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巴黎属于我》读后感摘抄
《整个巴黎属于我》是一本由[美]莱斯利·M.M.布鲁姆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8,页数:42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整个巴黎属于我》精选点评:
●非常喜欢的一部非虚构作品,感谢作者。 客观而冷静,全面的笔调。海明威年轻时的帅气,心高气傲,才华,努力,当然还有堕落的,邪恶的一面,自私的,目中无人的,各种各样的海明威。好心疼哈莉德,糟糠之妻,在最艰难的时候支持海明威,却在功成名就之时被抛弃。她那么善良,但是最终解脱的时候,竟然有点为她松了一口气,不再互相纠缠和折磨,幸好海明威有良心把太阳照常升起的版税收入给了哈莉德。当时最最令人向往的巴黎往事写尽了,流动的巴黎。一袭盛宴。文人圈子间的趣闻和丑事,其实顶尖的社交圈在什么年纪,什么地方都是差不多的,他们被别人羡慕着,自顾自地,满怀优越感地尽情玩耍。但不管怎样,还是令人羡慕的。
●一部中肯、详实、又颇有价值的纪录片式的传记作品,纪录了主人公20世纪20年代创作生涯早期,居住在巴黎和他朋友们的故事,以及《太阳照常升起》的创作始末细节还原。如果你是海粉,它能很客观的让你了解作家海明威“硬汉”形象的另一面。
●《整个巴黎属于我》意外的流畅,停不下来。拿到新书时看了三分之一,搬到杭州,雨天来读完。整本书可以看作海明威的发迹史,在他21-27岁的人生黄金时代从美国到法国巴黎,与当时的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和出版商密切往来,最后一一被写入《太阳照常升起》,并不十分光彩;他在写作上自信自大却并不为出版商赏识,以及他的感情史。
●无论是对评价《太阳照常升起》的创作手法,还是对《流动的盛宴》记述的那段真实过往的补充,这本书都非常值得一读,引述和史料丰富,文风也颇具趣味,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心中偶像的形象(其实我早有预感),毕竟无论西尔维娅·毕齐的《莎士比亚书店》,还是罗伯特·卡帕的《失焦》,在提到他们的密友海明威时,都充满了赞誉和亲昵的调侃…当然,舍伍德·安德森和福特恐怕就要保留意见了,勒布那一行人就更不用说了…相对于评价作品的优劣,评论作家的人品要困难得多~(八卦的过程是有趣的,得出的结论是无益的)
●一口气读完,这书真好,出乎意料,译得也好。主要是讲早年巴黎时期刚刚崭露头角的海明威以及关于The Sun Also Rises相关的一切:如何成形、敲定版权、删改、宣传、出版,以及原型人物们后来的故事。关于这本书如何诞生的零零碎碎我已经在很多传记里看过了,这里写得还是激动人心。 作者研究得很深入,不加戏,注释详细考据到位。而对于喜欢The Sun Also Rises和熟悉20s旅法美国文人圈的朋友来说读着依然容易动情,是一本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书。
●这书名 锁了 够霸气 和海明威似的
●一本中小部头传记,记录了一位文豪初登文坛的短暂岁月,因为八卦也多故很很容易看完,巴黎的纵情享乐,名流的客厅,写作与出版,爱情和中伤,偷来的“迷惘的一代”宣言,最终当真活成了那个样子,为海明威祛魅。读完感觉这真是一个恶劣却又强烈发光的人。不过说整个巴黎属于他这就真吹大了,那个顶级的文学圈子也只是另一种形式的美洲岛屿罢了。
●即便作为一个语种最顶峰的作家之一,海明威身上依然太多缺点,几乎不可以被原谅。海明威大概是那种对名利与成功、硬汉形象最为热情的人,同时又是最自私、最容易翻脸,同时会毫不犹豫把友谊作为垫脚石踩在脚下并毫无悔意的人。
●菲兹杰拉德,唉!
