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尸语女法医》经典读后感有感
《尸语女法医》是一本由[日] 川濑七绪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尸语女法医》读后感(一):来自虫子的低语
法医昆虫学家赤堀凉子利用尸体极其周围发现的昆虫为警方提供线索帮助破案,这是日本的首次尝试,她的工作成果将会影响接下来警方对于法医昆虫学的认可态度。
繁华背后,凶案也在悄无声息地发生。
赤堀根据尸体上一条生长异常的蛆,分析出它曾经进食含有海洛因的物品,追查到死者乙部美智吃过的蜂虫,顺藤摸瓜找到幸福农场和开心农场,抓住了幕后黑手,但也牺牲了一名腼腆的少年稻光拓巳。
整个案子中最奇妙的却是大自然,犯人种植古柯制造海洛因,制造过程中的垃圾随便挖个坑丢弃,那个垃圾坑成了野猪觅食的地方,那头野猪因为摄入海洛因死了,它的尸体也残留毒品,尸体上的蛆虫自然摄入海洛因,黑胡蜂把这些毒蛆带回巢中喂给幼虫,结果这些幼虫也被污染了。犯人们把这些幼虫带给乙部美智,结果警方没有在尸体上检测出毒品,反而是蛆虫上残留有海洛因,制造毒品的人最终因为毒品被赤堀发现端倪,这算不算大自然的报复。
《尸语女法医》让我第一次知道法医昆虫学,在赤堀凉子看来,虫子会给出一切答案。
《尸语女法医》读后感(二):差点被开篇的重口味劝退
其实我不太明白书名为什么要叫尸语女法医,总觉得在蹭《尸语者》的热度,明明《法医昆虫学搜查官》就很好。但是副标题倒是比原来的147HZ的警钟好得多,毕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147HZ是苍蝇振翅的频率。但是就算极少数的人知道,也会对这个副标题摸不清头脑。
《虫卵之谜》很好地概括了这个故事的主要悬念——在一个烧焦的女性尸体体内,怎么会有一个活着的蛆球呢?
说到这个蛆球,不禁想到标记“想读”的时候我还收到过一个重口味警告,但是当时我并没有在意,后来打开书的前几页才知道她并不是在跟我开玩笑。当时正在饭点,可见我受到了如何的精神暴击。
现在来分享一下我被暴击的内容。
“为什么只有尸体的右侧看起来烧伤程度要轻一些呢?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因为她刚开始倒在地上的时候,身体右侧在下面。”“‘刚开始’右侧在下面?也就是说,中途她还变换过姿势?”“没错。你应该烤过鱿鱼吧?哦,对了,现在像你这样的年轻人都不会自己烤鱿鱼了。”这种拿食物做比喻的恶意,让我想到看无码版《法医秦明》的时候,他们对着一个烧焦的手说好像一只鸡爪,结果当天午饭我就吃的鸡爪的恐惧。
和已经烧成黑炭的肢体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这个人形物体的腹部胀裂开来,爆出一滩被烟熏过的桃红色物体。那是小肠!在整个黢黑的肢体上,唯有这一滩颜色鲜艳的东西暴露出来,更加令人作呕。这摊黏糊糊、纠缠不清的小肠好像马上就要流下来,落到手术台上。女作者的特点在于描写细腻,这也是她们写推理小说可怕的地方。如果她们对解剖尸体的现场有足够的了解或者想象力,那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就是充满味道和画面感的文字。
幸好重口味的部分仅限于开头,后面对于虫子体液的描写相较于这一段简直就是小清新。
虽然在阅读中也能看见大量灌水,但剧情总体流畅好读,灌水也不是全部无关紧要,而是将角色塑造得更加立体。说实话,很少有推理小说的主角能这么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眼前,甚至不用过度想象,她的音容笑貌就这么浮现在脑海。
无论是推理小说还是单纯地将它作为一本通俗小说,无疑都是成功的,这个系列我还会继续追下去,感谢自己勇敢地撑过了开头猎奇的重口味描写。
《尸语女法医》读后感(三):躲过了监控和朝阳群众,最后却栽到小小昆虫的手里?
