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设计面面观》经典观后感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原创精选 >

《设计面面观》经典观后感集

2021-03-20 04:53:2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设计面面观》经典观后感集

  《设计面面观》是一部由Gary Hustwit执导,Paola Antonelli / Chris Bangle / Andrew Blauvelt主演的一部纪录片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一):无论你专业不专业我都推见你虚心观看,因为你比不上片中的任何一位大师。

  本片从工业设计的角度循序渐进的讲述了设计的发展,从工艺,材料,功能需求到形式追求,到关注产品设计产业链的可持续性设计,直到片尾介绍了IDEO的设计思维,以及提出“设计师以不再单纯的设计物体,而要考虑设计基于物品的行为”也就是产品服务体系的设计,直至最后上升到社会创新的层面。

  推荐在了解设计史的情况下观看。

  .中文版翻译的不是很好。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二):关于设计师们的生活态度

  每一个产品都有一个故事。

  产品设计师就是那种不断地观察和思考:why,why is like that not like this。

  我之前没有想到过的一种思维:设计用好而非用坏的,你希望创造一些随着时间推移可以增进感情的东西,而且你不用担心他,不需要过分爱护这些自己的东西,却可以越来越喜欢。

  好的设计还应该是不显眼的。

  这种设计师款款叙述自己观点的纪录片真是给我这种门外汉带来莫大的帮助,平常极少有机会接触具体的设计思想,而普遍的设计书籍中也只是牵扯到设计的那些准则,并没有太多的多样化。看了设计面面观之后,真是觉得这世上的所有物品都有灵性了,每样东西都值得我们思考感悟。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三):你真的知道“设计”二字的含义吗?

  设计面面观,来自世界各地的知名设计师,与你交流他的想法。没有那些专业人士的高大上内容,谈的就是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象。手机电脑,牙签牙刷,椅子垃圾桶,亲切又蕴含着小道理。

  这部纪录片让你对工业设计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也可以发现那些最适合自己的。

  以前的认识只是基于自己的片面理解。纪录片里都是当代最有名望的设计师,来自各个国家。他们分别讲述了自己的设计理念。让你在一个更全面的视野下有了认识。

  设计关注的内容都大同小异,但是每个人最在乎的那个不一样。接触这些想法,修正了自己以前不合理的观念,也去寻找最适合自己的。

  设计其实就是没有设计,它融入到了每个行为你都意识不到这个东西被设计过。就像你拿着笔写字的时候,不会意识到手里握着一支笔。

  它应该很省心,你不需要过分的担心,怎么样才能不去损坏它。买了,机电产品不是想着用坏了就扔,而是想着越用越好,产生了感情,即是如此。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四):好的设计,就是尽量“少”设计

  

在学校里上课的时候,老师就和我们提到过,那些看起来越简单的东西,其实越难设计, “一个好的设计,你不会觉得它是被怎么设计过的,你会觉得这个功能本就是这样的。”Jony Ive 的高明之处大概就在此吧,无论是一个键盘盖子的制造生产还是一个信息指示灯的位置,都是设计的一部分,设计其实是涵盖在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从一开始构想外形和布局的时候,这个设计其实就已影响到之后的生产,为了完成键盘盖子的制作,他们同时也设计了许多种夹具尝试了许多不同的工艺方法,将一块挤出板材,最后变成了一片完美的有孔洞的键盘盖,“花费了这么多力气,只是为了让它更低调,更不明显。”过程艰辛但是最后的产出却是简约且高明的,仿佛让人感觉不到被设计过,我觉得这是设计的魅力所在,也是设计的难点所在。

总体看完算是略微有些感触的

设计是对过去经验的积淀,也是连接未来的可能,它代表着一种对生活的不妥协,使得我们能够构想,创造出一系列解决方案,这些构成了我们现在的生活,也影响着我们的生活。21-3-4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五):外行人的一点观后感

  此次跳槽,我欣欣然地踏入了工业设计这个领域。然而我不是设计师,我只是一名即将在工业设计公司任职的文案策划。所幸在这个年代,图文始终不分家,我跟设计从未远离。

  以前理解的、或者说接触到的设计,多数情况下是由女性同胞分享的(因为女生似乎更热爱生活、更关注生活细节)一些美好的图片,软萌和小清新居多,产品包装也是清新风热卖多。《设计面面观》是我在“”入行“”的过程中观看的第一部有关设计的影片,印象很深刻,领悟到很多,这也许回答了楼上的发问这部影片是给谁看的。

  片中的设计,抛却了清新的外行主流平面审美,更多存在于实实在在的生活之中,也许很不起眼的地方都有设计师精心设计过的杰作。工业设计的物品更多着眼于生活,并没有那么多花里胡哨的装饰。

  然而目前以我的水平,还无法把对工业设计的感悟还比较模糊,感谢这篇精华摘要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4596702/

  设计就是生产力。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六):sorry,不是影评,只是自己对设计的随笔

  自己最初关于设计的想法,是单一的。我认为只有画面酷炫到满足自己的视觉就是有设计感。

  后来,大一慢慢开始流行iPhone,开始慢慢了解Apple的禅意美学。关于好的设计,不再停留在酷炫,而更多的是简约。满足自己需要的,并且把满足感做到极致。

  现在对于好的设计的想法: 好的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的直觉或者独特审美,更重要的是好的设计讲述了一个缘由——为什么要这样,那样放为什么不好。好的设计能给出一个明确的理由,而不是一种偏执。

  最近在Quora,reddit上看些设计类的帖子,感觉设计并不是我想的那么简单。纪录片中的Jonathan Ive, Dieter Rams原来都是业界的顶级。本来只知道iPod是乔老大的个人秀,但是背后却有Jonathan Ive这位天才的英国工业设计师;Dieter Rams提到的设计十律,只是格言而已,现在觉得是多么的无知。好比以前初高中,觉得古诗只是为了考试填空去死记硬背而已。但是现在上了大学没有语文课,偶尔发现小小吟诵下以前背过的一小段诗词,想想古代的意境,和现在各种尺寸屏幕,拥挤的交通一对比,第一次感觉到诗的存在。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七):设计-面面观?