●海明威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恶棍,只要能为自己起到价值的人,不论是恩师还是挚友,一律可以被他写进书里尽情调侃,变成老海笔下游魂,换了个假名被这样的方式被人记住。海为了写出一本叫座的作品,抛弃了糟糠之妻,出卖好友(勒布,司各特等),换来的是世界闻名的硬汉形象,背地里却干这伪君子的勾当。 若读过《流动的盛宴》,会发现这本书里是它的详实版,《流》中描绘的美好婚姻其实到头来是一场闹剧,以老海的艳遇不欢而散。不得不以他自己的话来评论他自己:“人总会变成人渣,只要时机合适。”这也让我更加深刻相信,一个作家有多么才华横溢,他的生活就有多么淫荡糜烂。 另外,个人认为翻译也是非常好的,从书名的翻译就不难感到译者的灵性。
《整个巴黎属于我》读后感(一):我的诗属于谁
蹩脚的翻译,虽然有一些欢快的句子,仍然影响了内心的平静。
从海哥身上学到了,原来写作是这样的,这条路也是靠着宣传和写实,才能落地生根。当然,作者的天分和努力也非常相关。
人还是要有兴趣爱好,可以解决自身的苦恼和蓄力激情。
文字有非常大的魅力和非常的用途,精简的语言也惹人喜爱,说话其实也一样,说到关键,且丰富多彩,感人至深,需要多思考多磨练。
诗人披着长袍,可能是隐藏着自己的翅膀。
巴黎是艺术者的盛典,环境对塑造者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先把句子写简单,然后让他有趣。通过周边的人,改造成故事,然后通过出版社造势,发行图书,形成迷惘的一代的代言人。两本长篇确定了地位,综合推送塑造了实力。
成功是有原因的,海哥最大的优点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看似简单,是十分不容易的事情。
《整个巴黎属于我》读后感(二):太阳升起后,黑暗依然存在
《整个巴黎属于我》以《名利场》致敬海明威的幽默漫画——用五个侧面,反映“海明威神话”。本书以二战到二战这一时间段为背景,从海明威初入作家之路,怀揣梦想投奔巴黎,到再入时被二战困扰下的物是人非的巴黎。整个传记紧紧围绕《太阳照常升起》故事的写作为中心,也可以把这本书看作《太阳》的写作背景分析,作为海明威最重要的一本书,或者说他起步腾飞的一本书的背景介绍。“如果你足够幸运,年轻时曾经在巴黎居住,那么你伺候的一生中不论走到哪里,他都会跟随其后,因为巴黎时一场不散的筵席。”成也巴黎,败也巴黎,成就了“迷惘一代”发声人的海明威,却也埋葬了旅居巴黎的名家的艺术才气,消散于无形。
总的来说,除了对《太阳》对写作提供了背景,更深的挖掘出了海明威性格中的缺点,以及对友人的满不在乎,极尽讽刺。无论时全力帮扶的恩师、困境之持的糟妻、一手提携的朋友,都极尽自大表现,虽然说对海明威的小说依然不感冒,但是也将“伟大名人”从神龛拿下,摆在了张三李四的同等位置,平等交流。
《整个巴黎属于我》读后感(三):真实的海明威
《整个巴黎属于我》是一本讲解海明威的以叙事为主的人物传记,
开篇讲海明威来到巴黎的过程以及对城市和人们的一些看法。
感觉那个时代的人并不需要一份稳定的工作,至少海明威不需要,
心里只有他热爱的写作。我们现在的生活跟他去巴黎之前很像,
都是没日没夜的工作节奏,让人们又忙又累,又无心他顾,
想摆脱这种拔河一样的生活,就需要给自己一个喘息的时间,
思考一下自己最初的梦想,如何让现在的自己更快乐!
