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我曾这样寂寞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2021-03-19 02:34:59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经典读后感有感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是一本由[波兰]维斯拉瓦·辛波斯卡著作,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精选点评:

  ●感觉我好像买重了,很多诗都读过了,还是这个版本做重了

  ●在我们这个喧嚣的时代,比起认清自己的优点,承认自己的缺点显得更为容易,因为缺点总被装扮得十分华丽,优点却隐藏得更深,而你自己从未深信它们就存在于你内部。

  ●我们都是时代之子

  ●果然还是《种种可能》最惊艳。

  ●辛波斯卡文笔轻盈,视角纤细而柔韧,有几篇很惊艳。但是翻译太差了,令人发指的差

  ●精装版。修订本。

  ●我果然不会喜欢「喜欢狄更斯胜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人。

  ●诗很好。

  ● 第一次读的外国诗人作品集《我曾这样寂寞生活》。 辛波斯卡,波兰女诗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诗经常引用古希腊神话人物或哲学家思想,另有《圣经》和莎士比亚,还有很多希腊、波兰、英格兰的地名(地理白痴如我看地名看的云里雾里),我最喜欢她诗“以细微处见伟大”的特点,关注个体,承认无知,崇尚自然,追求自由。 诗中涉及大多是日常生活中细微之物,引发作者哲学上的思考。 承认有好几篇看不懂,但是我仍然喜欢,我喜欢的就是这种迷迷离离的虚无感。 如果不是亲自看的话,你是体会不到这种似懂非懂的美感哒。

  ●我已經有《萬物靜默如謎》了。 這本書真的是,太沒誠意了,好多重復就不說了,換個譯者就是本新詩集了麼?譯得還不好、毫無智慧與情趣。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读后感(一):我不知道

  我不知道,

  关于大多数,关于少部分,我不知道,

  认识的字有千百个,如何组成词,造成句,写成诗,我不知道,

  我看到的都很表面,我喜欢的都很直接,太过委婉深奥的那些,我不知道,

  未来明天下一秒,过去昨天上一秒,我不知道,

  诗人有他特有的浪漫,跟不上他的想象节奏,这是我肤浅的借口,我不知道。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读后感(二):真实世界信仰者

  说实在话,看完辛波斯卡这本《我曾这样寂寞生活》,灵魂共鸣的地方并不多。翻译多少有些影响,但是本质上,辛波斯卡无疑是“真实世界的信仰者”。

  她的目光多聚焦具体现实,崇尚确定:“我们的二十世纪本应超越其他世纪,如今,却并未改善,剩下的年月屈指可数,它步履摇晃,呼吸短促。”“爱吸引着我们,是的,但必须是,兑现承诺的爱。”

  相比较而言,我更偏爱阿多尼斯浓郁的忧愁与深情,更偏爱海子燃烧的激情,赤子之纯朴与多重意象,更偏爱托卡尔丘克的梦与脑洞。

然而,我的偏爱并不影响辛波斯卡的魅力。如另一个自己所说:诗人在用不用的视角观看世界。辛波斯卡客观、冷静带着嘲讽或幽默,同样自成一格。 ———————————————————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读后感(三):我曾这样寂寞生活

  辛波斯卡一直在强调对于世界的“我不知道”的态度:“在诗歌语言中,每一个词语都被权衡,绝无寻常或正常之物。没有一块石头或一朵石头之上的云是寻常的。没有一个白昼和白昼之后的夜晚是寻常的。总之,没有一个存在,没有任何人的存在是寻常的。”这是对世界永恒的未完成状态的尊重,也是人类希望的来源,我们一直在“追寻”,一直面向未来。辛波斯卡说“我热爱人们,而不是人类”,这一句和博尔赫斯常提到的“我对每一个具体的人交流,而不是人们、人群交流”异曲同工(大概意思如此)。辛波斯卡的生活像米沃什描述的“我不想成为上帝或英雄,只想成为一棵树,为岁月而生长,不伤害任何人”,这也是我想要的生活,只有不为其他,只为自己生长。诗歌的语言是文学“陌生化”最好的表达,它让我们重新去感知、体悟早已习以为常的事物和词语。辛波斯卡运用精妙的错位、偶然和断裂,唤醒根植于我们内在的对世界的忧伤、乡愁和依恋。“一秒钟逝去,第二秒依然是一秒钟,第三秒。唯有对我们而言,这才是三秒钟。时光飞逝,如一名携带紧急讯息的邮差”;“我们赞成死亡,但不是以任何形式。爱吸引着我们,是的,但必须是兑现承诺的爱”;“我无法确定他们未来的命运(即使只是一个平凡的命运,依然是命运)”。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读后感(四):读家教练Ⅱ级

