遥为什么那么受欢迎?除了踏中主题,更多的可能是他心中有百姓,他一个底层的人聪明人一路闯来,确实落下了很多需要回报的“恩”,他一次性打包,用《平凡的世界》来回报,也把自己的健康给搭上了。凭他当时的能力和人脉,他不写这么辛苦的小说,日子也许会更好。 从别人“不完美”的人生里,看到自己的“不完美”,立刻“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但是我依然要说,林达离开路遥,是最正确的选择,也是最好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