还有一方面值得思考的,像巴黎或者北京这样繁华的大城市,
会使人被繁华遮蔽双眼,放荡享乐让一些没有毅力的人迷失自我。
像海明威这样的人因为能抵制诱惑,保留一个清醒地头脑,成为局外的观察者。
感觉写作贯穿海明威的一生,他是幸运的工作和他的爱好重合,他这一生的经历和普通人
经历的一摸一样,但是他有一种经历事事不偏离自己的人生轨迹的本事。
同时这本书也改变了我对他的一些看法,以前因为他在文学上的成就,
他的个人形象在我心中已经神化,现在发现他也会像普通人一样,
犯一些俗人在生活上的错误。
《整个巴黎属于我》读后感(四):才华、野心
讲述了海明威的创作生涯。他的才华使他一直都迫切的想要出版书籍,并且是能够在文学界掀起一场革命,将文学带往人们始料未及的新方向。
他是个满腹才华,有梦想,也很心高气傲的人。在当时纸醉金迷的巴黎旅居的时候,那是一段贫穷且疯狂的日子。但在外界的喧嚣、奢华、上流人士齐聚的场所中,他依旧清晰的记着自己的梦想,想要达成的成就。这个时候的他是有些“爱憎分明”的,打心眼里瞧不起那些人。
他第一部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呕心沥血,几经周折终于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出版。收获大批读者。“他想把一个震撼人心的世界蓦然摆在大众面前,写出赤裸、血腥的内容。他的文字中没有荫凉,没有一个形容词能够为读者遮挡炽烈的太阳。”
海明威的才华无可否认。但是他的心高气傲,甚至在外界当众否认曾经在写作上帮助过自己的朋友,恩将仇报。以及后来移情别恋和在最困顿的时候陪伴他的哈德莉离婚,而且没有心思想这些,因为那时候他写作事业的太阳刚刚升起。
这样的人未免太绝情,不够善良。生活中如此,写作上也是。他将生活中的朋友,发生的事情作为写作素材不加修饰的,无情的披露在小说中。对别人的生活产生了永不磨灭的阴影。
还是最喜欢他和哈德莉刚去巴黎时候,住在嘈杂的阁楼上。那时候他去咖啡店写作,依旧是心怀梦想与傲气。清贫和浪漫是他们生活的布景。那时候二十几岁的海明威有明确的文学目标,加上他的高颜值,是个有魅力的男人。
《整个巴黎属于我》读后感(五):远看一枚大帅哥,近看一位硬汉,扒扒开,原来是个文学奇才+心机大Boss!!!
这本书是讲述了青年海明威的成名之路,他在追求成功路上的各种真实故事和人物纠葛,给读者呈现了活生生的、作为一个人的诺贝尔文学奖作者的人物画像,这位青年自始至终确信自己将成为文坛上的领军者,他如此明确的目标、为了目标不惜任何代价和手段的精神,确实深深地影响了我,也刷新了我对各类巨匠的认知,“没有一个人是可以随随便便成功的,那真的需要一个格局和策略,加上好运气!”
我认为,先了解作者的平生事迹、性格特点、待人待物风格、糗事一箩筐之后,再去观摩他的作品,也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当你读完这本书后,对于海明威这个“人”,会有更加立体的深入的了解,俨然变成了你身边的“熟人”,当你去阅读“熟人”的作品时,可能会更愿意去揣摩他写出某句话时想起了哪些岁月,可以更好地满足你的窥视欲。
我之所以强调海明威是个“人”,是因为,你通过这本书,或多或少会有启发和被激励,他从一个未受大学教育的高中毕业的战地记者,通过各种摸爬滚打,一步步融入专属文学圈子乃至上流社会,有背叛、有利用、有伪装,但并不影响他成功上位,在此过程中,他善于利用人际关系、善于操控人心、善于伪装自己、喜于站在聚光灯下的人格特点无法分割,更重要的是,他在看似颓废的生活当中,并没有放任自己的能力退步,他善于抓住任何可以让自己进步和升级的跳板,像吸血虫一样吸干对方的才华,并将之进一步打磨更新再创造,手段简直666了(我词穷了,这应该是最贴切的表达了吧)
强烈推荐,笔者接下来会认真拜读《老人与海》和《太阳照常升起》,就在即将到来的假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