  什么设计?这问题一抛出来,答案应该是五花八门的。人们在思索这问题的同时会考虑诸多关于设计这个词的方方面面。

  我自己的答案,狭义上讲设计是为了让生活更美好的行动。最近我读了很多关于设计的书籍。《设计中的设计》、《设计的重要性》、《设计心理学》等等,我在大学的专业是广告与网页制作。无论是广告还是网页的交互设计,都应该算是信息设计这一归类。而我最近的阅读方向明显是偏向于工业设计的。

  为什么会这样,说实话我认为做出一个优美的画册感觉不错。但能够做出件能用得上产品会更给力。

  设计面面观涉及到的工业设计较多,交互这方面的事例较少。至于信息传递在国外来看是不是直接划分到了“视觉艺术传达”里边了?

  在我们这种末流学校广告、环艺、动画三个专业构成了一个名叫“艺术设计系”的系别。混为一谈,片中有一位设计师说人们总混淆这两个概念。艺术与设计,我比较欣赏的一种观念就是:艺术是没有明确目的的,也许会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存在。而设计具有明确的目的,甚至会创造需求。

  说的有点远了,这部纪录片总体来说我是很喜欢的。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喜欢设计,所以爱屋及乌。虽然跟自己最近所阅读的东西有重叠,但这更能加深我对设计的了解。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八):笔记

  很多人很多想法。中间组织的有点凌乱,也有设计师会说没头没尾的话。不过结尾部分很精彩。 现在对可持续问题有很强的羞愧感

  case: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觉得随意丢弃在海滩上的牙刷不是可耻的?

  “我想我们不仅仅在设计一个产品,而是设想人们会怎么使用它们的未来”

  还有讲机器人和人的关系的那两位设计师好棒。 “讲座的结尾经常有人会说为什么你们的设计不去做大规模生产呢? 我们想的是比起大规模生产某一种被人们使用的产品,我们更想做能带给更多人思考的设计。”

  明白选择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design for debate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九):短评又写不下了--关于object我的记忆

  新冠期间Gary Hustwit每周免费播放他的纪录片造福观众。

  工业设计的各个方面,有形的物品无形的界面/系统。

  物品自身在使用中消失。

  mass production vs 具有启发性但只能在博物馆被欣赏的“不实用”设计(Dunne & Raby--mass communication)。

  观照已经拥有的物品,他们展示你的identity。如果飓风来临你要带的东西不是那些设计博客里提到的酷物件,而是真正对你有意义的东西。

  我与mass produced design的记忆。一是用了七年终于寿终正寝的muji自动铅笔,高中同学间特别流行,透明笔壳但是握起来很踏实,可能是因为不舍得买muji的笔芯用的是一块五毛的晨光笔芯,笔总是卡芯,自己摸索修自动铅笔,期间好几次险些丢了,最后好赖也用到大学毕业;二是第一次跟妈妈去宜家,给爸爸买了一个超级便宜但曲线优雅的紫色浇水壶。 当时觉得我们买了不少东西,得给爸爸也买个啥吧,像是出了趟远门要给家人带伴手礼一样(郊外的宜家的确挺远的)。我爸在家可能有一半时间在浇花吧。那个水壶还在用,就是有点肮脏了。它的好处是有一个很长的嘴,弧度也正好,就是人不用弯下腰才能浇到花。

  《设计面面观》观后感(十):设计哲学一知半解

  1. 每一个你能看到,摸得到的产品和物品,背后可能都有一个故事,都可能是设计师精心设计出来的。(小小的牙签的设计以前不知道,知道后真感动啊)

  2. 世界上最伟大的“设计公司”苹果,设计以及看待世界的方式:“为什么,为什么是那个样子,为什么是那个样子而不是这样?”最后给出用户的答案其实是“平静而深思熟虑的”(而不是炫技!设计师和工程师尝试解决问题时纠结的强迫症不要被用户发现)

  3. 设计师和工程师沟通时有两种方式:豪猪和狐狸

  4. 每一个看似“特殊”和“瑕疵”或者说用户可能会遇到问题的时刻,都是设计师和用户最好的沟通的时刻。产品就是一个媒介,设计师要用户的语言和他们沟通。

  5. 因为草率和肤浅,所以我们的世界充满了“bad design”,而当我们遇到不好的设计时,只能去适应和改造它们,每个人都应该成为生活的设计师。

  6. 交互设计的来源是当电脑设计出来后,用户完全没有再care电脑本身而是沉醉于软件中,所以工业设计那套关于物理实体的方法需要新的体系。

  7. 这个世界其实是由人们下意识的动作组成,且不经思考,所以设计应该融入人类自然的行为中。

  8. 设计师要做的是激发人的灵魂和思维,以及真正对人有价值的东西。

  目前记录了这八点,今后想好好写个list,好和同行好好讨论!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