  〖树评〗 《鸟人》 若不能接受痛苦的礼物 也无法得到反思的馈赠 归鸟 这个春天,群鸟又一次过早归来。 愉悦吧,哦,理性,本能也会犯错。 它收集羊毛,瞌睡——它们坠入 雪中,坠入愚人的命运,一次死亡 辜负了它们构造精美的喉咙和出色的爪子, 忠诚的软骨,尽职的羽毛, 心脏敏感的血流,内脏的迷宫, 轮毂般的肋骨,轰响的纵射炮火般的脊椎, 修士般耐心的喙。 这不是挽歌——不,它只是愤怒, 一个尘世蛋白质的天使。 一只长有腺体的活风筝,来自《雅歌》的风筝, 在天空中独一无二,在手边却无法清点, 身体的组织被绑定于时间与空间的 缠绕之中,有如在一出亚里士多德所称颂的戏剧中, 在翅膀的欢呼中舒展自己, 坠落,躺在石头边, 以古老而纯洁的方式, 望着生活,就像望着一系列失败的尝试。 伊卡洛斯:不燃怎样 适用于广告创意文案 纪念 他们在榛子林中做爱, 头顶的每一颗露水如细小的太阳。 枯叶与树枝,以及干土 缠在他们发间。 燕子的心,请 怜悯他们。 他们在湖边一起跪下, 梳下发间的枯叶; 小鱼,如一颗星辰所聚集的光线, 游向凝视它们的人。 燕子的心,请 怜悯他们。 树木倒映于湖中的涟漪上, 颤动,如星云,灰色。 哦,燕子,让他们永不,永不 忘记这一天。 燕子,你这云朵生出的荆棘, 空气的锚, 更完美的伊卡洛斯, 圣母升天节的燕尾服。 哦,燕子,你这书法家, 失去分针的时钟指针, 鸟类中的哥特建筑师, 天堂倾斜的一瞥。 燕子,你这锋利的寂静, 悲伤的生机, 恋人的光晕, 请怜悯他们。 诗的字里行间 若隐若现地唱: 辛波斯卡跌落水 怎么看都像鸟人 从无馈赠 从无馈赠,一切都是借用。 债务淹没我,已到眼睛。 我不得不 将自己用于抵债, 为了我的生命而放弃生命。 一切命中注定: 心将被收回, 以及肝, 每一根手指和脚趾。 撕毁契约,太迟了, 我的债务将被偿还, 我将被去毛, 更准确地说,被剥皮。 我徘徊于这颗星球上, 在簇拥的其余负债者中。 有一些,承受着重负, 支付自己的翅膀。 另一些,不管是否情愿, 必须以每一片树叶偿还。 我们身上的每个组织 都处于债务之中。 每一只触手和每一根卷须, 都不能留下。 无比详细的账册 暗示着,我们将一无所有, 不仅两手空空, 甚至连两手都要失去。 我记不起 何时、何地、为何借债, 我让人打开 账册,找到我的名字。 反抗这一切的 我们称之为灵魂。 这是唯一的 未列入账单的部分。

  《我曾这样寂寞生活》读后感(五):论翻译的重要性

  辛波斯卡的诗真的是很好,我特别的喜欢,但胡桑的翻译也真的很一般,让我不得不来吐槽一下。我不知道他是不是有认真的来翻译这些诗,但我很怀疑他是否真的理解了原著。

  我个人强烈推荐陈黎/张芬龄翻译的《万物静默如谜》2012年,下面我就列出经典的短诗《墓志铭》的两个译本比较一下。

  胡:墓志铭

  这里躺着一个老派的女人,像个逗号。

  她写过诗,大地赐予她

  永恒的安息,的确,她的躯体

  已不能参与任何文学派系。

  一个朴素的坟墓?里面,唯有诗歌的正义、

  这首简短的哀歌、猫头鹰和牛蒡。路人,

  取出你随身的计算器,用半分钟,测算一下辛波斯卡的命运。

  ——

  陈/张:墓志铭

  这里躺着,像逗点般,一个

  旧派的人。她写过几首诗,

  大地赐予她长眠,虽然她生前

  不曾加入任何文学派系。

  她的墓上除了这首小诗、牛蒡

  和猫头鹰外,别无其他珍物。

  路人啊,拿出你提包里的计算器,

  思索一下辛波斯卡的命运。

  ——

  以上对比就可以看出水平,像胡译的什么——朴素的坟墓、诗歌的正义、简短的哀歌——这些矫饰性的 概念怎么会被诗人用在自己的墓志铭上。

  再来看一下《在众生中》的部分译文对比

  胡:我就是我。一个总是比他人更为费解的偶然。(一种自命不凡的感觉)

  陈:我就是我。一个令人不解的偶然,一如每个偶然。

  ——

  胡:目前为止,命运对我一直那么仁慈。

  我可能从未被赋予幸福时刻的记忆。(意思是说诗人从来没有快乐的记忆?)

  我对比喻的激情可能早已被剥夺。(一个早已没有创作激情的老女人?那么又为何会说命运对她一直仁慈)

  陈:命运到目前为止,待我不薄。

  我原本可能无法回忆任何美好的时光。

  我原本可能被剥夺好作譬喻的气质。

  ——

  凡此种种,细细比较,真的是各种偏差。又比如《种种可能》中胡译“我偏爱割掉尾巴的狗。我偏爱明亮的眼睛,因为,我的如此晦暗。”拥有这样一种内心的诗人怎么可能值得别人尊敬。

  所以说,我很怀疑胡桑是否有真正的理解了这些诗的意义。译者既便不能真正还原原著的气质,但至少在内容上是要贴合原著的,否则对作者和读者都是有害无利。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