我对日本作家川濑七绪的《法医昆虫学搜查官系列》期待已久,所以得知磨铁图书引进这一系列作品的时候真的觉得是一特大喜讯。这一系列的中文名称定名为《尸语女法医》,而这本《虫卵之谜》则是这个系列的第一本。
坦白来说,我总觉得《尸语女法医》这个系列名并不尽如人意,因为如果不是对这一系列的作品有所了解,只是单纯地看这一个名字,可能只会认为是一个女性法医的破案故事,完全看不出其主打的“昆虫”部分。
而这本通过“昆虫破案”的故事,其实是很挑读者的,因为开篇就是一段“口味极重”的关于蛆虫的描写。(以下内容可能引起不适,请慎重阅读或直接跳过下一段落。)
一具烧焦的尸体在纵火案的现场中,而离奇的是死者体内自甲状腺以下的消化器官消失得无影无踪,就在法医和警察们无比困惑之时,他们在死者的腹腔之中,发现了一个棒球大小的球团。于是,当读者因为困惑而高度集中着注意力、等待着事件的进一步发展时,那些白色的、肥硕的、蠕动着身子的蛆虫,就这样随着那把小小的手术刀的切割,出现在了我们的眼前。
虽然我早就在本书的介绍中对内容有所了解了,但是作为一个平常人,当我毫无防备的看到这一幕时,还是感觉到了一阵恶心反胃,身上起了一层鸡皮疙瘩。这就是我觉得这本书“挑读者”的地方,所以如果单纯看了《尸语女法医》这个题目就阅读的话,开篇很可能就会直接被劝退了。
虽然本书前半部分关于虫子和尸体的部分描述可能会引起不适,但是本书中无论是法医昆虫学的知识还是故事的发展都十分精彩,可爱又带着点迷糊却爱极了虫子的法医昆虫学教授,高大威猛正义感极强却会害怕小小蜘蛛的警官,真诚为病人着想甚至超越了心理咨询师界限的死者,神秘的友人,奇怪的组织,出走的儿童,大得令人惊讶的蛆虫,人为断头的毛毛虫,带有可卡因的胡蜂……一系列的谜团交织在一起,让人忍不住一口气读完。
其实,昆虫在各种刑侦和法医类的小说、影视作品中常有出现,比如我们知道在很久以前我国的“法医”宋慈就有通过苍蝇对于各种血腥和腐败味道的敏感来寻找凶器的故事,而后来常见的是通过蛆虫的不同阶段来判断死者的死亡时间。
但是这些“常见”之中,昆虫往往只是配角,有的是通过对于蛆虫、腐败程度等来判断死亡时间,有的是塑造恐怖、惊悚的氛围,有的是突出寻找尸源和侦破线索的难度,有的是为了让我们了解一线警察、法医的工作难度和辛苦……可是真正以昆虫为故事主线的,真的是凤毛麟角,所以这才是《尸语女法医·虫卵之谜》最吸引人的部分。
当我们跟随着法医昆虫学教授的脚步去深入昆虫的世界,去探求那些昆虫奇怪现象出现的原因,去逐步揭开层层的真相的时候,你会发现,原来昆虫在协助案件侦破中还有这样大的作用,原来法医昆虫学这样的了不起。
《尸语女法医》读后感(四):尸体胃部蛆团之谜
《尸语女法医》读后感(五):重口味?这就是法医昆虫学的世界
川濑七绪这位日本女作家,对大陆读者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这次磨铁引进了她的《法医昆虫学捜査官》系列,对广大推理小说爱好者来说,确实是一个好消息。
