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绪勒索的读后感大全
《情绪勒索》是一本由周慕姿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24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情绪勒索》精选点评:
●过得自我一些,并没有罪。
●在爱与怕的边缘。
●我严重怀疑,996是一种情绪勒索!!!应该抵制
●很棒的科普 中国独特的文化是情绪勒索的土壤 每个人都需要对自己的情绪负责
● 周老师给了很系统的梳理和解决方案。 几乎每种状况都能够在生活里找得到对照。对于受困于某段关系的人恐怕帮助更大。对我这种比较独立的人来说,原本就会给人很明确的边界感,但平时多少还是会在心里觉得:啊,是不是这样显得太冷漠了。但多半就“懒”过去了。读完之后可能这种自我质疑会少一些——我做的选择的确是对的,一个人的确本来就不需要为别人的情绪负责。然后真希望像二战时候把这本书里的关键内容印在传单上,用飞机撒,所有人都能捡到,大声朗读那种。哈哈哈哈。
●你被人勒索过 也勒索过别人 唯一就是 你是有价值的 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你。
●看的过程中心情很沉重,一再问自己,是否处于这种情绪勒索之中?一方面生活中自己是情绪勒索者,另一方面在工作中又是情绪被勒索者。这种心理情绪的放大,都不仅仅只是一个行为举动这么简单,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值得我探究。就工作中的情绪被勒索而言,有时会因为办公室某人的咳嗽或者清嗓子的声音而紧张起来,加之工作原因,长期下来慢慢失去自我、丢失了自我,恨不得分分钟逃离现场,回到家中让家属给予一个温暖的拥抱。其实,自己才是情绪的主宰者,不能、也不应该担负他人情绪的责任,自身的价值也不是在他人的认可中建立起来的,而是你的存在本就具有价值。
●印象最深刻的: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必为别人的情绪买单。一星扣在没有引用实验例证。
●近一年的时间都深陷情绪勒索带来的负面影响中。读完这本书心情沉重。 学会拒绝是我一直在锻炼做的事。读完这本书不仅坚定了我学会拒绝的决心,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了我怎样去拒绝。 被情绪勒索,自我价值感的丧失都让我身心难受。希望自己尽快恢复。
●本来以为是本心灵鸡汤,读罢却发现了很多自己以及身边人的真实经历,学会拒绝,懂得界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去照顾他人,才是最重要的
《情绪勒索》读后感(一):添加一点故事在里面举证会更锦上添花。
“勒索”这个用在情绪当中很新鲜。以前从未发觉,看过书后种种事情都浮现在眼前。我们是缺少对自己的肯定。面对勒索者的要求第一反应就是觉得自己做错了需要满足勒索者们。却从未认真的思考过我为什么要满足她们?这本书挺适合我们平时不够自信的人看。但是美中不足的,缺少好多的事例来阐述,让我们平时看书少的人还不够深入理解。
《情绪勒索》读后感(二):情绪勒索
开篇的案例确实吸引了我,但确实典型的提出问题又解决不了问题的书,你存在的东西依旧存在,并没有相应的办法去改善,只是介绍了相关的心理学概念,名词解释,那他的实用价值又在哪里,扯来扯去依旧扯不到重点,读者读者就读不进去的书,你只是明白了什么是情绪勒索以及一系列概念,其他的就是吃瓜群众看一下别人的例子,然后就没有了,而且是真的看案例,还没有分析哦
《情绪勒索》读后感(三):恨不得把整本书抄下来
生动形象又系统地告诉我们,
什么是情绪勒索,成因,影响,怎么克服。
例子很贴近生活,书里的建议具体可行,满分。
如果你遇到
爸妈说我们对你这么好,做所有事都是为你好,你这孩子怎么不听话,太不孝顺了,想要气死我们吗
领导说让你加班是看你有潜力,在培养你,本来想给你转正的,你再这么消极怠工,我就要考虑考虑了
对象说你不这么做就是不爱我
朋友同事说这点小忙也不帮,你太自私了
这本书教你对策!
《情绪勒索》读后感(四):本书观点提炼
其实要讲清楚情绪勒索很简单,一张图就够了,作者太啰嗦了,来来回回凑字数。情绪勒索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在职场上,你的领导同事为了让你帮他们干活会贬低你的能力,贬低你的人品,在家中,父母催婚催生孩子会向你展示自己的可怜,谈恋爱遇到pua,也会通过打击你,降低你的自我价值感,试图操控你。想解决这个问题,只要时刻记住,我的感受大于一切,把别人说的贬低你的话当作耳旁风,老子世界第一就完事了。
《情绪勒索》读后感(五):《情绪勒索》——周慕姿
为什么我们总是很难拒绝?很多情况下,不是我们不想拒绝,而是做不到拒绝,这是为什么呢?周慕姿从心理学的角度给出了一种解释:因为我们总是受到情绪勒索的影响。
什么是情绪勒索呢?情绪勒索具有六大特征和手段:要求、抵抗、压力、威胁、顺从和旧事重演,其背后逻辑就是不断打击你的自我价值感、引发你的罪恶感和剥夺你的安全感,从而让你满足对方的要求和顺从对方的行为。也因此,有两种人很容易被情绪勒索:一是自我价值感低的人——习惯自我怀疑、过度在乎别人的感受和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二是受到孝顺文化和权威崇拜影响的人。
那么该如何应对情绪勒索呢?最根本的做法是不断提升自我价值感,在此基础上,还有三步骤可练习:(1)停:不答应也不拒绝,停止与情绪勒索者的对话,尽快远离现场;(2)看:内察自己的情绪和外观别人对待你的方式;(3)应:在不答应也不拒绝的前提上,思考寻找第三种选择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