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读后感1000字
《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是一本由杜亮著作,民主与建设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元,页数:3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读后感(一):一锅靓汤
引用浮石心语:不经历感情的煎熬,人生哪来的有滋有味,就像有再好的肉与骨头,不经过文火慢炖,也不过是一锅清汤寡水。 这段文字恰好可以用于评价《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一书。作者看似平淡的语言,把八零后大学生的生活和情感慢炖成了一锅靓汤。
自打收到此书,我戒了半个月的手机,每天熬夜看书,找回了二十年前的阅读感觉,真的是每天品颇有回味的靓汤,精神非常愉悦。
再次点赞。
《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读后感(二):观后随笔
得书拆封,分两天,拜读完已是凌晨,文中“莲城大学”原型即是“湘潭大学”,与杜亮是校友,也较为熟悉,看小说,如忆往昔,看人物,如见老友,看情节,如临其境,观感极佳。阅《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如观大海,远眺波澜不惊,近看春潮涌动,读全书如独坐阳光沙滩,看跳跃的浪花,听韵律的激溅,伴着读者的心,在追逐,再玩味。是一部很好的80后题材作品,值得细读。最后代表广大读者呼吁此优秀IP早日搬上银屏,以另一种艺术形式呈现给大家。
《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读后感(三):一部充满感情的十年工作和感情记录。
该部小说以青涩的大学校园生活为起点,以主人公入学十年的学习、感情和工作为主线,完整描述了互联网时代中国80年后大学生的成长历程。作者创作风格别具一格,章节内容逻辑严谨,情节故事构思精巧,读完小说有以下三个感触。 第一点感受是,“小说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小说中的大学、人物、地点、事件等既让我读起来感觉很亲切和勾引起对美好大学生活的回忆,又仿佛感觉自己是小说中某个情节中的原型,但小说传递的真挚情感和意境又远超越我们的大学生活。 第二点感受是,“小说文笔生动,情感细腻”。小说围绕男女主人公相识、相知、相爱到分手整个过程,用朴实生动的语言述说各个章节内容,用戏剧化故事来塑造和捕捉小说中各个人物的细腻情感,这充分反映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度观察和深邃思考。 第三点感受是“紧跟时代脉搏,并映衬时代”。2002年至2012年是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黄金十年,其间中国互联网从搜索引擎延伸到社交化网络、淘宝网等平台从无到有开启中国电商新篇章,而小说中男主人公及其同学作为中国最早一批互联网经济学生,其学习、工作和生活情节均映衬这个时代的印记和网络青年的特质。 总之,这部小说读完让人重温大学校园的美好、大学情感的纯真、大学生活的惆怅,用作者文中的一句话来形容即“走不完的旅程,躲不完的寂寞,流不完的眼泪,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这就是人生吧”。
《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读后感(四):我们的昨天今天明天
和本书作者相识多年,一直觉得他是情感细腻但文笔一般的人,当他拿着这本书给我的时候,说实话有被震惊到,作者文笔细腻,感情真挚,尤其是人物心态描写手法老辣,完全看不出这本书是他的处女作。认真细致的拜读完,已是深夜三点多。思绪又一次被带入小说中,多少人能在主人公严寒身上看到自己当年的身影,忍不住跟随着主人公严寒人生经历的跌宕起伏,又一次去感受那10多年前青春激荡的大学岁月…… 说说本书的几大优点:一是文字淳朴,感情真挚。读者的代入感很强,只要有过大学经历的很容易就会被书里的精彩剧情吸引带入进去。二是人物刻画生动、鲜明且个性十足。书里面的主要人物超过10多人,每一个人的刻画都很深刻,对于主角来说也起到了各种影响和作用。三是时间轴距清晰,场景切换自如。从大学到入职后的多年,时间跨度长达十多年,时间轴把握得很好,没有凌乱。对于帝都、魔都、深圳甚至长沙的地域切换也是拿捏得恰到好处,没有一丝乱象。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把人物在大学恋爱中的懵懂和毕业创业的迷茫写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个人最喜欢男主陪小南去成都的一幕,那种想爱不敢爱,欲言又止的感觉,写得太棒了,这种感触多少男生引起共鸣?)
如果非要说点不足的话,那就是结构有点前松后紧,作品的后半部分有点“赶”。同时在剧情上,当我觉得主角应该和小南修成正果时候,小南的感情转折又太突然,意犹未尽却又戛然而止,稍有仓促之感。 青春就像一杯水,干净而清冽,岁月就像一杯酒,厚重而甘醇,青春正是因为没有历经过岁月而充满激情,岁月正是因为包含了青春而懂得珍惜。同样的地点、同样的时间,但是缺少了那个当年陪伴的人,感触将会完全不同。就像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写的那样: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