川濑七绪,1970年出生于福岛县白河市,毕业于文化服装学院服装设计专业,在2007年开始写作生涯之前,一直从事童装设计师。2010年,她有两部作品分别入选两项推理小说大奖的最终决选:《静寂のモラトリアム》入选第20届鲇川哲也奖最终候选,《ヘヴン・ノウズ》入选第56届江户川乱步奖最终候选,可惜两作均铩羽而归。其后,终于在次年凭借《よろずのことに気をつけよ》获得第57届江户川乱步奖,该作于同年由讲谈社出版单行本,是为其正式出道作。(这里要说一下第57届江户川乱步奖是双黄蛋,另一名女作家玖村まゆみ的《完盗オンサイト》同时获奖。这也是该奖历史上首次同时两名女性作家获奖。)从2012年开始,川濑七绪开始了《法医昆虫学捜査官》系列的创作,到目前为止,共完成七部作品。
书腰、外封、贴纸和本体,特别要提一下的是,内封的手感非常好,建议大家可以实际去体验一下本作是系列的第一作。从开篇来看,这似乎是一本非常挑选读者的小说,作者在第一章就给读者描绘了一个非常重口的尸检现场,我随便摘录几句。“死者头盖骨似乎都萎缩了,左眼球已经被烧毁,露出一个可怕的黑洞。鼻子也被烧没了,只剩两个孔。颧骨显得很高,没有嘴唇的嘴里露出两排白牙。”“肺已经溃烂,还有浑浊粘稠的黄色液体从肺部流出来。”这样的句子俯首皆是。作者特别厉害的地方是用文字描述让读者看到了现场,闻到了味道。甚至作者觉得这些文字还不够,扔出了更加悚人的炸弹:在尸体内有着一个蛆球,和更加不忍直视的描写,让读者似乎也在现场触碰到了这些白色虫子。作者在这里的文字彻底打通了读者的五感,也给读者提了个醒,接下去可能还会有更加难接受的描写,自己给自己打好预防针才是能够阅读下去的前提。结果并不是这样,后文中几乎没有比第一章中更加重口味的文字了。所以从结果而论,这是一部客观描写昆虫在破案过程中发挥作用的作品,读者只要熬得过第一章,后面可以非常顺利地读下去,没有必要担心文字上可能带来的不适感。
由于涉及到利用昆虫学来侦破杀人案件,不可避免的需要对读者普遍不熟悉的昆虫学知识进行大段大段的说明,也造成了本作中关于昆虫学的炫学滥觞。还好作者科学说明文写得很生动,并不是直接谷歌加维基,用了自己的语言来解释,不会让读者感到无聊。
内封封底将这一部的被害者信息交代了一下在这本系列第一作中,作者展现了在人物塑造方面的天赋,以及在日常叙述中强化人物的性格特点的优点。主角赤堀凉子一直到第一章第四回正式登场,一出场就是一场关于蝗灾的预判和原因的论文式讲解,这把这个昆虫学家的好研究的特质充分表达了出来,借助现实层面上已经出现的事实展开对将来的预判,则从侧面显示了她的推理能力。而接下来抓捕蝗虫的时候徒手抓蛇的这个举动,一下子把她勇敢且有实践性的性格放到了读者面前。其后又通过诸如差点喝了刚泡过蛆虫的茶水、在现场习惯性想舔一下尸体所在处的油污等很多细节,来强化主角性格有点迷糊,经常沉浸在自己研究昆虫的世界中的性格。而她在本作最后阶段为了给法医昆虫学搜查官这个新制度正名独自冒险从而害死了一个少年的经历,也为以后这个系列中她的成长买下了伏笔。
而关于另两个警察方面的配角,作者也在人物设定上有很好的表现力。配角岩楯祐也性格沉稳,一本正经,见惯了残酷的罪案现场,特别在意搭档的性取向,还有着蜘蛛恐惧症。在本作中,可以说岩楯警部补这个角色是转变最大的,不仅在心中把赤堀当成了真正的伙伴,甚至还有了爱慕之情。也是因为这样,最后他愤怒之下对犯人施加了私刑也变得合情合理。另一个配角鳄川宗吾则有着强烈好奇心,是一个笔记狂魔,任何知识都会记录下来,也有自己一套侦破思路,还稍许有一点强迫症。而这三个主要人物之间的关系也是本作的看点之一,每一次的互动都能感受到女性作者对于人物关系把握的细腻性。
当然,作为系列第一作,缺点也比较明显。最终犯人是直到最后一章才登场的角色,前文中根本就没有提到过有这么个人,这对读者来说并不公平,如果能让最后的犯人在前面就登场,或者最后的真相更加出乎意料一点,整本作品的观感会更好。不过话说回来,在现实中警察办案就是会这样子,从一个疑点出发查找走访相关人物,渐渐扩大搜索范围缩小嫌犯人数,最终锁定犯人。本作现在的模样可能也有这方面的思考吧。另外,本作中还有对校园霸凌、宗教欺诈等社会问题进行了粗略的探讨,但由于作者笔力的关系,没有深入,流于了表面。
最后还有一点要特别说一下的。我个人认为本书日文原名《147ヘルツの警鐘》(147赫兹的警钟)还不如译名《虫卵之谜》呢,毕竟书中最主要的谜团就是被害人身体内有着大量的虫卵并异常发育成蛆虫,全书也基本围绕解决这个谜团展开。而147赫兹这个概念在书中并没有起到什么作用,难道就只是用147赫兹指代了一下苍蝇吗?日文书名给人的感觉有点故弄玄虚了。
《尸语女法医》读后感(六):连接生死的暗语者
无论是美剧中利用甲虫寻找暗藏于汽车中炸弹的桥段,亦或是日漫中借由特殊品种的蝴蝶发现尸体的剧情,都因有昆虫参与其中,而使探案过程充满了意外感和新鲜感。另外,挪威女科学家安妮在其科普著作《昆虫的奇妙生活》中同样也有提及现实生活中借由昆虫破案的事例,但这些内容却始终让人有种意犹未尽之感,毕竟昆虫在破案中起到的关键作用虽有提及,但终究这些小生物并未成为故事的核心。
而由日本推理小说家川濑七绪创作的《尸语女法医》系列,无疑填补了推理作品在这一方面的空白。作者借由法医昆虫学这一视角,为读者带来了一场警察小说与本格推理完美融合的盛宴,以及一场与各类昆虫共舞的奇妙之旅。
不难发现,《虫卵之谜》一书所开启的这场旅程绝不轻松,故事一开篇,作者便毫不客气地刺激着读者的神经——
解剖室内,法医正在刑警的围观下对一具因公寓大火而造成的焦尸进行尸检,却发现其舌头、舌骨、食道以及胃部离奇消失;而最为不可思议,同时也是最令人作呕的是,肠子下方竟隐藏着一个直径十厘米的蛆团。当毫不知情的法医将其切开的瞬间,读者单是借由文字便能感受到一种令人不寒而栗的恶心感。
不免有人会抱怨这个故事口味太重,但合起书仔细想想便会发现,要想昆虫能成为破案的关键,这样的尸体状况必不可少,毕竟尸体的腐蚀程度越高,其所吸引的昆虫自然越多。恶心归恶心,但作者无疑一上来就丢给了读者们一个重磅炸弹——死者并非死于火灾,而是早在此之前便以一命呜呼。
或许你以为昆虫的作用到此为止,但这不过是个开始罢了。作者川濑七绪的厉害之处在于,她并非只是单纯地用昆虫这一元素装点自己的作品,而是将其融入了整个案件的每一个角落。
蛆团的产生确实令人惊奇,但案件最为核心的线索同样来源于这坨蛆虫:一是蛆团中存在异常发育的个体,并且这些个体并非源于同一母体;二是蛆虫自死者口部开始蚕食的路线过于固定,并不符合其正常的习性。身为主角的法医昆虫学教授赤堀凉子正是借由这些线索,通过对蛆虫、黑胡峰的一步步探索,推动着案件不断向前发展。
除了昆虫的参与度高外,相比注重灵光一闪的本格推理作品,本作更多地展现了警方真实的破案过程。小说采用了双线结构,一边警部补岩楯祐也和鳄川中吾沿着连续纵火案和死者前男友国居光辉的骗局一路查下去,厘清了火灾事件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昆虫学教授赤堀凉子则通过不断猜想验证的过程,一步步地逼近了杀人事件的真相。虽然本作的重点在于体现法医昆虫学在实际破案中的运用,但作者并没有在有意抬高一方的同时弱化另一方所起到的重要作用,纵观全文,两者之间互相补充,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
而在人物的塑造方面,无论是主角还是配角皆可圈可点。身为主角的赤堀凉子个性极其鲜明,可谓是各种不拘小节,无论是诚恳地邀请警方品尝油炸蜂胎,还是自己差点误食用来杀死蛆虫的热水,都令人印象深刻。而笔记狂人鳄川中吾则善于察言观色,他借由自己心理学方面的特长,通过微表情微动作来判断谈话者的状态和性格,为原本枯燥的走访式调查增色不少。至于有乌兹别克斯坦血统的辻冈大吉,同样是个有趣的人物,言行举止间甚至有一些搞笑的成分。
除了以上常驻人物,案件所涉及的角色也个个形象鲜明,无论是死者乙部美智对自己救世主角色的执着,还是吃软饭的国居光辉的各种手腕与花样,亦或是高梨亚美的痴情、稻光由香子的专横、船漥雅人的懦弱,皆能借由他们的言行举止展现出来,跃然纸上,足以见得作者塑造人物的功力之深厚。
另外,单身的赤堀凉子与存在家庭危机的岩楯祐也因工作关系所发展出的情愫,无疑也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一方面,当岩楯祐也面对恐惧时——诸如蜘蛛——赤堀凉子能给予他一定的安慰与指导,这份关心是此前谁都没有给予过他的;另一方面,岩楯祐也的形象也满足了赤堀凉子恋父情节的幻想。特别是受伤的岩楯祐也前往赤堀凉子公寓包扎伤口的那个夜晚,以及随之而来的那个出乎意料的拥抱,几乎撩动了所有读者的心。好在最终双方借用理智战胜了冲动与激情,并没有走到不可挽回的那一步。
或许正是因为岩楯祐与赤堀凉子之间的情愫,使得最后一幕他深入虎穴营救对方变得更为合理,不过这般类似婚外恋的情感出现,也预示着后续故事中必然少不了二人情感上的纠结。至于作者是否打算使这层关系更为深入,只能在下一部《八丁蜻蜓》中一见分晓了。
当然,除了涉及昆虫的案件和暧昧的情感,书中所涉及的社会问题也同样值得读者关注。
首先,乙部美智虽出于好意,但身为心理咨询师的她有意打破基本职业要求,放任患者对其移情的加深,多少还是值得相关从业者警醒的,毕竟心理咨询师再厉害也只不过是人,过分地将自己神话只会给双方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其次,诸如解毒汤这样的事物,也反映了人们为了寻求健康过分盲从的心理。同时也正是因为这种心理,使某些居心叵测之人有机可乘。想必张悟本的绿豆事件令不少人记忆犹新,出自他之口的绿豆汤、长茄子理论几乎到了包治百病的程度,甚至还甩出“糖尿病80%都是误诊”、“降压药会吃出脑梗、肾衰竭”等雷人语句,而很多人却对此深信不疑,正如文中那些解毒汤的崇拜者。养生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身同样需要分辨的能力。
本书唯一的可惜之处,就是作者把稻光拓巳给写死了,使得原本美好的结尾顿时染上了一层悲伤的气氛,当赤堀凉子按照约定埋下那个藏有甲虫虫卵的朽木时,想必不少人都为此发出了一声轻轻的暗叹。
或许这些充斥在地球各个角落的小生灵不仅能倾吐那些死者无法言说的秘密,同时也能载满生者对故人的不舍与思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